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白垩纪恐龙时代陆相地质记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成善 高远 +22 位作者 王璞珺 吴怀春 吕庆田 朱永宜 万晓樵 邹长春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稳石 贺怀宇 冯子辉 杨光 邓成龙 张来明 王天天 胡滨 崔立伟 彭诚 余恩晓 黄何 杨柳 毋正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430,511-534,共43页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 过去一百年地球的气候持续变暖,未来地球可能进入两极无冰的温室气候状态。白垩纪是深时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认识白垩纪气候对于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均有重要意义。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以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与环境演变、探索大规模陆相有机质富集机理为科学目标,在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框架下,成为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大陆科学钻探井。项目历时16年,以超97%的取心率获得连续完整的8187 m岩心,建立了松辽盆地陆相白垩系高精度年代地层框架,重建了松辽盆地白垩纪多时间尺度陆地气候旋回与气候事件,揭示了白垩纪湖海平面波动机理,确认了松辽盆地发生过海侵事件。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推动了全球地质学家合作研究白垩纪温室气候,带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为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重大的国际与国内影响。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代表了探索深时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借助科学钻探,人类会不断增强对深时气候环境演化等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松辽盆地 白垩纪 古气候 年代地层格架 海侵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选址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璞珺 刘海波 +8 位作者 任延广 万晓樵 王树学 瞿雪姣 蒙启安 黄永建 黄清华 高有峰 王成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6-228,共13页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已经进行了十余年(2005—2016),松科1井于2007年完钻,松科2井于2014年开钻,预计2017年底完钻。该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实施"2井4孔"钻探,打穿松辽盆地白垩系,获取万米连续高分辨率的陆相地质记录,用以研...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已经进行了十余年(2005—2016),松科1井于2007年完钻,松科2井于2014年开钻,预计2017年底完钻。该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实施"2井4孔"钻探,打穿松辽盆地白垩系,获取万米连续高分辨率的陆相地质记录,用以研究白垩纪时期的温室气候变化,以期更好地应对全球变暖使人类面临的挑战。据此确定松科2井的选址原则:地层沉积记录连续;以沉积岩为主,尤其是以湖相细碎屑岩为主;厚度尽可能薄;构造简单;地面施工条件好。松科2井选在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中沙河子组湖相泥岩最为发育的宋站地区。钻探主要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断陷层序的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钻遇主要岩性为含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互层序列,以河湖相反映还原环境的暗色岩系为主。期间穿过断陷层顶(T_4)、底(T_5)界面,上下白垩统界面和白垩系/侏罗系(K/J)界面等反映区域构造-成盆作用的重要地质界线,还会取得与白垩纪超静磁带(CNS)和全球大洋缺氧事件(OAE-1)等重要地质事件相对应的连续岩心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 河湖相沉积序列 白垩纪温室气候 蒂托阶至阿尔必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地球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3
作者 侯贺晟 王成善 +10 位作者 张交东 马峰 符伟 王璞珺 黄永建 邹长春 高有峰 高远 张来明 杨瑨 国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1-657,共17页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两井四孔"之一的松科二井东孔(简称松科二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境内,于2018年5月26日正式完井。松科二井的科学目标涵盖古气候研究、资源能源探索、基础地质研究和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四个方面。...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两井四孔"之一的松科二井东孔(简称松科二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境内,于2018年5月26日正式完井。