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树灰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延海 《现代化农业》 2009年第3期5-5,共1页
关键词 杨树灰斑病 发生与防治 扩展 移栽成活率 情指数 叶片 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法分析感杨树灰斑病前后叶围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4
2
作者 邓世林 申东晨 +4 位作者 潘理 刘思远 郑浩楠 沈嘉乙 董爱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106,132,共4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探究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灰斑病(Coryneum populinum Bres.)病叶与健康叶之间共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黑杨叶片感病前后细菌与真菌的OTU变化巨大,2组样品共有的细菌种类有27个,仅...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探究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灰斑病(Coryneum populinum Bres.)病叶与健康叶之间共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黑杨叶片感病前后细菌与真菌的OTU变化巨大,2组样品共有的细菌种类有27个,仅占细菌总数的5.49%,共有真菌种类有22个,仅占真菌总数的0.71%。2组样品中菌落结构基本相同,但相对丰度差异较大,在门水平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优势细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优势真菌。在属水平下,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是健康叶中的优势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病叶中的优势细菌;枝孢属(Cladosporium)是健康叶中的优势真菌,镰刀菌属(Fusarium)是病叶中的优势真菌,其次是棒盘孢属(Coryne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法 杨树灰斑病 菌群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灰斑病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蔡有柱 《青海农林科技》 2012年第3期67-68,共2页
通过药剂防治、林间清除侵染源、清除侵染源结合喷药防治杨树灰斑病,观察防治效果,三种处理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27%、60.2%和97.1%,清除侵染源后喷药防治比直接喷药防治更显著,防治效果更佳。
关键词 杨树灰斑病 侵染源 指数 防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灰斑病与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3
4
作者 游玮 杜正芹 《现代农村科技》 2014年第11期20-20,共1页
本文阐述了杨树灰斑病与褐斑病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杨树灰斑病与褐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菏泽平原农区杨树灰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金秀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杨树灰斑病是危害杨树较重的一种真菌病害,幼树和苗期发生严重,了解其发病规律并及时防控尤为重要。【方法】采用定点系统观察和大面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杨树灰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同时探讨不同杀菌剂对其防控效果。【结... 【目的】杨树灰斑病是危害杨树较重的一种真菌病害,幼树和苗期发生严重,了解其发病规律并及时防控尤为重要。【方法】采用定点系统观察和大面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杨树灰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同时探讨不同杀菌剂对其防控效果。【结果】该病在菏泽市6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为发病盛发期,10月下旬基本停止蔓延。地势低洼、林间湿度大的林地病害发生早且重。杨树灰斑病的发生与林分类型、立地条件、株行距和抚育措施密切相关。相同树龄、相同林分类型片林、相同株行距瘠薄地发生重,非瘠薄地发生轻。采取抚育措施的与未采取抚育措施的相比,发生程度稍轻。与造林密度有很大关系,片林发生重,林网发生轻。不同林分类型,且采取相同抚育措施的,小株距大行距的发生轻。此外,甲基托布津等5种杀菌剂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以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WG)10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WG 1000倍液最好,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8.5%和78.2%。【结论】菏泽平原农区杨树灰斑病的发生与林分类型、立地条件、株行距和抚育措施紧密相关,采用50%扑海因WG和70%甲基托布津WG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可在苗圃地或幼树林地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灰斑病 发生规律 防治 菏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灰斑病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广英 郭朝霞 +7 位作者 邹良 赵树权 范竹珊 李勤 林永木 李长海 许成启 郝宏 《辽宁林业科技》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文引入聚集度指数和平均拥挤度———平均密度系数的方法,研究了杨树灰斑病的空间分布型。通过CA、M/M和Iwao方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病情下,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型;当病情指数低于4时为均匀分布;4~15时,呈聚集... 本文引入聚集度指数和平均拥挤度———平均密度系数的方法,研究了杨树灰斑病的空间分布型。通过CA、M/M和Iwao方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病情下,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型;当病情指数低于4时为均匀分布;4~15时,呈聚集分布;15以上时由聚集分布趋于随机分布。同时本文给出了不同精度和不同病情指数下的抽样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灰斑病 空间分布型 杨树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灰斑病对小黑杨苗木生长规律的影响
7
作者 赵树权 邹良 +7 位作者 任广英 范竹珊 李勤 林永木 李长海 许成启 郝宏 刘新宇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14,共3页
】在室内通过控制病情的方法,进行了杨树灰斑病(CoryneumpopulinumBres.)对小黑杨(Populusxiaohei)苗木生长规律影响的初步研究。通过研究表明:该病造成的生长量损失,并不是每个时段苗高增... 】在室内通过控制病情的方法,进行了杨树灰斑病(CoryneumpopulinumBres.)对小黑杨(Populusxiaohei)苗木生长规律影响的初步研究。通过研究表明:该病造成的生长量损失,并不是每个时段苗高增长率的均一降低,而是扰乱其生长规律,并且在一定生长时期内苗高增长率下降的结果。本文还对受害后生长量表现时间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灰斑病 小黑杨 苗木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大蒜液可防治杨树灰斑病
8
作者 王潮清 《内蒙古林业》 1989年第5期29-29,共1页
杨树灰斑病多发生在低洼窝风的地块。一般在6月上旬发病,最初叶面出现小黑点,继而连成黑灰色片斑,这时叶缘也卷曲变形。整株由下向上浸染,侵到顶端,主梢的嫩茎坏死折断。利用多菌灵大蒜液防治效果较好。每亩杨树地一次用量为多菌灵150克... 杨树灰斑病多发生在低洼窝风的地块。一般在6月上旬发病,最初叶面出现小黑点,继而连成黑灰色片斑,这时叶缘也卷曲变形。整株由下向上浸染,侵到顶端,主梢的嫩茎坏死折断。利用多菌灵大蒜液防治效果较好。每亩杨树地一次用量为多菌灵150克,大蒜头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灰斑病 大蒜液 主梢 叶缘 嫩茎 色片 小黑点 叶背 加水稀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