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湾跨海大桥引桥方案构思与设计 被引量:9
1
作者 黄燕庆 王东晖 张燕飞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3,共4页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条件复杂,工程规模浩大,引桥占全桥总长95%左右,海上和滩涂区引桥上部结构分别采用跨度70 m和50 m预制箱梁,整孔预制架设。引桥下部结构大部分采用钢管桩基础和预制桥墩。介绍桥址自然环境、跨海长桥设计原则及引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条件复杂,工程规模浩大,引桥占全桥总长95%左右,海上和滩涂区引桥上部结构分别采用跨度70 m和50 m预制箱梁,整孔预制架设。引桥下部结构大部分采用钢管桩基础和预制桥墩。介绍桥址自然环境、跨海长桥设计原则及引桥方案构思和比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引桥 桥型方案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对钱塘江河口水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韩海骞 熊绍隆 +3 位作者 朱军政 俞月阳 曾剑 陈武 《东海海洋》 2002年第4期57-63,共7页
通过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建设在潮汐河口的特大型桥梁——杭州湾跨海大桥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上边界选在老盐仓,下边界定在金山,平面比尺为1000,铅直比尺为100,模拟总水域面积约2200km2;模型运用2000年9月杭州湾... 通过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建设在潮汐河口的特大型桥梁——杭州湾跨海大桥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上边界选在老盐仓,下边界定在金山,平面比尺为1000,铅直比尺为100,模拟总水域面积约2200km2;模型运用2000年9月杭州湾实测水下地形及大范围同步水文测验资料进行了验证,其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资料分析,运用定床模型试验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附近水域流态的变化及对钱塘江涌潮、上游行洪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建桥前后潮位、流速流向、潮流量以及涌潮高度等试验数据的变化表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对钱塘江河口水流的影响主要在桥位近区,对涌潮、上游行洪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钱塘江 涌潮 行洪 河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7 0m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架设测量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国安 李永强 孙玉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8-50,共3页
杭州湾跨海大桥7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架设测量控制关键技术包括:建立本工程统一的独立坐标系;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并结合常规测量手段,建立四个等级的测量控制网。在70 m箱梁架设施工中,分七个关键阶段对箱梁进行平面和高程... 杭州湾跨海大桥7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架设测量控制关键技术包括:建立本工程统一的独立坐标系;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并结合常规测量手段,建立四个等级的测量控制网。在70 m箱梁架设施工中,分七个关键阶段对箱梁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研究表明,这些测量控制关键技术,为大体积、大吨位箱梁架设的精确定位提供了保证,可供类似工程的测量控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70m箱梁架设 GPS测量技术 测量控制 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交通分配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紧急事件管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韩舒 王雪松 +1 位作者 方守恩 陈小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05-1810,1820,共7页
以环杭州湾区域内高速公路和主要干道组成的路网为研究对象,建立VISSIM动态交通分配仿真模型,模拟杭州湾跨海大桥发生紧急事件的多种场景;从路网、路径和路段3个层面出发,评估不同严重程度事故对路网整体运行状况的影响;量化评估车载诱... 以环杭州湾区域内高速公路和主要干道组成的路网为研究对象,建立VISSIM动态交通分配仿真模型,模拟杭州湾跨海大桥发生紧急事件的多种场景;从路网、路径和路段3个层面出发,评估不同严重程度事故对路网整体运行状况的影响;量化评估车载诱导系统的作用.结果表明,事件持续时间是影响路网运行最关键的因素,相关部门的应急救援能力急需提高;由于大桥现有交通需求远未达到饱和,封闭车道数造成的影响并不明显;事件发生地点对路网运行状况有所影响;使用车载诱导系统可以明显缩减出行整体行程时间,改善出行质量,但其效果与装载比例并非成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事故影响分析 紧急事件管理 路径诱导系统 动态交通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行车舒适性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仁贵 刘伟庆 +3 位作者 李雪红 徐秀丽 马静静 许晶晶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指数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行车舒适性作出评价。分析行车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评估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值及分数区间,分别从视觉、触觉、听觉三方面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行车... 