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超压形成机制及其演化特征
1
作者 陈红果 张凤奇 +3 位作者 江青春 刘红艳 孙立东 刘刚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压力测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现今超压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岩性烃源岩超压的演化进行了定量恢复,并对超压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研...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压力测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现今超压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岩性烃源岩超压的演化进行了定量恢复,并对超压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①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现今为常压-弱超压系统,凸起区超压最大;烃源岩超压以生烃增压作用为主,其次为欠压实作用,而储层超压为烃源岩超压对其的超压传递造成,与断裂及背斜的形成和发育密切相关。②研究区沙河子组烃源岩超压主要为煤层和富有机质泥岩的生烃增压作用,通常煤层生烃增压贡献率最大,富有机质泥岩次之,贫有机质泥岩超压较低,而生烃凹陷及周缘富有机质泥岩生烃增压贡献率高于煤层;凹陷区烃源岩生烃增压贡献率高于斜坡带和凸起区。③研究区沙河子组超压的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白垩纪早—中期为缓慢增压阶段,烃源岩因欠压实作用和缓慢生烃作用产生超压,经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期活动性断裂和背斜传递至储层,储层超压缓慢增长;白垩纪晚期为快速增压阶段,烃源岩大量生气,生烃增压作用和欠压实作用产生的超压持续传递,储层超压快速升高,该阶段造成的储层超压占现今总超压的90%;古近纪早期至今为保持稳定阶段,构造稳定,烃源岩的生烃增压作用和欠压实作用稳定,超压基本保持不变,储层超压稳定增长。④研究区沙河子组不同岩性地层超压的差异性演化控制着天然气的分布,源、储过剩压力差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条件,贫有机质泥岩盖层为下覆储层提供了封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生烃增压 超压传递 欠压实 煤系烃源岩 沙河子组 白垩系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
2
作者 高波 潘哲君 +4 位作者 刘连杰 李玲玲 洪淑新 潘会芳 张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5,共15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砂砾岩层系中天然气藏为典型的低孔、低渗非常规资源类型,局部发育高孔、高渗带,满足致密气成藏需求。为揭示砂砾岩储层结构及其对试气产能的影响,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二维核磁等技术方法,开展松辽...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砂砾岩层系中天然气藏为典型的低孔、低渗非常规资源类型,局部发育高孔、高渗带,满足致密气成藏需求。为揭示砂砾岩储层结构及其对试气产能的影响,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二维核磁等技术方法,开展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的有效性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储层岩性以砂岩、砾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低,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局部发育沟通孔隙的微裂缝,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砂砾岩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大(纳米级—微米级),属于微孔喉型储层,受岩石分选、黏土矿物及碳酸盐等胶结物发育程度的影响,砾岩孔喉连通性好于砂岩,粗砂岩好于细砂岩;在垂向上,层序四孔喉结构好于其他层序;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于0.3%~8.0%之间,渗透率多小于0.9870×10^(-3)μm^(2),据物性与试气产能相结合的经验统计法,估算最小流动孔喉半径进而确定致密砂岩孔隙度下限为3.0%,渗透率为0.0197×10^(-3)μm^(2),致密砾岩孔隙度下限为2.8%,渗透率为0.0197×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砂砾岩 孔隙结构 物性下限 综合评价 沙河子组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与页岩气耦合成藏机制及其定量评价——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为例
3
作者 周能武 初众 +8 位作者 卢双舫 张鹏飞 王民 林子智 王军杰 姜新雨 刘阳 陈国辉 李文镖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0-1214,共15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全油气系统主要由源内白垩系沙河子组滞留成藏的页岩气、短距离运移成藏的致密气以及经断裂运移后在基底变质岩和营城组火山岩内聚集形成的气藏共同构成。此全油气系统内,致密气和页岩气并非孤立存在,常常相伴...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全油气系统主要由源内白垩系沙河子组滞留成藏的页岩气、短距离运移成藏的致密气以及经断裂运移后在基底变质岩和营城组火山岩内聚集形成的气藏共同构成。此全油气系统内,致密气和页岩气并非孤立存在,常常相伴相生,互相影响,但过去多将二者单独研究,未能系统剖析二者的共生特征及其关联性。以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泥页岩和砂砾岩互层为研究对象,将滞留成藏的页岩气与短距离运移成藏的致密气视为致密层系气一起解剖。在明确致密层系中烃源岩生-排气和储层储气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三分烃源岩”和“四分储层”的分级评价标准,考虑砂/泥比配置,通过构建数值模型来阐明不同级别源-储配置条件的致密层系中,致密气和页岩气耦合成藏时的资源量分配和分布规律,从而认识致密气和页岩气的互补或共富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致密气和页岩气耦合成藏类型可划分为24种,其中由Ⅰ级、Ⅱ级烃源岩,Ⅰ级、Ⅱ级致密储层和低于/等于最佳砂/泥比组合形成的4种致密层系为致密气和页岩气的共富区;由Ⅰ级、Ⅱ级烃源岩,Ⅰ级、Ⅱ级致密储层和高于最佳砂/泥比组合形成的4种致密层系为页岩气富集和紧邻烃源岩致密气富集区;由Ⅰ级、Ⅱ级烃源岩,Ⅲ级、Ⅳ级致密储层和任意砂/泥比组合形成的8种致密层系为页岩气富集而致密气贫乏区;由Ⅲ级烃源岩、任意级别致密储层和砂/泥比组合的8种致密层系为页岩气和致密气共贫区。沙河子组致密气和页岩气具有整体共富、局部互补的特征,主要富集区在北部安达—宋站地区,但是二者甜点并非完全重合,建议在达深24井区和宋站区域试着进行联合开发,其余区域以致密气开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成藏 全油气系统 致密气 页岩气 成藏机制 沙河子组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沉积相类型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春娟 徐淑娟 +2 位作者 程宏岗 代春萌 李德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0-1478,共19页
