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曝气强度下活性污泥中松散束缚型胞外聚合物组分含量及其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军 商卫纯 +4 位作者 蔡娟 冯骞 肖玉冰 王萧 卢莹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0,共5页
为了探求曝气强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装置研究了活性污泥好氧阶段曝气强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松散束缚型胞外聚合物(LB-EPS)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曝气强度... 为了探求曝气强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装置研究了活性污泥好氧阶段曝气强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松散束缚型胞外聚合物(LB-EPS)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曝气强度增加,活性污泥中LB-EPS含量逐渐升高。(2)活性污泥LB-EPS中,蛋白质为其最主要成分,其次为多糖,腐殖酸所占比例最小,多糖含量及比例均随曝气强度的上升而增大,蛋白质和腐殖酸含量受曝气强度影响不大。(3)曝气强度为40、80、120L/h,污泥体积指数(SVI)分别为(65.00±0.98)、(83.00±1.45)、(103.00±2.00)mL/g。曝气强度增加引起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恶化的原因主要在于曝气强度的增加会使LB-EPS中的多糖含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强度 活性污泥松散束缚型聚合物沉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促生剂对废纸造纸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安龙 周丹妮 +1 位作者 杜飞 郗文君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30,共7页
在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生物促生剂是为了促进污染物降解,最终达到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废纸造纸废水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松散结合的胞外聚合物(LBEPS)、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B-EPS)的研究,来证明其中某种成... 在造纸废水处理过程中加入生物促生剂是为了促进污染物降解,最终达到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废纸造纸废水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松散结合的胞外聚合物(LBEPS)、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B-EPS)的研究,来证明其中某种成分可以作为指示生物促生剂用量的指示剂,以及与污泥沉降性能的相关性。实验采用3种不同COD_(Cr)值的造纸废水,并取3组不同用量的生物促生剂分别进行实验。通过采用硫酸法、离心和声波降解法分别提取污泥中EPS、LBEPS、TB-EPS,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蛋白质、多糖、腐殖质的量,以此确定生物促生剂最佳用量;并采用生物促生剂处理废水的正交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COD_(Cr)的废水,存在不同的最佳生物促生剂用量;真正影响生物促生剂用量和污泥沉降性能控制参数的是TB-EPS中的蛋白质的量和LB-EPS中的蛋白质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促生剂 聚合物 松散结合的胞外聚合物 紧密结合的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分层组分及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金鹏康 陈飞 +1 位作者 章佳昕 王晓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23-1328,共6页
提取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并按EPS的紧密程度对松散EPS、紧密EPS的分层组分以及SMP属性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基质时,松散EPS的主要组成是多糖,紧密EPS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而SMP主要由... 提取了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并按EPS的紧密程度对松散EPS、紧密EPS的分层组分以及SMP属性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基质时,松散EPS的主要组成是多糖,紧密EPS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而SMP主要由腐殖质类物质构成.SMP、松散EPS、紧密EPS和总样EPS的三维荧光图谱显示其只有类色氨酸峰和类腐殖酸峰,其类腐殖酸峰主要是由生物代谢产生的腐殖质组成.大分子量腐殖质类物质在几种组分中均出现,但是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8500 Da的组分会在SMP中大量生成,而具有腐殖质特性的分子量为400 Da的组分只存在于EPS的紧密层中,这与微生物对这3种物质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松散性EPS 紧密性EPS 分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胞外聚合物与四溴双酚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包宜俊 杨存满 +1 位作者 李颖 陆光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73-1779,共7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萃取的胞外聚合物与四溴双酚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中存在3个明显的荧光峰,分别为,E_x/E_m=230/300nm(峰A)、E_x/E_m=240/350nm(峰B)和E_x/E_m=270/370n...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萃取的胞外聚合物与四溴双酚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中存在3个明显的荧光峰,分别为,E_x/E_m=230/300nm(峰A)、E_x/E_m=240/350nm(峰B)和E_x/E_m=270/370nm(峰C).荧光滴定结果表明,3个荧光峰随着四溴双酚A的加入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猝灭.修正的Stern-Volmer模型和Ryan-Weber非线性模型计算胞外聚合物与四溴双酚A之间的结合常数,二者间的结合常数值(lg K)在4.23~6.27之间.