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俯冲板块断离的深度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力刚
傅容珊
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115-122,共8页
针对Davies等对俯冲板块断离判据的不足,提出了新的俯冲板块断离判据。该判据从大陆板块减速俯冲模型出发,计算了不同初速和俯冲角度下大陆俯深度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考查了影响俯冲板块热结构和强度结构的因素,计算了非热...
针对Davies等对俯冲板块断离判据的不足,提出了新的俯冲板块断离判据。该判据从大陆板块减速俯冲模型出发,计算了不同初速和俯冲角度下大陆俯深度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考查了影响俯冲板块热结构和强度结构的因素,计算了非热平衡状态下俯冲板块内部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过渡区“积分强度”的上下限,认为当俯冲入地幔的较轻陆壳在板块过渡区引发的拉张力位于这个“积分强度”上下限之间时,便可能发生俯冲板块断离。计算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俯冲板块断离的深度在85-135km之间,断离过程发生在大陆俯冲了1.3-4.0Ma之后。本文计算的俯冲板块断离深度可供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
板块断离
深度
热结构
强度结构
拉力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三叠纪石岛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
31
2
作者
高天山
陈江峰
+2 位作者
谢智
闫峻
钱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5-1038,共14页
位于山东省胶东地区的石岛杂岩体是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块中唯一已知的与三叠纪俯冲板片断离有关的“同折返”火成杂岩。岩性上自早到晚由辉长岩、辉石正长岩、(石英)正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四个岩石单元构成。杂岩体各岩石单元均富钾,K_2O/N...
位于山东省胶东地区的石岛杂岩体是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块中唯一已知的与三叠纪俯冲板片断离有关的“同折返”火成杂岩。岩性上自早到晚由辉长岩、辉石正长岩、(石英)正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四个岩石单元构成。杂岩体各岩石单元均富钾,K_2O/Na_2O=1.12~3.04,是典型的富钾系列的侵入岩。SiO_2与TiO_2、Fe_2O_3、FeO、MgO、CaO、MnO、Ba、Sr成反比,与Nb、Rb含量呈正比。所有岩石单元均明显地富集LREE,早期单元无明显的铕异常,晚期单元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具有Nb、Ta和Ti的负异常和Pb的正异常,Ba早期富集,晚期亏损。各岩石单元全岩样品的Sr-Nd-Pb同位素组成非常的一致:^(87)Sr/^(86)Sr(225Ma)为0.706~0.707、ε_(Nd)(225Ma)为-13.6~-16.2、^(206)Pb/^(204)Pb为16.29~16.57、^(207)Pb/^(204)Pb为15.24~15.44、^(208)Pb/^(204)Pb为36.54~37.11。石岛杂岩体的成因机制可以用板块断离模型解释,而在物质来源上不同岩石单元都来自相同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由于不同阶段熔融并经历不同程度结晶分异和下地壳同化混染导致它们在成分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K侵入体
Nd
SR
PB同位素
板块断离
(breakoff)
石岛杂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及成因机制——以红脊山地区香桃湖花岗岩为例
被引量:
21
3
作者
张修政
董永胜
+3 位作者
李才
邓明荣
张乐
许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7-564,共18页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尤其是南羌塘北缘大面积花岗岩的形成背景及成因机制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约束,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晚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羌塘西部香桃湖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岩...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尤其是南羌塘北缘大面积花岗岩的形成背景及成因机制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约束,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晚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羌塘西部香桃湖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香桃湖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13-211Ma,而非前人认为的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以高SiO2(68.06%-74.05%)、较高K2O含量(3.06%-4.50%)和K2O/Na2O(1.05%-1.63%)以及低的P2O5含量(0.08%-0.14%)为特征,SiO2和P2O5具有明显负相关性,A/CNK=1.03-1.0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Nb、Ti、Zr等高场强元素,同时具有P和Sr等元素的负异常;岩体的Th/U=5.19-9.36,Nb/Ta=8.13-10.06,具有高Sr(297×10^-6-465×10^-6,平均389×10^-6)低Yb(1.44×10^-6-3.02×10^-6,平均1.87×10^-6)的特征;岩体负铕异常不明显(Eu/Eu*=0.61-0.87),HREE分布平坦(Ho n≈Ybn),且尾部具有微弱上翘趋势。综合以上特征,香桃湖岩体为一套准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I型花岗岩,其岩浆源于下地壳角闪岩相-榴辉岩相变质基性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岩体中暗色淬冷包体的研究暗示了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同时母岩浆亦经历了一定的岩浆混合作用;综合区域内时空演化格架以及大量相关地质事实,我们认为羌塘中部横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分布的大规模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均形成于后碰撞阶段伸展构造背景,俯冲板块的断离是这一期岩浆活动可能的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晚三叠世
后碰撞
板块断离
