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ondimenti对广式腊肠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吴燕涛 赵谋明 +2 位作者 吴娜 孙为正 曹宝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1-155,共5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质联用仪,对Staphylococcus condimenti发酵广式腊肠中风味物质成分进行测定,分析接种分离菌株对广式腊肠风味的影响。从对照组和接种组(SC)中均鉴定出22种风味物质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还... 采用固相微萃取方法结合气质联用仪,对Staphylococcus condimenti发酵广式腊肠中风味物质成分进行测定,分析接种分离菌株对广式腊肠风味的影响。从对照组和接种组(SC)中均鉴定出22种风味物质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还有部分烃类和环类化合物。研究表明,Staphylococcus condiment可以加速脂肪和蛋白质的降解与氧化,有助于腊肠风味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肠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CONDIMENT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牛源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
2
作者 莫绪成 魏继雪 +1 位作者 木牙斯尔·阿不都热合曼 张靖鹏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26-29,共4页
本研究从一例体温升高、鼻液分泌增多症状的牛鼻拭子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通过实验室分离纯化,利用革兰氏染色、生化测试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16S rRNA测序结果与松鼠葡萄球菌(Staphy... 本研究从一例体温升高、鼻液分泌增多症状的牛鼻拭子中分离到一株细菌,通过实验室分离纯化,利用革兰氏染色、生化测试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16S rRNA测序结果与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的相似性为99.64%,其菌落特点、染色形态和生化试验结果均符合松鼠葡萄球菌特征,由此确定该菌为松鼠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四环素、链霉素耐药。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牛源松鼠葡萄球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鼠葡萄球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的浙江近岸海域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药机制解析
3
作者 张旨轩 王子言 +7 位作者 王泽 刘岩 刘松怡 钱鹏宇 叶欢 韩姣姣 周君 苏秀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404,共11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威胁接触者的安全。抗生素处理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其耐药性的发生受到了高度重视。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红霉素(er...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近岸海域海水中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威胁接触者的安全。抗生素处理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其耐药性的发生受到了高度重视。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红霉素(erythromycin)、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和万古霉素(vancomycin)处理后的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ZS01)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502A)进行耐药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aureus 502A经抗生素处理后发生突变的程度大于S.aureus ZS01,二者在经过氯霉素处理发生了更大程度的突变。红霉素、氯霉素和万古霉素处理主要影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能力;红霉素和氯霉素可能通过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脂类的代谢引起其耐药性的变化。除此之外,三种抗生素处理均出现了较多TIGR01741家族蛋白和假设蛋白基因的突变,推测与菌株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相关。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外排系统作用产生红霉素耐药性,不耐盐菌株因细胞壁成分相关基因的突变提高了对万古霉素的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耐盐和不耐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全基因组重测序 KEGG富集分析 耐药机制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喉拟水龟致病菌——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9
4
作者 黎小正 韦信贤 +2 位作者 童桂香 吴祥庆 黄玉柳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1-374,共4页
从患病的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肝、肾中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阳性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致病菌。对该菌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具有氧化酶、触酶、葡萄糖呈阳性,凝固酶、鸟氨酸脱羧酶、密二糖呈阴性,... 从患病的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肝、肾中分离得到一株革兰氏阳性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致病菌。对该菌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具有氧化酶、触酶、葡萄糖呈阳性,凝固酶、鸟氨酸脱羧酶、密二糖呈阴性,M—R为阳性,VP反应为阴性等特征,与报道的松鼠葡萄球菌特征一致。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该菌进行鉴定,将适当浊度的细菌悬液接种GP2板条培养16—24h后读出结果,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经Biolog Microlog24.2软件分析鉴定,结果显示为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可能性为99%,相似性和位距分别为0.913和1.30。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将其鉴定为松鼠葡萄球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仅对头孢拉定和阿米卡星敏感,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松鼠葡萄球菌 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生理特性及快速鉴定法
