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纳如松多银铅矿S、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指示 被引量:46
1
作者 杨勇 罗泰义 +3 位作者 黄智龙 杨竹森 田世洪 钱志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1-318,共8页
纳如松多银铅矿是西藏陆陆碰撞主碰撞时期形成的特殊的隐爆角砾岩型富银富铅矿床。对该银铅矿的主要金属硫化物和矿区的斑岩进行了S、Pb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和示踪讨论,结果显示矿床的金属硫化物和斑岩(细斑和粗斑)具有一致的铅同位素组成... 纳如松多银铅矿是西藏陆陆碰撞主碰撞时期形成的特殊的隐爆角砾岩型富银富铅矿床。对该银铅矿的主要金属硫化物和矿区的斑岩进行了S、Pb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和示踪讨论,结果显示矿床的金属硫化物和斑岩(细斑和粗斑)具有一致的铅同位素组成,以富集放射性成因铅为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中的铅主要来源于矿区斑岩。方铅矿的δ34S为2.5‰~4.7‰,与之成对的闪锌矿δ34S为4.5‰~5.5‰,皆大于相对应的方铅矿,表明成矿期的S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与粗斑斑岩硫同位素组成更为接近,结合Pb同位素的特征,认为银铅矿的成矿与粗斑斑岩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斑岩 银铅矿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纳如松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及LA-ICPMS U-Pb定年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松永 杨经绥 +2 位作者 徐向珍 李化启 杨岳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28-1538,共11页
最近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发现一条榴辉岩带。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近200km 处的松多乡一带,呈近东西方向延伸,至少长60km,宽2km~3km。锆石样品选自新鲜的榴辉岩样品,共测了39个数据点,其中前19个数据点仅做 Lu-Hf同位素分析,后20个数... 最近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发现一条榴辉岩带。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近200km 处的松多乡一带,呈近东西方向延伸,至少长60km,宽2km~3km。锆石样品选自新鲜的榴辉岩样品,共测了39个数据点,其中前19个数据点仅做 Lu-Hf同位素分析,后20个数据点既做了锆石原位 Lu-Hf 同位素分析,同时也做了锆石原位 LA-MC-ICPMS U-Pb 定年。结果表明,松多榴辉岩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具有高^(176)Hf/^(177)Hf 和低^(176)Lu/^(177)Hf 特征,^(76)Hf/^(177)Hf 和^(176)Lu/^(177)Hf 值分别变化在0.2829651~0.2830295和0.000002~0.000008之间,其可能代表全岩体系在变质作用发生时的平均 Hf 同位素组成。松多榴辉岩的高^(176)Hf/^(177)Hf 和低^(176)Lu/^(177)Hf 组成特征可能跟其高压变质作用以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石榴子石矿物有关。ε_(Hf)(0)变化于6.8~10.0,表明在其变质过程中,变质流体有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所获得加权平均年龄260Ma±16Ma,为变质年龄。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松多榴辉岩变质事件发生在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多榴辉岩 拉萨地块 Lu—Hf LA—ICPMS 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多酚类活性物质抗氧化构效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海田 王振宇 +2 位作者 程翠林 姚磊 马立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8-461,共4页
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衰老、炎症反应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都与活性氧自由基造成的氧化损伤有密切关系。因此,高效、低毒、易得的优良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一直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松多酚是松科植物树皮及种子壳中富含的多酚类化合物... 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衰老、炎症反应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都与活性氧自由基造成的氧化损伤有密切关系。因此,高效、低毒、易得的优良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一直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松多酚是松科植物树皮及种子壳中富含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在现代医药保健行业中日益得到重视。对松多酚的组分及结构分析、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多 自由基 抗氧化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体物质和诱导子对红松松多酚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冉 王振宇 +2 位作者 崔杰 邓心蕊 卢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7,共6页
