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荫浏先生和中国的民族音乐学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翔鹏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5年第3期2-4,共3页
1984年2月25日,中国音乐界震惊地获悉:国际知名的中国民族音乐学家、音乐史家、乐律学家、八十四岁高龄的杨荫浏先生因病逝世了。先生对于当代的民族音乐学,既是一位博大精深、见识卓著、享有盛名的学者;在本门学术史上更是一位继往开... 1984年2月25日,中国音乐界震惊地获悉:国际知名的中国民族音乐学家、音乐史家、乐律学家、八十四岁高龄的杨荫浏先生因病逝世了。先生对于当代的民族音乐学,既是一位博大精深、见识卓著、享有盛名的学者;在本门学术史上更是一位继往开来、影响深远的桥梁武人物;他亲手开拓的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在我国当代民族音乐理论中,也正处在方兴未艾的时候。“五四”以来的民族音乐人物中,并驾齐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学 杨荫浏先生 乐律学家 八十四 中国音乐史 当代民族 中国音乐文化 王光祈 音乐实践 天韵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荫浏与中国民族器乐研究(下)——乐器篇
2
作者 王英睿 《乐器》 2023年第8期72-74,共3页
(接上期)杨荫浏先生说过,笼统的国乐,可以用声乐和器乐来涵盖。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形式主要表现为器乐独奏、器乐合奏和用器乐伴奏声乐,从古至今概莫能外。先生对于中国民族器乐的研究同样是建立在扎实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一、参与器乐合... (接上期)杨荫浏先生说过,笼统的国乐,可以用声乐和器乐来涵盖。中国民族器乐演奏形式主要表现为器乐独奏、器乐合奏和用器乐伴奏声乐,从古至今概莫能外。先生对于中国民族器乐的研究同样是建立在扎实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一、参与器乐合奏合奏是中国民族器乐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杨荫浏先生自幼年学习乐器时起就有着与道士们合奏的习惯。用他自己的话讲:“每天晚上都同他们泡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浏先生 中国民族器乐 器乐伴奏 器乐合奏 器乐独奏 民族器乐演奏 学习乐器 声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荫浏与中国民族器乐研究(上)——乐器篇
3
作者 王英睿 《乐器》 2023年第7期71-73,共3页
作为20世纪音乐界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杨荫浏先生的研究所涉极为广泛。先生在中国民族器乐方面的演奏实践、研究方法,以及取得的相关成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器乐首先离不开乐器,乐器是音乐的载体,是始终贯穿于整个音乐历史发展... 作为20世纪音乐界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杨荫浏先生的研究所涉极为广泛。先生在中国民族器乐方面的演奏实践、研究方法,以及取得的相关成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器乐首先离不开乐器,乐器是音乐的载体,是始终贯穿于整个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数不多的音乐要素之一;器乐的发展与乐器的创制、吸收与改革紧密联系,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器乐 杨荫浏先生 演奏实践 20世纪音乐 音乐要素 一代宗师 乐器 学贯中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锺正律”析——兼议律管频率公式中的物理量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正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9年第2期29-31,59,共4页
我国的律学研究,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可以《吕氏春秋·古乐篇》和《管子》中有关“五声”生成的记载为佐证);而且贯穿于整个中国音乐发展史的过程中。在我国古代的律学研究过程中,始终都把确定“黄锺正律”的音高放在首位。我国... 我国的律学研究,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可以《吕氏春秋·古乐篇》和《管子》中有关“五声”生成的记载为佐证);而且贯穿于整个中国音乐发展史的过程中。在我国古代的律学研究过程中,始终都把确定“黄锺正律”的音高放在首位。我国古代的律学研究,对于确定“黄锺正律”音高的办法,又始终以“同律度量衡”为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律 律学 管口校正 音乐发展史 《管子》 吕氏春秋 指导原则 杨荫浏先生 中国音乐史 测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聚光灯下的“民间音乐家”——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侧记 被引量:1
5
作者 岳晓旭 《当代音乐》 2015年第11期20-22,共3页
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细审视,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与梦想——T.S.艾略特一、"民间音乐家,在轻纱胧月下"谈及"民间音乐家",不禁使人怀想阿炳。怀想阿炳,在夜下,二泉旁,用饱经沧桑的琴奏出生命的绝响,如泣如诉,为人动容。
关键词 民间音乐家 中国传统音乐 阿炳 胧月 人的生命 杨荫浏先生 民歌手 二泉 民族音乐学 盘索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琴起源辩证 被引量:14
6
作者 钟清明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9年第2期33-39,共7页
