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氡气测量在川藏铁路板块结合带构造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超 李渝生 +1 位作者 刘凯 易树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25-1034,共10页
川藏铁路高速交通廊道研究区地质构造环境较为脆弱,尤其是金沙江结合带、澜沧江结合带、怒江结合带、嘉黎断裂带及雅鲁藏布江结合带5条主要板块碰撞结合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构造活动,其构造活动严重制约着川藏铁路的建设。本文在深入... 川藏铁路高速交通廊道研究区地质构造环境较为脆弱,尤其是金沙江结合带、澜沧江结合带、怒江结合带、嘉黎断裂带及雅鲁藏布江结合带5条主要板块碰撞结合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构造活动,其构造活动严重制约着川藏铁路的建设。本文在深入研究其地质建造特征、地震、深部结构及活动特征等基础上,运用微剂量氡气测量的方法表征结合带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不同于常规统计学方法获取背景值,并通过定义异常系数(峰值mmax/背景值m0)探讨其与结合带地质建造、深部特征、地震及构造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每条测氡曲线均存在一个5 min,10 min,15 min 3次测氡数据相差极小"特殊点",氡气背景值与地壳岩石建造有显著关系;峰值与结合带所处大地构造位置有关;氡气异常系数整体沿西南至东北方向依次降低,氡气异常系数与断裂带构造活动关系极为显著,其中异常系数与水平位移速度,滑动速率及地应力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0.869x+0.1278、y=0.7318x+15.1052、y=4.2196x+7.5263 9,研究结果对川藏铁路板块结合带的构造活动研究及川藏铁路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气测量 川藏铁路 板块结合带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块结合带与边缘海的壳幔同位素演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车自成 刘良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31-33,共3页
板内构造研究的许多新资料表明,板块常常是通过一个宽的结合带而拼合在一起。后者具有异常的壳幔结构,是地幔受到陆壳没程度地混染所致,是一种弱亏损地幔,εNd(t)为负值或低正值,IISr轻度富集,富放射性Pb的地幔源。它... 板内构造研究的许多新资料表明,板块常常是通过一个宽的结合带而拼合在一起。后者具有异常的壳幔结构,是地幔受到陆壳没程度地混染所致,是一种弱亏损地幔,εNd(t)为负值或低正值,IISr轻度富集,富放射性Pb的地幔源。它形成于板块边缘,故称为边缘海。板块俯冲碰撞首先是通过边缘海进行,最终才是两个板块的碰撞,故在其间常保存一个因边缘海聚合而形成的板块结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结合带 边缘海 壳幔 同位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岩金遥感找矿模式
3
作者 白朝军 陈瑞保 +2 位作者 王跃峰 张玉明 左爱萍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3年第2期15-18,共4页
西藏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具备形成金矿的地质背景条件,是西藏最具潜力和规模巨大的贵金属成矿带。但由于该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和对成矿规律认识不清,至今没有一个可供开发的岩金矿产地。通过班公湖-怒江板... 西藏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具备形成金矿的地质背景条件,是西藏最具潜力和规模巨大的贵金属成矿带。但由于该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和对成矿规律认识不清,至今没有一个可供开发的岩金矿产地。通过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砂金、岩金矿(化)点,地球化学异常和重砂异常的分布并进行控矿因子分析,建立了该带两种岩金遥感找矿模式,通过验证发现该区具有大型远景规模的岩金矿产地,并认为蚀变岩型金矿和穆龙套型金矿是该带最重要的两种矿床类型,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板块结合带 金矿 遥感找矿模式 远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华夏古板块会聚带在湖南的位置 被引量:72
4
作者 饶家荣 肖海云 +2 位作者 刘耀荣 柏道远 邓延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4-502,共19页
扬子、华夏板块会聚带在湖南的位置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但始终未能取得共识.确定扬子、华夏板块会聚带在湖南的位置,弄清板块结合带在湖南的走向,对于华南大地构造划分和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地表直... 扬子、华夏板块会聚带在湖南的位置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但始终未能取得共识.确定扬子、华夏板块会聚带在湖南的位置,弄清板块结合带在湖南的走向,对于华南大地构造划分和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地表直接地质证据,因此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将成为探讨板块结合带走向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地质资料,利用区域重磁、地震、大地电磁测深、地热流等提供的深部构造地球物理信息标志,对湖南及周边华南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特征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地质解释,对扬子-华夏板块结合带的构造性质、在湖南的位置以及江南古陆构造属性等提出了新认识.