研究不同浓度的前体物质(苯丙氨酸和肉桂酸)和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红松树皮中松多酚合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前体物质和诱导子影响红松松多酚合成的机制。结果表明:苯丙氨酸和肉桂酸作为松多酚合成的前体物质,可以显著提高红松树... 研究不同浓度的前体物质(苯丙氨酸和肉桂酸)和诱导子(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红松树皮中松多酚合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前体物质和诱导子影响红松松多酚合成的机制。结果表明:苯丙氨酸和肉桂酸作为松多酚合成的前体物质,可以显著提高红松树皮中松多酚的含量,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400和100μmol/L,与对照组相比含量增加了(11.74±1.09)mg/g和(8.90±0.912)mg/g,两者不具有协同作用;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可以有效诱导松多酚的合成,最佳诱导浓度为60和80μmol/L,松多酚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23±1.05)mg/g和(14.68±1.04)mg/g,两者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前体饲喂和激素诱导这2条途径均可以促进红松树皮中松多酚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松多 前体饲喂 诱导子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成矿岩体形成机制:岩浆锆石证据 被引量:42
5
作者 纪现华 杨竹森 +5 位作者 于玉帅 申俊峰 田世洪 孟祥金 李振清 刘英超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8-774,共17页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位于拉萨地块中部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中段,以发育隐爆角砾岩型和矽卡岩型铅锌矿化为特征。西矿段与矽卡岩型铅锌矿化相关的岩体为粗斑和细斑两种石英正长斑岩,对其锆石进行的U-Pb定年、稀土元素、Lu-Hf同位素和锆石...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位于拉萨地块中部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中段,以发育隐爆角砾岩型和矽卡岩型铅锌矿化为特征。西矿段与矽卡岩型铅锌矿化相关的岩体为粗斑和细斑两种石英正长斑岩,对其锆石进行的U-Pb定年、稀土元素、Lu-Hf同位素和锆石群型特征分析表明,粗斑石英正长斑岩侵位于(62.54±0.77)Ma,细斑石英正长斑岩侵位于(62.47±0.91)Ma;锆石稀土元素具有相似的左倾配分模式和Ce正异常、Eu负异常,在U/Yb-Y图解上均落于陆壳锆石范围;粗斑石英正长斑岩的176Hf/177Hf介于0.282577~0.282803,εHf(t)变化于-5.58~+2.21,反映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地幔物质的加入;锆石群型特征显示粗斑和细斑石英正长斑岩为地壳地幔混合岩浆成因的花岗岩。上述结果说明纳如松多铅锌矿床的岩浆侵入与成矿作用发生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的主碰撞期。由于印度陆壳随回转的新特提斯洋壳板片一起向拉萨地块之下陡俯冲,并产生异常热源,诱发了地幔物质上涌和上覆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地幔地壳混合成因岩浆经结晶分异演化后上升侵位,形成矿区内粗斑和细斑两种石英正长斑岩及相关的铅锌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锆石稀土元素 HF同位素 锆石形态 石英正长斑岩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松多地区早侏罗世变质辉长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解超明 段梦龙 +3 位作者 于云鹏 王斌 宋宇航 张红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65-3082,共18页
冈底斯岩浆岩带中东部松多地区新发现的变质辉长岩对于讨论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约束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报道了松多变质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成分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并探讨了... 冈底斯岩浆岩带中东部松多地区新发现的变质辉长岩对于讨论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约束意义。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报道了松多变质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成分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并探讨了岩石的成因及其对松多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启示。结果表明,松多变质辉长岩原岩形成于195±6Ma^202±2Ma之间;Si O2含量为45. 56%~53. 69%,MgO含量较高为6. 04%~11. 75%,Mg#为66~77;高Cr(209×10-6~746×10-6)和Ni(80×10-6~234×10-6)含量。该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平滑右倾的稀土配分模式介于E-MORB和OIB之间;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低的(La/Yb)N=2. 06~4. 81、(La/Sm)N=1. 50~2. 48、(Gd/Yb)N=1. 21~1. 67和(Ce/Y)N<2。锆石εHf(t)值为-1. 9~3. 9,具相对古老Hf模式年龄(988~1361Ma)。综合对区域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等资料的全面分析,认为松多早侏罗世变质辉长岩原岩的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改造的亏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松多古特提斯洋壳板片断离事件所引发岩石圈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松多地区 变质辉长岩 岩石成因 早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松科植物松多酚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冉 王振宇 +1 位作者 卢静 欧阳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9-163,共5页