5
作者 锐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1988年第6期61-52,共2页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故通常最初存在于原料中,污染食品的机会最多。所污染的食品以内制品、乳制品为最多。在被污染的食品上,葡萄球菌繁殖到相当大数量,即能致使葡萄球菌肠毒素的蓄积而引起食物中毒。由葡萄球菌所产生的核酸酶...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故通常最初存在于原料中,污染食品的机会最多。所污染的食品以内制品、乳制品为最多。在被污染的食品上,葡萄球菌繁殖到相当大数量,即能致使葡萄球菌肠毒素的蓄积而引起食物中毒。由葡萄球菌所产生的核酸酶,由于几乎遍仔于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菌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鉴定法 staphylococcus aure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喉拟水龟松鼠葡萄球菌16S rDNA的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国秋 童桂香 +3 位作者 黎小正 韦信贤 吴祥庆 庞燕飞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9期1234-1238,共5页
从患病的黄喉拟水龟肝脏、肾脏分离到1株葡萄球菌(YL08110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采用扩增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出长约1... 从患病的黄喉拟水龟肝脏、肾脏分离到1株葡萄球菌(YL08110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为了从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分类学鉴定,采用扩增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出长约1.5kp的目的片段,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515 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GQ261178)。核苷酸相似性分析表明,所得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S.sciuri)CTSP9菌株16S rDNA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9.9%)。同时,用与该序列相关性较高的S.sciuri及常造成动物葡萄球菌病的S.aureus、S.aureus subsp.anaerobius、S.gallinarum、S.hyicus代表菌株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菌株YL081101与S.sciuri代表株聚为一簇。上述研究证实,分离菌株YL081101为松鼠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松鼠葡萄球菌 16S RDNA 序列测定 系统发育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源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方振华 魏来 +1 位作者 丁利 洪美玲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9年第7期29-32,共4页
为明确一起致乌龟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从患病龟体内分离出一株优势菌,并通过革兰氏染色观察、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表面粘稠、大而凸起、白... 为明确一起致乌龟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从患病龟体内分离出一株优势菌,并通过革兰氏染色观察、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表面粘稠、大而凸起、白色的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球型,成葡萄串状排列;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葡萄糖、触酶、氧化酶等呈阳性反应,而密二糖、鸟氨酸脱羧酶、V-P反应等阴性;16S rRNA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分离菌株与GenBank登录的松鼠葡萄球菌聚为一簇,且同源性达99%以上;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对乌龟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特性分析显示,该菌对多数抗生素较为敏感,但对大环内酯类及部分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研究结果为乌龟松鼠葡萄球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松鼠葡萄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松鼠葡萄球菌脱皮毒素C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小齐 王永强 +5 位作者 李海花 朱新华 朱清妹 李晓齐 曹红 郑世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9,13,共4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猪源致病性由携带脱皮毒素(Exh)C的猪源松鼠葡萄球菌引起的猪渗出性皮炎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首先利用本实验室保存的致病性松鼠葡萄球菌rExhC重组蛋白和阳性血清,对ELISA各项反应条件进行摸索,确...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猪源致病性由携带脱皮毒素(Exh)C的猪源松鼠葡萄球菌引起的猪渗出性皮炎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首先利用本实验室保存的致病性松鼠葡萄球菌rExhC重组蛋白和阳性血清,对ELISA各项反应条件进行摸索,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结果表明,rExhC蛋白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0.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抗原抗体最佳反应条件为37℃,1 h,酶标二抗最佳工作浓度为1:1 000,酶标二抗最佳反应条件为37℃30 min,封闭条件为5%脱脂乳37℃,2 h,底物显色条件为室温30min,阴阳性临界值为0.102。检测证实所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了2011年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采集的335份猪血清样本,结果阳性率为31.94%,与公开发表的猪渗出性皮炎的阳性率相符。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猪源松鼠葡萄球菌引起的渗出性皮炎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松鼠葡萄球菌 仔猪渗出性皮炎 rExhC蛋白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幼獐大肠杆菌和松鼠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病原鉴定及诊治初报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海军 左瑞华 +2 位作者 张圣尧 杨先保 王广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78-1583,共6页
