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永祥 田野 +1 位作者 李琳 明廷涛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3,41,共4页
在建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互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设计的小功率感应电源试验平台,分析了如何选择该系统的补偿拓扑和谐振频率.根据分析结果搭建了感应电源试验平台,并且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系统在额定负载下的输出功率最大.
关键词 松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补偿拓扑 谐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水下感应式电能传输系统的抗偏移错位补偿弧形线圈设计方法
2
作者 白龙雷 刘一鸣 +2 位作者 罗博 游江 历程龙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369-4381,4394,共14页
海底洋流易造成水下自动潜航器(AUV)的无线充电系统耦合机构出现多方向偏移,导致供电效率和功率均下降,甚至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为此,该文围绕适用于AUV的弧形耦合线圈展开抗偏移性能研究与设计。首先提出弧形线圈的互感解析模型。然后... 海底洋流易造成水下自动潜航器(AUV)的无线充电系统耦合机构出现多方向偏移,导致供电效率和功率均下降,甚至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为此,该文围绕适用于AUV的弧形耦合线圈展开抗偏移性能研究与设计。首先提出弧形线圈的互感解析模型。然后通过对弧形线圈的空间磁场分布展开分析,得到对应分布情况,并结合结构参数变化对空间磁场分布的影响,提出单线圈情况下的抗偏移优化策略,考虑到单线圈结构的抗偏移性能有限,基于磁场叠加定理和弧形线圈的空间磁场分布,提出一种新型错位补偿式弧形线圈结构,建立了互感M、匝数Np1(2)与错位距离l的关系模型,实现了线圈关键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互感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并验证了错位补偿式弧形线圈具有良好的抗偏移性能:当线圈水平偏移80 mm时,该线圈结构互感保持能力提升19.23%,且抗旋转偏移范围能够达到[-15°,15°];在线圈水平偏移30 mm时,错位补偿弧形线圈的感应式电能传输(IPT)系统输出电压波动率为0.78%,而单极性弧形线圈电压波动率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 弧形线圈 互感计算 抗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松耦合变压器参数设计 被引量:18
3
作者 詹厚剑 吴杰康 +2 位作者 赵楠 蒋程 齐佳鑫 《现代电力》 2009年第1期40-44,共5页
松耦合变压器是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在简要介绍松耦合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松耦合变压器的互感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松耦合变压器的特点,分析了铁芯材料、绕组位置、气隙大小对变压器耦合系数的影... 松耦合变压器是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在简要介绍松耦合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松耦合变压器的互感等效电路模型。根据松耦合变压器的特点,分析了铁芯材料、绕组位置、气隙大小对变压器耦合系数的影响。同时,针对原、副边漏感的特性,进一步讨论了变压器原、副边电路补偿问题。最后给出了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松耦合变压器的耦合系数、网络补偿等几个重要参数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耦合变压器 耦合系数 原、副边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全电控智能井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设计
4
作者 宋久旭 周礼城 +1 位作者 汪跃龙 李世豪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全电控智能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井下测控设备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电能,然而其设计方法的缺失已成为限制国内全电控智能井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对井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谐振式无线电能传...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全电控智能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井下测控设备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电能,然而其设计方法的缺失已成为限制国内全电控智能井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对井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脱接头实际结构完成了松耦合变压器设计。Maxwell软件对匝数比为n∶m松耦合变压器(8≤n,m≤12)仿真结果表明,匝数比12∶12的松耦合变压器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不仅具有0.844的耦合系数,而且2个线圈电感量之差仅为2.83%,是研制无线充电系统的理想选择。仿真分析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径向上的距离和轴向上的偏移对耦合系数的影响。使用场路耦合仿真的方法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电压和谐振电流等关键波形,结果显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达到了48.29%,可以满足井下电能传输需求。研究结果可为石油井下设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控智能井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耦合变压器 耦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多并联拾取模块电流和输出功率均衡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继鑫 史黎明 +2 位作者 殷正刚 范满义 李耀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7,共8页
大功率感应电能传输系统通常采用多并联拾取模块结构。然而,多并联拾取模块参数不一致,会导致各个拾取模块的电流和输出功率不均衡,从而降低系统效率,严重时会因模块过流而造成系统故障。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并联拾取模块补... 大功率感应电能传输系统通常采用多并联拾取模块结构。然而,多并联拾取模块参数不一致,会导致各个拾取模块的电流和输出功率不均衡,从而降低系统效率,严重时会因模块过流而造成系统故障。为解决该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并联拾取模块补偿电容器的多并联拾取模块电流和输出功率均衡方法。首先,介绍了传统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与所提出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拓扑的特性。然后,分别分析了互感、拾取线圈自感及内阻对电流分布和系统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4个并联拾取模块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时多并联拾取模块的电流和输出功率基本一致,并且相比传统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系统效率最高提升了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多并联拾取模块 补偿电容器 电流均衡 输出功率均衡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钳位电路的LCC-S补偿型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抗偏移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滨山 张泽恒 +2 位作者 杨斌 麦瑞坤 陈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88-2399,共12页