以红松和红皮云杉两种松科植物的树皮为实验原料,采用三种体外抗氧化体系(还原能力、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对比评价松多酚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树皮中多酚、原花青素、黄酮含量,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松多酚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以红松和红皮云杉两种松科植物的树皮为实验原料,采用三种体外抗氧化体系(还原能力、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对比评价松多酚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树皮中多酚、原花青素、黄酮含量,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松多酚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松松多酚和红皮云杉松多酚具有较高的还原能力,可以有效地清除DPPH.和OH.。两种树皮中总酚和原花青素的含量较高,黄酮的含量相对较低。原花青素是松多酚重要组分,影响松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松多酚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和医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红皮云杉 松多 抗氧化 原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的变质演化过程:NCKMnFMASHTO体系中的相平衡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黄杰 田作林 +2 位作者 张聪 杨经绥 陈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59-1571,共13页
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角闪石、多硅白云母、绿帘石、金红石。石榴子石环带不明显,核部成分均一,从核部到边部,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含量降低,可能分别记录了榴辉岩峰期及退变质过程信息。绿辉石显示微弱的... 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角闪石、多硅白云母、绿帘石、金红石。石榴子石环带不明显,核部成分均一,从核部到边部,镁铝榴石和钙铝榴石含量降低,可能分别记录了榴辉岩峰期及退变质过程信息。绿辉石显示微弱的成分环带,硬玉含量从核部到边部略有升高,部分绿辉石边部发育韭闪石退变质边,反映了在减压过程中外来流体进入体系的过程。多硅白云母具有高的Si含量(3.5~3.6),其中石榴石包体中的多硅白云母相对基质中的白云母有更高的Si值。本文利用Thermocalc变质相平衡模拟软件,结合详细岩相学观察,在NCKMn FMASHTO体系下,模拟松多含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的变质演化过程。其中,榴辉岩峰期矿物组合为g+o+law+phn+ru,石榴石核部最大镁铝榴石值和石榴子石包体中多硅白云母最大Si值确定的榴辉岩峰期温压条件约为620℃,32×105Pa,榴辉岩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退变质过程。相平衡模拟结果表明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并经历了相对快速的折返过程到中部地壳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松多榴辉岩 相平衡 P-T轨迹 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松多榴辉岩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丁丁 张立飞 赵志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西藏拉萨地块松多附近新发现一条榴辉岩带,长约100 km,宽约2-3 km。松多榴辉岩主要经历了进变质的绿帘石榴辉岩相—峰期的榴辉岩相—退变质的角闪岩相3个阶段。岩石学研究表明,峰期的特征矿物组合是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 西藏拉萨地块松多附近新发现一条榴辉岩带,长约100 km,宽约2-3 km。松多榴辉岩主要经历了进变质的绿帘石榴辉岩相—峰期的榴辉岩相—退变质的角闪岩相3个阶段。岩石学研究表明,峰期的特征矿物组合是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峰期温压条件是760-800℃,3.3-3.9 GPa。这表明松多地区可能曾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快速返回,p-T轨迹呈"发卡"状,后期退变质经历了角闪石榴辉岩相阶段。研究松多榴辉岩表明,拉萨地块内部有一条新的缝合带,这对于了解拉萨地块和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榴辉岩 变质作用 松多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独立铅锌成矿系统的建立——以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为例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英超 纪现华 +6 位作者 侯增谦 田世洪 李振清 赵晓燕 周金胜 马旺 杨竹森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9-556,共18页
通过对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4套矿化型式的系统梳理,根据地质事实和相关同位素证据,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和岩浆作用相关的热液铅锌成矿系统模式。纳如松多铅锌矿化和石英正长斑岩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了产在斑岩外围的古新世典中组凝灰... 通过对西藏纳如松多铅锌矿床4套矿化型式的系统梳理,根据地质事实和相关同位素证据,初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和岩浆作用相关的热液铅锌成矿系统模式。纳如松多铅锌矿化和石英正长斑岩密切相关,目前已发现了产在斑岩外围的古新世典中组凝灰岩地层中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化、产在斑岩与二叠纪下拉组灰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型矿化、产在斑岩外围典中组凝灰岩与二叠纪昂杰组砂板岩岩性分界面上的矿层型矿化以及产在凝灰岩或砂板岩内部先存裂隙中的脉型矿化等4种铅锌矿化型式。