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果体区肿瘤诊断与治疗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方陆雄 宋烨 漆松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对于松果体区肿瘤的患者,不提倡未加选择、未加甄别地施行神经内镜下肿瘤组织活检术。即使是血清肿瘤标志物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或)甲胎蛋白水平升高的生殖细胞肿瘤病例,亦不建议行肿瘤组织活检术,而是建议采取新辅助化疗进行分层管... 对于松果体区肿瘤的患者,不提倡未加选择、未加甄别地施行神经内镜下肿瘤组织活检术。即使是血清肿瘤标志物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或)甲胎蛋白水平升高的生殖细胞肿瘤病例,亦不建议行肿瘤组织活检术,而是建议采取新辅助化疗进行分层管理。对临床表现高度提示可能是生殖细胞瘤的患者,是神经内镜下肿瘤组织活检术的适应证,但也可采取诊断性药物化疗,或诊断性放射治疗的方案。除上述两类肿瘤外,其他类型的松果体区肿瘤均应先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然后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辅以放化疗或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肿瘤(mesh) 化放疗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脑膜瘤侵犯程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星 王治超 +2 位作者 李华宁 王协锋 尤永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6,共12页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脑膜瘤脑侵犯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4∶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24例)和测试集(132例),训练集...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脑膜瘤脑侵犯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4∶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24例)和测试集(132例),训练集用于预测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测试集用于模型泛化能力的评估。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横断面T_(1)WI、增强T_(1)WI和T_(2)WI),图像经预处理和分割后确定脑膜瘤感兴趣区,构建厚度为0.80、1.00和1.20 cm的脑-肿瘤界面。从3个序列感兴趣区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单一值筛除、稳定性筛选组内相关系数[ICC(2,k)> 0.90]后,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特征,采用轻量梯度提升机、Logistic回归、多层感知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共6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脑侵犯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预测效能,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不同模型在不同阈值概率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 共656例脑膜瘤患者中152例(23.17%)存在脑侵犯,训练集有123例(23.47%)、测试集有29例(21.97%)。通过训练集五折交叉验证和测试集评估,比较18个模型-厚度组合(6种机器学习算法×3种脑-肿瘤界面厚度)的预测效能,1.00 cm脑-肿瘤界面的XGBoost模型表现优异,其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86~0.937,P=0.000),准确度为0.86、灵敏度为0.77、特异度为0.88;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21~0.961,P=0.000),准确度为0.90、灵敏度为0.72、特异度为0.95;Delong检验显示,该模型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所有模型(均P <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训练集(决策曲线分析正净收益面积0.087)和测试集(决策曲线分析正净收益面积0.094)中均表现出最佳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基于1.00 cm脑-肿瘤界面的XGBoost模型展现出优异的预测效能,为脑膜瘤脑侵犯的术前评估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预测方法,对术前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mesh) 机器学习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显微外科治疗
3
作者 陈鹏 马汛杰 +3 位作者 唐白茶 翁志坚 简智恒 陈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目的 总结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病例为2024年3-9月在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接受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5例。术前影像学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并生成肿瘤灶、解剖标志... 目的 总结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病例为2024年3-9月在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接受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幕上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5例。术前影像学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并生成肿瘤灶、解剖标志和邻近结构的全息图像,导入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同时投影至患者头部,进行术前手术切口规划并指导术中肿瘤切除;通过评估导航注册时间、导航应用时间和配准次数分析该系统的便捷性和稳定性;评估骨窗范围、肿瘤灶与全息图像重叠效果、建模时间、肿瘤定位的应用价值、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及手术相关指标分析该系统的精准性、快速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术前建模,平均建模时间(25.20±1.60)min,注册时间(3.20±0.05)min,术前导航应用时间(12.74±1.09)min,术中导航应用时间(8.17±0.81)min,所有患者均1次配准成功,肿瘤均位于骨窗范围内,骨窗显露良好。全息投影定位的肿瘤与术中所见完全重叠,肿瘤切除分级均达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72 h KPS评分(94.00±4.90)分。结论 全息混合现实神经导航系统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便捷性、稳定性、精准性、快速性和安全性良好,可为幕上肿瘤开颅手术提供帮助,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 混合现实(mesh)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副肿瘤神经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张乐 范思远 +3 位作者 任海涛 徐燕 柏琳 关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6-351,共6页