关于我国胡琴的起源,民族音乐先师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简称《史稿》)中说;“这时候(指唐代)已有两种拉弦乐器:一种是轧筝,约有七条弦,是用竹片擦弦发音的。一种是奚琴,有两条弦,是用竹片在两弦之间发音的。后者是后来... 关于我国胡琴的起源,民族音乐先师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简称《史稿》)中说;“这时候(指唐代)已有两种拉弦乐器:一种是轧筝,约有七条弦,是用竹片擦弦发音的。一种是奚琴,有两条弦,是用竹片在两弦之间发音的。后者是后来胡琴的前身”(上册235页)。可是,最早记载奚琴的是北宋末年陈旸的《乐书》(书成于1011年),与奚琴演奏方法相同的“嵇琴”,其记载时间也不出上下。而胡琴呢?此前两百多年的唐朝便有记载了。所以,杨老在注释中说:根据推断,奚琴“可能是唐代已有”。由于这种推断的支配,产生了如下论点:1.将奚琴的产生由“可能是”变成肯定是唐代已有,现在,进而推至“隋唐”时已有;2.将唐、甚至宋代胡琴说成是”泛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奚琴 嵇琴 拉弦乐器 陈旸 民族音乐 杨荫浏先生 演奏方法 二弦 稽琴 竹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王朴律——兼与陈应时同志商榷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子初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20-27,共8页
关于王朴律,五十余年来已凝聚了不少学者的心血,不尽相同的研究角度与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王光祈、吴南薰等说它近于纯律;缪天瑞先生认为近于12平均律;杨荫浏先生则说它更近于三分(损益)律。不久前陈应时同志发表了《王朴律究竞是一... 关于王朴律,五十余年来已凝聚了不少学者的心血,不尽相同的研究角度与方法,得出不同的结论。王光祈、吴南薰等说它近于纯律;缪天瑞先生认为近于12平均律;杨荫浏先生则说它更近于三分(损益)律。不久前陈应时同志发表了《王朴律究竞是一种什么律?》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对上述各家之说作了进一步研究。他列表将三种律制(三分律、纯律、12平均律)用简明的音分数与王朴律作了比较,从而证实了杨先生的意见是较为正确的。这对于王朴律研究的深入,做了很好的工作。不过,《陈文》释王朴的“84调”为“84宫”,还否定了杨荫浏先生认为王朴律计算具一定随意性的说法。我以为,尚有讨论的余地和必要。本文拟以此为出发点,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向陈应时同志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朴律 陈应时 三分律 杨荫浏先生 王光祈 平均律 三分损益 南吕 七宫 律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勃拾细哩》考释的若干质疑 被引量:4
8
作者 桑德诺瓦 《民族艺术研究》 1992年第2期17-24,共8页
一、研究现状综述 《勃拾细哩》(后文简称《勃乐》)是迄今仍保留和传承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器乐、歌舞组曲。 建国以来,音乐工作者曾对其进行过实地调查和初步考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文学史学界而言,早在一个世纪前就... 一、研究现状综述 《勃拾细哩》(后文简称《勃乐》)是迄今仍保留和传承于云南丽江纳西族民间的一部大型器乐、歌舞组曲。 建国以来,音乐工作者曾对其进行过实地调查和初步考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文学史学界而言,早在一个世纪前就有人试图予其“正本清源”、概括诸研究,结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元人遗音”(蒙古族音乐);“创自民间”(纳西族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音乐 音乐工作者 白沙细乐 遗音 火不思 别时谢礼 音乐形态 初步考证 苏古笃 杨荫浏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音乐史编写方法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誉声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1年第2期23-28,共6页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中,我试用一种新的教材编写方法,我暂时称它为以专题史为主的专题与断代相结合的方法。在探索这种方法时,我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现在,我将几个主要方面作一简要叙述,希望能得到同志们的指正。同时,也希望起个抛...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的教学中,我试用一种新的教材编写方法,我暂时称它为以专题史为主的专题与断代相结合的方法。在探索这种方法时,我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现在,我将几个主要方面作一简要叙述,希望能得到同志们的指正。同时,也希望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同志们对编史方法的探讨和争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史 教材编写 编史 杨荫浏先生 钟子期 六代乐舞 乐纂 康昆仑 王光祈 吴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圆通寺佛教音乐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梅佳 《民族艺术研究》 1993年第1期32-34,共3页