【目的】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储层具有非常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有望成为大庆油田深层火山岩气藏勘探的重点接替领域。【方法】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模式开展了... 【目的】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储层具有非常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有望成为大庆油田深层火山岩气藏勘探的重点接替领域。【方法】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模式开展了研究。【结果与结论】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具供给水道的远岸浊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前端滑塌浊积扇以及浅湖—半深湖、深湖相等沉积相。安达凹陷、徐东凹陷以及肇州凹陷东侧的缓坡带接受来自肇东—朝阳沟基底古隆起的碎屑物质而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局部发育由远源供给水道形成的湖底浊积扇沉积体;安达凹陷、徐东凹陷、徐西凹陷以及肇州凹陷西侧等徐西陡坡带接受来自中央隆起带粗碎屑物而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近源短流为基本特征,局部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且由于湖盆边缘发育的扇三角洲沉积体不稳定,在扇三角洲沉积体前方形成滑塌浊积扇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模式 测井相 地震相 徐家围子 沙河子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砾岩成储界限及分级评价标准——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军杰 卢双舫 +5 位作者 林子智 周能武 张鹏飞 黄宏胜 郅琪 李柏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3-564,共12页
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是松辽盆地深部重要的致密气藏储层,其孔渗关系复杂,给成储界限的厘定和储层分级评价带来挑战。针对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采用水膜厚度法、充注动力法、试气产能法和力学平衡法厘定了理论下限、... 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是松辽盆地深部重要的致密气藏储层,其孔渗关系复杂,给成储界限的厘定和储层分级评价带来挑战。针对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采用水膜厚度法、充注动力法、试气产能法和力学平衡法厘定了理论下限、成藏下限、有效渗流下限和成储上限,根据不同成岩作用主控因素下的孔渗关系确定成储界限物性值。在此基础上,结合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划分储层类型,建立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标准,并利用测井资料将分级评价标准进行应用,为研究区致密气甜点区优选提供依据。将沙河子组砂砾岩分为常规储层、Ⅰ—Ⅳ级致密砂砾岩储层和非储层,成储界限与分级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匹配关系。其中,常规储层孔隙度大于9%,渗透率大于0.05×10^(-3)μm^(2);Ⅰ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8%~9%,渗透率为(0.01~0.05)×10^(-3)μm^(2);Ⅱ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5%~8%,渗透率为(0.001~0.01)×10^(-3)μm^(2);Ⅲ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3.5%~5%,渗透率为(0.2~1)×10^(-6)μm^(2);Ⅳ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2%~3.5%,渗透率为(0.05~0.2)×10^(-6)μm^(2);非储层的孔隙度小于2%,渗透率小于0.05×10^(-6)μm^(2)。致密砂砾岩气产量受控于致密储层类型;Ⅰ级、Ⅱ级致密储层是致密气高产的有利层段;徐家围子断陷北部安达—宋站地区有利储层厚度较大,为致密气勘探开发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砾岩气 成储界限 分级评价 甜点评价 徐家围子 沙河子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区域成岩规律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控制 被引量:44
6
作者 孟元林 胡安文 +4 位作者 乔德武 解习农 潘雪梅 王建伟 田伟志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5-334,共10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控制,本文进一步细分了成岩阶段,并分别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热解分析、有机酸...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控制,本文进一步细分了成岩阶段,并分别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热解分析、有机酸、X-衍射分析、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资料分别划分了各构造单元的成岩阶段。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的成岩作用具有"隆起区较强、坳陷区较弱"的成岩规律,断陷中部的隆起区抬升剥蚀幅度大、地温梯度高、时代相对较老,成岩作用强;断陷两侧的坳陷区抬升剥蚀幅度小、地温梯度低、时代相对较新,成岩作用弱。