松科二井的科学目标涵盖古气候研究、资源能源探索、基础地质研究和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四个方面。自2014年正式开钻以来,松科二井科学钻探工程组织实施了钻井取芯、原位测井、岩芯元素化学分析以及井周边深部结构探测等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科研进展:获取长4134.81 m原位岩芯资料,完成了对白垩纪最完整最连续陆相地层厘米级高分辨率的精细刻画,初步建立起陆相地层标准剖面;发现了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与盆地型干热岩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首次重建了白垩纪陆相百万年至十万年尺度气候演化历史,并发现白垩纪气候波动重大事件;揭示了古大洋板块俯冲、聚合的深部证据,为松辽盆地成因再认识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对探索地球奥秘、解决深部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向地球深部进军"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二井 深部能源资源 白垩纪古气候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钻遇地层界面及岩性剖面预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有峰 瞿雪姣 +2 位作者 蒋丽君 王树学 王璞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256,共15页
在松辽盆地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实施前,以钻井地质设计为基础,结合区域地层特征、地球物理资料和邻井钻探结果,参照油气勘探生产标准和经验,对松科2井钻遇主要界面深度进行预测,建立基本框架,同时预测全井段岩性序列、可能的油气... 在松辽盆地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2井实施前,以钻井地质设计为基础,结合区域地层特征、地球物理资料和邻井钻探结果,参照油气勘探生产标准和经验,对松科2井钻遇主要界面深度进行预测,建立基本框架,同时预测全井段岩性序列、可能的油气水情况和故障层段,最终建立松科2井综合模拟柱状图。各主要地层界面预测深度为:嫩江组二段顶面(T_06)950m,姚家组顶面(T_1)1 245m,泉头组顶面(T_2)1 680m,登娄库组顶面(T_3)2 530m,营城组顶面(T_4)2 965m,沙河子组顶面(T_4-1)3 320m,火石岭组顶面(T_4-2)5 670m,基底顶面(T_5)6 240 m。岩性剖面的预测主要分为两部分:(1)T_4-1之上参考邻井宋深3井钻遇岩性序列;(2)T_4-1之下则根据地震剖面、其他钻遇相当层位的邻井和区域地层特征综合预测。主要目的层岩性特征如下:营城组上部为粗砂岩、砾岩、砂砾岩,下部为厚层凝灰岩、安山玄武岩、流纹岩夹泥岩,底部为砾岩;沙河子组为泥岩夹煤线、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火石岭组上部为凝灰岩、泥岩、英安岩和安山岩,下部为泥岩夹细-粉砂岩,含煤;基底为极低级或高级成岩的石炭—二叠系沉积地层。松科2井模拟柱状图是钻探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科学钻探工程模拟柱状图的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松科2井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岩性预测 模拟柱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上、下白垩统界线研究:以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高航 王璞珺 +4 位作者 高有峰 万晓樵 杨光 户景松 吴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440,共16页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 国际上公认的上、下白垩统界线绝对年龄为100.5 Ma,该界线的“金钉子”位于海相地层中,而陆相层序中有关该地层界线的“金钉子”迄今尚无报道。陆相上、下白垩统界线的研究对于了解白垩纪中期温室条件下陆地上所经历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辽盆地发育完整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可能为陆相的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的研究提供连续的地质记录。本文基于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辽盆地南部松科3井全取心资料,通过对岩石类型、岩性序列和沉积相研究,于井深1191.6 m处的泉头组二段上部滨浅湖相沉积序列中发现灰色、灰绿色流纹质岩屑晶屑沉凝灰岩。通过同沉积期岩浆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96.8±2.9)Ma,时代属于塞诺曼中期。结合前人资料得到研究区登娄库组—泉头组沉积速率为90.54~110 m/Ma,由此确定出上、下白垩统界线位于松科3井泉一段中部(井段1526.6~1598.6 m)。本文在考虑测年结果误差的情况下,另外计算出松科3井上、下白垩统界线介于泉二段中部至登四段上部(井段1279.6~1917.6 m)。其他学者基于松辽盆地北部松科1井和松科2井年代学研究结果,推测该界线应位于登娄库组内部。松科3井连续取心结果揭示的登娄库组和泉头组为连续发育的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序列。地震反射层位对比结果显示,在整个松辽盆地内普遍发育登娄库组—泉头组的地层和连续沉积记录,因此在松辽盆地其他地区的登娄库组—泉头组地层中也应存在上、下白垩统界线的连续沉积的地质记录。本文为在松辽盆地及邻区探寻上、下白垩统陆相地层界线的全球“金钉子”提供了基础资料和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松科3井 上、下白垩统地层界线 陆相地层界线潜在金钉子 白垩系登娄库组—泉头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松科2井东孔测井设计 被引量:19
6
作者 邹长春 肖亮 +2 位作者 牛一雄 侯颉 彭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9-287,共9页