它们均以绿帘石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为主要围岩蚀变类型,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主要脉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绢云母+方解石,蚀变和矿物组合特征指示它们发育在同一矿化系统中,但成矿热液温度逐渐降低。隐爆角砾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化成矿流体δDV-SMOW值分布范围较大(-177‰^-118‰和-164‰^-139‰),δ18OV-SMOW值分布范围较小(-2.76‰~3.29‰和-5.46‰^-4.58‰),反映其主要来自发生了去气作用的岩浆水,并混合了少量大气降水。4种矿化型式的S同位素值按照隐爆角砾岩型(4.15‰)、矽卡岩型(7.92‰)、矿层型(8.49‰)和脉型(8.80‰)的顺序逐渐增大,反映其主要来自发生了H2S去气作用的残余岩浆相。矿区成矿斑岩与冷水坑斑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斑岩极为相似,推测矿区深部也有斑岩型铅锌矿化的可能。一个独立的和岩浆作用相关的铅锌成矿系统模式由此建立,它包括了发育在挤压环境中所有和岩浆作用相关的铅锌矿化类型,可简述如下:新特提斯洋壳俯冲回转,地幔楔及上覆地壳部分熔融,纳如松多独具特色的斑岩岩浆形成;岩浆上升侵位,H2O及H2S去气,流体初溶,岩浆内部和顶部分别汇集了富氧化性质S和金属物质及富还原性质S和金属物质的残余岩浆流体;岩浆进一步侵位,温度降低,矿物结晶,SO2水解,斑岩型铅锌矿化形成;岩浆侵位到凝灰岩地层中,凝灰岩高压致爆,硫化物沉淀,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化形成;富成矿物质残余岩浆水向外运移,伴随H2S进一步去气,矽卡岩型、矿层型、脉型铅锌矿化在不同岩性地层和构造位置中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化 矽卡岩型铅锌矿化 矿层型铅锌矿化 脉型铅锌矿化 与岩浆作用相关的铅锌成矿系统 纳如松多铅锌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樟子松树皮松多酚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玉红 翟亚楠 +2 位作者 党媛 史吉意 王振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2,共5页
为了促进松多酚资源的综合利用,以樟子松树皮松多酚为原料,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从9种大孔树脂中筛选出适合纯化松多酚的大孔树脂,利用Box-Benhnken设计对樟子松树皮松多酚初级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樟子松树皮松多酚... 为了促进松多酚资源的综合利用,以樟子松树皮松多酚为原料,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从9种大孔树脂中筛选出适合纯化松多酚的大孔树脂,利用Box-Benhnken设计对樟子松树皮松多酚初级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樟子松树皮松多酚初级纯化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液浓度2.5 mg/mL、上样液体积28 mL、洗脱速率10mL/min、洗脱剂乙醇浓度51.6%、径高比1∶27.3。优化后樟子松树皮松多酚纯度可达到69.23%。由此可知,AB-8大孔树脂能较好地纯化富集樟子松松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松多 纯化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物质对红松多酚合成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冉 李燕 +1 位作者 王雷 郭兴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7,共6页
研究3种外源物质(壳聚糖CTS、茉莉酸甲酯MeJA、硝酸镧La)对松多酚合成的诱导作用。以组织培养诱导生成的红松不定芽为试验材料,CTS、MeJA、La处理8d过程中对不定芽生长、松多酚积累量、多酚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转移酶PAL、肉桂酸4-羟化... 研究3种外源物质(壳聚糖CTS、茉莉酸甲酯MeJA、硝酸镧La)对松多酚合成的诱导作用。以组织培养诱导生成的红松不定芽为试验材料,CTS、MeJA、La处理8d过程中对不定芽生长、松多酚积累量、多酚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转移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影响。结果表明,CTS、MeJA、La均能促进松多酚的合成,其诱导效果存在差异,以La诱导效果最显著。在试验条件浓度下,La不仅可以促进红松不定芽的生长,且能显著提高总酚和原花青素的积累量。经La处理的红松不定芽中的SOD、POD、CAT、PAL、C4H能够迅速响应,并且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酶活峰值分别是对照组的1.79、1.51、1.33、3.98倍和3.61倍。CTS、MeJA、La 3种外源物质能激活红松防御反应,促进次生代谢产物松多酚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多 壳聚糖 茉莉酸甲酯 硝酸镧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地块松多超高压变质带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的变质演化相平衡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梅 田作林 +2 位作者 张聪 杨经绥 黄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72-1587,共16页
拉萨地块松多超高压变质带含石榴石白云母石英片岩为榴辉岩的围岩,岩石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白云母、钠长石、绿泥石、石英及少量金红石、榍石。石榴石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从核部到幔部Xprp=[Mg/(Mg+Fe+Mn+Ca)]缓慢升高,Xsps=[Mn/(Mg+Fe... 拉萨地块松多超高压变质带含石榴石白云母石英片岩为榴辉岩的围岩,岩石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白云母、钠长石、绿泥石、石英及少量金红石、榍石。石榴石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从核部到幔部Xprp=[Mg/(Mg+Fe+Mn+Ca)]缓慢升高,Xsps=[Mn/(Mg+Fe+Mn+Ca)]逐渐降低,表明石榴石从核部到幔部的成分记录了温度逐渐升高的进变质过程;幔部到边部,Xprp=[Mg/(Mg+Fe+Mn+Ca)]略微降低,Xgrs=[Ca/(Mg+Fe+Mn+Ca)]明显升高,Xsps=[Mn/(Mg+Fe+Mn+Ca)]先升高后降低,表明石榴石边部成分受到了退变质作用改造,呈现扩散环带的特征。