在江南古陆中段的湖南沅(江)麻(阳)—洞庭—衡阳弧形重力高主要为古火山锥型结晶基底隆起引起,在麻阳、桃源、益阳—南桥一线构成古火山岛链;推断在浏阳—衡阳一带存在湘东残剩隐伏古火山岛.首次厘定了扬子、华夏残剩古板块上地幔刚性块体的空间分布形态,在此基础上推测其间的过渡带属赣湘桂古华南洋.提出新元古代造山带属陆—弧—岛—陆碰撞造山带,陆间湘东残剩隐伏古火山岛成为现今板块融合带的组成部分,扬子、华夏古板块及其间的过渡带三者岩石圈上地幔纵横向三维结构特征完全不同.论证了赣湘桂中部岩石圈古俯冲带的存在,再次确定湘中地区岩石圈厚度在华南最厚.厘定扬子、华夏古板块深部结合带北西边界大致在安徽歙县—南昌—湖南大围山—沩山—城步—广西河池一线,结合带南东边界大致在江山—绍兴—新余—萍乡—衡东—双牌—桂林—柳州一线,两板块之间的中间融合带就是所谓"钦杭结合带"在湖南的位置,过去地学界较普遍认可的茶陵—郴州断裂,我们认为不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会聚带,而是华夏板块板内加里东期仰冲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高 结晶基底 古火山岛链 岩石圈 板块结合带 古俯冲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段沙木罗组的发现
5
作者 陈国荣 刘鸿飞 +3 位作者 蒋光武 曾庆高 赵守仁 张相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194,共2页
On the basis of a study of the Muggar Kangri Group-complex and its cover sediments in the central segment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 River suture zone, Tibet, it has been ascertained that the Shamuluo Formation (J3-K1s... On the basis of a study of the Muggar Kangri Group-complex and its cover sediments in the central segment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 River suture zone, Tibet, it has been ascertained that the Shamuluo Formation (J3-K1s) consists of sediments of a relict sea basin overlying unconformably on the Muggar Kangri Group-complex. From above, the authors think that the central segment of the Bangong Co-Nujiang River suture zone closed in the Late Jurassic. This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Tethys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结合带 羌塘板片 上侏罗统 下白垩统 特提斯演化 生物特征 年代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的孕灾地质基因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永双 王冬兵 +5 位作者 李雪 吴瑞安 唐渊 任三绍 李金秋 罗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1005,共14页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跃的地质构造、复杂的水热条件、混杂的岩性组合、特殊的蚀变软岩和构造岩溶导水通道等,是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的根源。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构造混杂岩带大型滑坡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三大类:构造控制型、泥质软岩控制型和蚀变蛇绿岩带控制型,其中蚀变蛇绿岩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最具特色的易滑地质结构,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与特殊岩性联合控制特征。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工程变形破坏主要有塌方、水平收敛、环向收敛、底鼓和错断等五种模式,黏土化蚀变软岩的不良工程特性是制约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的工程地质理论和灾害风险防控技术难以适应构造混杂岩带大规模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防灾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结合带 地质基因 蚀变蛇绿岩带 斜坡地质灾害 隧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成矿带典型矿种及其矿床分布总体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周永章 曾长育 +6 位作者 李红中 杨志军 陈炳辉 王正海 梁锦 卢文姬 陈庆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4-34,共1页