储层的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的含油气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砂岩、砾岩工业气层的勘探下限分别为中成岩阶段B1亚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对应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成岩作用 非常规储层 致密砂岩气 致密砾岩气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孟元林 刘文慧 +8 位作者 孟凡晋 梁伯勋 王建伟 潘雪梅 田伟志 王维安 丁桂霞 周振东 肖丽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为了解松辽盆地低孔低渗背景下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文中应用岩心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ⅰ—ⅲ),其... 为了解松辽盆地低孔低渗背景下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文中应用岩心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ⅰ—ⅲ),其深度分布范围分别为600~2350m、2500~3500m、3600~4400,m,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12%~35%,6%~28%,5%~20%。第ⅰ高孔带主要发育在中浅层,主要由Ⅰ、Ⅱ型干酪根形成的有机酸溶蚀砂岩储集层形成;第ⅱ、ⅲ异常高孔带发育在深层,主要由Ⅲ型干酪根产生的大量有机酸溶蚀砂砾岩储集层和火山岩储集层形成,大气水淋滤作用也有一定贡献。此外,裂缝和岩相对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异常高孔带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孔带 有机酸 裂缝 砂砾岩 火山岩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内断层侧向封闭性及与天然气成藏 被引量:35
8
作者 付晓飞 沙威 +2 位作者 于丹 刘哲 吕延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70,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指泉头组一、二段以下地层,发育3套火山岩储集层:即火石岭组、营城组一段和营城组三段,目前在营城组两套火山岩中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天然气藏。徐家围子断陷断裂系统复杂,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控藏的断...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指泉头组一、二段以下地层,发育3套火山岩储集层:即火石岭组、营城组一段和营城组三段,目前在营城组两套火山岩中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天然气藏。徐家围子断陷断裂系统复杂,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控藏的断裂为早期控制火山裂隙式喷发,在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早期强烈活动,同时在区域性盖层段具有顶部封闭能力的断裂,断裂形成时为火山通道,没形成明显的断层面,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早期断裂活动形成断层角砾岩带,天然气沿断裂大规模垂向运移,聚集在营城组火山岩中,由于断层角砾岩带侧向封闭能力较差,侧向受营城组四段物性较低的砾岩遮挡聚集成藏,对于正断层而言主要聚集在下盘,逆断层主要聚集在上盘。徐中走滑断裂为主要的控藏断裂,由于倾向和断层性质(正和逆)的改变,天然气在两盘聚集具有"此消彼长"的特征,天然气这种聚集规律对于勘探部署、确定气藏的边界和提交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层侧向封闭性 富集规律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砾岩气形成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为例 被引量:45
9
作者 冯子辉 印长海 +1 位作者 陆加敏 朱映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0-656,共7页
以油气钻探实践为基础,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下白垩统营城组致密砂砾岩气为例,探讨致密砂砾岩气形成主控因素及其富集规律。营城组致密砂砾岩气主要受储集层物性控制,储集层具有先致密... 以油气钻探实践为基础,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下白垩统营城组致密砂砾岩气为例,探讨致密砂砾岩气形成主控因素及其富集规律。营城组致密砂砾岩气主要受储集层物性控制,储集层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气藏具明显的干气特征,各类储集层具有不同的产能,储气层孔隙度下限为2.5%,渗透率下限为0.1×10-3μm2;构造背景对致密气的分布影响不大,气层"甜点"分布宏观上受气源岩发育状况、储集层沉积相带展布以及断裂带发育部位等因素综合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层物性相对较好,其中营城组砂砾岩储集层和下伏气源岩有走滑断裂沟通的条带状区域是致密砂砾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 致密气 砂砾岩储集层 储集层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裂缝形成机理 被引量:18
10
作者 陈树民 姜传金 +2 位作者 刘立 初丽兰 裴明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16-1826,共11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是位于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的半地堑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伸展断陷,火山岩发育。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和岩心观测及镜下研究发现:本区火山岩构造裂缝和溶蚀裂缝都比较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多数原生缝...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是位于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的半地堑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伸展断陷,火山岩发育。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和岩心观测及镜下研究发现:本区火山岩构造裂缝和溶蚀裂缝都比较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多数原生缝被后期的构造应力或溶蚀作用改造成次生缝。本区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较多,主要有应力、构造、岩性和岩相、溶蚀作用、风化淋滤、构造应力场演化等,其中构造应力场演化、岩性和岩相及风化溶蚀作用是控制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构造裂缝以高角度的张扭性和张性缝为主,多为半充填和无充填,具有多期、多方向、组合复杂等特点,是晚侏罗世至新近纪各种地质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构造通过控制不同构造部位的局部应力场分布来控制裂缝发育程度,沿断裂带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形成裂缝发育带,特别在正断层上升盘、断层端部、背斜轴部等应力集中部位容易形成构造裂缝。有效火山岩油气储层为各类原生孔隙与裂缝的有效组合。由于火山喷发多个旋回叠加,加之风化剥蚀及不整合面的存在,造成裂缝在纵向上发育具有旋回性,溶蚀裂缝主要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在平面上,裂缝主要发育在断裂密集区、断裂交汇部位和背形或向形构造发育的地区。本区处于爆发相和溢流相火山岩的发育区,气孔和裂缝最发育,特别是溢流相的流纹岩中,裂缝和气孔均较为发育,是本区的优质储层最发育区,也是天然气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裂缝 构造应力场 火山岩相 形成机理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聚集规律与下步勘探方向 被引量:97