利用Thermocalc变质相平衡计算软件在Mn NCKFMASHO体系下计算出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的P-T、P-M(H2O)视剖面图,结合石榴石镁铝榴石等值线、钙铝榴石等值线及饱和水含量等值线限定出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的峰期变质条件为约27×105k Pa,523/580℃,对应的峰期矿物组合为(g-Jd-Cr-Law(+Phn+q/Coe+H2O)。石榴石核部到幔部成分记录了主要的进变质演化,结合饱和水等值线的变化,判断进变质阶段为升温升压的冷俯冲过程,岩石经历了蓝片岩相至榴辉岩相的变质演化;P-M(H2O)视剖面图及饱和水等值线反映了岩石在减压中的流体行为,通过其变化特征可以确定岩石在峰期之后先经历近等温降压的早期退变质过程,晚期降温降压的退变轨迹则由石榴石边部成分所确定,此过程中,岩石发生了角闪岩相至绿帘角闪岩相变质,并在后期经历了绿片岩相变质叠加。近等温降压的退变质过程反映了快速抬升的构造运动过程,早期硬玉转变为钠长石可能发生在这个阶段。对比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与榴辉岩的P-T轨迹,峰期变质温压及变质演化特征,提出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曾经历过高压变质,结合野外相互伴生的地质关系,认为该片岩与榴辉岩经历了相同或者相似的俯冲折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体 松多超高压变质带 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 相平衡模拟 变质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松多榴辉岩矿物出溶体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倩 赵文霞 +1 位作者 陈建林 王保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89-1696,共8页
西藏松多榴辉岩中的石榴石和单斜辉石中发育有大量的矿物出溶体。电子探针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石榴石中的出溶体为金红石,绿辉石中的出溶体为石英和富钾质矿物(钾长石)。根据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矿物温压计计算出的松多榴辉岩变质温... 西藏松多榴辉岩中的石榴石和单斜辉石中发育有大量的矿物出溶体。电子探针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石榴石中的出溶体为金红石,绿辉石中的出溶体为石英和富钾质矿物(钾长石)。根据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矿物温压计计算出的松多榴辉岩变质温压范围接近石英-柯石英相转变线,结合这些出溶体的存在,指示了西藏松多榴辉岩曾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这为松多榴辉岩的形成条件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矿物学 出溶体 松多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松多地区首次发现非金属矿——黑曜岩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伟 解超明 +2 位作者 李才 王明 欧珠平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2-1476,共5页
最新区域地质调查发现,西藏工布江达县松多乡存在天然非金属矿——黑曜岩。该矿源地处青藏高原冈底斯板块上,发育于新生代年波组中。"球泡"状黑曜石清晰可见,部分达到宝石级别。初步研究显示,该黑曜岩是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最新区域地质调查发现,西藏工布江达县松多乡存在天然非金属矿——黑曜岩。该矿源地处青藏高原冈底斯板块上,发育于新生代年波组中。"球泡"状黑曜石清晰可见,部分达到宝石级别。初步研究显示,该黑曜岩是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冈底斯成矿带上成矿种类以多金属为主,松多黑曜岩的发现不仅初步圈定了一个非金属矿点,还为区域后续找矿工作和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松多 年波组 非金属矿 黑曜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陆相火山岩区填图新进展——以松多地区新生代火山机构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云鹏 解超明 +3 位作者 王伟 杨德明 范建军 张博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03-1509,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区别传统的沉积岩区填图方法,中国陆相火山岩区地质调查工作普遍采用"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火山岩性"三位一体的思路与工作方法,并取得重要进展。以西藏松多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例,探讨该方法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区别传统的沉积岩区填图方法,中国陆相火山岩区地质调查工作普遍采用"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火山岩性"三位一体的思路与工作方法,并取得重要进展。以西藏松多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例,探讨该方法在高原地区新生代火山岩研究中的应用。结合遥感影像与剖面测制,通过野外地质观察与镜下岩性特征分析,对火山机构进行相带划分,从而恢复古火山的基本格架、重溯火山作用过程。同时,松多地区新生代火山机构的建立,为冈底斯岩浆带发育的林子宗火山岩与下伏地层的区域性不整合提供了新的证据,进一步限定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起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松多地区 新生代 火山机构 火山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松多酚微胶囊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薇薇 王振宇 史锦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2956-12959,共4页