为找出某养獐场哺乳幼獐发病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2头发病哺乳幼獐的肺脏和肝脏组织,涂擦接种于胰大豆蛋白胨琼脂平板,37℃培养一定时间后共分离到2种疑似病原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培养特性观察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鉴定为大肠杆... 为找出某养獐场哺乳幼獐发病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2头发病哺乳幼獐的肺脏和肝脏组织,涂擦接种于胰大豆蛋白胨琼脂平板,37℃培养一定时间后共分离到2种疑似病原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培养特性观察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鉴定为大肠杆菌和松鼠葡萄球菌。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对病獐选择头孢曲松钠(按体质量20mg/kg,每日2次)连续肌注4d,同时每日灌服白龙散煎剂(主要成分为白头翁、龙胆、黄连,每日2次),4d后病獐康复。对同窝其他未发病幼獐采用头孢曲松钠(按体质量20mg/kg,每日2次)连续肌注3d进行预防,同时在母獐饲料中添加白龙散,并加强消毒和卫生管理,最终治愈该养獐场的发病幼獐并有效控制本病的进一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松鼠葡萄球菌 感染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儿鱼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段荟芹 王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88-1293,共6页
为了探讨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的病原学特性,本试验从耗儿鱼(Corydoras)分离出菌株YDE0916,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rDNA基因PCR扩增、序列分析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串形,无芽孢,无荚... 为了探讨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的病原学特性,本试验从耗儿鱼(Corydoras)分离出菌株YDE0916,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rDNA基因PCR扩增、序列分析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串形,无芽孢,无荚膜。该菌不运动,β-半乳糖苷酶、VP反应为阴性,蔗糖、麦芽糖为阳性。扩增的16SrD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76bp(GenBank登录号:KP031644),与GenBank中的松鼠葡萄球菌16SrD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YDE0916和松鼠葡萄球菌聚为一簇,由此判定菌株YDE0916为松鼠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诺氟沙星、杆菌肽耐药,对美满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22种药物高度敏感。本研究为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预防积累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鼠葡萄球菌 16S RDNA 耐药性 耗儿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鼠大肠埃希氏菌和松鼠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病原鉴定及诊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宁 修福晓 +10 位作者 李新鸣 张加鑫 郞文萱 徐澍 俞曦 周媛婷 荣勤双 孟奕祥 范本旭 曲艺鸣 朱启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8-885,共8页
2021年12月,沈阳某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用于搜索毒品训练的1只笼养松鼠(Sciurus vulgaris)突发性死亡,其余陆续表现为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为查明发病原因,无菌采集发病松鼠的粪便及死亡松鼠样品送检。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结果、细菌分... 2021年12月,沈阳某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用于搜索毒品训练的1只笼养松鼠(Sciurus vulgaris)突发性死亡,其余陆续表现为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为查明发病原因,无菌采集发病松鼠的粪便及死亡松鼠样品送检。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结果、细菌分离培养、16S rDNA基因测序及同源性比对,确定松鼠的病因是由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混合感染引起。进一步确定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为O2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克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9种抗生素敏感,对磺胺嘧啶耐药;松鼠葡萄球菌对头孢克肟、头孢唑啉和氨苄西林等8种抗生素敏感,对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疾病治疗和综合预防,最终治愈并有效控制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鼠 大肠埃希氏菌 松鼠葡萄球菌 分离鉴定 16S r DNA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乳源松鼠葡萄球菌Exh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俊泓 王让 +4 位作者 陈玉娟 赵瑶 马鲜平 谢远兵 易华山 《中国奶牛》 2021年第3期24-29,共6页
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S.sciuri)是引起奶牛乳房炎(Cow Mastitis)的病原菌之一,其主要致病因子是该菌产生的脱皮毒素C(Exfoliative Toxin C,ExhC)。为了深入了解该基因的分子特征,本试验对从乳房炎患牛牛乳中分离的一株... 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S.sciuri)是引起奶牛乳房炎(Cow Mastitis)的病原菌之一,其主要致病因子是该菌产生的脱皮毒素C(Exfoliative Toxin C,ExhC)。为了深入了解该基因的分子特征,本试验对从乳房炎患牛牛乳中分离的一株松鼠葡萄球菌ExhC基因(Genbank登录号:MT845354)进行了克隆及序列分析。按GenBank收录的ExhC基因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PCR对ExhC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后的ExhC基因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松鼠葡萄球菌Exh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长度为837bp,共编码278个氨基酸。通过Blast模块对ExhC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到5株相似序列,与ExhC基因序列相比同源性均为99.04%。系统进化树图指示该基因与其余五株相似序列属于不同的分支,遗传距离较远。利用TMHMM对松鼠葡萄球菌ExhC基因837bp序列跨膜区进行预测,结果显示ExhC蛋白的第1~277位氨基酸在细胞膜外,5~25位氨基酸所在位置为跨膜区。通过ExhC氨基酸序列分析和ExhC蛋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预测,推断第97位氨基酸插入Asn以及其他位点氨基酸的突变可能会导致松鼠葡萄球菌功能区变化和毒株毒力的相对变化,这将给松鼠葡萄球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鼠葡萄球菌 ExhC基因 核酸及蛋白质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奶牛源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秋丰 张红 +11 位作者 尹珺伊 刘秋瑾 张军 王岩 秦平伟 朱庆贺 苗艳 陈楠楠 张淑芬 丁昕颖 马姗姗 王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2-1488,共7页