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指数法、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行车舒适性作出评价。分析行车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评估模型,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值及分数区间,分别从视觉、触觉、听觉三方面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行车舒适性进行评估,并对其整体舒适性作出评价。计算的舒适性指数区间为[6.080,8.080],评价结论为该桥行车舒适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行车舒适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攻关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宝胜 方明山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4-76,共3页
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是一项技术挑战性极强的工程,科技攻关成为建桥成功的关键。概述大桥建设过程中科技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内容包括科技管理工作重点及工作形式,并着重介绍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科技管理 科技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3
7
作者 熊绍隆 方正 +3 位作者 韩海骞 陈武 俞月阳 曾剑 《东海海洋》 2002年第4期50-56,共7页
根据平面二维非恒定流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推导出模型相似比尺,从而进行模型设计。模型上边界选在老盐仓,下边界定在金山,模拟总水域面积约2200km2;模型先按1998年实测的准1∶50000水下地形制作,并利用1998年大范围水文资料作初步验证,... 根据平面二维非恒定流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推导出模型相似比尺,从而进行模型设计。模型上边界选在老盐仓,下边界定在金山,模拟总水域面积约2200km2;模型先按1998年实测的准1∶50000水下地形制作,并利用1998年大范围水文资料作初步验证,再运用2000年9月杭州湾实测水下地形及大范围同步水文测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正式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沿程潮位、模型测点流速、流向等均与水文测验资料吻合良好,达到了较高的验证精度,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对周围水域变化情况的预测和桥轴线与桥孔布设合理性论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河工模型 验证 比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非通航孔的基础选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东晖 邵长宇 黄燕庆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共3页
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初步设计阶段非通航孔的基础比选工作 ,从结构的合理性、施工的可操作性、结构的耐久性、经济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比较 ,明确了在杭州湾这种浪高、流急。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非通航孔 桥梁设计 方案比选 桥梁基础 钢管桩 选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箱梁安装线形控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建中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118-121,共4页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通航孔桥为A形单塔双索面三跨连续半漂浮体系钢箱梁斜拉桥,其钢箱梁安装过程中,先后发生了临时固结松动、支架脱离时梁端标高异常、悬臂梁端竖向标高变化大、轴线横向偏差增加等问题。针对其安装线形控制问题进行分析...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通航孔桥为A形单塔双索面三跨连续半漂浮体系钢箱梁斜拉桥,其钢箱梁安装过程中,先后发生了临时固结松动、支架脱离时梁端标高异常、悬臂梁端竖向标高变化大、轴线横向偏差增加等问题。针对其安装线形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钢箱梁安装线形,完成主跨合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斜拉桥 钢箱梁 线形控制 施工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滩涂引桥上部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应刚 张燕飞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共3页
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滩涂引桥50 m箱梁,采用整体预制、梁上运输、整孔架设的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设计阶段中遇到的困难与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滩涂区 50 m箱梁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非通航孔桥跨比选方案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剑 夏润贤 +2 位作者 熊绍隆 韩海骞 俞月阳 《东海海洋》 2002年第4期64-69,共6页