钦杭成矿带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碰撞拼贴形成的巨型板块结合带之间,从西南端广西钦州湾、经湘东和赣中延伸到东北端浙江杭州湾地区,全长近2000km,总体呈反S状弧形型展布。钦杭成矿带广泛分布铜矿、铅锌矿、锡矿、钨矿等典型矿种。... 钦杭成矿带位于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碰撞拼贴形成的巨型板块结合带之间,从西南端广西钦州湾、经湘东和赣中延伸到东北端浙江杭州湾地区,全长近2000km,总体呈反S状弧形型展布。钦杭成矿带广泛分布铜矿、铅锌矿、锡矿、钨矿等典型矿种。铜矿床:钦-杭成矿带北段铜矿分布十分密集,初步统计发现铜矿床15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带 矿床分布 铜矿床 铅锌矿 板块结合带 斑岩铜矿 陆块碰撞 钦州湾 锡矿 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成矿带(南西段)特征与成矿规律 被引量:10
8
作者 付建明 徐德明 +2 位作者 陈希清 马丽艳 程顺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23-423,共1页
关键词 成矿带 板块结合带 成矿规律 成矿时代 新发现 扬子 资源量 特大型 断裂带 斑岩型铜钼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鹰扬关构造混杂岩物质组成及变形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令占 田洋 +5 位作者 李响 谢国刚 涂兵 张宗言 张楗钰 曾波夫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56,共17页
鹰扬关构造混杂岩出露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西南段,在形成过程中保存了丰富的物质记录和构造演化信息,是研究扬子陆块与华夏地块拼合造山过程及相互关系的重要对象。对鹰扬关构造混杂岩物质组... 鹰扬关构造混杂岩出露于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西南段,在形成过程中保存了丰富的物质记录和构造演化信息,是研究扬子陆块与华夏地块拼合造山过程及相互关系的重要对象。对鹰扬关构造混杂岩物质组成及变形特征的详细研究表明,其由基质与岩块组成,基质为变质含凝灰质细碎屑岩,岩块为变质火山(碎屑)岩、微晶石英岩与大理岩等;根据野外变形特征及各期变形的叠加改造关系,于鹰扬关构造混杂岩中识别出5期构造变形,并建立了5期构造的相对变形序列。S1、S2代表晋宁期变形作用(D1~D2);S3及NNE向断层左行走滑运动指示加里东期NW-NNW向挤压作用(D3);印支期及早燕山期W-NWW向挤压作用(D4)对前期构造进行了改造,NNE向断层发生右行走滑运动;晚燕山期的伸展作用主要表现为正断层活动(D5)。变形序列的建立为区域构造过程的探讨和对比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扬关构造混杂岩 板块结合带 物质组成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物质来源探讨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69-370,共2页
1矿床地质概况普朗铜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台西缘义敦岛弧带南端的格咱岛弧,其东部和南部是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部是近NS向展布的乡城-格咱深大断裂。普朗铜矿位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印支期壳幔型中酸性斑(玢)... 1矿床地质概况普朗铜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台西缘义敦岛弧带南端的格咱岛弧,其东部和南部是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部是近NS向展布的乡城-格咱深大断裂。普朗铜矿位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印支期壳幔型中酸性斑(玢)岩控制,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自上而下可分为曲嘎寺组(T3q)、图姆沟组(T3t)和喇嘛哑组(T3lm)。其中曲嘎组由复理石砂板岩、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组成;图姆沟组由砂板岩夹中-酸性火山岩构成,分布范围和厚度大于曲嘎寺组;喇嘛垭组下部为海陆交互向碎屑岩,上部为典型的陆相沉积。火山岩主要是以安山岩为主的钙碱系列玄武岩-安山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成矿物质来源 斑岩型铜矿 扬子地台西缘 酸性火山岩 地质概况 下地壳 板块结合带 印支期 花岗闪长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理塘村戈晚三叠世火山岩系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朝基 刁志忠 张正贵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1X期104-113,共10页
产于川西理塘村戈地区的火山岩系基于地球化学判别图解曾被确定为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属于蛇绿岩套的一部分,并进而认定甘孜一理塘构造带为一重要板块结合带。但是,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该火山岩系及伴生的基性一超基性岩在岩石类型... 产于川西理塘村戈地区的火山岩系基于地球化学判别图解曾被确定为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属于蛇绿岩套的一部分,并进而认定甘孜一理塘构造带为一重要板块结合带。但是,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该火山岩系及伴生的基性一超基性岩在岩石类型、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成矿专属性方面与蛇绿岩有着本质的区别,火山岩系的沉积学特征显示其形成于浅海环境而非大洋中脊环境。村戈火山岩系及伴生的铁质基性一超基性岩的形成受制于弧、盆间的甘孜一理塘断裂带。甘孜一理塘铁质基性一超基性岩带与金沙江蛇绿岩带组成一对基性-超基性岩带,是三叠纪板块构造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系 苦橄玄武岩 晚三叠世 单斜辉石 基性-超基性岩 斜长石 大洋中脊 地球化学判别图解 超基性岩带 板块结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一个新的多岛弧盆系统的厘定及意义 被引量:37