宗教仪式与音乐艺术相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人类初期就将宗教及音乐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杨荫浏先生说:“正因为音乐艺术有强大的感染力,所以古人常将音乐的起源归之于神明的作为,视音乐的效果,为有巫术的作用。”佛教仪式中... 宗教仪式与音乐艺术相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人类初期就将宗教及音乐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杨荫浏先生说:“正因为音乐艺术有强大的感染力,所以古人常将音乐的起源归之于神明的作为,视音乐的效果,为有巫术的作用。”佛教仪式中的音乐,也具有这种人类的共性心理,起源很早。“梵呗”即是古代印度宗教的曲调。现在中国佛寺中流行的佛乐,是从古代印度的“梵呗”经过漫长的演进,吸收并融合了中国古代乐曲及民间音乐形成的。浙江的天台山,是我国佛教教派天台宗的发源地,现今昆明各大佛寺都有的一本流通物《音声佛事》即是由天台山的国清寺印行的,其中有篇佛史的文章中说:“梵呗”传入中国后,最早新创“梵呗”之人是三国时期的曹植,此后历代都有人仿其声而另创……自从元代南北曲盛行以后,佛教的歌赞全采用了南北曲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圆通寺 佛教音乐 佛教教派 宗教仪式 天台宗 天台山 三国时期 杨荫浏先生 释迦牟尼佛 古代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禄兴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37-41,共5页
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千锤百炼,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在世界音乐宝库中闪灼夺目光彩。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音乐专门人才为目的的音乐教育事业中,民族音乐应据于重要位置。我国民族音乐(亦称“传统音乐... 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千锤百炼,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在世界音乐宝库中闪灼夺目光彩。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音乐专门人才为目的的音乐教育事业中,民族音乐应据于重要位置。我国民族音乐(亦称“传统音乐”),无论是形态学还是音乐理论体系,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地。但我国音乐领域在价值观上,长期未摆脱欧洲古典音乐中心论的影响。在全国某些音乐院校中,民族音乐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必将影响我们音乐教育的方向,有悖于“艺术还是要立足国内,在我们民族的基础上发展”的光辉道路。因此,有必要将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 音乐院校 欧洲古典音乐 音乐领域 世界音乐 中国音乐史 杨荫浏先生 律吕新书 音乐考古学 音乐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长安“古乐”研究廓清道路——长安“古乐”开元五年抄本真伪辨
12
作者 雨田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10-13,共4页
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中,谈到《西安鼓乐》时说:“我们于1952年和1953年曾对陕西《鼓乐》作过两次采访。当时曾见到民间私人抄藏的乐谱,有七十几本之多。其中署明抄写年份的,有十六本;除何家营的一本其署作‘唐开元五... 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中,谈到《西安鼓乐》时说:“我们于1952年和1953年曾对陕西《鼓乐》作过两次采访。当时曾见到民间私人抄藏的乐谱,有七十几本之多。其中署明抄写年份的,有十六本;除何家营的一本其署作‘唐开元五年六月十五日立’,不大可信,可以不计外,余下抄写年代最早的是雍正九年(1731)。”(着重点是笔者所加)。此后杨老对这册“不大可信”的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鼓乐 杨荫浏先生 何家营 唐开元 曲破 秦王破阵乐 倾杯乐 敦煌曲谱 李石根 宋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锣出现年代及双云锣简介
13
作者 吕洪静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20-22,共3页
一 “云锣”,一名“云璈”。在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云璈”是被列为“元代新出现的乐器”之中的,许多辞书和文章也就多尊从此说。近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985年修完出版的《中国乐器介绍》一书,对“云锣”... 一 “云锣”,一名“云璈”。在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云璈”是被列为“元代新出现的乐器”之中的,许多辞书和文章也就多尊从此说。近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985年修完出版的《中国乐器介绍》一书,对“云锣”的介绍仍不出“元代新出现”这个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荫浏先生 盛唐时代 中国乐器 乐队编制 步虚词 鼓吹乐 《全唐诗》 空洞音 流传情况 九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音乐之最
14
作者 陈四海 《北方音乐》 1985年第1期31-31,共1页
风琴最早传入我国的时间,是在清光绪年问〈1897年前后〉。世界上第一架现代型式的风琴,是巴黎乐器制造家亚历山大、弗兰斯瓦·德班〈1840〉制成。后经日本传入中国。广东音乐最杰出的音乐家,是吕文成先生〈1898年3月12日——1981年8... 风琴最早传入我国的时间,是在清光绪年问〈1897年前后〉。世界上第一架现代型式的风琴,是巴黎乐器制造家亚历山大、弗兰斯瓦·德班〈1840〉制成。后经日本传入中国。广东音乐最杰出的音乐家,是吕文成先生〈1898年3月12日——1981年8月22日〉:他是广东中山县人,逝世于香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音乐 乐器制造 杨荫浏先生 日本传 现代型 广东中山 聂耳 码头工人歌 西洋音乐 国立音乐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