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处理对亚麻/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孙靖博 方春月 +2 位作者 王建刚 王春红 邹专勇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1,共7页
为改善亚麻纤维与聚乳酸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分别采用碳酸氢钠和硬脂酸对亚麻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碳酸氢钠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硬脂酸处理),并通过热压工艺制备了表面处理前后的亚麻/聚乳酸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水接触角和断面形貌表... 为改善亚麻纤维与聚乳酸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分别采用碳酸氢钠和硬脂酸对亚麻织物进行表面处理(在碳酸氢钠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硬脂酸处理),并通过热压工艺制备了表面处理前后的亚麻/聚乳酸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水接触角和断面形貌表征手段,探究了表面处理前后亚麻织物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情况,并分析碳酸氢钠和硬脂酸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碳酸氢钠处理的亚麻织物与聚乳酸之间的界面结合得到了改善,与未处理的复合材料相比,经过碳酸氢钠处理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11.2%,弯曲强度提高了4.7%,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相较于纯聚乳酸有所下降,而热分解后的600℃质量残余率增加到6.31%。经过硬脂酸处理的亚麻织物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水接触角达到112.7°,通过观察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发现纤维与基体的界面无明显间隙,界面结合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未处理的复合材料相比,经过硬脂酸处理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18.2%,弯曲强度提高了17.6%;与经过碳酸氢钠处理的复合材料相比,经过硬脂酸处理的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有所下降,但质量损失50%时的温度和最大分解速率下的温度均有所提升,600℃时质量残余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纤维 聚乳酸 硬脂酸 碳酸氢钠 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氧化石墨烯改性碳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左红梅 高敏 +2 位作者 阮芳涛 邹梨花 徐珍珍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为提高聚乳酸(PLA)的力学性能,以碳纤维(CF)为增强体,研究了CF、聚乙烯亚胺(PEI)和MXene-氧化石墨烯(MXene-GO)改性CF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PEI在CF表面引入活性胺基基团,得到PEI-CF;其次,通过MXene-GO改性CF-PEI;最后,通过双... 为提高聚乳酸(PLA)的力学性能,以碳纤维(CF)为增强体,研究了CF、聚乙烯亚胺(PEI)和MXene-氧化石墨烯(MXene-GO)改性CF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PEI在CF表面引入活性胺基基团,得到PEI-CF;其次,通过MXene-GO改性CF-PEI;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和注射成型方法制备了不同CF/PLA复合材料,探究了PEI和不同MXene-GO质量分数改性CF对CF/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I和MXene-GO改性后CF/PLA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得到了改善;由于纤维的长度小于临界增强长度,PEI和MXene-GO改性对C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此外,随着MXene-GO的添加及其质量分数的增加,CF-PEI/PLA复合材料拉伸断裂面越来越不平整,PEI-MXene-GO改性后的CF/PLA复合材料断裂面出现断裂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氧化石墨烯 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纤维表面改性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草莓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罗国荣 高玺捷 +2 位作者 李万菊 徐丹 任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263,271,共11页
随着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可降解植物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食品包装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亲水性竹纤维(bamboo fiber,BF)与疏水性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之间的界面不相容性削弱了BF在复合材料中的力学增强效果,因此复合材料的界面... 随着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可降解植物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食品包装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亲水性竹纤维(bamboo fiber,BF)与疏水性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之间的界面不相容性削弱了BF在复合材料中的力学增强效果,因此复合材料的界面调控尤为重要。该文探究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改性BF对PLA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将该PLA基复合材料作为草莓托盘包装,研究其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模量,其中GOBF/PLA的改善效果最显著(较纯PLA,GOBF/PLA的弯曲和拉伸模量分别提高了16.39%和35.90%)。GOBF/PLA具有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呈现出较好的界面结合性能。与BF相比,GOBF的异相成核能力更强,促使GOBF/PLA具有更低的冷结晶温度和更高的结晶度。扫描电镜结果显示,BF/PLA弯曲断面有大量孔洞和微裂缝,GOBF/PLA的则仅有少量微裂缝。亲水性纤维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憎水性,但与BF相比,GOBF对材料强度和憎水性的影响较小。草莓贮藏结果显示,GOBF/PLA可显著降低草莓果实的腐烂率,且延缓贮藏后期草莓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对草莓果实具有更好的保鲜效果。综上,该研究可为一次性使用、绿色环保果蔬托盘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改性竹纤维 聚乳酸 界面相容性 草莓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世锐 徐馨怡 +1 位作者 景占鑫 曲炳良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180,共7页