利用水平比尺与铅直比尺均为100的正态断面模型,研究了杭州湾跨海大桥非通航孔两个桥跨的桥墩对水流的影响。方案一为50m跨径的桥墩方案,在模型中布置了7跨6个桥墩;方案二为70m跨径的桥墩方案,在模型中布置了5跨4个桥墩。在桥位附近的... 利用水平比尺与铅直比尺均为100的正态断面模型,研究了杭州湾跨海大桥非通航孔两个桥跨的桥墩对水流的影响。方案一为50m跨径的桥墩方案,在模型中布置了7跨6个桥墩;方案二为70m跨径的桥墩方案,在模型中布置了5跨4个桥墩。在桥位附近的不同距离处还布设了5条断面16个流速测点和4个水位测站,以反映不同桥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方案的流速变化率均在9%以内,水位壅高值在0.17m以内。相对而言,方案一对水流影响稍大,但两方案的流速变化率最大差异仅为1.6%,水位变化最大差异为0.03m,与杭州湾跨海大桥整体模型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由于两个方案对水流的影响均在同一量级,且50m跨径的桥墩可以节省巨额投资,又便于施工,因此,建议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非通航孔采用50m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正态断面模型 桥墩 非通航孔跨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高性能混凝土裂纹成因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单炜 李敏 《森林工程》 2007年第3期58-61,共4页
本文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I合同段桥墩的施工情况,介绍了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对杭州湾跨海大桥中桥墩混凝土裂纹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其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桥墩高性能混凝土 裂纹 成因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K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少华 陈尚州 《东海海洋》 2002年第4期25-29,共5页
介绍了RTK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的应用,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了精度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RTK定位测量的点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各点位之间不存在误差积累,与全站仪等测量手段取得的结果符合得较好,可以用来代替二三级导线控制... 介绍了RTK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的应用,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了精度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RTK定位测量的点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各点位之间不存在误差积累,与全站仪等测量手段取得的结果符合得较好,可以用来代替二三级导线控制测量和等外水准等测量方法;流动站与基准站的距离在10km范围以内时,应用RTK技术对近岸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具有方便、快捷、精度高等特点,但当此距离超过10km时,其精度则难以保证。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时应用RTK技术进行定位、高程测量,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地形测绘 RTK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首级控制网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一挺 景军郎 《东海海洋》 2002年第4期19-24,共6页
应用GPS技术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进行首级控制网测量,结果表明:(1)合理布设GPS控制网,并采用设置深桩固埋测量标志、增加有效观测时间、加强数据可靠性与精确性的检验、选择科学及合理的坐标系统等方法,可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精度。同时,... 应用GPS技术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进行首级控制网测量,结果表明:(1)合理布设GPS控制网,并采用设置深桩固埋测量标志、增加有效观测时间、加强数据可靠性与精确性的检验、选择科学及合理的坐标系统等方法,可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精度。同时,对观测数据采用Bernese高精度基线处理软件和精密星历进行基线解算、网平差和坐标转换,保证了杭州湾跨海大桥首级控制网的精度在厘米级之内,使成果的质量达到优良。(2)Bernese基线数据的闭合环及复测基线的检核表明:同步环、异步环闭合差量值及复测基线互差量值全部符合限差要求,且在允许值的1/3以内的基线环数分别占93.3%、77.7%和100%,其成果精度达到优良。(3)GPS控制网的控制点点位的中误差全部满足±20mm的技术设计要求,并且有96.6%的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在限差的1/3范围以内,精度较高。使用精密星历和广播星历两种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其坐标互差吻合得较好,全部互差值均在限差允许值的1/2范围以内,且使用精密星历计算的成果精度明显高于使用广播星历计算的成果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GPS技术 首级控制网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区引桥上部结构方案构思与设计
15
作者 张燕飞 孙国强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0,共4页
通过设计、施工等多方面的比选,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上引桥上部结构采用70 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整孔预制架设施工方案。简要介绍海上引桥上部结构的设计构思和部分结构设计细节。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海上引桥 上部结构 箱形梁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航道通航孔通航净空尺度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骏 金允龙 《东海海洋》 2002年第4期42-49,共8页