目的 分析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副肿瘤神经综合征(ICI-PNS)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2年1月至2024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例抗神经元抗体阳性ICI-PNS患者,肿瘤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2例)、... 目的 分析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副肿瘤神经综合征(ICI-PNS)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2年1月至2024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例抗神经元抗体阳性ICI-PNS患者,肿瘤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宫颈癌(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3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1/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双抑制剂(1例)。5例患者均出现副肿瘤神经综合征的高风险表型,其中4例表现为边缘性脑炎,1例表现为快速进展的小脑综合征。血清和(或)脑脊液中检出的抗神经元抗体包括抗Hu、γ-氨基丁酸B型受体、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Yo抗体。4例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在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2周内。4例病情达峰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分,1例为5分。5例患者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分级(CTCAE)均为3级。治疗方面,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中高风险抗神经元抗体是ICI-PNS的诊断标志物,可依据ICI-PNS临床表型及CTCAE分级等综合制定免疫治疗方案,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mesh) 神经元 自身抗体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力泳 陈赞 +2 位作者 陈永杰 吴浩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88-994,共7页
目的分析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共39例患者,分别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手术(33例)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6例),其中30例于肿瘤切除同期行脊柱内固定术(C3~7侧块螺钉植入、其余椎体节段行椎... 目的分析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共39例患者,分别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手术(33例)和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6例),其中30例于肿瘤切除同期行脊柱内固定术(C3~7侧块螺钉植入、其余椎体节段行椎弓根螺钉植入)。结果所有患者均达肿瘤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18.67个月。术后疼痛明显改善29例,平均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的7.51±1.05降至术后24 h的3.17±1.17(P<0.05);术后新发或感觉障碍区域扩大者12例、无明显变化者3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感觉评分由术前的218.67±2.80降至术后24 h的213.33±2.16(P<0.05),术后6个月时改善至216.78±1.47(P<0.05);肢体运动功能改善18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运动评分由术前的92.33±1.63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95.05±1.41(P<0.05)。术后无一例肿瘤复发或继发脊柱畸形。结论大多数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均可通过显微手术Ⅰ期完全切除。术前因骨质破坏或术中充分显露肿瘤而行椎间孔切开者,需于术中同时行植骨融合内固定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内固定术(mesh)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与脊柱稳定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赞 菅凤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86-987,共2页
脊柱与脊髓密不可分,在治疗各种脊柱疾病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对脊髓和神经根的保护,在治疗累及脊髓和神经根的肿瘤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对脊柱骨性结构的保护。以往神经外科医师由于缺乏脊柱生物力学相关理论知识[1 2],在切除椎管内肿瘤时不... 脊柱与脊髓密不可分,在治疗各种脊柱疾病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对脊髓和神经根的保护,在治疗累及脊髓和神经根的肿瘤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对脊柱骨性结构的保护。以往神经外科医师由于缺乏脊柱生物力学相关理论知识[1 2],在切除椎管内肿瘤时不注意保护脊柱的骨性结构,又由于缺乏脊柱内固定融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内固定术(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管“哑铃”形肿瘤分型及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家刚 陈海锋 +1 位作者 胡瑜 黄思庆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椎管"哑铃"形肿瘤之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6例颈椎椎管"哑铃"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3型,Ⅰ型以椎管内为主型(17例),采用经后路入路手术,8例辅助内固定术;Ⅱ型以椎... 目的探讨颈椎椎管"哑铃"形肿瘤之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6例颈椎椎管"哑铃"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3型,Ⅰ型以椎管内为主型(17例),采用经后路入路手术,8例辅助内固定术;Ⅱ型以椎管外为主型(4例),采用经前外侧入路手术,均未行内固定术;Ⅲ型为椎管内外均衡型(5例),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均辅助内固定术。术中发现单侧关节突关节破坏者行颈椎稳定性重建,经后路行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取自体髂骨行植骨融合术。结果26例中神经鞘膜瘤19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节细胞瘤2例、脊膜瘤1例。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3例,50%(13/26)患者肿瘤切除同期行内固定术,Ⅰ型8例、Ⅲ型5例。平均随访30个月,4例(15.38%)复发,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及脑脊液漏,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和脊柱后凸畸形。结论根据影像学表现进行肿瘤分型并选择手术方式,有利于提高颈椎"哑铃"形肿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脊柱稳定性被破坏者需同时行内固定以重建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颈椎 内固定术(mesh) 骨移植 髂骨 外科手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冬梅 吴焕文 +3 位作者 赵大春 谷蕴婷 宋兰 霍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6-882,共7页
目的报告1例颅内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病例,并总结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病理学、影像学以及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3岁。以全身多发性骨痛7年、加重1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血清磷明显降低;99Tcm-奥曲肽显像以左侧枕部生长抑素... 目的报告1例颅内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病例,并总结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病理学、影像学以及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3岁。以全身多发性骨痛7年、加重1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血清磷明显降低;99Tcm-奥曲肽显像以左侧枕部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灶为特征性改变;MRI显示左侧枕骨和硬脑膜病变。拟诊肿瘤诱发骨软化症,手术全切除病变。术后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呈弥漫浸润生长,累及硬脑膜和颅骨骨质,肿瘤细胞呈卵圆形和短梭形,可见畸形厚壁血管、扩张的窦样血管、成熟脂肪组织和间质黏液变性,核分裂象罕见,未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高表达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波形蛋白、生长抑素受体2、CD5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灶性表达Bcl-2和D2-40,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5%。病理诊断: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术后血清磷恢复正常,随访22个月肿瘤无复发、无转移。结论颅内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极其罕见,病变隐匿而不易早期发现,常被误诊为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瘤,准确定位并全切除肿瘤是有效治疗方法。综合临床表现、血液生化、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有助于准确诊断并与脑膜瘤等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mesh) 骨软化症 脑膜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治疗电场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从基础到临床 被引量:4