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计划实施两井四孔,其中松科2井东孔是钻探的主体钻孔,设计井深为6 400m,拟穿透白垩纪地层。松科2井东孔的实施对于开展白垩纪沉积环境和气候研究、实现油气勘探新突破、提升深部钻探技术和复杂井况的测... 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计划实施两井四孔,其中松科2井东孔是钻探的主体钻孔,设计井深为6 400m,拟穿透白垩纪地层。松科2井东孔的实施对于开展白垩纪沉积环境和气候研究、实现油气勘探新突破、提升深部钻探技术和复杂井况的测井技术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围绕钻探的科学目标和任务,结合松科2井东孔钻井工程设计及井况特点,开展了测井设计。提出松科2井东孔拟采用先进的测井仪器设备采集测井数据,设计的测井方法系列包括裸眼井综合测井和套管井固井质量检查测井2大类。根据钻井开次和钻进计划情况,设计了8次裸眼井综合测井和5次套管井固井质量检查测井。不同钻井开次的裸眼井综合测井项目有所不同;考虑到井深4 500m以下高温测井的挑战性,设计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总之,松科2井东孔测井设计既力求取全取准各项测井资料,又体现了应对复杂井况的灵活性,有利于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科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系 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松科2井东孔 测井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东孔上白垩统地球物理测井科学成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邹长春 张小环 +8 位作者 赵金环 彭诚 张淑霞 李宁 肖亮 牛一雄 丁娱娇 秦宇星 林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9-690,共12页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是围绕地球深部资源、古环境与古气候等一系列重要地球科学问题而实施的重大科学工程。作为该工程的主体钻孔,松科二井东孔设计为松辽盆地最深钻孔,设计深度6 400.0 m,计划穿透白垩系地层、钻至盆地基底。由于上白...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是围绕地球深部资源、古环境与古气候等一系列重要地球科学问题而实施的重大科学工程。作为该工程的主体钻孔,松科二井东孔设计为松辽盆地最深钻孔,设计深度6 400.0 m,计划穿透白垩系地层、钻至盆地基底。由于上白垩统井段取心量非常少,因此地球物理测井的作用尤为重要。该孔正式开钻后,采用先进的成像测井设备对一开和二开钻井井段(上白垩统井段)先后实施4次裸眼井综合测井和套管井测井作业,并系统地开展测井综合评价,取得以下科学成果:(1)原位获取了常规测井、特殊测井和固井质量检查测井资料共20种,资料丰富、质量优良,建立了上白垩统连续的岩石物理参数标准剖面;(2)完成了上白垩统地层划分、岩性识别、沉积和构造精细解释;(3)识别出泉头组油气储层、嫩江组和青山口组烃源岩层、嫩江组高放射性异常层,以及上白垩统地热开发潜力层;(4)探索了青山口组古气候分析的有利测井指标;(5)及时提供准确的井径、钻孔轨迹和固井质量等关键钻探工程信息。研究成果对于松辽盆地地球物理勘探科学"标尺"建立、古环境与古气候研究、钻探工程施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钻探工程科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松科二井东孔 上白垩统地层 地球物理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松科2井东孔岩心空间归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宁 邹长春 +2 位作者 彭诚 赵金环 牛一雄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1-276,共6页
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计划通过两井四孔的连续取心,获得国际上第一个连续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作为该项工程的主体钻孔,松科2井东孔采用非定向取心技术钻取营城组至火石岭组的连续岩心;为满足更高精度科学研究的要求,需要... 松辽盆地资源与环境深部钻探工程计划通过两井四孔的连续取心,获得国际上第一个连续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作为该项工程的主体钻孔,松科2井东孔采用非定向取心技术钻取营城组至火石岭组的连续岩心;为满足更高精度科学研究的要求,需要获取松科2井东孔岩心的准确深度与方位信息。基于电成像测井图像与岩心扫描图像上的4种典型特征,利用成像-岩心扫描图像综合处理软件开展岩心空间归位工作,完成了松科2井东孔三开中途完井井段的岩心空间归位工作;对归位结果进行了质量评级。结果表明,归位质量等级在AA和AB的岩心占半数以上;粗砂岩、砾岩及火成岩等层段岩心的深度归位比较准确;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层段岩心方向定位效果较好。岩心校正深度误差整体上随钻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符合实际规律。岩心空间归位结果为下一步的地质分析及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松科2井东孔 电成像测井 岩心空间归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2号井完井暨学术研讨现场会召开
9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2-912,979,共2页