[目的]利用微胶囊技术保护松多酚的有效成分,使松多酚的产品化得以实现。[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红松球果种麟多酚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壁、芯比为2.52... [目的]利用微胶囊技术保护松多酚的有效成分,使松多酚的产品化得以实现。[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红松球果种麟多酚微胶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壁、芯比为2.52∶1,乳化剂用量占芯材量的7.64%,总固形物量为1.79%,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3.81%,扫描电镜下观察包埋结果理想。[结论]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松多酚微胶囊工艺方法可行,且包埋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冷冻干燥 松多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松多地区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松多古特提斯洋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斌 解超明 +2 位作者 董永胜 宋宇航 段梦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4-1154,共11页
唐加-松多古特提斯缝合带的提出改变了地学界对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格局的认识。为进一步约束唐加-松多古特提斯缝合带中蛇绿岩的岩石成因及类型,以松多地区的超基性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松多... 唐加-松多古特提斯缝合带的提出改变了地学界对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格局的认识。为进一步约束唐加-松多古特提斯缝合带中蛇绿岩的岩石成因及类型,以松多地区的超基性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松多地区超基性岩与原始地幔相比具有较高的MgO和TFe_(2)O_(3)含量,以及较低的Al_(2)O_(3)和TiO_(2)含量。样品稀土元素总含量介于4.04×10^(-6)~9.31×10^(-6)之间,大部分低于原始地幔值。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较宽缓的“U”型,轻稀土元素较富集。微量元素分布形式与全球深海橄榄岩的微量元素分布形式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Th、Nb负异常,大部分样品具有轻微的Zr、Hf负异常。定量模拟估算表明,研究区超基性岩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批式熔融后的难熔残留体,熔融程度大于25%,并具一定程度石榴子石相熔融的特征,未受到后期岩石-熔体反应的改造,其原岩应为亏损的深海橄榄岩。结合区域研究成果,松多地区超基性岩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MOR)环境,为典型的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型蛇绿岩端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松多 蛇绿岩 超基性岩 地球化学 古特提斯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多酚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波 包怡红 王振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松多酚是一种来源广泛、资源价值极高的天然产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及高分子材料等领域。通过对松多酚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癌、抗菌、抗炎及抗辐射等方面的研... 松多酚是一种来源广泛、资源价值极高的天然产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保健品及高分子材料等领域。通过对松多酚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癌、抗菌、抗炎及抗辐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为松多酚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多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松多榴辉岩的矿物原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20
作者 李天福 杨经绥 +3 位作者 李兆丽 徐向珍 任玉峰 陈松永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58-874,共17页
对松多榴辉岩中单矿物进行的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石主要富集中、重稀土元素和Y,同时具有高丰度的Sc、V、Cr和Co等元素;绿辉石中的微量元素以中稀土元素、Sr、Sc、V、Cr、Co、Ni和Ti为主,含有一定量的Zr、Hf... 对松多榴辉岩中单矿物进行的LA-ICP-MS原位微区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石主要富集中、重稀土元素和Y,同时具有高丰度的Sc、V、Cr和Co等元素;绿辉石中的微量元素以中稀土元素、Sr、Sc、V、Cr、Co、Ni和Ti为主,含有一定量的Zr、Hf等。石榴石、绿辉石、角闪石和绿帘石中均显示轻稀土元素亏损的特点,表明在退变质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富轻稀土元素的外来流体交代作用,因而其微量元素矿物地球化学的某些特点不同于苏鲁地区的榴辉岩。石榴石变斑晶中某些元素(如Ti、Zr)的分带性暗示了榴辉岩在紧随峰期变质之后的折返过程中发生了降压增温过程。榴辉岩主要变质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分配显然受到矿物主量元素的分配所控制,如MgO在石榴石和绿辉石之间的分配对Ni、Co、Ti分配的控制以及CaO的分配对Sr、Y、REE分配的控制等。退变质过程中矿物的形成或分解以及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矿物间微量元素的重新分配。由绿辉石退变质而形成的角闪石,较之原先的绿辉石,其微量元素配分曲线总体特征会发生变化,但元素总体丰度相近,某些元素特点相似,又反映了绿辉石和角闪石之间的成生联系。金红石是Ti、Nb、Ta、Zr、Hf的主要赋存矿物,而与之共生的绿帘石所表现出来的高场强元素的亏损特征表明了金红石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原位 微量元素 松多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