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早震旦世构造-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胡宗全
由伟丰
李松
张海清
周小进
杨帆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8-255,共8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P05039)
-
文摘
早震旦世是中国各主要板块普遍发育海相沉积的开始,是目前被证实是最早的有效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时期。该时期是中国各主要陆块处于新一轮洋盆扩张、板块离散、海水进侵旋回的初始期,总体的构造-沉积格局呈"多岛洋"。陆块的固结年龄、规模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三大准地台及其周边的古地理面貌和岩相组合。华北准地台的基底固结年龄最早,规模最大,稳定性最好,因此在早震旦世以大面积古陆为主,在台地边缘以浅海滨岸相碎屑岩为主,浅水碳酸盐台地相和深水斜坡相不发育。塔里木准地台在早震旦世以海陆并存为特征,在塔北、塔中存在古陆剥蚀区,向外以浅海滨岸相碎屑岩和斜坡-盆地相混合沉积为特色。扬子准地台在康滇地区存在古陆,其余地区基本为海水所侵没,发育台地-斜坡-盆地的完整相序。这种构造-沉积格局具有长期的继承性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早古生代早期的洋盆扩张-海侵旋回,扬子和塔里木比华北更发育被动陆缘斜坡-盆地相烃源岩;(2)在早古生代晚期的洋盆关闭-海退旋回,华北最先经历海退,而扬子和塔里木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海相沉积,甚至在准地台内部发育较深水烃源岩相。
-
关键词
洋盆扩张
板块离散
岩相古地理
早震旦世
-
Keywords
ocean spreading
plate disperse
tectono-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the Early Sinian
China
-
分类号
P534.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中国大陆早古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31
- 2
-
-
作者
万天丰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0-42,共13页
-
文摘
中国大陆早古生代(中寒武世—早泥盆世)构造期以发生一系列各具特征、分布局限、准同时的构造事件为特征。它们与苏格兰—阿帕拉契亚的加里东事件完全不同,在中国大陆出现了西域板块完成拼合,华夏板块构成统一结晶基底,南扬子板块广泛发育板内褶皱,此时还形成了阿尔泰—额尔古纳碰撞带等重要构造事件,而以中朝和北扬子板块为代表的其他板块则主要表现为稳定沉积,地块运移,并呈离散状态。阿尔泰—额尔古纳带、西域板块、华夏板块以及南扬子板块存在板块汇聚、碰撞或地壳缩短的特征,而中朝、北扬子、羌塘、冈底斯、喜马拉雅等地块则以稳定、离散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板块基本上保持孤立和离散的状态,这是早古生代中国大陆各个地块构造演化特征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早古生代
板块汇聚与离散
西域板块
-
Keywords
tectonic evolution
Early Paleozoic
plate convergence and dispersion
Xiyu Plate
-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