2018年5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二井工程现场召开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暨学术研讨现场会。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松科二井工程领导小组组长... 2018年5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二井工程现场召开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暨学术研讨现场会。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松科二井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李金发宣布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即松科二井超额完成预定目标,胜利完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学术研讨 松辽盆地 现场会 完井 深部 中国地质调查局 自然资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综合年代地层格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怀春 李山 +14 位作者 王成善 褚润健 王璞珺 高远 万晓樵 贺怀宇 邓成龙 杨光 黄永建 高有峰 席党鹏 王天天 房强 杨天水 张世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1-445,共15页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 白垩纪是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也是全球大规模烃源岩形成时期,但对于温室气候背景下陆地的环境状态、气候变化、生命响应及其演化规律尚不清楚;陆相有机质及大规模烃源岩堆积与气候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中国东北的松辽盆地发育了世界上最完整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烃源岩在盆地内广泛分布,是研究白垩纪陆地气候-环境变化和烃源岩形成机制的绝佳地点。但由于露头剖面沉积记录“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差,缺乏高精度的综合年代地层格架约束,导致松辽盆地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较多争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白垩纪陆地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的研究进程。松辽盆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实施的松科1井、松科2井和松科3井共钻取了8197 m完整且连续的白垩纪陆相地层岩心记录。本文通过综合科探井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和旋回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松辽盆地白垩纪高分辨率综合年代地层格架,为探索白垩纪陆地深时气候-环境演化及服务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精细的年代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项目(ICDP) 松辽盆地 地质年代学 旋回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纪温室世界的快速环境/气候变化:海洋陆地相互作用与松辽盆地大陆科学深钻计划”国际研讨会
11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 国际研讨会 科学计划 深钻计划 松辽盆地 气候变化 白垩纪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陆科钻二开段大井眼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文龙 乌效鸣 +3 位作者 黄聿铭 王稳石 吴笛 黄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1-936,共6页
CCSD-SK2井是一口钻穿松辽盆地白垩纪陆相沉积地层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井。二开段先以216mm口径钻至2806.20m,然后进行444.5mm口径扩孔。泥页岩地层大井眼钻进过程中粘土矿物含量高且易造浆,砂砾岩层渗透性强易粘卡,井壁稳定控制与钻屑... CCSD-SK2井是一口钻穿松辽盆地白垩纪陆相沉积地层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井。二开段先以216mm口径钻至2806.20m,然后进行444.5mm口径扩孔。泥页岩地层大井眼钻进过程中粘土矿物含量高且易造浆,砂砾岩层渗透性强易粘卡,井壁稳定控制与钻屑携带难度大。选用了钾铵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和聚磺钻井液体系,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钻井液配方。将钻井液控制在合适的密度、较低的失水量以及较强的封堵性,有效实现了井壁稳定;保持适当的环空返速、较高的动塑比以及定期打稠塞举砂等措施,有效实现了井眼净化。1086.45m^1147.56m与1182.74m^1256.01m井段累计收获岩心130.90m,取心率达到97.41%,平均机械钻速为0.84m/h;最终顺利钻至2806.2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科学钻探 大井眼 钻井液 井壁稳定 携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北松辽盆地沙河子组分段特征及地质意义:对陆相含油气沉积盆地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泱泱 侯贺晟 +3 位作者 安栋召 符伟 高有峰 马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9-279,共11页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松辽盆地北部勘探程度最高的含气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地层是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的主要烃源岩,研究其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对深层资源勘探开发至关重要。