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麦间作系统对太湖流域土壤氮流失的削减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褚军 薛建辉 +3 位作者 金梅娟 吴永波 侍昊 徐艺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7-177,共11页
过量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质下降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该试验在距离太湖湖岸带约1 km的小麦种植区对2种杨麦间作密度(其株距均为2 m,行距分别为5 m(AS1)和15 m(AS2))削减土壤氮流失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过量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质下降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该试验在距离太湖湖岸带约1 km的小麦种植区对2种杨麦间作密度(其株距均为2 m,行距分别为5 m(AS1)和15 m(AS2))削减土壤氮流失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主要集中于4-10月,AS1间作密度下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幅度达8.6%~44.5%。由于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导致的径流量AS1R(去除枯落物:Remove litter)处理显著低于AS2R和MSL0(单作麦地中未铺设枯落物处理)处理(P〈0.05)。在整个小麦生长季,AS1S(有枯落物覆盖:Save litter)处理径流中TN、NO3--N平均浓度、流失量均显著低于MSL0(P〈0.05)。60 cm土层AS1S平均淋溶水量、TN、NO3--N平均浓度和流失量与AS2S、MSL0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杨树落叶期,AS1系统有枯落物覆盖下地表径流量、TN、NO3--N平均浓度和流失量均显著低于无枯落物处理(P〈0.05)。而AS2系统有无枯落物覆盖之间差异则不显著(P〉0.05)。在去除冠层及枯落物影响后,AS1R处理60 cm土层淋溶水量、TN和NO3--N淋溶流失量均显著低于20cm土层(P〈0.05),而MSL0系统下20、40、60 cm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株行距为2 m×5 m的杨麦间作密度对地表径流、淋溶及氮流失的削减效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径流 杨树-小麦间作系统 淋溶 林冠层 枯落物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