结合壳聚糖(CS)和聚乳酸(PLA)性能优势构筑可完全生物降解的CS/PLA复合材料,是未来的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发展的方向。系统阐述了CS/PLA复合材料在相容性优化、成型工艺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从物理共混、化学改性及纳米复合三... 结合壳聚糖(CS)和聚乳酸(PLA)性能优势构筑可完全生物降解的CS/PLA复合材料,是未来的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发展的方向。系统阐述了CS/PLA复合材料在相容性优化、成型工艺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从物理共混、化学改性及纳米复合三个方面介绍了提升CS与PLA相容性的策略;接着详述了静电纺丝、3D打印及层层自组装等先进成型技术在CS/PLA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最后回顾了CS/PLA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环保、农业与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成果。分析表明,界面相容性提升与功能化改性是CS/PLA复合材料发展的关键方向,同时应加强多功能复合体系与先进制造工艺的结合,以拓展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壳聚糖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纤维添加量对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吕超 罗书品 +3 位作者 唐启恒 高黎 常亮 郭文静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6,共9页
通过共混熔融挤出、注塑成型制备杨木纤维(wood fiber,WF)/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WF/PLA)复合材料,探究不同木纤维添加量(1%、5%、10%、20%)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木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其与聚乳酸界面的相容性变差... 通过共混熔融挤出、注塑成型制备杨木纤维(wood fiber,WF)/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WF/PLA)复合材料,探究不同木纤维添加量(1%、5%、10%、20%)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木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其与聚乳酸界面的相容性变差,复合材料的疏水性、拉伸和弯曲强度下降,拉伸和弯曲模量增加;在木纤维的添加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好;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相比纯聚乳酸分别提高了45.9%和13.2%。堆肥降解实验表明,添加20%木纤维的复合材料在第8个月的质量损失率达到55.7%,复合材料中聚乳酸基体的重均和数均分子量分别降低至80和40 kDa,有助于复合材料降解。研究为聚乳酸性能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有助于拓展天然植物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在包装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纤维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型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羽佳 王喜明 +1 位作者 姚利宏 胡建鹏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天然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天然环保、可生物降解、力学性能较好等特点,已经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材料”。功能型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发对于提升复合材料附加值、拓宽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综述了植物纤... 天然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天然环保、可生物降解、力学性能较好等特点,已经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材料”。功能型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发对于提升复合材料附加值、拓宽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综述了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在阻燃、耐候、隔音、保温隔热、抗菌、色彩以及抗静电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阻燃剂、抗老化剂、保温剂、抗菌剂、颜料以及导电填物等功能型助剂选择、内在功能性机理解析、产业化技术研发以及产品功能多样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功能型植物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聚乳酸 功能型复合材料 阻燃性 耐老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质纤维形态对聚乳酸基竹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龚新怀 黄垚焜 +3 位作者 葛良望 蔡佳栩 金富露 肖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为高值化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资源,以聚乳酸(PLA)为基体,竹粉纤维(BF)、竹屑纤维(BS)、竹原纤维(BN)与竹浆纤维(BP)为填料,采用密炼-注塑工艺制备了四种竹塑复合材料,研究了竹质纤维种类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BP与BN纤维... 为高值化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资源,以聚乳酸(PLA)为基体,竹粉纤维(BF)、竹屑纤维(BS)、竹原纤维(BN)与竹浆纤维(BP)为填料,采用密炼-注塑工艺制备了四种竹塑复合材料,研究了竹质纤维种类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BP与BN纤维长径比更大,BS中颗粒形态较多,BF与BS质地较刚硬。BF、BN与PLA共混熔体的混炼扭矩更大,PLA/BP复合材料吸水率最大。BF,BS,BN与PLA的界面相容性较好,其添加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BP添加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PLA相比,在纤维质量分数为30%时,PLA/BF,PLA/BS与PLA/BN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17.85%,13.6%,11.89%,冲击强度分别提高24.33%,18.70%,35.57%,弯曲强度分别提高19.45%,21.45%,4.99%。PLA/BF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其次为PLA/BS复合材料,PLA/BP复合材料最差。研究可为竹塑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塑复合材料 竹纤维 聚乳酸 微观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纳米填料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邵烨华 高召阳 +3 位作者 王龙飞 田伟 戚栋明 严小飞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峻,自然资源消耗严重,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不断被开发来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文章主要对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及纳米填料增强复合材料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直接法和间接法合成聚乳酸的过程以及不同化学结构聚乳...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峻,自然资源消耗严重,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不断被开发来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文章主要对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及纳米填料增强复合材料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直接法和间接法合成聚乳酸的过程以及不同化学结构聚乳酸的物理和力学性能,阐述了不同形态纳米填料增强增韧聚乳酸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包装材料、生命医药、纺织等领域的主要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聚乳酸及其纳米填料增强复合材料的未来应用进行展望,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合成方法 可降解纤维 纳米填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二元醇/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9
