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的女性独立意识 |
郭兴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
|
《锁麟囊》与《杨门女将》的审美特点 |
王晓鑫
|
《福建艺术》
|
2012 |
6
|
|
3
|
中国电影学派之戏曲电影研究——从《杨门女将》看戏曲电影的韵味美 |
洛帧
陈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4
|
传统戏曲再度进入主流文化的重要契机——从青年亚文化角度看“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 |
李想
|
《艺苑》
|
2009 |
2
|
|
5
|
浅谈潮剧《杨门女将》中佘太君的人物塑造 |
江国光
|
《戏剧之家》
|
2020 |
1
|
|
6
|
“百岁挂帅”与“杨门女将”比较研究 |
宋光祖
|
《艺海》
|
1995 |
1
|
|
7
|
采药老人咏叹 京剧《杨门女将》唱词赏析 |
鲍世远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8
|
杨门女将 |
鲁洁
|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
2015 |
0 |
|
9
|
《杨门女将》:当京剧遭遇交响 |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0
|
经典是“折腾”出来的 评交响乐京剧《杨门女将》 |
张述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1
|
“哪一阵不为江山,不为黎民?” 京剧《杨门女将》唱词赏析 |
唐墨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2
|
杨门女将 |
高小江
王京荣
|
《黄河之声》
|
2010 |
0 |
|
13
|
答客问——续议京剧《杨门女将》 |
宋光祖
|
《艺海》
|
1999 |
0 |
|
14
|
严肃地“戏说”历史,不利于振兴戏曲——以京剧《杨门女将》等为例 |
周到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1 |
0 |
|
15
|
从《十二寡妇征西》到《杨门女将》——浅谈扬剧《百岁挂帅》的演变 |
李路
|
《剧影月报》
|
2020 |
0 |
|
16
|
“合肥精艺”的印后女将 |
王德明
|
《印刷经理人》
|
2013 |
0 |
|
17
|
浅谈青年京剧人才培养的战略举措与发展路径 |
徐俊菲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4 |
0 |
|
18
|
扬剧《百岁挂帅》研究 |
刘祯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9
|
杨延辉和王昭君不能相提并论 |
唐玉书
|
《上海戏剧》
|
1979 |
0 |
|
20
|
工笔仕女画对戏曲元素的借鉴——以王叔晖工笔画创作为例 |
王鹏
|
《中国书画》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