在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中,线圈错位难以避免,造成的耦合变化会导致系统的传输功率不稳定。为了保证IPT系统的供电灵活性,系统需具有容忍线圈宽范围偏移的能力。为此,该文借鉴模态切换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钳位电路的LCC-S补偿型IPT系统... 在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中,线圈错位难以避免,造成的耦合变化会导致系统的传输功率不稳定。为了保证IPT系统的供电灵活性,系统需具有容忍线圈宽范围偏移的能力。为此,该文借鉴模态切换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钳位电路的LCC-S补偿型IPT系统,用于增强系统抗偏移性。与传统多模态切换的IPT系统相比,该系统中的钳位电路可根据耦合变化自适应地导通或关断,以调节工作模态,从而实现近乎恒定的功率输出,该方法无需耦合识别、输出检测及反馈通信等辅助手段。该文对系统不同工作模态的功率传输特性进行了推导和分析,并结合系统设计相关约束条件,提供一套参数化设计方法。最后设计并搭建一套500 W的实验装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耦合度为0.205~0.42的情况下,输出功率稳定在470~505 W之间,效率为83.29%~9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IPT) 钳位电路 耦合变化 参数化设计 恒功率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互感耦合参数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38
7
作者 孙跃 夏晨阳 +1 位作者 戴欣 苏玉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44-50,共7页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能效(传输功率和效率)优化问题,分析了互感耦合参数对4种典型拓扑结构ICPT系统能效的影响,并优化互感以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同时,对优化得到的互感耦合参数的适...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能效(传输功率和效率)优化问题,分析了互感耦合参数对4种典型拓扑结构ICPT系统能效的影响,并优化互感以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同时,对优化得到的互感耦合参数的适用条件给出了限制;此外,针对原边采用串联补偿拓扑结构的ICPT系统在最大功率传输条件下,系统效率偏低的现象,提出一种新的系统综合评价指标。在满足系统输出功率的基础上,该指标综合考虑了系统效率、成本和可靠性等其他因素。通过在该指标下对系统的互感耦合参数进行优化,在满足功率传输的基础上,实现了ICPT系统的全局最优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传输功率 效率 互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L谐振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35
8
作者 周豪 姚钢 +3 位作者 赵子玉 周荔丹 蒋大为 郭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9-16,2,共8页
在传统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拓扑中,系统谐振频率漂移会引起传输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拓扑。采用基波分析法对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品质因数... 在传统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拓扑中,系统谐振频率漂移会引起传输效率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拓扑。采用基波分析法对其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品质因数下,系统的电压、电流增益与开关频率的特性曲线,并分析得出该拓扑具有较高的功率因数。为实现了ICPT系统软开关,提出了谐振元件参数优化设计的方法。基于所优化的参数结果,分析了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的选择对谐振元件电压电流应力的影响。最后,设计了一台基于LCL谐振型ICPT系统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LCL谐振 软开关 功率因数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17
9
作者 夏晨阳 庄裕海 +3 位作者 邵祥 刘志远 童为为 孙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53-960,共8页
为解决传统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该新型ICPT系统主要采用可变拓扑的高频逆变器,通过检测负载信息,系统可根据任一时刻供电... 为解决传统多负载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该新型ICPT系统主要采用可变拓扑的高频逆变器,通过检测负载信息,系统可根据任一时刻供电负载的数量,自动改变逆变器工作结构,只让需要供电的负载所对应的原边线圈处于工作状态,从而基于"点对点"模式实现负载高效无线供电。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新型多负载变拓扑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可行性,对桌面多负载无线供电领域的设计与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多负载 变拓扑高频逆变器 控制策略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不同补偿拓扑的研究 被引量:85
10
作者 周雯琪 马皓 何湘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比较了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的拓扑。讨论了ICPT系统中几种不同的补偿形式,包括单谐振补偿和多谐振补偿拓扑,并推导出匝比为1时每种拓扑的电压电流增益。为了最小化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和优化参数设计,介绍了谐振电路功率因数的概... 比较了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的拓扑。讨论了ICPT系统中几种不同的补偿形式,包括单谐振补偿和多谐振补偿拓扑,并推导出匝比为1时每种拓扑的电压电流增益。为了最小化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和优化参数设计,介绍了谐振电路功率因数的概念。由分析结果及得到的曲线图可知,在单谐振补偿拓扑中,一次侧串联补偿与其余几种相比更能抵消漏感的影响。而几种多谐振补偿拓扑的效果则明显优于单谐振补偿拓扑。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参数变化时的特性曲线,以便于进行电路设计。最后以一次、二次侧都进行并联补偿的一种电流型ICPT电路为例进行实验验证,以说明实际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补偿拓扑 功率因数 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输出功率调节方法 被引量:34