为确定奶牛垫料中是否含有病原菌并深入了解垫料中优势生长菌的类型、耐药性及致病性等情况,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在普通... 为确定奶牛垫料中是否含有病原菌并深入了解垫料中优势生长菌的类型、耐药性及致病性等情况,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表面光滑的白色菌落,血琼脂平板上形成黏稠、较大的白色菌落。革兰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阳性,球型,呈葡萄串状排列,或单个散落。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木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硝酸盐还原等呈阳性反应,而蜜二糖、木糖醇、山梨醇、尿素、V-P反应等呈阴性反应。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16S rDNA序列长度为1298 bp,与松鼠葡萄球菌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9.85%~10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菌与松鼠葡萄球菌处于同一分支。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试验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以0.2 mL/只(7.9×10^(8) CFU/mL)菌液的剂量接种小鼠,在48 h内死亡率为60%(3/5)。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7种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呋辛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本研究为奶牛源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鼠葡萄球菌 奶牛 16S rDNA 药敏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鼠源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剑辉 陆丹 阳艳洁 《广西畜牧兽医》 201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2013年2月广西桂林某竹鼠养殖场送检病竹鼠两只。病鼠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少进食少饮水、拉稀,极度消瘦,病程已有20天。病理剖检可见肺萎缩、淤血;脾萎缩;肝纹理增粗,有一创口;心无可见病变;肾淤血变形;肠系膜淋巴结淤血;小... 2013年2月广西桂林某竹鼠养殖场送检病竹鼠两只。病鼠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少进食少饮水、拉稀,极度消瘦,病程已有20天。病理剖检可见肺萎缩、淤血;脾萎缩;肝纹理增粗,有一创口;心无可见病变;肾淤血变形;肠系膜淋巴结淤血;小肠后段至大肠充气。无菌取病鼠心、肺、肝、脾脏进行细菌分离。根据发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分离鉴定及毒力试验,确诊为松鼠葡萄球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分离鉴定 葡萄球菌感染 松鼠 竹鼠 肠系膜淋巴结 症状表现 病理剖检 细菌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广式腊肠的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燕涛 赵谋明 +2 位作者 孙为正 崔春 何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13,共3页
从肉制品——-广式腊肠中分离得到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ondimenti)。研究了从8个生产厂家的广式腊肠中分离得到64株葡萄球菌,通过对分离菌株发酵剂适应性和发酵特性研究,从分离菌株中筛选出1株适合于作为肉制品发酵剂的菌株L_2A_4... 从肉制品——-广式腊肠中分离得到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ondimenti)。研究了从8个生产厂家的广式腊肠中分离得到64株葡萄球菌,通过对分离菌株发酵剂适应性和发酵特性研究,从分离菌株中筛选出1株适合于作为肉制品发酵剂的菌株L_2A_4,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测试并结合16SrDNA测序表明,为Staphylococcus condimen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肠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ondimenti)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葡萄球菌性角膜感染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春 袁志云 +2 位作者 杨菲菲 管怀进 邵义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以乙基亚硝基脲(ENU)诱变技术建立小鼠葡萄球菌性角膜感染模型,探讨其主要条件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ENU(150mg/kg)腹腔注射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d后与其同品系雌性小鼠配种,F1代小鼠中发现角膜混浊小鼠,以具有角膜混浊表... 目的以乙基亚硝基脲(ENU)诱变技术建立小鼠葡萄球菌性角膜感染模型,探讨其主要条件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ENU(150mg/kg)腹腔注射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60d后与其同品系雌性小鼠配种,F1代小鼠中发现角膜混浊小鼠,以具有角膜混浊表型小鼠与C57BL/6小鼠回交的方式繁育。对角膜混浊小鼠角膜感染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鉴定,并使用不同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建立了稳定的小鼠葡萄球菌性角膜感染模型。从自发性角膜混浊(B6-Co)小鼠眼部成功分离纯化了松鼠葡萄球菌,筛选出了对该菌敏感及耐药的抗生素。对该菌敏感的抗生素有阿奇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左氟沙星、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呋喃唑酮;对该菌耐药的抗生素有头孢西丁、青霉素、氨苄西林、新生霉素;属于中间态的抗生素为呋喃妥因。