作者 严卫 潘家树 +3 位作者 罗国营 李袁帅 胡晓波 袁明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44,共5页
在辛酸亚锡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可生物降解的丙交酯与1,4-丁二醇链转移剂进行开环聚合,合成聚乳酸二元醇。利用制备好的聚乳酸二元醇和氧化石墨烯材料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出聚乳酸二元醇/氧化石墨烯(PLA-OH/GO)复合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 在辛酸亚锡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可生物降解的丙交酯与1,4-丁二醇链转移剂进行开环聚合,合成聚乳酸二元醇。利用制备好的聚乳酸二元醇和氧化石墨烯材料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出聚乳酸二元醇/氧化石墨烯(PLA-OH/GO)复合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的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结果表明,聚合物结构与设计的分子结构相符合。凝胶渗透色谱结果显示,聚合物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多分散性,多分散性指数约为1.3。热性能分析表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室温,使得聚乳酸二元醇在较低温度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而聚乳酸二元醇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在约250℃,足以满足聚合物合成和加工工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二元醇 氧化石墨烯 开环聚合 复合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耐水环保木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10
作者 朱黎明 范丽敏 +2 位作者 兰珊 杨芳 邹献武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3-5179,共7页
以杨木纤维和聚乳酸为原料,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对杨木纤维提前进行表面改性,随后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将改性后的杨木纤维与聚乳酸进行混合,制备出了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KH-550处理时间对杨木纤维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谱性... 以杨木纤维和聚乳酸为原料,通过硅烷偶联剂KH-550对杨木纤维提前进行表面改性,随后通过熔融共混工艺将改性后的杨木纤维与聚乳酸进行混合,制备出了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了KH-550处理时间对杨木纤维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谱性能和水接触角的影响,并分析了KH-550处理时间对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H-550处理时间的增加,木纤维的结晶度得到了提高,表面出现了大量凸起,水接触角逐渐增大,润湿性降低。当KH-550处理时间为9 h时,硅烷偶联剂与木纤维表面的反应逐渐达到了饱和状态,木纤维表面的粗糙度趋于稳定。随着KH-550处理时间的增加,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先增大后降低,吸水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均先快速增大后逐渐趋于平缓。当KH-550处理时间为9 h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5,31.5 MPa和40.3 GPa;该试样的吸水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在75 h时达到饱和状态,分别为最低值12.7%和6.9%,耐水性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纤维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木粉/聚乳酸3D打印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及工艺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英杰 许民 +2 位作者 郭蕊 张丽丽 李晶 《森林工程》 2018年第3期39-45,共7页
制备得到添加不同弹性体的杨木粉/聚乳酸复合线材,再通过熔融沉积成型技术打印成型。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弹性体的种类对复合材料的影响,并分析复合材料在打印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结果表明:聚己内酯(PCL)、热... 制备得到添加不同弹性体的杨木粉/聚乳酸复合线材,再通过熔融沉积成型技术打印成型。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弹性体的种类对复合材料的影响,并分析复合材料在打印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结果表明:聚己内酯(PCL)、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添加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但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性能降低。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与频率成负相关,存在剪切变稀现象。添加弹性体后,复合材料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大。可见,添加PCL的复合材料能获得相对较好力学性能和增韧效果。对制品的误差进行分析,XY方向上误差小。此技术能打印的最大斜角为无限接近于arctan(分层尺寸/线径),可实现精度要求较高的榫卯拼接和较复杂的镂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型 3D打印复合材料 聚乳酸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工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增强改性PBAT/CaCO_(3)/PEG400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颖赛 张智强 +3 位作者 徐佳 呼庆 王平 沈陆一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2,169,共6页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材料拉伸强度低的问题,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增强的PBAT复合材料,研究了PLA用量对PBAT拉伸性能、微观相结构、热力学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影响。