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树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红民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1期110-111,共2页
羊肚菌是高级营养补品,食疗显著。属低温、高湿型真菌,在自然条件下多生长在杨树林下。经研究,羊肚菌适宜的温度是菌丝为20~25℃,菌核为15~20℃,子实体为5~18℃,湿度一般保持在75%左右,郁闭度0.7左右。文章论述了羊肚菌菌种的制作过... 羊肚菌是高级营养补品,食疗显著。属低温、高湿型真菌,在自然条件下多生长在杨树林下。经研究,羊肚菌适宜的温度是菌丝为20~25℃,菌核为15~20℃,子实体为5~18℃,湿度一般保持在75%左右,郁闭度0.7左右。文章论述了羊肚菌菌种的制作过程和杨树林下栽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杨树林下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杂交选育及其杨树林下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克瀚 尤文忠 +4 位作者 郝家臣 张悦 李志军 于冬梅 彭庆涛 《辽宁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44-45,51,共3页
以四川野生羊肚菌和东北野生羊肚菌为亲本,采用单孢子菌丝杂交融合技术,经过5 a多时间的筛选试验,选择出适合辽宁地区栽培的高产、稳产优良杂交羊肚菌菌株。利用筛选的优良菌种,建立了羊肚菌杨树林下栽培技术体系,使667 m2杨树林地的羊... 以四川野生羊肚菌和东北野生羊肚菌为亲本,采用单孢子菌丝杂交融合技术,经过5 a多时间的筛选试验,选择出适合辽宁地区栽培的高产、稳产优良杂交羊肚菌菌株。利用筛选的优良菌种,建立了羊肚菌杨树林下栽培技术体系,使667 m2杨树林地的羊肚菌产量超过15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菌株选育 杨树林下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杨树林下种养业发展现状与潜力预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敏 李锋 +3 位作者 梁德军 赵大根 于雷 白洪昌 《辽宁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38-41,共4页
根据调查,大部分的杨树林地都处于闲置状态,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为林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利用杨树林地资源在林下综合发展种养业,可提高林地的利用率,有利于解决林、牧、菜、药等争地的矛盾,缓... 根据调查,大部分的杨树林地都处于闲置状态,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为林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利用杨树林地资源在林下综合发展种养业,可提高林地的利用率,有利于解决林、牧、菜、药等争地的矛盾,缓解占用基本农田问题,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林下 种养业 经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林下白芷种植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体如 《农家致富》 2015年第22期32-32,共1页
白芷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大,以根入药,也可作香料,喜温湿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在有荫蔽的地方生长不良。白芷主根深长,对土壤的要求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现将杨树林下种植白芷模式介绍如下。一、选地整地杨树林... 白芷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大,以根入药,也可作香料,喜温湿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在有荫蔽的地方生长不良。白芷主根深长,对土壤的要求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现将杨树林下种植白芷模式介绍如下。一、选地整地杨树林地采用6米×6米株行距。在林下离树根50厘米外,深翻土壤30厘米,整平耕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林 种植技术 林下种植 多年生草本 种子发芽 种子播种 适宜温度 人畜粪水 土杂肥 抽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地区杨树林下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技术
5
作者 魏峰 侯祥保 强承魁 《食药用菌》 2013年第6期373-375,共3页
以林下套栽香菇为例,从其栽培场地、栽培季节选择,品种选用,菌袋制作,发菌期和转色期管理,及入林出菇方式,简介了林间覆土栽培香菇的新技术,并分析了其中有7点改进创新之处。长期研究显示,高杆杨树和喜阴香菇套种是科学可行的栽培模式,... 以林下套栽香菇为例,从其栽培场地、栽培季节选择,品种选用,菌袋制作,发菌期和转色期管理,及入林出菇方式,简介了林间覆土栽培香菇的新技术,并分析了其中有7点改进创新之处。长期研究显示,高杆杨树和喜阴香菇套种是科学可行的栽培模式,既弥补营林周期长见利慢的不足,又解决了食用菌在夏季生产的高成本和难管理这一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林 套种香菇 覆土栽培 黄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地区杨树林下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新技术
6
作者 侯祥保 魏峰 《食用菌》 2014年第2期42-43,共2页
