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戏曲音乐板式变化体节奏思维形成的渊源及其成因 被引量:4
1
作者 卢爱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1,67,共5页
本文通过对戏曲音乐板式变化体的节奏思维的界定以及形成渊源和成因浅析,指出节奏思维是戏曲音乐板式变化体创作的核心模式,体现了戏曲音乐板式变化体的本质规定性。
关键词 戏曲音乐 板式变化体 节奏思维 渊源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剧《洪湖赤卫队》中戏曲的板式变化体的运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廖薇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108,共3页
戏曲音乐是中国民族声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植根于戏曲音乐的土壤中,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料。作为一名声乐演唱的学习者,学习戏曲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一课。板式变化体就是在一支基本曲调的基础上,运用多种作曲手法将它... 戏曲音乐是中国民族声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植根于戏曲音乐的土壤中,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料。作为一名声乐演唱的学习者,学习戏曲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一课。板式变化体就是在一支基本曲调的基础上,运用多种作曲手法将它演变成不同的板式以表现内容的一种类型。除表现歌唱与抒情性外,板式变化体更长于叙述性与戏剧性,成为具有更多表现功能的戏曲音乐手法。板式变化体的出现,使戏曲音乐完成了里程碑性质的跨越。而戏剧性的表现功能,是戏曲音乐作为戏剧重要成分的必备条件和高级要求。本文重点是要探讨这些板式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运用和怎样运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变化体 民族歌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戏曲原核音调-→腔句-→基础板式的运动法则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启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0-85,共6页
引言对于板式变化体戏曲唱腔的结构和旋法(狭指旋律发展手法)的研究,有助于民族音乐理论系统化、体系化的建立.但就其研究现状看,结论往往流于一般.譬如,从宏观角度,一般性地解释为"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体制、及以[原板]为中心... 引言对于板式变化体戏曲唱腔的结构和旋法(狭指旋律发展手法)的研究,有助于民族音乐理论系统化、体系化的建立.但就其研究现状看,结论往往流于一般.譬如,从宏观角度,一般性地解释为"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体制、及以[原板]为中心向两极(快、慢)发展成的"散慢中快散"各板式及其连接.再稍深入,也只是将各种旬式的特性作静态的描述.面对其深层基础结构的探求,以及基础结构如何发展成腔句(指以一句唱词为单位所划分的旋律结构层),腔句又如何组合成基础板式的研究,颇少涉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变化体 基础 戏曲唱腔 基础结构 原核 音调 运动法 民族音乐 功能作用 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京剧《三堂会审》唱腔的核心音调及整体结构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凡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6-79,共4页
板式变化体结构的戏曲音乐,以变奏为其主要发展手法.从最初的核心音调到整部音乐构成的过程中,必定蕴含着可寻可求的法则规律.本文将以京剧《三堂会审》为例,通过对其音乐形态,如:材料的运用、音乐发展手法、以及结构上的逻辑关系,进行... 板式变化体结构的戏曲音乐,以变奏为其主要发展手法.从最初的核心音调到整部音乐构成的过程中,必定蕴含着可寻可求的法则规律.本文将以京剧《三堂会审》为例,通过对其音乐形态,如:材料的运用、音乐发展手法、以及结构上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探索板式变化体音乐从微观的核心音调发展到宏观的整个唱腔的规律. 一、核心音调将近70分钟的以唱为主的《三堂会审》,其音乐素材却极为简洁、集中,整折戏只用了京剧西皮旦腔这一音乐素材(其中尽有一小段是小生王金龙所唱,且曲调与旦腔相近),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形式而构成整折戏的唱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音调 板式变化体 发展手法 音乐学院 会审 唱腔 音乐素材 两腔 上下句 音乐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场戏唱腔音乐的变化发展手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继昂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5-116,共2页
拉场戏,俗称“拉场玩艺儿”、“蹦蹦戏”等.是旧时“蹦蹦”(今称二人转——广义说)多种演出形式中一种初具戏曲形态的民间小戏形式.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深受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欢迎. 拉场戏的艺术特征,用艺人的话说是:“是戏又... 拉场戏,俗称“拉场玩艺儿”、“蹦蹦戏”等.是旧时“蹦蹦”(今称二人转——广义说)多种演出形式中一种初具戏曲形态的民间小戏形式.广泛流传于东北地区,深受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欢迎. 拉场戏的艺术特征,用艺人的话说是:“是戏又不全是戏的戏”.“是戏”是说拉场戏已从说唱艺术中脱颖而出,已初步形成了戏曲的基本特点;“又不全是戏的戏”,是说与京评大戏比,仍然残留着浓重的(特别在音乐上)说唱艺术的特点,因此,在音乐上,拉场戏具有较为独特的个性. 拉场戏唱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场戏 发展手法 基本曲调 曲牌 板式变化体 东北地区 说唱艺术 初步形成 艺术特征 唱腔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变化结构是戏曲作曲重要技法