红外光谱和同步荧光结果显示,胞外聚合物与四溴双酚A结合导致胞外聚合物原有的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同时,考察了不同环境条件(p H值、电导率以及离子)对两者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和离子变化对胞外聚合物与四溴双酚A结合强度有影响,但电导率的变化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四溴双酚A 三维荧光光谱 结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胞藻胞外聚合物(EPS)与氯霉素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付庆龙 张道勇 +1 位作者 牟书勇 潘响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通过利用激发-发射矩阵(EEM)荧光光谱,研究蓝藻集胞藻EPS(胞外聚合物)与CAP(氯霉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PS含有6个峰,其中峰A(ExEm=205304)、峰B(ExEm=230302)、峰C(ExEm=235354)和峰D(ExEm=260372)为类蛋白峰,峰E(Ex... 通过利用激发-发射矩阵(EEM)荧光光谱,研究蓝藻集胞藻EPS(胞外聚合物)与CAP(氯霉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PS含有6个峰,其中峰A(ExEm=205304)、峰B(ExEm=230302)、峰C(ExEm=235354)和峰D(ExEm=260372)为类蛋白峰,峰E(ExEm=275446)和峰F(ExEm=350452)为类腐殖质峰.除峰F外,其他各峰都能被CAP猝灭,说明它们所代表的物质能够与CAP发生作用;而峰F则几乎不被CAP猝灭,即荧光峰F不与CAP发生作用.CAP与EPS中荧光基团的反应属于静态猝灭,生成稳定的不发荧光的EPS-CAP络合物,其有效猝灭常数为3.28~4.49,结合常数为4.54~8.13.EPS与CAP强的络合作用意味着环境中普遍存在的EPS可能深刻地影响CAP在水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氯霉素 荧光猝灭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四环素与活性污泥EPS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延利 潘响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4,70,共5页
用三维荧光光谱仪研究了活性污泥EPS(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和四环素的相互作用。活性污泥EPS中发现2种类蛋白荧光峰A(Ex/Em=225/340)和B(Ex/Em=280/338),其荧光强度随着盐酸四环素的加入而显著降低,峰A和盐酸四环素结合... 用三维荧光光谱仪研究了活性污泥EPS(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和四环素的相互作用。活性污泥EPS中发现2种类蛋白荧光峰A(Ex/Em=225/340)和B(Ex/Em=280/338),其荧光强度随着盐酸四环素的加入而显著降低,峰A和盐酸四环素结合生成了不发荧光的物质,而峰B和盐酸四环素结合生成的物质在Ex/Em=295/416 nm处发荧光。峰A和峰B与盐酸四环素的相互作用适合用修正后的Stern-Volmer和Hill模型拟合,盐酸四环素和峰A的结合点位数、结合常数分别为1.33、7.02,大于和峰B的结合点位数和结合常数,说明盐酸四环素和荧光峰A的结合比较稳定。猝灭速率常数kq远远大于最大扩散碰撞猝灭速率常数(2.0×1010L(/mol.s)),表明峰A和峰B和盐酸四环素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主要是静态猝灭过程。因此土壤和水环境中大量存在EPS会影响盐酸四环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EPS) 盐酸四环素 荧光猝灭 结合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龄对HMBR中LB-EPS及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强 刘喜坤 +3 位作者 耿德强 龚立 王洪波 宋启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9-102,共4页
采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中试,研究了污泥龄(SRT)对松散附着性胞外聚合物(LB-EPS)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SRT对LB-EPS、ζ电位以及活性污泥的絮凝与沉淀性能均有重要影响。在4种SRT(10、20、30、60 d)中,当SRT... 采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中试,研究了污泥龄(SRT)对松散附着性胞外聚合物(LB-EPS)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SRT对LB-EPS、ζ电位以及活性污泥的絮凝与沉淀性能均有重要影响。在4种SRT(10、20、30、60 d)中,当SRT为20 d时的LB-EPS含量最低、ζ电位最高、活性污泥的絮凝与沉淀性能最好。滤饼层污泥主要来源于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性能的改善会提高滤饼层过滤性能,降低膜过滤阻力。当SRT为20 d时的滤饼层比阻最低,膜过滤总阻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HMBR) 污泥龄 松散附着性聚合物(LB-EPS) 膜污染 滤饼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3+)/EDTA-2Na的类芬顿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文迪 何茜 +4 位作者 常沙 张东 明铁山 张艳丽 朱洪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5-1481,共7页
剩余污泥的高含水率限制了对其后续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为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利用Fe^(3+)/EDTA-2Na类芬顿试剂作为调理剂强化污泥脱水,通过粒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剩余污... 剩余污泥的高含水率限制了对其后续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为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利用Fe^(3+)/EDTA-2Na类芬顿试剂作为调理剂强化污泥脱水,通过粒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剩余污泥进行表征,探究其强化脱水机理.结果表明:经过氧化调理后的污泥泥饼含水率降至67.8%,并有62.32%的结合水得以释放.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结构被氧化破解,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B-EPS)中的多糖和蛋白质浓度显著减少;污泥絮体减小,但从SEM图可以看出絮体结构变得规整、平滑,且出现不规则孔洞,增加了污泥水分的输送通道,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FTIR分析表明,氧化处理后的污泥清液中水的吸收峰变小,多糖和蛋白质对应的吸收峰增强,而富里酸对应的峰消失.研究显示,基于Fe^(3+)/EDTA-2Na类芬顿的污泥调理可以高效氧化破解污泥,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Fe^(3+)/EDTA-2Na 污泥聚合物(EPS) 结合 脱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