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戏曲音乐板式变化体节奏思维形成的渊源及其成因 |
卢爱华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
2
|
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戏曲的板式变化体的运用 |
廖薇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
3
|
论戏曲原核音调-→腔句-→基础板式的运动法则 |
段启涛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
4
|
论京剧《三堂会审》唱腔的核心音调及整体结构 |
孙凡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
5
|
拉场戏唱腔音乐的变化发展手法 |
张继昂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
6
|
论变化结构是戏曲作曲重要技法 |
安禄兴
安啸梅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
7
|
论皮黄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的贡献 |
徐烨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
8
|
戏曲声腔分类新论 |
刘正维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1988 |
28
|
|
|
9
|
析江西采茶戏声腔分类的误区兼谈江西各路采茶戏声腔的形成 |
陈海燕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9
|
|
|
10
|
戏曲“声腔”纵横谈 对戏曲音乐中几个常见理论概念的反思 |
董维松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87 |
9
|
|
|
11
|
说唱音乐分类刍议 |
姚艺君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1988 |
2
|
|
|
12
|
戏曲音乐中的重复手法 |
李大庆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
13
|
京剧兴盛的历史经验 |
汪人元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
14
|
对昆曲音乐改革的几点看法 |
连波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1984 |
0 |
|
|
15
|
对昆曲音乐改革的几点看法 |
连波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84 |
0 |
|
|
16
|
变文源流初探 |
赵后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8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