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学锋 钟广法 +1 位作者 王正允 陈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10,共5页
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最重要的生气断陷.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结合地质背景和应力环境分析,对徐家围子断陷的构造格局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断陷期形成的地层中发育有近南北向(北北西、北北东向)伸展... 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最重要的生气断陷.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结合地质背景和应力环境分析,对徐家围子断陷的构造格局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断陷期形成的地层中发育有近南北向(北北西、北北东向)伸展断裂、北东向—北东东向正断层、北北西向逆冲断层、北北西向褶皱、北东向褶皱、北东东向褶皱等多组构造形迹.除北东向褶皱为晚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的产物,其它构造形迹均形成于断陷期.断陷期地层内发育的3个不整合被解释为断陷期构造幕式渐进变形的产物.徐家围子断陷的两凹一凸的构造格局受近南北向压扭应力场控制,其中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发育的左旋斜列低角度边界正断层控制了2个箕状断凹的形成,分隔这两个断凹的断凸的形成则与边界断裂的倾滑作用派生的局部挤压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 构造构局 倾滑作用 应力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丰乐地区深层营城组有利火山岩储集体预测 被引量:9
2
作者 曹鉴华 姜传金 +2 位作者 赵福海 李乃高 曹宏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0-525,共6页
火山岩储集体分布受火山机构、岩性、岩相等控制,复杂多变,准确预测和刻画十分困难。火山口-近火山口微相沉积体是最有利的火山岩储集体,该类相储集体通常具有高频杂乱无序、反射断续无规律、相变快、穹窿状或丘状外形等地震响应特征,... 火山岩储集体分布受火山机构、岩性、岩相等控制,复杂多变,准确预测和刻画十分困难。火山口-近火山口微相沉积体是最有利的火山岩储集体,该类相储集体通常具有高频杂乱无序、反射断续无规律、相变快、穹窿状或丘状外形等地震响应特征,地震解释手段易受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而无法精确描述储集体特征。针对此问题,基于三维成像分析技术,提出了一套有利火山岩储集体地震识别刻画的技术流程。首先采用构造方位约束滤波技术对叠后振幅数据去噪处理,然后利用包括混沌属性、方位约束不连续性属性等三维地震属性识别储集体,进而采用三维属性聚类成像、像素体检测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目标储集体进行三维成像分析,获取该类储集体空间分布认识。将该流程应用到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丰乐地区,对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进行识别预测。结果表明,营城组火山岩有利储集体得到了良好成像,储集体平面分布趋势和三维影像都很清晰,为储层物性预测提供了宏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方位约束滤波技术 三维地震 三维成像 火山口-近火山口沉积微相 营城组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沉积体系及其演化规律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平在 辛仁臣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0,共5页
利用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最新方法、理论 ,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规律 .结果表明 ,徐家围子断陷发育的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河流体系类、扇三角洲体系类、... 利用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最新方法、理论 ,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规律 .结果表明 ,徐家围子断陷发育的沉积体系有冲积扇河流体系类、扇三角洲体系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及湖泊体系 .火山岩相在断陷演化的早、晚期较为发育 .冲积扇河流体系、扇三角洲沿盆缘断裂呈裙带状发育 ,向盆地方向相变为深湖相 ,在扇三角洲的深湖区发育有湖底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盆地 沉积体系 沉积演化 徐家围子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超压形成机制及其演化特征
4
作者 陈红果 张凤奇 +3 位作者 江青春 刘红艳 孙立东 刘刚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压力测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现今超压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岩性烃源岩超压的演化进行了定量恢复,并对超压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研...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压力测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现今超压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岩性烃源岩超压的演化进行了定量恢复,并对超压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①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现今为常压-弱超压系统,凸起区超压最大;烃源岩超压以生烃增压作用为主,其次为欠压实作用,而储层超压为烃源岩超压对其的超压传递造成,与断裂及背斜的形成和发育密切相关。②研究区沙河子组烃源岩超压主要为煤层和富有机质泥岩的生烃增压作用,通常煤层生烃增压贡献率最大,富有机质泥岩次之,贫有机质泥岩超压较低,而生烃凹陷及周缘富有机质泥岩生烃增压贡献率高于煤层;凹陷区烃源岩生烃增压贡献率高于斜坡带和凸起区。③研究区沙河子组超压的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白垩纪早—中期为缓慢增压阶段,烃源岩因欠压实作用和缓慢生烃作用产生超压,经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期活动性断裂和背斜传递至储层,储层超压缓慢增长;白垩纪晚期为快速增压阶段,烃源岩大量生气,生烃增压作用和欠压实作用产生的超压持续传递,储层超压快速升高,该阶段造成的储层超压占现今总超压的90%;古近纪早期至今为保持稳定阶段,构造稳定,烃源岩的生烃增压作用和欠压实作用稳定,超压基本保持不变,储层超压稳定增长。④研究区沙河子组不同岩性地层超压的差异性演化控制着天然气的分布,源、储过剩压力差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条件,贫有机质泥岩盖层为下覆储层提供了封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生烃增压 超压传递 欠压实 煤系烃源岩 沙河子组 白垩系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有效性综合评价