12
作者 郑有业 许荣科 +2 位作者 何来信 龚全胜 茨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20,共8页
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的结构、性质、形成时间及与班 怒带的时空演化关系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划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 ,证实狮泉河带内存在完整的蛇绿岩带 ,并首次将其划分为 4个蛇绿岩亚带 ,相互之间由 3个呈平行... 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的结构、性质、形成时间及与班 怒带的时空演化关系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划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 ,证实狮泉河带内存在完整的蛇绿岩带 ,并首次将其划分为 4个蛇绿岩亚带 ,相互之间由 3个呈平行分布的岛弧链分隔 ,从而构成一个早白垩世的多岛弧盆系统。狮泉河带闭合过程为岛弧造山过程 ,俯冲极向主要向北 ,构成冈底斯 腾冲陆块和喀喇昆仑 南羌塘 左贡陆块之间的晚燕山期结合带 ;它与班 怒带在时间上具有继承性 ,空间上由北向南迁移 ,并部分重叠 ,反映了由班 怒带向狮泉河带的转化是一种接力式的。上述发现对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泉河 蛇绿混杂岩 多岛弧 板块结合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南部黑色岩系中铀钒磷多金属矿产的找矿潜力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鲁宝龙 杨福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7-148,共2页
陕西南部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挟持于中国扬子与华北两大板块之间的板块结合带(张国伟等,1996;2001)。在古生代以秦祁昆古海洋板块为扩张时期,陕南处于广泛的海相沉积环境中,发育和沉积了大范围的海相含碳质细碎屑岩——黑色... 陕西南部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挟持于中国扬子与华北两大板块之间的板块结合带(张国伟等,1996;2001)。在古生代以秦祁昆古海洋板块为扩张时期,陕南处于广泛的海相沉积环境中,发育和沉积了大范围的海相含碳质细碎屑岩——黑色岩系。在此已发现有铀矿和矿点多处,以铀元素为主,并与钒、磷共生、或伴生有铜、钼元素等。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陕西南部 沉积环境 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构造环境 秦岭造山带 碎屑岩 板块结合带 海洋板块 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硫、铅同位素组成
14
作者 徐伯恩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55-656,共2页
1矿床基本特征概述普朗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其东部和南部为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部是近NS向展布的格咱断裂带,铜矿产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系列NW向构造和印支期普朗复式中酸性岩体控制。含矿岩体为石英... 1矿床基本特征概述普朗铜矿位于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火山-岩浆弧,其东部和南部为甘孜-理塘板块结合带,西部是近NS向展布的格咱断裂带,铜矿产于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受系列NW向构造和印支期普朗复式中酸性岩体控制。含矿岩体为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铅同位素组成 二长斑岩 含矿岩体 板块结合带 闪长玢岩 印支期 石英 黄铜矿 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那朗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15
作者 路彦明 张玉杰 +1 位作者 刘桂阁 尹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1,共7页
藏北冈底斯地体北缘中段的那朗花岗岩体以前被认为是一个大岩基,实际调查表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岩体,可分为两期多个岩石单元,Rb-Sr同位素年龄表明其成岩时代为燕山晚期。岩石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两期岩石的成岩环... 藏北冈底斯地体北缘中段的那朗花岗岩体以前被认为是一个大岩基,实际调查表明,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岩体,可分为两期多个岩石单元,Rb-Sr同位素年龄表明其成岩时代为燕山晚期。岩石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两期岩石的成岩环境不同,早期壳幔混源型形成于火山弧环境,并受同碰撞环境的影响;晚期壳源型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对比那朗、班戈等岩体,认为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代表了中特提斯洋壳的消亡地带,冈底斯地体是从冈瓦纳古大陆裂解出的微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板块结合带 藏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