为充分利用黄淮海地区丰富的杨树林资源,选取林下套栽香菇为例,从其栽培场地选择、栽培季节确定、品种选用、菌袋制作、发菌期和转色期管理,及入林出菇方式,简介了林间覆土栽培香菇的新技术,并分析了其创新之处。长期研究显示该技术实... 为充分利用黄淮海地区丰富的杨树林资源,选取林下套栽香菇为例,从其栽培场地选择、栽培季节确定、品种选用、菌袋制作、发菌期和转色期管理,及入林出菇方式,简介了林间覆土栽培香菇的新技术,并分析了其创新之处。长期研究显示该技术实现了高杆杨树和喜阴香菇的科学套种模式,弥补营林周期长见利慢的缺陷,同时解决了食用菌在夏季生产的高成本和难管理这一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林 香菇 覆土栽培 黄淮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杨树林下高产青贮玉米栽植技术
7
作者 斯日古楞 高丽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4期240-240,252,共2页
对人工杨树林下青贮玉米种植进行调查,归纳出一套适合通辽市人工杨树林下高产青贮玉米种植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杨树林 青贮玉米 栽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林下养“金鸡”
8
作者 张纪增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13年第10期27-27,共1页
日前.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西下庄村妇女秦云在杨树林里展示她养的大红公鸡。她高兴地对笔者说:“俺喂养的鸡属于生态鸡,肉质好、味鲜美.每千克30元.每批还没出林,就有人前来预定,这批俺共卖了1000多只蒙山草鸡,纯收入2万多元。
关键词 杨树林 金鸡 蒙阴县 山东省 生态鸡 公鸡 喂养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林下大球盖菇撒播栽培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树文 潘国强 +2 位作者 李继东 郭海涛 郭立忠 《内蒙古林业》 2020年第11期28-29,共2页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商品名为赤松茸,别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大球盖菇、裴氏球盖菇、裴氏假黑伞,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大球盖菇子实体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杨树林 球盖菇科 子实体 营养丰富 担子菌门 伞菌目 层菌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林下食用菌的栽培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志杰 《林业与生态》 2016年第1期33-33,共1页
林下的环境条件适于多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杨树林栽培食用菌是林业立体开发的一种新模式。一、栽培场地的选择及处理。选择6年生以上的杨树人工林,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郁闭度0.4~0.6的林分,行距2~4米或4~3米均可。
关键词 栽培场地 食用菌 杨树林 杨树人工林 生长发育 立体开发 郁闭度 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玉兵 刘卫 《现代园艺》 2017年第24期43-43,共1页
我国当前羊肚菌被定义微营养补品,并且其疗效非常显著,大多数生长在杨树林环境下。经过相关专家人士研究,最适合羊肚菌生长的温度在20℃。本文主要针对羊肚菌制作过程与栽培技术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 杨树林 羊肚菌 人工栽培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林下种麦冬 以短养长效益好
12
作者 肖兴翠 《农村新技术》 2015年第3期9-10,共2页
在郁闭后的杨树林下间作麦冬3年,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麦冬绿化苗3000千克以上、麦冬块根30千克以上;同时还可促进杨树生长。在杨树林郁闭前间作棉花、南瓜、芥菜等作物也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间作作物的搭配,春夏季节可间作棉花、... 在郁闭后的杨树林下间作麦冬3年,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麦冬绿化苗3000千克以上、麦冬块根30千克以上;同时还可促进杨树生长。在杨树林郁闭前间作棉花、南瓜、芥菜等作物也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间作作物的搭配,春夏季节可间作棉花、南瓜、冬瓜、辣椒等,8~9月采收完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效益 杨树林 麦冬 下种 春夏季节 间作 郁闭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林下栽草菇 林中闲地巧利用
13
作者 刘霞 《农村新技术》 2014年第5期15-15,共1页
一。
关键词 杨树林 利用 草菇 菇场选择 整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杨树林下二月兰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14
作者 张兆金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18期87-88,94,共3页
介绍了二月兰在落叶人工林杨树林下的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地选择及整地,栽植季节,栽植方式,生长期管理等方面内容,并从中总结出杨树林下栽培二月兰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以期为充分利用苏北地区大片杨树林资源、形成林花种植新模式、发展... 介绍了二月兰在落叶人工林杨树林下的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地选择及整地,栽植季节,栽植方式,生长期管理等方面内容,并从中总结出杨树林下栽培二月兰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以期为充分利用苏北地区大片杨树林资源、形成林花种植新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杨树林 二月兰 栽培技术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口西部地区杨树林退化原因及修复措施