5
作者 高波 潘哲君 +4 位作者 刘连杰 李玲玲 洪淑新 潘会芳 张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5,共15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砂砾岩层系中天然气藏为典型的低孔、低渗非常规资源类型,局部发育高孔、高渗带,满足致密气成藏需求。为揭示砂砾岩储层结构及其对试气产能的影响,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二维核磁等技术方法,开展松辽...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砂砾岩层系中天然气藏为典型的低孔、低渗非常规资源类型,局部发育高孔、高渗带,满足致密气成藏需求。为揭示砂砾岩储层结构及其对试气产能的影响,应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二维核磁等技术方法,开展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的有效性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储层岩性以砂岩、砾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低,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局部发育沟通孔隙的微裂缝,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砂砾岩储层孔喉半径分布范围大(纳米级—微米级),属于微孔喉型储层,受岩石分选、黏土矿物及碳酸盐等胶结物发育程度的影响,砾岩孔喉连通性好于砂岩,粗砂岩好于细砂岩;在垂向上,层序四孔喉结构好于其他层序;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于0.3%~8.0%之间,渗透率多小于0.9870×10^(-3)μm^(2),据物性与试气产能相结合的经验统计法,估算最小流动孔喉半径进而确定致密砂岩孔隙度下限为3.0%,渗透率为0.0197×10^(-3)μm^(2),致密砾岩孔隙度下限为2.8%,渗透率为0.0197×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砂砾岩 孔隙结构 物性下限 综合评价 沙河子组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砾岩成储界限及分级评价标准——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白垩系沙河子组为例
6
作者 王军杰 卢双舫 +5 位作者 林子智 周能武 张鹏飞 黄宏胜 郅琪 李柏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3-564,共12页
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是松辽盆地深部重要的致密气藏储层,其孔渗关系复杂,给成储界限的厘定和储层分级评价带来挑战。针对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采用水膜厚度法、充注动力法、试气产能法和力学平衡法厘定了理论下限、... 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是松辽盆地深部重要的致密气藏储层,其孔渗关系复杂,给成储界限的厘定和储层分级评价带来挑战。针对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采用水膜厚度法、充注动力法、试气产能法和力学平衡法厘定了理论下限、成藏下限、有效渗流下限和成储上限,根据不同成岩作用主控因素下的孔渗关系确定成储界限物性值。在此基础上,结合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划分储层类型,建立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标准,并利用测井资料将分级评价标准进行应用,为研究区致密气甜点区优选提供依据。将沙河子组砂砾岩分为常规储层、Ⅰ—Ⅳ级致密砂砾岩储层和非储层,成储界限与分级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匹配关系。其中,常规储层孔隙度大于9%,渗透率大于0.05×10^(-3)μm^(2);Ⅰ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8%~9%,渗透率为(0.01~0.05)×10^(-3)μm^(2);Ⅱ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5%~8%,渗透率为(0.001~0.01)×10^(-3)μm^(2);Ⅲ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3.5%~5%,渗透率为(0.2~1)×10^(-6)μm^(2);Ⅳ级致密储层孔隙度为2%~3.5%,渗透率为(0.05~0.2)×10^(-6)μm^(2);非储层的孔隙度小于2%,渗透率小于0.05×10^(-6)μm^(2)。致密砂砾岩气产量受控于致密储层类型;Ⅰ级、Ⅱ级致密储层是致密气高产的有利层段;徐家围子断陷北部安达—宋站地区有利储层厚度较大,为致密气勘探开发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砾岩气 成储界限 分级评价 甜点评价 徐家围子 沙河子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地层期次划分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2
7
作者 魏翔宇 赵延朋 +4 位作者 王璞珺 魏琴 陈晓锋 印长海 高有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3,共12页
