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松文象甲(卵)空间分布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舒凝碧
槐可跃
杨建平
毕加勋
李增寿
-
机构
云南省林科院
楚雄州森防站
楚雄市林业局
-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2年第3期62-65,共4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分布型指数测定,说明松文象甲卵在空间呈聚集型分布。进一步用Taylor的幂法则和Iwao的x~*—(?)直线回归分析法,测定分布型的内在结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群内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程度随虫口密度升高而增大。通过种群聚集均数测定,λ>2说明卵聚集的主要原因,是松文象甲生活习性(行为)所引起。利用Iwao的抽样方程计算,N=1/D^2(3.1593/(?)+0.3006),推算出当D=0.1或0.2时的最适抽样数。为林间抽样调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虫梢株率x与虫梢平均值y的相关分析,推算出用虫梢株率x来计算虫梢平均值y的经验式,y=0.2082e^(0.0419x)。应用经验式能减少林间虫梢密度调查的时间和人力。
-
关键词
松文象甲
聚集分布型
相关系数
-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松文象甲危害与思茅松物候期的关系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舒凝碧
槐可跃
杨建平
毕加勋
李增寿
-
机构
云南省林科院森保所
云南省楚雄州森防站
-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3年第3期50-51,共2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松文象甲危害与思茅松物候期进程的系统观察,初步认为用思茅松顶芽萌发期(惊蜇节令)来测报越冬成虫蛀梢期;用思茅抽稍期(夏至节令)来测报幼虫危害期,有利于生产上适时防治。
-
关键词
松文象甲
思茅松
物候期
-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环境因子与松文象甲危害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舒凝碧
槐可跃
杨建平
毕加勋
李增寿
-
机构
云南省林科院
楚雄州森防站
楚雄市林业局
-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2年第4期54-56,共3页
-
文摘
本文用数量化方法,将定性因子如林分组成、坡向,按数量化(Ⅰ)的数学模型转化为定量因子。根据各项目得分范围和各类目的得分值,预测在该受害林区,影响松文象甲种群数量消长的主导因子是林分组成。今后重点防治应是阳坡思茅松纯林,其次是阴坡思茅松纯林和阳坡思茅松云南松混交林。
-
关键词
松文象甲
环境因子
数量化(Ⅰ)模型
-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松文象甲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 4
-
-
作者
舒凝碧
槐可跃
杨建平
覃钟义
李增寿
-
机构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楚雄州森防站
楚雄市林业局
-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3年第4期62-64,61,共4页
-
文摘
本文在松文象甲(Involvulus sp.)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从象甲虫口密度的增大与思茅松生长量受损失的角度出发,用人工摘除松梢模拟象甲不同程度危害,测定思茅松生长量下降的临界值,经两年试验分析得出,影响松树生长量的虫梢数是占全株总枝梢数的40%。18~21年生的松林,林木胸径为2.5~5.0cm时,防治指标为5头/株,胸径5.1~15cm时,防治指标为14头/株。
-
关键词
松文象甲
防治指标
人工模拟
-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松文象甲的初步研究
- 5
-
-
作者
舒凝碧
槐可跃
杨建平
李增寿
毕加勋
覃钟义
-
机构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4年第4期38-43,共6页
-
文摘
在摸清松文象甲(Involvulussp。),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分布型指数法测定,确定了松文象甲卵在空间呈聚集分布型。用数量化方法,探索出影响象甲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林分组成和坡向。经象甲危害与思茅松物候期的系统观察,确定用思茅松顶芽萌发期(惊蛰节令)测报越冬成虫蛀梢期;用抽梢期(夏至节令)测报幼虫危害期。通过人工模拟法试验,确定了象甲防治指标。
-
关键词
松文象甲
防治指标
云南
-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