11
作者 任延广 朱德丰 +3 位作者 万传彪 冯子辉 李景坤 王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6-29,共4页
徐家围子断陷内部充填了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的三层火山岩和四层碎屑岩地层 ,构成了复杂的生储盖层组合。烃源岩以沙河子组湖相泥岩和煤层为主 ,天然气类型以煤型气和混合气为主 ,并有油型气和无机气存在。已发现的气藏主要分布... 徐家围子断陷内部充填了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的三层火山岩和四层碎屑岩地层 ,构成了复杂的生储盖层组合。烃源岩以沙河子组湖相泥岩和煤层为主 ,天然气类型以煤型气和混合气为主 ,并有油型气和无机气存在。已发现的气藏主要分布在断陷西部的控陷断裂带和升平—兴城构造带上 ,断陷东部的榆西断展构造带、宋站低隆起和丰乐低隆起区以及安达次坳也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 ,是可能取得战略突破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聚集规律 勘探方向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断裂活动时期及其与深层气成藏关系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胡明 付广 +2 位作者 吕延防 付晓飞 庞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0-718,共9页
为了能够准确地判断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及其与深层天然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本文先后利用了同沉积断层活动速率、火山活动期次与断裂活动期次匹配关系、剖面伸展率及构造演化剖面等4种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由同... 为了能够准确地判断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及其与深层天然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本文先后利用了同沉积断层活动速率、火山活动期次与断裂活动期次匹配关系、剖面伸展率及构造演化剖面等4种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由同沉积断层活动速率研究结果可知,断裂主要在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楼库组二段、泉头组二段及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活动。其次,根据火山活动期次与断裂活动时期匹配关系研究得到,断陷期(火石岭组、营城组一段和营城组三段沉积时期)和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为断裂主要的活动时期。再次,由剖面伸展率法研究得到,断裂强烈的活动时期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一段、泉二、三、四段和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最后,通过该断陷LINE1208测线的构造发育史剖面研究可知,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一段、营三段、泉二段和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将这4种方法综合起来判定认为,该断陷断裂的主要活动期次有3期,分别对应于火石岭组沉积时期—营三段沉积时期、泉头组沉积中期及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并且将综合判定出的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与该断陷源岩的生气史、登二段和营城组火山岩顶部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和气藏内天然气的充注时期进行匹配分析。综合研究认为登二段和营城组火山岩顶部2套重要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早于该断陷源岩的大量生气期,故盖层并不是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制约因素。徐家围子断陷后2期的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与深层天然气的主要充注时期相吻合,是天然气向圈闭中运聚的重要时期,且自姚家组至现今断裂活动较弱,这可能是先期形成的气藏得以较完整保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 裂活动时期 裂活动速率 火山活动 天然气成藏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边界断裂生长过程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军龙 蒙启安 +1 位作者 张长厚 高战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6,共10页
徐家围子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中部,受徐西和宋西两条边界断裂控制。基于地震反射剖面地质解译成果,应用断层沿走向位移-长度曲线形态分析方法和沿倾向生长速率分析方法,对两条断裂的生长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期(136~... 徐家围子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中部,受徐西和宋西两条边界断裂控制。基于地震反射剖面地质解译成果,应用断层沿走向位移-长度曲线形态分析方法和沿倾向生长速率分析方法,对两条断裂的生长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期(136~144Ma)为最主要的生长期,徐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35m/Ma,宋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71m/Ma,断陷边界断裂总体平均生长速率大于60m/Ma,两条断层主要呈现独立生长状态,只在重叠的部位发生微弱的软连接;营城期(126~136Ma)也是主要的生长期,徐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18m/Ma,宋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85m/Ma,二者发生硬连接,并基本结束了硬连接过程,以重叠处宋西断层的强烈活动为特征,断陷盆地的规模逐渐扩大,沉积厚度随之增加;营城期后断层只在局部连接地点发生微弱活动。断层生长过程中伴生构造的位置基本与油气田的分布相吻合,对它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 裂连接 生长速率 定量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成组火山岩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为付 王永生 杜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10,共5页