15
作者 乔建军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3期69-70,共2页
分析了张家口西部坝下地区杨树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修复措施,为张家口西部坝下地区及其他地区的杨树退化林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张家口西部坝下地区 杨树林 退化原因 修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庆杨树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彭镇华 王妍 +2 位作者 任海青 孙启祥 周金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7-242,共6页
以安徽安庆长江外滩地杨树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监测,得到2005年4月到2006年3月间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日动态变化过程:从7:30左右生态系统开始吸收CO2,午间13:30左右达到全天碳吸收最高峰,然后开始降低,到... 以安徽安庆长江外滩地杨树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监测,得到2005年4月到2006年3月间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日动态变化过程:从7:30左右生态系统开始吸收CO2,午间13:30左右达到全天碳吸收最高峰,然后开始降低,到17:30左右生态系统逐渐转入碳排放;同时分析了生态系统碳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PAR)、温度、土壤热通量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变化关系:PAR>1μmol.m-2.s-1时,在不同温度范围内,PAR与碳通量的响应关系不同;平均夜间碳通量与月平均气温呈线性相关;平均夜间碳通量与5 cm处土壤日平均温度呈指数相关;月平均碳通量与2 cm深处土壤热通量也呈指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杨树林 环境因子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滩地杨树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妍 彭镇华 +4 位作者 江泽慧 刘杏娥 张旭东 周金星 孙启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6-160,共5页
The eddy-covariance system monitored the carbon flux of Populus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in Yueyang,Hunan Province.Daily and monthly variation of carbon flux between forest eco... The eddy-covariance system monitored the carbon flux of Populus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in Yueyang,Hunan Province.Daily and monthly variation of carbon flux between forest ecosystem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carbon flux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ulated variation and process of day and month of carbon flux of forest ecosystem.In daytime,the ecosystem began to absorb CO2 at about 7:30 am,and reached to the max.at about 12:00,then went down slowly,at about 18:00,the ecosystem began to release CO2.At the period of the end of March and the early of April,the Populus began to unfold leaves,and the forest ecosystem started to absorb CO2,namely carbon sink.At the period of the end of October to the early of November,the photosynthesis of leaves stopped by defoliation,at the same time,the forest ecosystem became carbon source.The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of carbon flux of forest eco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when the PAR>1 μmol·m-2s-1,the relationship of carbon flux and PAR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ange of temperature.When the PAR>1 μmol·m-2s-1,air temperature and carbon flux had quadratic equation.Namely when the air temperature arose,the carbon flux of nighttime was augmented.The nighttime CO2 flux and soil temperature in 5 cm deep had exponential correlation.choosing a day from different month and ridding off the carbon flux for u<0.2 m·s-1,the 30 min average carbon flux in nighttime and soil heat flux in 2 cm deep that had the relationship of exponential corre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林 碳通量 环境因子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人工杨树林地的生理生态用水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宋炳煜 杨劼 +1 位作者 郭广芬 张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9-162,共4页