位于中国东北部的...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也是松辽盆地北部勘探程度最高的含气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地层是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的主要烃源岩,研究其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对深层资源勘探开发至关重要。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松科二井钻探深度达7018 m,获得了最完整连续的断陷层岩芯,为分析沙河子组地层提供了重要数据。本文研究根据松科二井的最新岩芯测试和测录井成果,重新统计并厘定了沙河子组地层分层层序及深部资源特征。松科二井揭示的沙河子组地层的顶、底年龄分别约为112 Ma和118 Ma,属于Aptian中期-Albian早期,是松辽盆地断陷层油气生产的重要时期。基于测井资料,厘定沙河子组地层厚度为2624.01 m(岩芯深度3335.99~5960.00 m),并将沙河子组从底部到顶部划分为SQ1~SQ5五个三级层序。其中,SQ5层序烃源岩发育,成熟度高,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发育Ⅲ型干酪根。在SQ5层序内检测出35层气测异常,累计厚度79 m,暗色泥岩累计厚度占该层序地层厚度的59%,最具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SQ2层序次之。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沙河子组地层的沉积演化模式,为全球海陆相沉积对比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同时,加强对松辽盆地深部沙河子组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研究,对松辽盆地油气勘探向深部拓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松科二井 徐家围子断陷 沙河子组 深层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陆科学深钻计划”国际研讨会在大庆油田召开
14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0,共1页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的“白垩纪温室世界的快速环彬气候变化——海洋陆地相互作用(...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的“白垩纪温室世界的快速环彬气候变化——海洋陆地相互作用(即IGCP555)项目与松辽盆地大陆科学深钻计划”国际研讨会在大庆油田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地球科学 国际研讨会 深钻计划 松辽盆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大陆 中国地质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一井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与初步进展 被引量:57
15
作者 王成善 冯志强 +8 位作者 吴河勇 王璞珺 孔凡军 冯子辉 任延广 杨甘生 万晓瞧 黄永建 张世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0,共12页
获取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记录是世界科学钻探发展的必然趋势。白垩纪作为地质历史时期"温室气候"的典型范例时期,提供了温室气候条件下地球气候系统运作和变化的良好档案。但是目前国际上针对白垩纪地层的科学钻探主要限于海... 获取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记录是世界科学钻探发展的必然趋势。白垩纪作为地质历史时期"温室气候"的典型范例时期,提供了温室气候条件下地球气候系统运作和变化的良好档案。但是目前国际上针对白垩纪地层的科学钻探主要限于海相地层,对陆相白垩系的科学钻探尚属空白。在我国松辽盆地北部新近完成的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1井项目有望在此方面取得重要的突破。该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钻探工程已经全部结束,总计获取岩心长2485.89m,收获率达96.46%,是目前为止所获取的国际上第一条最长而且连续的白垩系陆相沉积记录。针对岩心的全面研究工作正在开展并已取得初步成果。相关研究工作进展突出表现在通过厘米级样品的取样与分析,将传统地质学百万年的时间分辨率提高到万年尺度,预计其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当今的全球变暖问题提供重要的参照。利用松科1井科学钻探工程的原始科学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岩心已经和在建的包括岩石地层、古生物、沉积相、古地磁、有机地化、旋回地层、地微生物等十大剖面系列,进行科学钻探成果的集成。初步研究在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旋回地层学、松辽古湖泊温度变化、地微生物和古大气中CO2浓度定量重建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松科1井"全部岩心剖切后,38%将馆藏保存,其余将用于现阶段研究,并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后续工程"松科2井"也已经被列入国际大陆钻探计划(ICDP)候选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科学钻探 白垩纪 松辽盆地 松科1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纪念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周年、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成立20周年 被引量:25
16