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晚侏罗世火山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认为 ,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程度受火山岩相、构造作用、风化作用、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不同火山岩相以及同一岩相带中不同亚相的储层及其储集特征差异较大。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裂... 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晚侏罗世火山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认为 ,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程度受火山岩相、构造作用、风化作用、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不同火山岩相以及同一岩相带中不同亚相的储层及其储集特征差异较大。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裂缝不仅本身可作为储集空间 ,还可连通各种孔隙并促进后期溶解作用的进行 ,对改善储集条件具有重要作用 ;次生成岩期的溶解和风化作用可形成大量孔隙 ,但该期也常发生自生矿物充填孔隙和裂缝 ,从而降低储层的物性。该区火山岩储层可划分为 4类 :宏观孔缝型、细孔缝型、裂缝型和孔隙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 火山岩 储集层 孔隙度 风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登二段致密砂岩之有利储层预测 被引量:12
15
作者 胡玉双 乔柱 +6 位作者 乔德武 孟元林 肖丽华 田伟志 孙洪斌 张明学 胡安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1-368,共8页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登娄库组二段致密砂岩的有利储层发育区,本文讨论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登二段最有利的沉积相是三角洲相和河道亚相,但进入晚成岩阶段A期以后,致密砂岩储层就难以产...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登娄库组二段致密砂岩的有利储层发育区,本文讨论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登二段最有利的沉积相是三角洲相和河道亚相,但进入晚成岩阶段A期以后,致密砂岩储层就难以产出工业气流;不同沉积相的砂体处于不同的成岩阶段,形成了登二段致密砂岩三种不同类型的储层(Ⅱ、Ⅲ、Ⅳ类)。应用成岩作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本文预测了登二段致密砂岩各种类型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目前已发现的工业气流井主要位于Ⅱ、Ⅲ类储层分布的范围内,这些砂岩就是致密砂岩中有利储层的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非常规油气 成岩作用 沉积相 成岩模拟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罗佳强 任延广 +1 位作者 吴朝东 刘文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构造格局呈西断东超、地层厚度西厚东薄的箕状断陷盆地,在沉积上具有多沉积中心、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征,北部安达地区火山是主要物源区。通过对研究区20多口井的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录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等的综... 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构造格局呈西断东超、地层厚度西厚东薄的箕状断陷盆地,在沉积上具有多沉积中心、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征,北部安达地区火山是主要物源区。通过对研究区20多口井的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录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等的综合研究认为,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主要发育一套以粗砂岩—粗砾岩为主的河湖相粗碎屑沉积,主要发育7大岩相类型和5大沉积体系;其中,营四段下亚段在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部则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泛滥盆地;营四段上亚段,在宋西断层以东主要发育辫状三角洲体系,而以西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部则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在各沉积体系前缘则发育滨浅湖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碎屑岩 物源 沉积相 营四段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烈断陷期小型湖盆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宋站地区沙河子组为例 被引量:18
17