基于大量钻井岩心、薄片、测井、同位素年龄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以营二段含煤火山碎屑沉积夹层为标准层,通过测井曲线识别火山地层界面,结合ECS测井中获取的Gd、Ti元素识别该火山地层界面的类型,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三... 基于大量钻井岩心、薄片、测井、同位素年龄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以营二段含煤火山碎屑沉积夹层为标准层,通过测井曲线识别火山地层界面,结合ECS测井中获取的Gd、Ti元素识别该火山地层界面的类型,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三段六期次”火山地层序列。在此基础上,总结火山喷发期次界面特征,探讨营城组火山岩分布与深大断裂的关系。结果表明:营一段3个期次自下而上岩性分别为“中基性熔岩/砂砾岩→酸性(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营三段3个期次自下而上岩性分别为“酸性熔岩→中基性熔岩→酸性酸性(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偶夹中基性熔岩”;期次间界面主要是风化壳、岩性界面和再搬运堆积物夹层;期次内地层界面通常是同岩性的小型风化壳,风化蚀变带和火山碎屑夹层;徐东地区T_(4-1)和T_(4)界面之间发育两套产状明显不同的火山岩是营一段不同期次火山喷发产物;营一段主要分布在徐东、徐西和升平-宋站地区,安达地区不发育;从早期到晚期火山喷发中心从南向北迁移,依次受徐中断裂→徐中断裂和徐东断裂南部→徐东断裂南部控制;营三段主要分布在安达、升平-宋站和徐西地区,徐东地区不发育;营三段火山岩在断陷北部从早期到晚期依次受徐西断裂→徐西断裂和徐东断裂→徐西断裂和徐东断裂控制;断陷南部火山岩主要受徐中断裂和徐西断裂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 下白垩统营城组 元素俘获谱测井 火山地层 期次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区域成岩规律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控制 被引量:44
8
作者 孟元林 胡安文 +4 位作者 乔德武 解习农 潘雪梅 王建伟 田伟志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5-334,共10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控制,本文进一步细分了成岩阶段,并分别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热解分析、有机酸...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和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含气性的控制,本文进一步细分了成岩阶段,并分别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热解分析、有机酸、X-衍射分析、普通薄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资料分别划分了各构造单元的成岩阶段。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的成岩作用具有"隆起区较强、坳陷区较弱"的成岩规律,断陷中部的隆起区抬升剥蚀幅度大、地温梯度高、时代相对较老,成岩作用强;断陷两侧的坳陷区抬升剥蚀幅度小、地温梯度低、时代相对较新,成岩作用弱。储层的成岩作用对致密储层的含油气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砂岩、砾岩工业气层的勘探下限分别为中成岩阶段B1亚期和晚成岩阶段A期对应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成岩作用 非常规储层 致密砂岩气 致密砾岩气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孟元林 刘文慧 +8 位作者 孟凡晋 梁伯勋 王建伟 潘雪梅 田伟志 王维安 丁桂霞 周振东 肖丽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为了解松辽盆地低孔低渗背景下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文中应用岩心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ⅰ—ⅲ),其... 为了解松辽盆地低孔低渗背景下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文中应用岩心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ⅰ—ⅲ),其深度分布范围分别为600~2350m、2500~3500m、3600~4400,m,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12%~35%,6%~28%,5%~20%。第ⅰ高孔带主要发育在中浅层,主要由Ⅰ、Ⅱ型干酪根形成的有机酸溶蚀砂岩储集层形成;第ⅱ、ⅲ异常高孔带发育在深层,主要由Ⅲ型干酪根产生的大量有机酸溶蚀砂砾岩储集层和火山岩储集层形成,大气水淋滤作用也有一定贡献。此外,裂缝和岩相对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异常高孔带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孔带 有机酸 裂缝 砂砾岩 火山岩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内断层侧向封闭性及与天然气成藏 被引量:35
10
作者 付晓飞 沙威 +2 位作者 于丹 刘哲 吕延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70,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指泉头组一、二段以下地层,发育3套火山岩储集层:即火石岭组、营城组一段和营城组三段,目前在营城组两套火山岩中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天然气藏。徐家围子断陷断裂系统复杂,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控藏的断...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指泉头组一、二段以下地层,发育3套火山岩储集层:即火石岭组、营城组一段和营城组三段,目前在营城组两套火山岩中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天然气藏。徐家围子断陷断裂系统复杂,对天然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控藏的断裂为早期控制火山裂隙式喷发,在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早期强烈活动,同时在区域性盖层段具有顶部封闭能力的断裂,断裂形成时为火山通道,没形成明显的断层面,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早期断裂活动形成断层角砾岩带,天然气沿断裂大规模垂向运移,聚集在营城组火山岩中,由于断层角砾岩带侧向封闭能力较差,侧向受营城组四段物性较低的砾岩遮挡聚集成藏,对于正断层而言主要聚集在下盘,逆断层主要聚集在上盘。徐中走滑断裂为主要的控藏断裂,由于倾向和断层性质(正和逆)的改变,天然气在两盘聚集具有"此消彼长"的特征,天然气这种聚集规律对于勘探部署、确定气藏的边界和提交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层侧向封闭性 富集规律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砾岩气形成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为例 被引量:45
11
作者 冯子辉 印长海 +1 位作者 陆加敏 朱映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0-656,共7页