羌塘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俯冲板块断离的深度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力刚
傅容珊
等
机构
国家天文观测中心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C00期115-122,共8页
文摘
针对Davies等对俯冲板块断离判据的不足,提出了新的俯冲板块断离判据。该判据从大陆板块减速俯冲模型出发,计算了不同初速和俯冲角度下大陆俯深度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考查了影响俯冲板块热结构和强度结构的因素,计算了非热平衡状态下俯冲板块内部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过渡区“积分强度”的上下限,认为当俯冲入地幔的较轻陆壳在板块过渡区引发的拉张力位于这个“积分强度”上下限之间时,便可能发生俯冲板块断离。计算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俯冲板块断离的深度在85-135km之间,断离过程发生在大陆俯冲了1.3-4.0Ma之后。本文计算的俯冲板块断离深度可供超高压变质岩形成和折返的研究参考。
关键词
俯冲
板块断离
深度
热结构
强度结构
拉力
张力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三叠纪石岛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
31
2
作者
高天山
陈江峰
谢智
闫峻
钱卉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5-1038,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C1999075503)
中国科学院合肥地区联合分析测试基金
文摘
位于山东省胶东地区的石岛杂岩体是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块中唯一已知的与三叠纪俯冲板片断离有关的“同折返”火成杂岩。岩性上自早到晚由辉长岩、辉石正长岩、(石英)正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四个岩石单元构成。杂岩体各岩石单元均富钾,K_2O/Na_2O=1.12~3.04,是典型的富钾系列的侵入岩。SiO_2与TiO_2、Fe_2O_3、FeO、MgO、CaO、MnO、Ba、Sr成反比,与Nb、Rb含量呈正比。所有岩石单元均明显地富集LREE,早期单元无明显的铕异常,晚期单元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具有Nb、Ta和Ti的负异常和Pb的正异常,Ba早期富集,晚期亏损。各岩石单元全岩样品的Sr-Nd-Pb同位素组成非常的一致:^(87)Sr/^(86)Sr(225Ma)为0.706~0.707、ε_(Nd)(225Ma)为-13.6~-16.2、^(206)Pb/^(204)Pb为16.29~16.57、^(207)Pb/^(204)Pb为15.24~15.44、^(208)Pb/^(204)Pb为36.54~37.11。石岛杂岩体的成因机制可以用板块断离模型解释,而在物质来源上不同岩石单元都来自相同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源区,由于不同阶段熔融并经历不同程度结晶分异和下地壳同化混染导致它们在成分上的差异。
关键词
富K侵入体
Nd
SR
PB同位素
板块断离
(breakoff)
石岛杂岩体
Keywords
K-rich intrusions
Nd, Sr and Ph isotopic compositions
breakoff, Shidao complex
分类号
P594.1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及成因机制——以红脊山地区香桃湖花岗岩为例
被引量:
21
3
作者
张修政
董永胜
李才
邓明荣
张乐
许王
机构
吉林大学青藏高原地学研究中心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7-564,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066)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1243)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21074)联合资助
文摘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尤其是南羌塘北缘大面积花岗岩的形成背景及成因机制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约束,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晚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羌塘西部香桃湖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香桃湖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13-211Ma,而非前人认为的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以高SiO2(68.06%-74.05%)、较高K2O含量(3.06%-4.50%)和K2O/Na2O(1.05%-1.63%)以及低的P2O5含量(0.08%-0.14%)为特征,SiO2和P2O5具有明显负相关性,A/CNK=1.03-1.0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Nb、Ti、Zr等高场强元素,同时具有P和Sr等元素的负异常;岩体的Th/U=5.19-9.36,Nb/Ta=8.13-10.06,具有高Sr(297×10^-6-465×10^-6,平均389×10^-6)低Yb(1.44×10^-6-3.02×10^-6,平均1.87×10^-6)的特征;岩体负铕异常不明显(Eu/Eu*=0.61-0.87),HREE分布平坦(Ho n≈Ybn),且尾部具有微弱上翘趋势。综合以上特征,香桃湖岩体为一套准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I型花岗岩,其岩浆源于下地壳角闪岩相-榴辉岩相变质基性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岩体中暗色淬冷包体的研究暗示了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同时母岩浆亦经历了一定的岩浆混合作用;综合区域内时空演化格架以及大量相关地质事实,我们认为羌塘中部横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分布的大规模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均形成于后碰撞阶段伸展构造背景,俯冲板块的断离是这一期岩浆活动可能的成因机制。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晚三叠世
后碰撞
板块断离
羌塘中部
Keywords
Zircon U-Pb age
Late Triassic
Post-collisional
Slab break-off
Central Qiangtang
分类号
P588.1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俯冲板块断离的深度
李力刚
傅容珊
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三叠纪石岛杂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
高天山
陈江峰
谢智
闫峻
钱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及成因机制——以红脊山地区香桃湖花岗岩为例
张修政
董永胜
李才
邓明荣
张乐
许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