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球板块运动对板块边界带应力场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玺瑛
魏东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将全球板块边界带分别按照不同的宽度加以界定 ,计算了全球板块边界应力场的长、短波分量 ,讨论了应力场短波分量对观测应力场的相对贡献 ,分析了其与板块边界相互运动类型的相关性 .在收敛型边界带 ,俯冲板片推 (拉 )力是驱动板块运动...
将全球板块边界带分别按照不同的宽度加以界定 ,计算了全球板块边界应力场的长、短波分量 ,讨论了应力场短波分量对观测应力场的相对贡献 ,分析了其与板块边界相互运动类型的相关性 .在收敛型边界带 ,俯冲板片推 (拉 )力是驱动板块运动的主要力源 ,仅仅洋脊推力不能主导板块的应力场形态 ;同时 ,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力对板块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结果还显示板块边界带参考半宽度以不大于 2 0 0km较为合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边界带
应力场
短波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板块边界带的间歇颗粒动力学模型
2
作者
王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67-1267,共1页
美国哈佛大学Meroz等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题为“板块边界带间歇性颗粒状动力学系统”一文。作者利用GPS资料分析美国南加州板块边界带的震间形变场,并构建了理论物理模型,以一种新颖的观点解释GPS观测到的形变场。研究表明,板块...
美国哈佛大学Meroz等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题为“板块边界带间歇性颗粒状动力学系统”一文。作者利用GPS资料分析美国南加州板块边界带的震间形变场,并构建了理论物理模型,以一种新颖的观点解释GPS观测到的形变场。研究表明,板块边界带可以描述为密集填充的颗粒状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边界带
颗粒动力学模型
美国哈佛大学
物理模型
动力学系统
GPS资料
GPS观测
颗粒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球表层运动和变形的GPS描述
被引量:
7
3
作者
黄立人
郭良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7-21,共5页
利用IERS所公布的分在全球各大构造板块上的 6 5 7个GPS、SLR和VLBI连续观测站在ITRF框架下的速度场资料 ,采用刚体板块运动 +板块整体均匀应变 +板块内局部不均匀应变的变形分析模型 ,研究了全球各主要板块的运动和变形。结果表明板...
利用IERS所公布的分在全球各大构造板块上的 6 5 7个GPS、SLR和VLBI连续观测站在ITRF框架下的速度场资料 ,采用刚体板块运动 +板块整体均匀应变 +板块内局部不均匀应变的变形分析模型 ,研究了全球各主要板块的运动和变形。结果表明板块的整体变形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在一级近似上板块间表现出来的整体相对运动显著 ,根据这些运动参数定量研究了板块边界的相对运动的大小和性质。认为地球的双重不对称变形可能主要表现为南北、东西两半球所含的板块边界的运动方式不同所致。板块内的局部不均匀变形明显 ,为板块内部可能应划分成次一级的活动地块提供了佐证。由于观测点分布的密度和均匀性不足 ,本文未能就板内不均匀变形作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速度场
板块
运动
ITRF2000
变形
板块边界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慢地震幕式震颤与慢滑移:特征、成因与新进展
被引量:
4
4
作者
尹海权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9-1260,共2页
普通地震是断层脆性形变破裂并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慢地震是一种能量释放缓慢的地震,其持续时间比地震矩类似的普通地震长得多,从几分钟到一周,甚至数月,常规的地震仪检波器很难记录到它们,随着数字观测技术的发展,地震仪器频...
普通地震是断层脆性形变破裂并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慢地震是一种能量释放缓慢的地震,其持续时间比地震矩类似的普通地震长得多,从几分钟到一周,甚至数月,常规的地震仪检波器很难记录到它们,随着数字观测技术的发展,地震仪器频带的增宽、地震波形数据向高分辨率、高精度进步,地震学家们在过去20年间才在地震图噪音中识别到大量的慢地震。慢地震常发生于与板块边界有关的构造环境中,如日本西部南海海槽、卡斯凯迪亚、哥斯达黎加、阿拉斯加、智力、新西兰、圣安德烈斯断层等板块边界带中,具有幕式震颤与慢滑移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幕
滑移
震颤
圣安德烈斯断层
板块边界带
特征
成因
地震波形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ature Geoscience》刊登潮汐触发地震相关文章
5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0-310,共1页
长期以来,对于潮汐应力能否触发地震一直存在争论,特别是潮汐应力相位与小地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唯一共识在于:在俯冲带深部构造震颤对潮汐应力高度敏感,即震颤速率随潮汐应力的上升而呈指数增加,且在大潮应力期间可以增加缓慢...