以油气钻探实践为基础,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下白垩统营城组致密砂砾岩气为例,探讨致密砂砾岩气形成主控因素及其富集规律。营城组致密砂砾岩气主要受储集层物性控制,储集层具有先致密... 以油气钻探实践为基础,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下白垩统营城组致密砂砾岩气为例,探讨致密砂砾岩气形成主控因素及其富集规律。营城组致密砂砾岩气主要受储集层物性控制,储集层具有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气藏具明显的干气特征,各类储集层具有不同的产能,储气层孔隙度下限为2.5%,渗透率下限为0.1×10-3μm2;构造背景对致密气的分布影响不大,气层"甜点"分布宏观上受气源岩发育状况、储集层沉积相带展布以及断裂带发育部位等因素综合控制,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层物性相对较好,其中营城组砂砾岩储集层和下伏气源岩有走滑断裂沟通的条带状区域是致密砂砾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 致密气 砂砾岩储集层 储集层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裂缝形成机理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树民 姜传金 +2 位作者 刘立 初丽兰 裴明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16-1826,共11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是位于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的半地堑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伸展断陷,火山岩发育。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和岩心观测及镜下研究发现:本区火山岩构造裂缝和溶蚀裂缝都比较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多数原生缝...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是位于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的半地堑型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伸展断陷,火山岩发育。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和岩心观测及镜下研究发现:本区火山岩构造裂缝和溶蚀裂缝都比较发育,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多数原生缝被后期的构造应力或溶蚀作用改造成次生缝。本区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较多,主要有应力、构造、岩性和岩相、溶蚀作用、风化淋滤、构造应力场演化等,其中构造应力场演化、岩性和岩相及风化溶蚀作用是控制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构造裂缝以高角度的张扭性和张性缝为主,多为半充填和无充填,具有多期、多方向、组合复杂等特点,是晚侏罗世至新近纪各种地质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构造通过控制不同构造部位的局部应力场分布来控制裂缝发育程度,沿断裂带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形成裂缝发育带,特别在正断层上升盘、断层端部、背斜轴部等应力集中部位容易形成构造裂缝。有效火山岩油气储层为各类原生孔隙与裂缝的有效组合。由于火山喷发多个旋回叠加,加之风化剥蚀及不整合面的存在,造成裂缝在纵向上发育具有旋回性,溶蚀裂缝主要在不整合面附近发育。在平面上,裂缝主要发育在断裂密集区、断裂交汇部位和背形或向形构造发育的地区。本区处于爆发相和溢流相火山岩的发育区,气孔和裂缝最发育,特别是溢流相的流纹岩中,裂缝和气孔均较为发育,是本区的优质储层最发育区,也是天然气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裂缝 构造应力场 火山岩相 形成机理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成组火山岩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32
13
作者 刘为付 王永生 杜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10,共5页
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晚侏罗世火山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认为 ,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程度受火山岩相、构造作用、风化作用、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不同火山岩相以及同一岩相带中不同亚相的储层及其储集特征差异较大。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裂... 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晚侏罗世火山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发展分析认为 ,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程度受火山岩相、构造作用、风化作用、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不同火山岩相以及同一岩相带中不同亚相的储层及其储集特征差异较大。构造作用形成的构造裂缝不仅本身可作为储集空间 ,还可连通各种孔隙并促进后期溶解作用的进行 ,对改善储集条件具有重要作用 ;次生成岩期的溶解和风化作用可形成大量孔隙 ,但该期也常发生自生矿物充填孔隙和裂缝 ,从而降低储层的物性。该区火山岩储层可划分为 4类 :宏观孔缝型、细孔缝型、裂缝型和孔隙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 火山岩 储集层 孔隙度 风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登二段致密砂岩之有利储层预测 被引量:12
14