植物群落生理生态用水包括生理用水和生态用水。认为植物蒸腾耗水既属于生理用水也属于生态用水,具有两重性。人工杨树林地主要建群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均值按大小顺序为:沙柳>小叶杨>中间锦鸡儿。林地生态用水包括林地群落蒸散量与... 植物群落生理生态用水包括生理用水和生态用水。认为植物蒸腾耗水既属于生理用水也属于生态用水,具有两重性。人工杨树林地主要建群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均值按大小顺序为:沙柳>小叶杨>中间锦鸡儿。林地生态用水包括林地群落蒸散量与土壤贮水量。2001年7~8月皇甫川人工杨树林地生态用水量达142mm,林地蒸散量为99mm,同期降雨量181mm,虽然有82mm的降水用于土壤水分补偿,但由于降雨集中于生长季后期,即较大降雨发生在野外观测之后,所以实验观测结果是一组难得的连年干旱期的生理生态用水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 人工杨树林 生理用水 生态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洲滩速生杨树林变化信息提取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砚霞 黄进良 +3 位作者 杜耘 韩鹏鹏 王久玲 黄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243-7250,共8页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其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近20年来,洞庭湖洲滩速生杨树林发展迅速,其中西洞庭湖杨树林的扩张最为明显,极大改变了湖区湿地植被分布格局,隐含极大的生态风险。以Landsat ETM+和HJ-1A/1B CCD...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其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近20年来,洞庭湖洲滩速生杨树林发展迅速,其中西洞庭湖杨树林的扩张最为明显,极大改变了湖区湿地植被分布格局,隐含极大的生态风险。以Landsat ETM+和HJ-1A/1B CCD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了洞庭湖速生杨树林变化信息提取的两种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一种是分类的方法,即采用面向对象分层信息提取的方法先提取出树林滩地信息,再将距离大堤一定范围内的树林滩地归为防护林,速生杨树林变化的面积即为两个时相提取结果的差值。另一种是变化检测的方法,它是基于像元进行变化检测,先确定出总的变化区域,再从中筛选速生杨树林的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两种提取方法都是可行的,不同方法提取的速生林变化信息存在一定差异,但空间分布大体一致;(2)基于分类的方法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略高于基于变化检测的方法:其中基于分类的方法总体精度达84.00%,Kappa系数为0.67,基于变化检测的方法总体精度达83.00%,Kappa系数为0.65;(3)基于分类的方法图斑较大、图斑数较少,基于变化检测的方法图斑较小且较破碎、图斑数多;(4)基于分类的方法漏分较少、错分较多,基于变化检测的方法漏分较多、错分较少。为洞庭湖洲滩杨树林的动态监测提供了研究方法,也为杨树林扩张原因及其生态效应分析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杨树林 分类 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土改良新工艺条件下杨树林土壤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凯 杨永利 +2 位作者 张清 张福锁 张金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3-1422,共10页
研究了滨海盐碱土改良新工艺条件下杨树林土壤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养护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杨树林新工区土壤平均含水率为20.36%,显著高于对照区域杨树林的16.21%;新工区土壤容重均值为1.36g·cm-3,显著低于对照区域的1.46g&#... 研究了滨海盐碱土改良新工艺条件下杨树林土壤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养护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杨树林新工区土壤平均含水率为20.36%,显著高于对照区域杨树林的16.21%;新工区土壤容重均值为1.36g·cm-3,显著低于对照区域的1.46g·cm-3。新工区土壤pH为7.86,比对照区域土壤pH值低0.23,而全盐含量为1.96g·kg-1,显著低于对照区域的2.67g·kg-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工区土壤中的盐分以NaCl和Na2SO4为主,而对照区域杨树林土壤盐分以NaCl为主;新工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53g·kg-1、速效氮含量为20.48mg·kg-1、速效磷含量为63.59mg·kg-1,分别是对照区的1.42倍、4.31倍和1.32倍。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滨海盐渍土改良新工艺条件在保持杨树林土壤水分、养分和疏松程度以及防止土壤返盐碱方面,全面优于对照区域,相应的表现为杨树成活率高,年生长量较大,长势良好。研究结果可为滨海重盐碱地区深根性树种的大面积栽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杨树林 土壤理化性质 滨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