作者 蔡全升 胡明毅 +1 位作者 胡忠贵 邓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北部宋站地区属于小型断陷湖盆沉积区。最新钻井资料显示,该类型断陷盆地也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可作为大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以徐家围子北部宋站地区沙河子组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对比前人研究成...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北部宋站地区属于小型断陷湖盆沉积区。最新钻井资料显示,该类型断陷盆地也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可作为大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以徐家围子北部宋站地区沙河子组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对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强烈断陷期小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沉积体系以及盆地充填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内部根据湖泛面又可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在沉积过程中,沙河子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以及火山碎屑岩沉积等4种沉积相类型。研究区的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与大型的断陷盆地相比有所不同,表现为在强烈断陷早期,无论是在陡坡带还是在缓坡带,均以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随着盆地范围的扩张,不同构造部位上的沉积相带的分异特征才逐渐显现。但湖泊相带受短轴物源供给的影响分布较为局限,常被分割成若干个小型滨浅湖沉积区,形成多个沉积中心,从而也导致了盆地不同区域沉积地层厚度差异极大的特征。据此,深入探讨了宋站地区沙河子组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提出了陆相小型窄断陷湖盆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 沉积模式 沙河子组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挤压变形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文婧 任延广 +2 位作者 陈均亮 朱德丰 包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25,共5页
利用综合勘探程度较高的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钻井与地震资料,对早白垩世早期(相当于热河生物群时代)的地层进行了构造特征研究。确定了徐家围子断陷是受徐西和宋西两条大断裂控制的复合断陷,控陷断裂NNW延伸的部位控制了宋站、杏山和... 利用综合勘探程度较高的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钻井与地震资料,对早白垩世早期(相当于热河生物群时代)的地层进行了构造特征研究。确定了徐家围子断陷是受徐西和宋西两条大断裂控制的复合断陷,控陷断裂NNW延伸的部位控制了宋站、杏山和肇州三个沉降中心的形成,沙河子组沉积末期和营一段火山岩喷发后的挤压作用在盆地内形成了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和反转构造等构造样式,奠定了徐家围子断陷"二横三纵"的构造格局,控制了天然气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挤压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对断陷盆地火山岩天然气的成藏与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为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付广 胡明 韩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火山岩中天然气分布规律和二者之间时空匹配关系研究得到,徐家围子断陷主要发育徐西早期走滑伸展断裂系统、徐中走滑长期活动断裂系统、徐东走滑断裂系统、早期伸展晚期张扭长期活动断裂系统以及晚期张扭断裂... 通过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火山岩中天然气分布规律和二者之间时空匹配关系研究得到,徐家围子断陷主要发育徐西早期走滑伸展断裂系统、徐中走滑长期活动断裂系统、徐东走滑断裂系统、早期伸展晚期张扭长期活动断裂系统以及晚期张扭断裂系统。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为火石岭组至营三段沉积时期和泉头组沉积晚期至青山口组沉积时期。火山岩中天然气分布具有纵向分布层位多、深度范围大和平面上分布于生气凹陷内或附近,且沿断裂带分布的特征。断裂对火山岩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在:火山岩天然气源岩的形成与分布,火山岩体和其内部裂缝形成与分布,火山岩天然气藏形成的层位及火山岩圈闭的形成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 火山岩 气藏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大型断裂带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付广 吴薇 历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2,共6页
解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藏的控藏要素对于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过去较少从徐西、徐中、徐东三大断裂入手来开展这一研究。为此,在精细解释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上述三大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采用... 解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藏的控藏要素对于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过去较少从徐西、徐中、徐东三大断裂入手来开展这一研究。为此,在精细解释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上述三大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采用三大断裂与天然气成藏条件叠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三大断裂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三大断裂共同控制了该区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煤系烃源岩的发育,烃源岩存在3个厚度高值区(最大厚度可超过1 000m),气源供给充足,三大断裂为天然气向上覆各套储层中运移提供了输导通道;2三大断裂是徐家围子断陷地下岩浆在下白垩统营城组沉积时期向地壳浅部上侵的主要输导通道,其附近广泛分布火山岩体,并发育优质火山岩裂缝性储层;3三大断裂为火山岩中天然气的聚集提供了有效的遮挡条件,如果错断营一段火山岩圈闭的断裂两盘为火山岩储层与砂砾岩对接,断裂侧向封闭,则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钻探时为气层;当断裂两盘是火山岩与火山岩对接时,其侧向不封闭,就不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钻探时为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 三大 天然气成藏 控制作用 气源供给 火山岩储集层 遮挡条件 侧向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