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树-农作物复合系统中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万开元 陈防 +1 位作者 余常兵 钟志祥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57-60,共4页
综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类型、作用机理、影响植物化感作用的因素,并从化感作用角度提出目前长江中下游主要农林复合系统(杨树-农作物)的研究方向,杨树与不同农作物种类配置研究;针对杨树主要害虫天牛进行生物防治的“相生植物”的筛选;... 综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类型、作用机理、影响植物化感作用的因素,并从化感作用角度提出目前长江中下游主要农林复合系统(杨树-农作物)的研究方向,杨树与不同农作物种类配置研究;针对杨树主要害虫天牛进行生物防治的“相生植物”的筛选;杨树自毒作用以及对后续农作影响研究;杨树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杨树-农作物复合系统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沿海不同杨树-农作物生态系统下的土壤质量与作物生长生理动态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渊圆 徐筱芃 +2 位作者 陆海鹰 胡海波 邵宏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93-201,共9页
苏北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而杨树-农作物(简称杨-农)生态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土地经营方式。为了探究沿海杨树-农作物生态系统下土壤质量以及农作物生长生理的动态变化,在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滨海盐土条件下设置杨树纯林(CY)、杨树-花生(... 苏北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而杨树-农作物(简称杨-农)生态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土地经营方式。为了探究沿海杨树-农作物生态系统下土壤质量以及农作物生长生理的动态变化,在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滨海盐土条件下设置杨树纯林(CY)、杨树-花生(YH)、杨树-大豆(YD)、杨树-甘薯(YG)4种生态系统,研究各生态系统春、夏、秋3个季节的土壤理化性质,秋季不同生态系统的林地环境因子、林木生长性状、作物光合特性指标等,从而为苏北沿海地区杨-农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杨-农生态系统土壤含水量是杨树纯林的1.08~1.17倍,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25%~21.06%;在垂直剖面上,杨-农生态系统对0~1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影响较大;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容重与pH值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都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不同杨-农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状况各不相同,其中杨树纯林生态系统的林木成活率比杨-农生态系统高5~10百分点。杨树纯林生态系统下的光合有效辐射比杨-农生态系统高14.54%~33.59%;各生态系统下的大气CO_(2)浓度的日变化差异不大,而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在各生态系统下,农作物胞间CO_(2)浓度与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呈相反的趋势,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和气孔导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沿海地区 杨树-农作物生态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树高 胸径 光合特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农间作光能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裴保华 袁玉欣 +2 位作者 贾玉彬 王文全 Josef Eitzinger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8,共6页
根据实测光强 ,利用作物和树木光———光合曲线中的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以及各物候期的叶面积系数 ,叶幕消光系数等参数 ,估算了杨农间作与单一农作物 (对照 )的光能利用率。结果表明 ,三种杨农间作模式的总光能利用率都高于对... 根据实测光强 ,利用作物和树木光———光合曲线中的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以及各物候期的叶面积系数 ,叶幕消光系数等参数 ,估算了杨农间作与单一农作物 (对照 )的光能利用率。结果表明 ,三种杨农间作模式的总光能利用率都高于对照 ,约可提高 2 7 5 6 %~ 48 6 4%。间作田农作物的日累积光合量随日累积光量减少而降低 ,呈线性正相关。当相对光强 >6 0 %时 ,间作田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稍高于对照田农作物 ;相对光强 <5 0 %时 ,间作田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与对照田相似 ,这是因为弱光下 ,农作物呼吸并未减弱引起的。日累积光合量和农作物产量测定表明 ,间作田农作物的加权平均产量与对照田产量的比率与两者日累积光合量的比率相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杨树 农作物 林农间作 光能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