11
作者 蔡华 史黎明 李耀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5-220,共6页
高效调节输出功率是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调幅、调频、移相以及能量注入控制四种基本功率调节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其特征。根据移相控制改变逆变器移相角调节输出功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谐波的移相控制... 高效调节输出功率是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调幅、调频、移相以及能量注入控制四种基本功率调节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其特征。根据移相控制改变逆变器移相角调节输出功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谐波的移相控制功率调节方法,推导了从基波切换为各次谐波的移相角以及各次谐波工作下合理的移相角范围。该方法采用谐波替代基波传递功率,在输出同样功率情况下可降低器件开关频率。本文以3次谐波为例,通过实验验证了新型功率调节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功率调节 基波 谐波 移相控制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电磁耦合机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晨阳 马念 +3 位作者 陈锐 郑凯 任思源 陈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27-133,共7页
为解决现有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研究采用双通路电磁耦合机构分离式设计导致体积较大、抗偏移特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通路正交DD电磁耦合机构,可实现基波能量通路与谐波能量通路电磁解耦。首先,对该电... 为解决现有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研究采用双通路电磁耦合机构分离式设计导致体积较大、抗偏移特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通路正交DD电磁耦合机构,可实现基波能量通路与谐波能量通路电磁解耦。首先,对该电磁耦合机构的解耦机理进行分析,并利用Maxwell仿真软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同时给出了优化设计方案,之后对双通路正交DD电磁耦合机构的横向和纵向偏移度进行分析,最终搭建系统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电磁耦合机构发生横向或纵向偏移时,均可实现基波能量通路与谐波能量通路两通路之间的电磁解耦,验证了该电磁耦合机构的可行性与抗偏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正交DD 电磁解耦 基波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度范围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玉刚 吴学颖 +2 位作者 刘波 唐春森 陈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75-182,共8页
以石油钻井装置中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为背景,针对宽温度范围下系统参数变化导致系统偏离软开关工作点,造成系统传输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给出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基于频... 以石油钻井装置中的电能无线传输技术应用为背景,针对宽温度范围下系统参数变化导致系统偏离软开关工作点,造成系统传输性能下降甚至无法工作的情况,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给出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基于频闪映射建模方法和周期不动点理论对主电路进行建模分析,给出系统谐振频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为调整驱动频率实现系统软开关控制提供依据;提出一种查表法和扰动观察法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了ICPT系统在宽温度范围下的软开关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理论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软开关 宽温度范围 扰动观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中能量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技术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跃 代林 +2 位作者 叶兆虹 唐春森 谭若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4-139,共6页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中信号反向传输的优化问题,在深入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信号并联注入、串联拾取的能量信号反向同步传输拓扑,并提出其参数设计方法。该拓扑充分将ICPT系统的谐振电感考虑到... 针对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方法中信号反向传输的优化问题,在深入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信号并联注入、串联拾取的能量信号反向同步传输拓扑,并提出其参数设计方法。该拓扑充分将ICPT系统的谐振电感考虑到载波信号发射电路中,增强信号发射强度;通过LC谐振回路的选频滤波及放大作用提升信号接收强度;同时,基于交流阻抗分析法对拓扑参数进行了建模分析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拓扑及参数设计方法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能量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 交流阻抗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磁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新型补偿网络 被引量:28
15
作者 黄晓生 陈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020-3026,共7页
对于恒压输入输出型的磁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其补偿网络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有补偿网络存在的系统电压增益会随负载值变化而变化的缺点,提出并设计一种新型的补偿网络。该新型... 对于恒压输入输出型的磁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其补偿网络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有补偿网络存在的系统电压增益会随负载值变化而变化的缺点,提出并设计一种新型的补偿网络。该新型的补偿网络可使得系统的电压增益仅与松耦合变压器的耦合系数成正比,而与负载值无关。通过分析及实验证明,该补偿网络不仅具有单位功率因数输入的特性及较高的效率,且其系统电压增益与负载值大小无关。此外,还对其工作频率的鲁棒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补偿网络 电压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死区时间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蓝建宇 马殿光 唐厚君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0-56,共7页