进一步加入聚乙二醇400(PEG400)后,将复合材...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材料拉伸强度低的问题,通过物理共混法制备聚乳酸(PLA)增强的PBAT复合材料,研究了PLA用量对PBAT拉伸性能、微观相结构、热力学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影响。进一步加入聚乙二醇400(PEG400)后,将复合材料制备成膜,并对薄膜拉伸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LA占比的提升,PBAT/PLA/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小,而其断裂伸长率减小;PEG400的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BAT/PLA/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但其提升了PBAT与PLA的相容性,故可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PLA含量为10%时,PBAT/PLA/CaCO_(3)/PEG400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纯PBAT分别提升了9.43%和6.94%,使其应用范围得到广泛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聚乳酸 复合材料 薄膜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粉/聚乳酸可降解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宋丽贤 姚妮娜 +2 位作者 宋英泽 丁涌 杨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37-5040,5044,共5页
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和桉木粉(WF)为原料,制备木粉/聚乳酸(WF/PLA)复合材料,为实现木塑复合材料完全生物降解提供新思路。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同步热分析仪(TG/DSC)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 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和桉木粉(WF)为原料,制备木粉/聚乳酸(WF/PLA)复合材料,为实现木塑复合材料完全生物降解提供新思路。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同步热分析仪(TG/DSC)及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改性前后木粉的红外结构,WF/PLA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热性能和结晶性能以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偶联剂KH-570的烷基结构成功接枝到了木粉表面;改性后的木粉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均匀;木粉的添加有利于WF/PLA复合材料异相成核结晶和热稳定性的提高;木粉对PLA起到增强作用,当木粉填量为50%(质量分数)时,WF/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值为29.9MPa,比纯PLA提高了10MPa,木粉填量为30%(质量分数)时,WF/PLA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最大,值为43.2MPa,比纯PLA提高了7.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木粉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冷结晶及熔融行为 被引量:35
14
作者 吴亮 吴德峰 +1 位作者 吴兰峰 张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4-127,共4页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插层型的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LA/MMTs)。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及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MMTs复合体系不能从熔体冷却结晶,但可在较慢的升温过程中固...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插层型的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LA/MMTs)。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XRD)对该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及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MMTs复合体系不能从熔体冷却结晶,但可在较慢的升温过程中固态下冷结晶;蒙脱土不会改变PLA基体结晶的α晶型,但具有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PLA基体的冷结晶在更低的温度下进行;复合体系在较慢升温速率下的双重熔融现象源于原始晶粒熔融重结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冷结晶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容剂对木粉/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龙 左迎峰 +2 位作者 顾继友 谭海彦 张彦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95,103,共6页
用乙二醇、甘油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增容剂,制备了木粉/聚乳酸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复合材料的两相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为增容剂时,木粉和聚乳酸的界面相容性最好。对不同增... 用乙二醇、甘油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增容剂,制备了木粉/聚乳酸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复合材料的两相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为增容剂时,木粉和聚乳酸的界面相容性最好。对不同增容剂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吸水率测定的结果显示,甘油为增容剂时,储能模量的斜率最小,表明木粉和聚乳酸的相互作用最强,且复数黏度介于乙二醇和PEG400之间;甘油为增容剂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于乙二醇和PEG400为增容剂;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则随着增容剂碳链的增长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粉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增容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的增韧及结晶性能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冰 董蓉 +3 位作者 高磊 杨俊 施庆峰 郭卫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选用不同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MAH)、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与木粉和聚乳酸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熔融共混,考察弹性体对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影响,发现PO... 选用不同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MAH)、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与木粉和聚乳酸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熔融共混,考察弹性体对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冲击强度的影响,发现POE-GMA对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的增韧效果最好,研究了POE-GMA的用量对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的韧性的影响,并阐述了增韧机理,且当PLA/WF/POE-GMA质量比为80/20/20时,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POE-GMA的加入使得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结晶温度下降,结晶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 弹性体 增韧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7