作者 胡玉双 乔柱 +6 位作者 乔德武 孟元林 肖丽华 田伟志 孙洪斌 张明学 胡安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1-368,共8页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登娄库组二段致密砂岩的有利储层发育区,本文讨论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登二段最有利的沉积相是三角洲相和河道亚相,但进入晚成岩阶段A期以后,致密砂岩储层就难以产...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登娄库组二段致密砂岩的有利储层发育区,本文讨论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登二段最有利的沉积相是三角洲相和河道亚相,但进入晚成岩阶段A期以后,致密砂岩储层就难以产出工业气流;不同沉积相的砂体处于不同的成岩阶段,形成了登二段致密砂岩三种不同类型的储层(Ⅱ、Ⅲ、Ⅳ类)。应用成岩作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本文预测了登二段致密砂岩各种类型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目前已发现的工业气流井主要位于Ⅱ、Ⅲ类储层分布的范围内,这些砂岩就是致密砂岩中有利储层的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非常规油气 成岩作用 沉积相 成岩模拟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罗佳强 任延广 +1 位作者 吴朝东 刘文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6,共7页
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构造格局呈西断东超、地层厚度西厚东薄的箕状断陷盆地,在沉积上具有多沉积中心、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征,北部安达地区火山是主要物源区。通过对研究区20多口井的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录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等的综... 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构造格局呈西断东超、地层厚度西厚东薄的箕状断陷盆地,在沉积上具有多沉积中心、多物源和近物源的特征,北部安达地区火山是主要物源区。通过对研究区20多口井的岩心观察、以及测井、录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等的综合研究认为,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主要发育一套以粗砂岩—粗砾岩为主的河湖相粗碎屑沉积,主要发育7大岩相类型和5大沉积体系;其中,营四段下亚段在研究区北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部则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泛滥盆地;营四段上亚段,在宋西断层以东主要发育辫状三角洲体系,而以西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部则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体系;在各沉积体系前缘则发育滨浅湖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碎屑岩 物源 沉积相 营四段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烈断陷期小型湖盆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宋站地区沙河子组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蔡全升 胡明毅 +1 位作者 胡忠贵 邓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北部宋站地区属于小型断陷湖盆沉积区。最新钻井资料显示,该类型断陷盆地也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可作为大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以徐家围子北部宋站地区沙河子组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对比前人研究成...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北部宋站地区属于小型断陷湖盆沉积区。最新钻井资料显示,该类型断陷盆地也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可作为大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以徐家围子北部宋站地区沙河子组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对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录井、常规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强烈断陷期小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沉积体系以及盆地充填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宋站地区沙河子组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内部根据湖泛面又可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在沉积过程中,沙河子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以及火山碎屑岩沉积等4种沉积相类型。研究区的沉积充填演化规律与大型的断陷盆地相比有所不同,表现为在强烈断陷早期,无论是在陡坡带还是在缓坡带,均以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主;随着盆地范围的扩张,不同构造部位上的沉积相带的分异特征才逐渐显现。但湖泊相带受短轴物源供给的影响分布较为局限,常被分割成若干个小型滨浅湖沉积区,形成多个沉积中心,从而也导致了盆地不同区域沉积地层厚度差异极大的特征。据此,深入探讨了宋站地区沙河子组的沉积充填演化过程,提出了陆相小型窄断陷湖盆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 沉积模式 沙河子组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大型断裂带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付广 吴薇 历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2,共6页