作者 许志琴 杨文采 +9 位作者 杨经绥 安芷生 王成善 李海兵 刘嘉麒 苏德辰 何碧竹 王达 张伟 张晓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09-2122,共14页
大陆科学钻探是“入地”的重要手段,是“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事业开展15周年以来,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全球地学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1年实施的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5158m),成果辉煌,影响巨大。继后,... 大陆科学钻探是“入地”的重要手段,是“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事业开展15周年以来,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全球地学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1年实施的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5158m),成果辉煌,影响巨大。继后,又开展了青海湖环境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柴达木盐湖环境资源科学钻探,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以及中国大陆科钻资源集成计划,总共钻进约35km,显示了中国科学钻探方兴未艾的景象。为纪念国际大陆科学钻探20周年(1996~2016)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周年(2001~2016),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年来的艰辛和奋斗的历程,展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入地 地震科学钻探 环境科学钻探 资源集成科学钻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50m)榴辉岩岩石化学研究 被引量:107
17
作者 张泽明 许志琴 +5 位作者 刘福来 游振东 沈昆 杨经绥 李天福 陈世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42,共16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位于江苏东海县,即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东部。该钻孔100至2050m井段钻遇的岩石主要是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石榴石橄榄岩,以及少量的石英岩和片岩,其中榴辉岩的总厚度达1200m。这些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位于江苏东海县,即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东部。该钻孔100至2050m井段钻遇的岩石主要是超高压变质的榴辉岩、副片麻岩、正片麻岩、石榴石橄榄岩,以及少量的石英岩和片岩,其中榴辉岩的总厚度达1200m。这些榴辉岩具不同矿物组成和不同的全岩化学成分,据此可划分为高硅型、高铝型、高钛型、高钛铁型、高镁型和正常型榴辉岩。正常型榴辉岩SiO2=55%-43%,TiO2<2%,Al2O3<18%,MgO<11%,Na2O+K2O=1.5%-8.2%,CaO=4.2%-13.1%和FeOT=5.3%-18.1%,多呈LREE富集的REE型式;高Si榴辉岩具较高SiO2(55%-63%)和Na2O+K2O(2.9%-7.8%)含量,REE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的正Eu异常型;高Mg榴辉岩与石榴石橄榄岩共生,特征是富MgO(12.2%-17.1%),贫Na2O和K2O,具有较低的REE含量;高Al榴辉岩的Al2O3含量大于18%,REE配分型式为LREE富集型,且多具有正Eu异常;高Ti榴辉岩具有较低的SiO2(<45%),较高的TiO2(3%-6%)含量;高Ti-Fe型榴辉岩具异常的化学成分,具有最低的SiO2含量和最高的TiO2和FeOT含量,以及很低的REE总量,并呈LREE和HREE亏损,MREE富集的配分型式。研究显示,榴辉岩的原岩是多成因的,很可能是起源于不均匀的地幔源区,而且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又使其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科学钻探 榴辉岩 地球化学 大别-苏鲁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及周边地区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超高压变质作用标志的识别 被引量:95
18
作者 刘福来 许志琴 +3 位作者 杨经绥 张泽明 薛怀民 李天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26,共18页
花岗质片麻岩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0-2000m深度范围内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1113.14-1596.22m之间,而在0-1113.14m和1596.22-2000m深度范围内主要以“夹层”形式赋存于副片麻岩和(退变)榴辉岩中,夹层的厚度为0.54-5.... 花岗质片麻岩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0-2000m深度范围内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集中分布于1113.14-1596.22m之间,而在0-1113.14m和1596.22-2000m深度范围内主要以“夹层”形式赋存于副片麻岩和(退变)榴辉岩中,夹层的厚度为0.54-5.82m左右。花岗质片麻岩累计厚度430.98m,占2000m岩心的21.55%左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主孔中花岗质片麻岩SiO2含量普遍偏高,为71.55%-77.18%之间,Al2O3含量为11.54%-13.57%。TiO2、Fe2O3、FeO、MnO和MgO含量则明显偏低,其中Fe2O3+FeO总量为1.05%-2.94%,MgO=0.06%-0.59%。