作者 高伟娜 赵雄燕 +2 位作者 孙占英 王鑫 李爽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1,63,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和最新技术进展,重点讨论了聚乳酸基纤维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无机复合材料、聚乳酸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淀粉复合材料的结构、制备及主要性能。同时对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综述了近年来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和最新技术进展,重点讨论了聚乳酸基纤维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无机复合材料、聚乳酸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聚乳酸基淀粉复合材料的结构、制备及主要性能。同时对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生物可降解 纤维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2
18
作者 厉国清 张晓黎 +2 位作者 陈静波 申长雨 纪又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3-146,共4页
将制浆造纸用亚麻短纤维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用注塑方法成型亚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试样。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实验(DSC)、动态力学性能测试(DMA)、热重分析(TGA)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聚乳酸和亚麻纤维在不同质量配比下,复合材... 将制浆造纸用亚麻短纤维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用注塑方法成型亚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试样。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实验(DSC)、动态力学性能测试(DMA)、热重分析(TGA)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聚乳酸和亚麻纤维在不同质量配比下,复合材料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随着亚麻纤维的加入,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增大,热稳定性增强,储能模量得到提高,力学性能也有了明显变化:纤维含量为20%时,拉伸强度为45.88 MPa,比纯PLA的增加了21%;同时,弯曲模量的增幅达到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纤维 聚乳酸 复合材料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处理对竹纤维/聚乳酸可降解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左迎峰 李萍 +3 位作者 刘文杰 李新功 江萍 吴义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06-2012,共7页
以NaOH溶液为改性剂对竹纤维进行碱处理,再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竹纤维/PLA可降解复合材料。探讨了NaOH溶液浓度、碱处理时间和碱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抗弯强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碱处理竹... 以NaOH溶液为改性剂对竹纤维进行碱处理,再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竹纤维/PLA可降解复合材料。探讨了NaOH溶液浓度、碱处理时间和碱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抗弯强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碱处理竹纤维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碱处理使竹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单纤维的强度提高,有效提高了与PLA基体的机械黏接力。但碱浓度过大、处理时间过长或处理温度过高时,纤维素分子链排列致密程度降低,整体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NaOH溶液浓度为3%,处理时间为4h,处理温度为60℃时,所制得竹纤维/PLA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耐水性能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碱处理 聚乳酸 可降解复合材料 相容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自然老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新功 郑霞 +2 位作者 吴义强 陈卫民 凌启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26-1530,共5页
采用氢氧化钠(NaOH)+异氰酸酯(MDI)处理的界面调控方法对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界面进行调控,通过注射成型工艺制备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凝胶渗透色谱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竹纤维/聚乳酸复合... 采用氢氧化钠(NaOH)+异氰酸酯(MDI)处理的界面调控方法对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界面进行调控,通过注射成型工艺制备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凝胶渗透色谱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的自然老化性能。研究发现,自然老化过程中,在水、光、热和氧的协同作用下,复合材料中的聚乳酸分子不断产生水解,分子链断裂,分子量减小,聚乳酸由一定的结晶态逐渐转变为无定形态,结晶度减小,聚乳酸自身强度不断下降,聚乳酸与竹纤维的粘结力不断降低,二者接合界面被破坏,复合材料质量不断减少、力学性能不断下降。老化137d后,复合材料表面出现明显的裂纹,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降低了69.6%和75.8%。竹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自然老化较严重,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改善复合材料户外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 聚乳酸 复合材料 自然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