在杭州湾交通通道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通航标准论证报告》及杭州湾交通通道有关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浙江省交通厅文件的精神,结合杭州湾的水文、河势、港口、航道等基本状况、条件以及通航船舶现状与未来对通航发展的要求等,确... 在杭州湾交通通道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通航标准论证报告》及杭州湾交通通道有关专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浙江省交通厅文件的精神,结合杭州湾的水文、河势、港口、航道等基本状况、条件以及通航船舶现状与未来对通航发展的要求等,确定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航道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桥位航道中心线及通航孔的位置。在杭州湾南航道中心线设了3个通航孔,其中1个为主通航孔,2个为副通航孔。主通航孔可通行总长为97m,宽为14m的3000t级杂货船,净空高度不于31m,净空宽度不小于125m,单向通航;副通航孔可通行总长小于33m,宽为7.2m的小型船舶,净空高度不小于20m,净空宽度不小于50m,单向通航。最高通航水位为5.1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南航道 通航净空尺度 航道中心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南滩涂区承台钢吊箱围堰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庭华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3,共4页
本文介绍了在杭州湾海域风大、流急、冲刷严重、潮差大等特殊的施工环境条件下,根据南岸滩涂区地貌及承台结构设计特点,通过对单壁钢围堰、钢板桩围堰和钢吊箱围堰施工方案的系统分析,说明了钢吊箱围堰施工的经济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安... 本文介绍了在杭州湾海域风大、流急、冲刷严重、潮差大等特殊的施工环境条件下,根据南岸滩涂区地貌及承台结构设计特点,通过对单壁钢围堰、钢板桩围堰和钢吊箱围堰施工方案的系统分析,说明了钢吊箱围堰施工的经济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安全可靠性。提出了利用装配式砼吊箱底板钻孔桩钢护筒支撑和潮水涨落间隙,进行水中承台钢吊箱围堰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南滩涂区承台 钢吊箱围堰 设计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区海床冲刷特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金权 李最森 +3 位作者 沈翔 陈健 史永忠 张芝永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位于杭州湾大桥中间位置,海中平台下部群桩结构与平台上游各系列匝道墩、大桥主墩形成了复杂的墩群结构,受其影响,海中平台区域海床冲刷较为剧烈。为深入了解海中平台区海床冲刷特性,应用多年实测地形测量资料,...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位于杭州湾大桥中间位置,海中平台下部群桩结构与平台上游各系列匝道墩、大桥主墩形成了复杂的墩群结构,受其影响,海中平台区域海床冲刷较为剧烈。为深入了解海中平台区海床冲刷特性,应用多年实测地形测量资料,对海中平台区的海床地形特征、建桥前后海床冲淤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各匝道墩最低冲刷高程分布,并应用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海中平台区的水动力分布特征,揭示了匝道墩海床冲刷机理。研究发现,与建桥前相比,海中平台区大桥轴线上游500 m~下游1000 m范围内海床发生整体一般冲刷,在海中平台南北两侧,受局部绕流影响,产生明显的局部冲刷,最大冲刷达14 m。平台南北两侧向上游延伸的局部冲刷槽影响到平台上游的匝道墩,导致部分匝道墩附近海床高程普遍较低。整体来看,位于桥轴线上游的ZB和ZC系列匝道墩因受到海中平台绕流及主墩绕流的叠加影响,导致其最低海床高程明显低于位于桥轴线下游的ZD和ZE系列匝道墩,各匝道墩最低海床高程与涨潮流流速大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海中平台 匝道墩 冲刷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的潮位改正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尚州 张奠梅 《东海海洋》 2002年第4期30-34,共5页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采用三角分带解析法进行潮位改正计算,结果表明:合理布设潮位站、合理安排测量时间,可以提高地形测量精度,正确地进行潮位计算。一般应在高平潮前后3h时间内施测,可保证浅滩不出现测量空白区。地形测绘...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桥位地形测绘中,采用三角分带解析法进行潮位改正计算,结果表明:合理布设潮位站、合理安排测量时间,可以提高地形测量精度,正确地进行潮位计算。一般应在高平潮前后3h时间内施测,可保证浅滩不出现测量空白区。地形测绘过程中还应布设不少于主测线数量的5%的检查线,以检查其测量精度。在所测的河口湾两岸潮位明显不等时,采用三角分带解析法进行潮位改正计算,其结果合理、正确,可达到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跨海大桥 地形测绘 三角分带解析法 潮位改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辅助压浆技术在杭州湾跨海大桥70m箱梁预制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吉元 竺裕北 李志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9-32,共4页
简单介绍了真空辅助压浆的原理和工艺特点,详述现场真空辅助压浆工艺试验以及工艺流程,最后介绍在杭州湾跨海大桥70 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真空辅助压浆技术 杭州湾跨海大桥 70m箱梁 预制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