解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藏的控藏要素对于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过去较少从徐西、徐中、徐东三大断裂入手来开展这一研究。为此,在精细解释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上述三大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采用... 解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藏的控藏要素对于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过去较少从徐西、徐中、徐东三大断裂入手来开展这一研究。为此,在精细解释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上述三大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采用三大断裂与天然气成藏条件叠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三大断裂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三大断裂共同控制了该区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煤系烃源岩的发育,烃源岩存在3个厚度高值区(最大厚度可超过1 000m),气源供给充足,三大断裂为天然气向上覆各套储层中运移提供了输导通道;2三大断裂是徐家围子断陷地下岩浆在下白垩统营城组沉积时期向地壳浅部上侵的主要输导通道,其附近广泛分布火山岩体,并发育优质火山岩裂缝性储层;3三大断裂为火山岩中天然气的聚集提供了有效的遮挡条件,如果错断营一段火山岩圈闭的断裂两盘为火山岩储层与砂砾岩对接,断裂侧向封闭,则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钻探时为气层;当断裂两盘是火山岩与火山岩对接时,其侧向不封闭,就不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钻探时为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 三大 天然气成藏 控制作用 气源供给 火山岩储集层 遮挡条件 侧向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集空间演化 被引量:47
18
作者 刘为付 朱筱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9,共6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在营城组火山岩中获得商业气流,但各井的产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与火山岩的分布有关,而且还与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有关。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的分析研究,该区主要的储集岩石类型为各类火山熔...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在营城组火山岩中获得商业气流,但各井的产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与火山岩的分布有关,而且还与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有关。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的分析研究,该区主要的储集岩石类型为各类火山熔岩和火山角砾岩,储集空间有原生和次生两类,虽然原生储集空间所占比例较小,但它为后期的改造提供有利条件。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发育演化划分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原生储集空间形成阶段,第二阶段为风化淋滤阶段,这两个阶段以建设作用为主;第三阶段为浅埋藏及构造裂隙发育阶段,建设和破坏作用共存,但以建设作用为主; 第四阶段为深埋藏阶段,以破坏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储集空间 孔隙 裂缝 演化阶段 营城组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主要断裂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晓红 何文渊 冯子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6,127-128,共4页
解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气藏控藏要素对将来火山岩复杂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在精细解释徐家围子断陷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基底断裂与火山岩、气藏分布叠合图,并精细解剖了该区的火山机构。结果认为,徐家围子断... 解剖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气藏控藏要素对将来火山岩复杂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在精细解释徐家围子断陷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基底断裂与火山岩、气藏分布叠合图,并精细解剖了该区的火山机构。结果认为,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藏主要受控于深层断裂系统,基底断裂在火山岩发育、储层改造、高强度气源充注等成藏关键要素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平面上,火山沿基岩断裂走向成串珠状排列,断裂分叉或转折点为火山重要通道;纵向上,多期火山结构叠置;火山活动后期,深层酸性流体沿断裂上涌,并顺着不整合面扩展,形成了具有良好次生孔隙的优质储层;在断裂通道附近,按火山岩相发育部位,离断裂近的火山岩侵出相、喷溢相上部亚相和空落亚相是气藏形成最有利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 基底 火山岩气藏 控制作用 储集层改造 气源充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付广 张立含 周海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4-634,共11页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藏分布具有4个特征:纵向分布层位多,深度范围大;平面上分布在生气凹陷内或附近,且沿断裂带分布;自储自盖;气-水关系复杂。其成藏与分布主要受3个因素控制,即:源岩区控制着火山岩天然气藏的分布区域,断裂带和古...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天然气藏分布具有4个特征:纵向分布层位多,深度范围大;平面上分布在生气凹陷内或附近,且沿断裂带分布;自储自盖;气-水关系复杂。其成藏与分布主要受3个因素控制,即:源岩区控制着火山岩天然气藏的分布区域,断裂带和古隆起控制着火山岩天然气藏分布的具体部位,火山岩相控制着天然气的储集。源岩排气史、断裂活动史、火山岩圈闭形成史和天然气运聚史的综合研究认为:火山岩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为泉头组沉积晚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和明水组沉积时期。成藏模式为断陷深部沙河子组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主成藏期沿断裂向上运移至断裂带处的火山岩圈闭中或古隆起上的火山岩圈闭中聚集成火山岩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气藏 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 成藏时期 成藏模式 徐家围子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