6
作者 安禄兴 安啸梅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20,共5页
音乐是时间艺术,流动艺术,从这一美学特点讲,音乐的本质是节奏.而戏曲声腔(板腔体)的基本结构——“对应”,上、下句对称的结构形式,是戏曲音乐千百年实践的节奏规范. “对应”,简单得如同围棋的黑白二子,但千百年走出的棋路图案,从无... 音乐是时间艺术,流动艺术,从这一美学特点讲,音乐的本质是节奏.而戏曲声腔(板腔体)的基本结构——“对应”,上、下句对称的结构形式,是戏曲音乐千百年实践的节奏规范. “对应”,简单得如同围棋的黑白二子,但千百年走出的棋路图案,从无重复老路.戏曲音乐“对应”的变体结构则是对各种非基本节奏的规范.这表明,变体结构的“从统一中求变化,由变化中求统一”的艺术规律,便是运用节奏手段,通过变化句式、变化段式、变化板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作曲 戏曲音乐 结构 板式变化体 结构形 戏曲声腔 节奏手段 基本句 基本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皮黄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的贡献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5,共5页
皮黄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融合了南、北方音乐风格 ;二是形成了新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 ;三是解决了男、女分腔及行当分腔问题 ;四是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上是南、北戏曲腔调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 戏曲声腔 皮黄腔 男女分腔 行当分腔 “四截板式变化体 多声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声腔分类新论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正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7-13,共7页
我国戏曲艺术中的各门类都可分类,而音乐的分类则是独具个性与鲜明性的。戏曲音乐的分类,关键在具有相应的排它性与稳定性的声腔分类。声腔的分类是戏曲艺术分类的核心。
关键词 戏曲声腔 采茶戏 两腔 艺术分类 板式变化体 戏曲音乐 民间歌舞 形态 戏曲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江西采茶戏声腔分类的误区兼谈江西各路采茶戏声腔的形成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海燕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1-85,共5页
江西各地民间小戏均称"采茶戏".对这诸多种类的采茶戏声腔如何归类?江西全省采茶戏的声腔是否统一?本文首先从剖析声腔、声腔系统的定义入手,明确剧种声腔归类的标准;然后将江西全省采茶戏分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地区进行比较分... 江西各地民间小戏均称"采茶戏".对这诸多种类的采茶戏声腔如何归类?江西全省采茶戏的声腔是否统一?本文首先从剖析声腔、声腔系统的定义入手,明确剧种声腔归类的标准;然后将江西全省采茶戏分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得悉它们分别属于打锣腔、梁山调以及调子腔系的结论.同时也通过江西北、中、南三个地区与邻省的文化交流情况,探讨了形成如此格局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采茶戏 声腔系统 江西北部 赣南采茶戏 赣东北采茶戏 黄梅采茶戏 板式变化体 两腔 文化交流 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声腔”纵横谈 对戏曲音乐中几个常见理论概念的反思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维松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7年第4期6-11,共6页
一、“声腔”与“唱腔”声腔,作为戏曲音乐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人们已经用了几十年了。但是对它的概念的理解上却不尽相同,如说“某剧的声腔改革如何”,“某演员的声腔艺术如何”,“某剧是某某腔(声腔)系”等等,这些“声腔”的的概念... 一、“声腔”与“唱腔”声腔,作为戏曲音乐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术语,人们已经用了几十年了。但是对它的概念的理解上却不尽相同,如说“某剧的声腔改革如何”,“某演员的声腔艺术如何”,“某剧是某某腔(声腔)系”等等,这些“声腔”的的概念指的是什么,大概是不尽相同的。说“声腔改革”,看来是泛指该剧种的音乐改革或唱腔改革之意。说“演员的声腔艺术”,大概是指某演员在创新唱腔、演唱水平方面的成就。说“某某(声)腔系”,当然是指梆子腔还是二黄腔。这样一来,“声腔”这个术语的概念就混乱不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腔 剧种 板式变化体 戏曲音乐 声腔系统 理论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唱音乐分类刍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艺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14-17,共4页