9
作者 林雨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31-935,共5页
胶质母细胞瘤是难治性恶性肿瘤之一,即使予以最大限度地手术安全切除、术后放射治疗联合同步药物化疗、序贯药物化疗等综合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仍仅能维持14.6个月。近年研究显示,极低强度的中频电场可以破坏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并命名... 胶质母细胞瘤是难治性恶性肿瘤之一,即使予以最大限度地手术安全切除、术后放射治疗联合同步药物化疗、序贯药物化疗等综合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仍仅能维持14.6个月。近年研究显示,极低强度的中频电场可以破坏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并命名为肿瘤治疗电场(TTF)。TTF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而且是近10余年来唯一被验证可以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法,是一项有望改写临床肿瘤治疗方式的新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治疗电场(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与脊柱稳定性 被引量:20
10
作者 车晓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13-117,共5页
椎管是纵贯脊柱全长的骨性管腔,用以容纳和保护脊髓。椎管内肿瘤本身及其手术治疗均可破坏脊管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脊柱生物力学和稳定性发生改变。根据椎管内肿瘤与脊髓和硬脊膜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硬脊膜外和... 椎管是纵贯脊柱全长的骨性管腔,用以容纳和保护脊髓。椎管内肿瘤本身及其手术治疗均可破坏脊管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脊柱生物力学和稳定性发生改变。根据椎管内肿瘤与脊髓和硬脊膜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硬脊膜外和横跨硬脊膜的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形肿瘤,目前多推荐积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术(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脑肿瘤专病人脑组织资源库建设意义及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军成 赵岳阳 马东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5-640,共6页
脑肿瘤尤其是恶性脑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瓶颈期,传统分子生物学、细胞及动物实验在脑肿瘤治疗上再难有重大突破,研究热点重新转向人脑组织解剖学及病理学研究。但可供研究的人脑组织极其缺乏,鼓励脑肿瘤患者进行器官捐献、建立标准的脑肿... 脑肿瘤尤其是恶性脑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瓶颈期,传统分子生物学、细胞及动物实验在脑肿瘤治疗上再难有重大突破,研究热点重新转向人脑组织解剖学及病理学研究。但可供研究的人脑组织极其缺乏,鼓励脑肿瘤患者进行器官捐献、建立标准的脑肿瘤专病人脑组织资源库(简称脑库)对脑肿瘤治疗、脑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脑库建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仍相对缓慢,本文借鉴他国脑库建设经验,为我国脑库及脑肿瘤专病脑库建设及完善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病理学 尸体解剖 人脑组织资源库(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脑磁图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特点:同步脑磁图与脑电图对比分析
12
作者 任洁钏 杨春兰 +3 位作者 任国平 杨春清 乔慧 王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5-563,共9页
目的初步探讨健康成人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POSTS)脑磁图与脑电图的对应关系,并总结脑磁图POSTS波形和分布特点。方法同步采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招募的5例健康受试者睡眠期脑磁图与脑电图数据,分... 目的初步探讨健康成人睡眠期枕区一过性正相尖波(POSTS)脑磁图与脑电图的对应关系,并总结脑磁图POSTS波形和分布特点。方法同步采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招募的5例健康受试者睡眠期脑磁图与脑电图数据,分析脑磁图POSTS波形特点及其与脑电图POSTS的对应关系,采用单一等效电流偶极子方法对脑磁图POSTS进行溯源分析。结果共5例受试者共记录到睡眠期脑电图POSTS波形564个,剔除与心电图重合的POSTS波形后,同步出现的脑磁图对应枕区POSTS波形359个,脑磁图POSTS检出率为73.42%(359/489)。脑磁图POSTS波形变异性较大,POSTS偶极子主要分布于双侧枕叶中线区,包括距状沟、舌回、楔叶等,部分分布于距中线较远的枕颞内侧回、枕颞外侧回、枕皮质外侧等,少数分布于顶枕沟和楔前叶。结论脑磁图POSTS具有不同于脑电图POSTS的特点,临床判读时应注意识别,以更好地辨别生理性与病理性波形,为术前评估提供准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期枕一过性正相尖波(mesh) 脑磁图描记术 脑电描记术 成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贝伐单抗+肿瘤电场治疗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博成 蒋理 +3 位作者 石全红 詹彦 孙晓川 谢延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8-1020,共3页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头晕、记忆力减退2个月,于2020年1月1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重脚轻感,偶感行走不稳、视物旋转,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数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并逐渐出现近...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头晕、记忆力减退2个月,于2020年1月1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重脚轻感,偶感行走不稳、视物旋转,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数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并逐渐出现近事遗忘,对短期内发生的事回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复发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甲基化 肿瘤电场治疗(mesh) 综合疗法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手术脊柱稳定性的保护与重建 被引量:12
14
作者 黄思庆 王跃龙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20-923,共4页
<正>椎管内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4%,以手术切除为主[1]。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在肿瘤切除、神经功能保护方面已具备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术中也十分重视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由于国内外学者对椎管内病变术后脊柱稳定性的评价... <正>椎管内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4%,以手术切除为主[1]。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在肿瘤切除、神经功能保护方面已具备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术中也十分重视脊柱稳定性的维持。由于国内外学者对椎管内病变术后脊柱稳定性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因此临床医师对椎管内肿瘤手术过程中脊柱稳定性的保护与重建存在不同认识,手术方式不同其效果亦不尽相同[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椎板切除术 内固定术(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金铎 姜镕 +5 位作者 王金环 王斌 马春华 孙立伟 吕远 侯国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37-1043,共7页
