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代文学与传统金石学的互动研究——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心
1
作者
梁鸿威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7,共10页
相比其他金石学者,鲁迅、周作人另辟蹊径,践行现代文学与传统金石学的良性互动,这一互动的内在动因可追溯到“杨守敬旋风”的扬起与转向。鲁迅、周作人在民初共同关注“汉碑文”等故乡金石,此后他们的“文章互动”又体现在对“镜—镡—...
相比其他金石学者,鲁迅、周作人另辟蹊径,践行现代文学与传统金石学的良性互动,这一互动的内在动因可追溯到“杨守敬旋风”的扬起与转向。鲁迅、周作人在民初共同关注“汉碑文”等故乡金石,此后他们的“文章互动”又体现在对“镜—镡—弩”这类金石的思考上。由于鲁迅、周作人对“汉画像”“汉砖瓦”有各自的偏爱,他们“引金石入文”的散文亦有不同意涵。鲁迅的“汉画像”话语,主要指涉“经纶参赞”与“娱亲之孝”等议题;而周作人所言说的“汉砖瓦”,是在沦陷区借以表达困境的一种“汉人象征符号”。鲁迅、周作人在创造性地将金石“本体”转化为思想“寓体”时,典籍重订与金石考证的朴学训练亦使他们的现代文章具有“金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杨守敬旋风
金石学
文章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文学与传统金石学的互动研究——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心
1
作者
梁鸿威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7,共10页
文摘
相比其他金石学者,鲁迅、周作人另辟蹊径,践行现代文学与传统金石学的良性互动,这一互动的内在动因可追溯到“杨守敬旋风”的扬起与转向。鲁迅、周作人在民初共同关注“汉碑文”等故乡金石,此后他们的“文章互动”又体现在对“镜—镡—弩”这类金石的思考上。由于鲁迅、周作人对“汉画像”“汉砖瓦”有各自的偏爱,他们“引金石入文”的散文亦有不同意涵。鲁迅的“汉画像”话语,主要指涉“经纶参赞”与“娱亲之孝”等议题;而周作人所言说的“汉砖瓦”,是在沦陷区借以表达困境的一种“汉人象征符号”。鲁迅、周作人在创造性地将金石“本体”转化为思想“寓体”时,典籍重订与金石考证的朴学训练亦使他们的现代文章具有“金石气”。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杨守敬旋风
金石学
文章
互动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代文学与传统金石学的互动研究——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心
梁鸿威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