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形调控工艺对轧辊间接触及磨损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琼 秦晓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247,共6页
六辊UCM冷轧机目前采用工作辊窜辊、中间辊窜辊和弯辊等板形调控工艺以改善板形质量,但上述工艺对轧辊间接触应力和轧辊的磨损亦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轧机的板形调控能力。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厂采用的六辊UCM冷轧机1/2辊... 六辊UCM冷轧机目前采用工作辊窜辊、中间辊窜辊和弯辊等板形调控工艺以改善板形质量,但上述工艺对轧辊间接触应力和轧辊的磨损亦有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轧机的板形调控能力。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厂采用的六辊UCM冷轧机1/2辊系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板形调控工艺参数情形下的辊间接触应力进行了分析,结合轧辊磨损深度计算模型,分析并揭示了板形调控工艺对轧辊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作辊和中间辊窜辊不仅会增加与其直接接触的轧辊表面接触应力分布不均匀性,亦会引起轧辊反窜辊方向一侧表面磨损随窜辊量增加而急剧增加;而中间辊弯辊工艺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辊间接触应力和磨损轧辊轴线方向分布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M冷轧机 板形调控工艺 辊系接触模型 轧辊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辊平整机板形调控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圣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80-584,共5页
以某厂连续退火平整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VC辊系静力学仿真模型,并研究了弯辊力、VC辊油压、轧辊辊径和辊套厚度对连续退火平整机板形控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内、外弯辊如何配合,都不能达到只改变四次凸度的目的... 以某厂连续退火平整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VC辊系静力学仿真模型,并研究了弯辊力、VC辊油压、轧辊辊径和辊套厚度对连续退火平整机板形控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内、外弯辊如何配合,都不能达到只改变四次凸度的目的,不可能只通过内、外弯辊的配合来消除高次浪形;外弯辊的调控功效比内弯辊增大42%;VC辊油压的调控效果主要体现在二次凸度的改变上,改变油压后对四次凸度的影响不大;当VC辊承载时,油压不能始终保持辊套向外涨,承载时辊套可能发生反弯,向芯辊内凹陷;与大辊径相比,小辊径弯辊和油压的调控效果会增加,但辊缝横向刚度会降低;辊套壁厚的减小会使VC辊油压的调控能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辊 平整机 板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带钢板形调控虚拟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利坡 张永顺 +2 位作者 于华鑫 李荣民 袁文越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2-88,共7页
基于板形测控数学模型和虚拟仪器技术,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冷轧带钢板形测控系统。首先利用板形仪获得高灵敏度的原始信号,然后根据实际工况计算各种工艺误差,在获得高精度有效板形信号的同时对其进行模式分解和板形调控,观察轧制前后的板... 基于板形测控数学模型和虚拟仪器技术,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冷轧带钢板形测控系统。首先利用板形仪获得高灵敏度的原始信号,然后根据实际工况计算各种工艺误差,在获得高精度有效板形信号的同时对其进行模式分解和板形调控,观察轧制前后的板形调控效果;其次利用虚拟仪器软件和OPC技术组建虚拟平台,降低硬件风险和设备费用,减少通讯环节和闭环周期,便于组态和调试。工业实例表明,新系统安装方便,易于操作,适应恶劣工况,能够满足在线板形调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带钢 板形调控 虚拟仪器 检测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辊轧机板形调控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军 孙静娜 +1 位作者 武桐 黄华贵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0-207,共8页
为掌握十八辊轧机板形调控性能,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了十八辊轧机轧制过程三维弹塑性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施加-335~490 kN的中间辊弯辊力及中间辊横移量为-125~125 mm时,屈服强度为980 MPa带钢的二次凸度和四次凸度以... 为掌握十八辊轧机板形调控性能,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ARC建立了十八辊轧机轧制过程三维弹塑性耦合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了施加-335~490 kN的中间辊弯辊力及中间辊横移量为-125~125 mm时,屈服强度为980 MPa带钢的二次凸度和四次凸度以及工作辊有载辊缝、弹性弯曲、弹性压扁变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间辊弯辊力对承载辊缝的调节能力明显大于中间辊横移量。中间辊弯辊力的二次凸度调节量约为238μm,四次凸度调节量约为78μm。中间辊横移量的二次凸度调节量约为6μm,四次凸度调节量约为2.7μm。中间弯辊力对工作辊边部弹性弯曲与弹性压扁的调控效果明显大于对工作辊中部的调控效果。中间辊横移量对工作辊弹性弯曲与弹性压扁调节能力明显小于中间辊弯辊力,说明了中间辊横移量对承载辊缝和板凸度调节能力小于中间辊弯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辊轧机 中间辊弯辊力 中间辊横移量 板形调控 弹性弯曲 弹性压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