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迄今为止,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替莫唑胺仍是其一线治疗药物,随着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 高级别胶质瘤是一种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及替莫唑胺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迄今为止,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替莫唑胺仍是其一线治疗药物,随着临床试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患者临床特点已出现多种替莫唑胺给药方式和联合治疗方案,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使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有更大的生存获益。本文拟就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进展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复发 局部 替莫唑胺(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协同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晓勇 王希瑞 +3 位作者 赵志煌 尚金星 尹港峰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09-515,共7页
目的探讨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于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噻唑蓝法、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胶... 目的探讨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于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噻唑蓝法、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经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培养后,U87和U251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均P<0.05),且替莫唑胺的抑制作用强于Rac1抑制剂(均P<0.05),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的抑制作用更强(均P<0.05);U87和U251细胞迁移能力[U87:空白对照(78.00±11.53)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9.00±9.53)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42.00±8.5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8.67±10.54)细胞数/低倍视野,P=0.001,0.001,0.000;U251:空白对照(75.00±4.00)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7.00±5.56)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36.00±9.00)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4.33±5.50)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和侵袭能力[U87:空白对照(64.33±4.0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0.33±3.51)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24.00±2.6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1.00±2.00)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U251:空白对照(77.33±3.06)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40.67±4.04)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37.33±4.51)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5.33±2.52)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均降低,尤以二者联合应用降低更明显(迁移能力U87:P=0.021,0.011;迁移能力U251:P=0.002,0.003;侵袭能力U87:P=0.000,0.001;侵袭能力U251:均P=0.000)。结论 Rac1抑制剂和替莫唑胺均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二者联合应用更具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RAC1 GTP结合蛋白质 替莫唑胺(mesh) 细胞增殖 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在垂体腺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益光 刘晓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001-1004,共4页
垂体腺瘤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侵袭性腺瘤和垂体腺癌因其侵袭性生长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仍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之难点,需手术切除病灶辅助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近年来,由于替莫唑胺对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 垂体腺瘤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侵袭性腺瘤和垂体腺癌因其侵袭性生长的病理生理学特点仍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之难点,需手术切除病灶辅助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近年来,由于替莫唑胺对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的治疗取得进展,使其颇受临床关注,尤其是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可否作为判断替莫唑胺疗效的指标,成为烷化剂化疗药物之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替莫唑胺(mesh)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其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英峰 李玉英 +4 位作者 杨成波 连吉 臧燕 南萍 张小晓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56例以臂丛神经受累为主的上肢癌性疼痛患者分别采用射频热凝术(36例)和神经阻滞术(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和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56例以臂丛神经受累为主的上肢癌性疼痛患者分别采用射频热凝术(36例)和神经阻滞术(2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和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记录上肢肌力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射频热凝术组患者VAS评分低于(F=64.406,P=0.000)、肌力高于(F=64.405,P=0.000)神经阻滞术组。与术前相比,射频热凝术组患者术后1、3和7 d VAS评分降低(t=25.931,P=0.000;t=19.600,P=0.000;t=24.817,P=0.000),而肌力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阻滞术组患者术后1和3 d VAS评分降低(t=19.298,P=0.000;t=14.918,P=0.000)、至术后7 d恢复至术前水平(P> 0.05),术后1 d肌力降低(t=13.069,P=0.000)、至术后3和7 d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 0.05)。两组无一例出现感染、气胸等并发症。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上肢癌性疼痛安全、有效,且对上肢运动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顽固性 肿瘤 上肢 运动障碍 射频热凝(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