谐振网络为感性并且合理设置逆变器的死区时间能够保证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软开关运行。针对死区时间设置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在全负载和全频率范围内实现软开关的死区时间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系统数学模型... 谐振网络为感性并且合理设置逆变器的死区时间能够保证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软开关运行。针对死区时间设置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在全负载和全频率范围内实现软开关的死区时间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系统数学模型,简述其工作原理。其次,详细分析功率场效应管开关过程中其结电容的充放电过程以及体二极管的续流过程。研究表明最优死区时间应该介于结电容放电完毕之后和体二极管续流结束之前。然后,讨论死区时间的优化设计方法。最后,对一台57W的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实验样机进行死区时间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此设计方法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功率场效应管能够实现软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区时间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软开关 寄生电容 续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晨阳 任思源 +3 位作者 马念 侯永全 孙彦景 陈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100,共8页
为解决现有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利用逆变器输出方波中的基波分量进行电能传输所带来的输出调压范围不够宽、调压精度及系统效率不够高等问题,基于谐波的高频特性与能量特性,提出一种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ICPT系统,通过在逆... 为解决现有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主要利用逆变器输出方波中的基波分量进行电能传输所带来的输出调压范围不够宽、调压精度及系统效率不够高等问题,基于谐波的高频特性与能量特性,提出一种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ICPT系统,通过在逆变器输出之后建立基波能量通路与谐波能量通路,对逆变方波中的基波及谐波分量进行提取、利用,以拓宽系统的调压范围,同时提高了系统效率。首先,阐述了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ICPT系统的工作机理;接着,分析了系统关键参数对系统效率与选频特性的影响;然后,结合该系统基本思想,提出一种宽范围调压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ICPT系统原理的正确性与调压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 谐波 宽范围调压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动态解谐传输功率控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民生 王耀南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8,共7页
提出一种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的动态解谐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对相控电抗器进行动态切换,通过改变其导通延迟角来改变导通电流大小,使得ICPT系统的电能拾取侧谐振或解谐,在负载端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同时实现对传输功率的控制。导... 提出一种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的动态解谐传输功率控制方法。对相控电抗器进行动态切换,通过改变其导通延迟角来改变导通电流大小,使得ICPT系统的电能拾取侧谐振或解谐,在负载端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同时实现对传输功率的控制。导出了动态切换的相控电抗器的等效电感,分析了等效电感对输出电压及传输功率的控制作用。根据负载稳定时输出电压与导通延迟角之间的变化曲线获得了保持输出电压恒定的控制方法。相控可变电抗器实现了软开关动态切换,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功率损耗。利用该动态谐振/解谐控制方法,系统的最大功率传输性能得到了保证。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良传输功率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传输功率控制 动态谐振/解谐 相控电抗器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L补偿型浮标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洪宇 王茜 +2 位作者 苗雨润 徐佳毅 李醒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29,共8页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可用于浮标系统水下传感器的长期稳定可靠供电。在此建立LCL补偿型浮标ICPT系统的模型,分析得出不同负载下,谐振点处该结构的输出功率和效率都较高;分析水下次级绕组LCL补偿与串联补偿的区别,当次级品质因数小...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可用于浮标系统水下传感器的长期稳定可靠供电。在此建立LCL补偿型浮标ICPT系统的模型,分析得出不同负载下,谐振点处该结构的输出功率和效率都较高;分析水下次级绕组LCL补偿与串联补偿的区别,当次级品质因数小于1时,LCL补偿输出功率更大;进而提出补偿电路的设计思路;建立LCL补偿型浮标ICPT系统实验平台。实验表明系统在12 V电源条件下,输出功率最高达到18.637 W,效率达到0.649,且能实现恒流输出,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提升了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L补偿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松耦合变压器传输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邹敢 李涛 王庆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7-950,共4页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作为一种新的电能传输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松耦合变压器是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建立了松耦合变压器的模型,分析了线圈电阻、耦合系数等参数对松耦合... 非接触式电能传输作为一种新的电能传输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松耦合变压器是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建立了松耦合变压器的模型,分析了线圈电阻、耦合系数等参数对松耦合变压器传输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电能传输 耦合变压器 传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