CaO含量为0.30%-2.65%。Na2O和K2O含量变化相对较大,分别为0.29%-4.06%和2.90%-6.67%之间,且大多数样品K2O含量高于Na2O含量。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右倾式的特点,轻稀土相对富集,而重稀土相对亏损,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Eu/Eu=0.21-0.26之间。在标准化蛛网图上,则显示Ta、Nb、P和Ti的明显亏损以及中等-强烈的负Ba异常,Ba/Ba=0.25-O.64之间,平均值为0.45左右。上述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CCSD-PP1岩心以及东海及其邻区地表露头的花岗质片麻岩的化学成分十分相似,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激光拉曼技术,配备阴极发光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片麻岩 地球化学 锆石 超高压 SHRIMP U-PB定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200米构造柱及变形构造初步解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许志琴 张泽明 +6 位作者 刘福来 杨经绥 唐哲民 陈世忠 柴耀楚 李天福 陈方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72,共20页
在利用成象测井资料准确地恢复岩心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建立了位于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心1200m精细构造柱。划分了由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组成的第一岩性-构造单元及由副片麻岩夹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透镜体组成的第... 在利用成象测井资料准确地恢复岩心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建立了位于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心1200m精细构造柱。划分了由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组成的第一岩性-构造单元及由副片麻岩夹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透镜体组成的第二岩性-构造单元,自上而下岩石的面理产状由向东陡倾变为向南东缓倾。第一岩性-构造单元的榴辉岩与超镁铁质岩是毛北榴辉岩杂岩体的组成部分,在榴辉岩中发现以南北向拉伸线理及由北往南的剪切指向为特征的超高压变质岩早期变形举止。位于第二岩性-构造单元下部(770-1130m深度)300多米厚的韧性剪切带是地表出露的毛北韧性剪切带在孔下的延伸,剪切应变及石英组构分析表明,在伴随的退变质角闪岩相→绿帘角闪岩相→绿片岩相的转换过程中,剪切应变由自SE往NW的“逆冲”转为NW向SE的正向滑移。结合钻孔围区地质,重塑了上部由毛北榴辉岩杂岩体与副片麻岩围岩组成的轴面向SE倾斜的同斜倒转褶皱系,以及下部为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模型。钻孔验证了VSP地震反射剖面中850- 12000m深度的强反射层与韧性剪切带相吻合。结合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折返构造的研究,提出该构造模型的成因与折返阶 段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斜向上的挤出及后折返阶段的穹隆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构造剖面 韧性剪切带 变形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m)地球物理测井 被引量:50
20
作者 牛一雄 潘和平 +2 位作者 王文先 朱留方 许东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5-178,共14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测井使用了先进的ECLIPS5700成象测井设备,20多种测井方法,原位获取了钻孔剖面岩石的各种物理化学参数、钻孔几何形态、钻孔几何形态参数和井壁图像。建立了结晶变质岩各种测井物性参数剖面。主要有:三种探测深度不同...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测井使用了先进的ECLIPS5700成象测井设备,20多种测井方法,原位获取了钻孔剖面岩石的各种物理化学参数、钻孔几何形态、钻孔几何形态参数和井壁图像。建立了结晶变质岩各种测井物性参数剖面。主要有:三种探测深度不同的电阻率[双侧向(RD、RS)、微球聚焦(RMSF)]、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自然伽马能谱(U、Th、K、SGR、CGR)、岩性密度(DEN,Pe)、中子孔隙度(CNL)、多极阵列声波(Vp、Vs、Vst)、超声成象(CBIL)、微电阻扫描成象(MFI伽马(GR)、自然伽马能谱(U、Th、K、SGR、CGR)、岩性密度(DEN,Pe)、中子孔隙度(CNL)、多极阵列声波(Vp、Vs、Vst)、声成象和微电阻扫描成象(STAR-Ⅱ)、井温(T)、磁化率(MS)、井液电阻率(Rm)、井径(CAL)和井斜(DAZ、DEV)等。测井响应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测井响应变化明显,丰富多彩。可根据测井响应分析发现、识别超基性岩、榴辉岩、角闪岩和正、副片麻岩等主要 岩性、分层和恢复岩心缺失井段岩性,研究变质岩源岩和变质环境。包括自然伽马、自然伽马能谱、岩性密度和中子孔隙度(含氢指数)测井的核测井系列在识别和重构变质岩剖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科学准确地解决了利用成象测井资料恢复岩心空间位置的难题,国内首次完成了长井段(CCSD-MH孔100-2000米)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 地球物理测井 变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