说唱音乐在我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为了便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系统的学习、分析与研究,分类问题至关重要。 1964年3月出版的《民族音乐概论》将说唱音乐分为(1)鼓词类,(2)弹词类,(3)渔鼓类,(4)牌子曲类,(5)琴书类,(6)杂曲类,(7... 说唱音乐在我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为了便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系统的学习、分析与研究,分类问题至关重要。 1964年3月出版的《民族音乐概论》将说唱音乐分为(1)鼓词类,(2)弹词类,(3)渔鼓类,(4)牌子曲类,(5)琴书类,(6)杂曲类,(7)走唱类,(8)板诵类八大类别,并说“以上并不是说唱音乐的科学分类法,不过是按它们的若干特点作大致的划分,以便于了解说唱曲种的丰富性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唱音乐 分析与研究 板式变化体 民族音乐 分类角度 曲种 牌子曲 弹词 音乐特征 历史悠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音乐中的重复手法
12
作者 李大庆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34,共2页
戏曲音乐,是一种凭靠听觉、一听即逝的具有“暂留现象”的艺术.要给人以形象上的某种记忆和联想,必须靠曲调的重复、再现、对比、呼应等手法的运用,方可完成.在这诸种手法中,重复又是极为重要的方式,否则就不可能在听者头脑中留下深刻... 戏曲音乐,是一种凭靠听觉、一听即逝的具有“暂留现象”的艺术.要给人以形象上的某种记忆和联想,必须靠曲调的重复、再现、对比、呼应等手法的运用,方可完成.在这诸种手法中,重复又是极为重要的方式,否则就不可能在听者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一、重复是构成戏曲唱腔的重要手段重复手法是构成戏曲唱腔最基础、最重要的手段,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群重复确定了剧种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手法 戏曲音乐 戏曲唱腔 重要手段 剧种 板式变化体 风格 上下句 音群 主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兴盛的历史经验
13
作者 汪人元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26,共7页
作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集大成者的京剧,在短短一百多年间,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然而今天它却呈现出一派令人难堪的颓势。为了摆脱困境,重振和繁荣京剧艺术,有必要认真回顾京剧兴盛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 京剧艺术 中国古典戏曲 集大成者 摆脱困境 艺术史 戏曲发展 板式变化体 曲牌联套 戏曲形 戏剧化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昆曲音乐改革的几点看法
14
作者 连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84年第2期68-73,共6页
昆曲,原名昆腔,因产生江苏昆山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间,经戏曲音乐家魏良辅等吸收海盐腔、弋阳腔和当代民间歌曲予以加工,使曲调变得舒徐宛转,细腻柔美,故有"水磨腔"之称。昆曲大约从1522年至1795年的二百七十年间,一直是中国... 昆曲,原名昆腔,因产生江苏昆山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间,经戏曲音乐家魏良辅等吸收海盐腔、弋阳腔和当代民间歌曲予以加工,使曲调变得舒徐宛转,细腻柔美,故有"水磨腔"之称。昆曲大约从1522年至1795年的二百七十年间,一直是中国戏剧的中心。它对许多戏曲剧种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叙述性 南曲 昆剧 戏曲 板式变化体 曲牌 说唱音乐 唱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昆曲音乐改革的几点看法
15
作者 连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4年第2期68-73,共6页
昆曲,原名昆腔,因产生江苏昆山而得名。明代嘉靖年间,经戏曲音乐家魏良辅等吸收海盐腔、弋阳腔和当代民间歌曲予以加工,使曲调变得舒徐宛转,细腻柔美,故有“水磨腔”之称。昆曲大约从1522年至1795年的二百七十年间.
关键词 昆曲 宫调 叙述性 南曲 昆剧 戏曲 板式变化体 曲牌 说唱音乐 唱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文源流初探
16
作者 赵后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1年第1期84-91,共8页
变文,是盛唐以后普遍流行的说唱艺术之一。宋真宗时,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明令申禁,其名便湮没无闻。直至近代,敦煌石室藏书发见之后,才重新为人们所知,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注意。解放以后,经过不少专家的辛勤劳动,整理编辑,众多的变... 变文,是盛唐以后普遍流行的说唱艺术之一。宋真宗时,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明令申禁,其名便湮没无闻。直至近代,敦煌石室藏书发见之后,才重新为人们所知,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注意。解放以后,经过不少专家的辛勤劳动,整理编辑,众多的变文抄本始公诸于世,为研究我国古代说唱艺术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和方便条件。变文的发现弄清了宋代勾栏、瓦肆间讲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经文 唱白 王昭君 诗赞系 韵文 板式变化体 民间说唱艺术 清商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