长期以来,对于潮汐应力能否触发地震一直存在争论,特别是潮汐应力相位与小地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唯一共识在于:在俯冲带深部构造震颤对潮汐应力高度敏感,即震颤速率随潮汐应力的上升而呈指数增加,且在大潮应力期间可以增加缓慢形变和在俯冲板块边界带发生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应力
触发地震
地震相
板块边界带
因果关系
深部构造
俯冲
带
小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板块运动对板块边界带应力场的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玺瑛
魏东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出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7-23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4 0 2 740 3 5
4980 40 0 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资助 (yzjj2 0 0 112 )
文摘
将全球板块边界带分别按照不同的宽度加以界定 ,计算了全球板块边界应力场的长、短波分量 ,讨论了应力场短波分量对观测应力场的相对贡献 ,分析了其与板块边界相互运动类型的相关性 .在收敛型边界带 ,俯冲板片推 (拉 )力是驱动板块运动的主要力源 ,仅仅洋脊推力不能主导板块的应力场形态 ;同时 ,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力对板块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结果还显示板块边界带参考半宽度以不大于 2 0 0km较为合适 .
关键词
板块边界带
应力场
短波分量
Keywords
plate boundary segments,stress field,short-wave component
分类号
P542.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5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板块边界带的间歇颗粒动力学模型
2
作者
王伟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67-1267,共1页
文摘
美国哈佛大学Meroz等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题为“板块边界带间歇性颗粒状动力学系统”一文。作者利用GPS资料分析美国南加州板块边界带的震间形变场,并构建了理论物理模型,以一种新颖的观点解释GPS观测到的形变场。研究表明,板块边界带可以描述为密集填充的颗粒状介质,
关键词
板块边界带
颗粒动力学模型
美国哈佛大学
物理模型
动力学系统
GPS资料
GPS观测
颗粒状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球表层运动和变形的GPS描述
被引量:
7
3
作者
黄立人
郭良迁
机构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7-21,共5页
基金
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中国大陆现代地壳运动研究"(2 0 0 1CCB0 110 0 )
文摘
利用IERS所公布的分在全球各大构造板块上的 6 5 7个GPS、SLR和VLBI连续观测站在ITRF框架下的速度场资料 ,采用刚体板块运动 +板块整体均匀应变 +板块内局部不均匀应变的变形分析模型 ,研究了全球各主要板块的运动和变形。结果表明板块的整体变形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在一级近似上板块间表现出来的整体相对运动显著 ,根据这些运动参数定量研究了板块边界的相对运动的大小和性质。认为地球的双重不对称变形可能主要表现为南北、东西两半球所含的板块边界的运动方式不同所致。板块内的局部不均匀变形明显 ,为板块内部可能应划分成次一级的活动地块提供了佐证。由于观测点分布的密度和均匀性不足 ,本文未能就板内不均匀变形作进一步的深入讨论。
关键词
GPS速度场
板块
运动
ITRF2000
变形
板块边界带
Keywords
GPS velocity field
plate motion
ITRF2000
deformation
plate boundary zone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慢地震幕式震颤与慢滑移:特征、成因与新进展
被引量:
4
4
作者
尹海权
机构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9-1260,共2页
文摘
普通地震是断层脆性形变破裂并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慢地震是一种能量释放缓慢的地震,其持续时间比地震矩类似的普通地震长得多,从几分钟到一周,甚至数月,常规的地震仪检波器很难记录到它们,随着数字观测技术的发展,地震仪器频带的增宽、地震波形数据向高分辨率、高精度进步,地震学家们在过去20年间才在地震图噪音中识别到大量的慢地震。慢地震常发生于与板块边界有关的构造环境中,如日本西部南海海槽、卡斯凯迪亚、哥斯达黎加、阿拉斯加、智力、新西兰、圣安德烈斯断层等板块边界带中,具有幕式震颤与慢滑移等特点。
关键词
地震幕
滑移
震颤
圣安德烈斯断层
板块边界带
特征
成因
地震波形数据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ature Geoscience》刊登潮汐触发地震相关文章
5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0-310,共1页
文摘
长期以来,对于潮汐应力能否触发地震一直存在争论,特别是潮汐应力相位与小地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唯一共识在于:在俯冲带深部构造震颤对潮汐应力高度敏感,即震颤速率随潮汐应力的上升而呈指数增加,且在大潮应力期间可以增加缓慢形变和在俯冲板块边界带发生地震的可能。
关键词
潮汐应力
触发地震
地震相
板块边界带
因果关系
深部构造
俯冲
带
小地震
分类号
P315.1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球板块运动对板块边界带应力场的影响
黄玺瑛
魏东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板块边界带的间歇颗粒动力学模型
王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球表层运动和变形的GPS描述
黄立人
郭良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慢地震幕式震颤与慢滑移:特征、成因与新进展
尹海权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Nature Geoscience》刊登潮汐触发地震相关文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