结论C57BL/6小鼠葡萄球菌性角膜感染模型为自发性动物模型,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以松鼠葡萄球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 角膜混浊 松鼠葡萄球菌 自发性角膜混浊鼠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呼吸道分离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本权 唐英春 +3 位作者 张扣兴 张天托 朱家馨 谈淑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体外敏感,体内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本实验室1997年至1999年下呼吸道分离的115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推荐的M-H琼脂板稀释法测定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脑心浸液琼脂诱导对万古霉...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体外敏感,体内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本实验室1997年至1999年下呼吸道分离的115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推荐的M-H琼脂板稀释法测定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脑心浸液琼脂诱导对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株,用生物梅里埃公司APIStaph系统鉴定菌型;进一步用E-Test试条检测万古霉素敏感性。【结果】115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34株(MIC>4mg/L):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溶血葡萄球菌7株,松鼠葡萄球菌7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人葡萄球菌3株,产色葡萄球菌1株。万古霉素高度异质性耐药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溶血葡萄球菌6株;E-Test拭条在脑心浸液琼脂板中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葡萄球菌显示双重抑菌环。【结论】对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可能是万古霉素治疗医院内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耐药 溶血葡萄球菌 下呼吸道 异质性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脑心 琼脂板 松鼠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病盔形溞沃氏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雅芹 戚惠颖 +4 位作者 徐大勇 赵雅洁 顾东萍 黄金飞 邓道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52,共7页
自然水体中溞属种类壳刺断裂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为揭示溞属种类壳刺断裂的发生机理,本研究以盔形溞(Daphnia galeata)的病理壳刺为材料,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分离出了产几丁质酶细菌,同时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 自然水体中溞属种类壳刺断裂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为揭示溞属种类壳刺断裂的发生机理,本研究以盔形溞(Daphnia galeata)的病理壳刺为材料,以胶体几丁质为唯一碳源,分离出了产几丁质酶细菌,同时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细菌形状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构建其菌株的系统进化树,鉴定出该细菌为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根据科赫法则,用沃氏葡萄球菌侵染壳刺完好的盔形溞,发现一些盔形溞个体的壳刺也出现了断裂的病症。再利用平板法分离病理壳刺表面的细菌,经16S rDNA序列检测,鉴定该细菌仍为沃氏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盔形溞(Daphnia galeata) 壳刺 沃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warneri) 菌种鉴定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群体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洪正善 黄郁梅 +1 位作者 杨柯 曾春晖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0-12,17,共4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中已知的群体效应系统是Agr系统和LuxS/AI-2系统,其在细菌浓度等于或大于1×10^7 CFU/mL时会被激活,通过调控相应基因,间接或直接调控生物被膜的产生和降解、细菌毒素的分泌以及细菌的生长。...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中已知的群体效应系统是Agr系统和LuxS/AI-2系统,其在细菌浓度等于或大于1×10^7 CFU/mL时会被激活,通过调控相应基因,间接或直接调控生物被膜的产生和降解、细菌毒素的分泌以及细菌的生长。综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群体效应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寻找新方向,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及生物被膜的形成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群体效应系统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效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贮藏条件对抗菌肽抑菌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孙筱莎 孔艺霖 孙汝江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42-146,163,共6页
为研究抗菌肽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指示菌,从最低抑菌浓度(MIC)、温度、pH、金属离子、储存时间等方面对抗菌肽进行相对抑菌活性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抗... 为研究抗菌肽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作为指示菌,从最低抑菌浓度(MIC)、温度、pH、金属离子、储存时间等方面对抗菌肽进行相对抑菌活性稳定性评估。结果表明,抗菌肽具有广谱抑菌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00℃处理30min仍可保持88.16%和93.88%的相对抑菌率;不同pH对抗菌肽抑菌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抗菌肽在偏酸性下表现出抑菌活性明显高于强碱性环境,表明抗菌肽更适合在偏酸性环境中加工生产。溶液中不同浓度Ca^(2+)、Na^(+)对抗菌肽抑菌活性均有显著影响,高盐环境可以引起抗菌肽抑菌活性降低,但是最低相对抑菌率仍在80%以上。储存时间对大肠杆菌相对抑菌率的影响要大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储存12个月相对抑菌率仍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抑菌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