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来植物刺果瓜的入侵策略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梅 丛培东 +2 位作者 刘宇嘉 王鹏 刘利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刺果瓜是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一年生草质藤本攀援植物,最初因其观赏价值高而被广泛种植,现已扩散至欧洲、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给当地植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入侵性极强,刺果瓜已经演变成有害的入侵杂草,严重危害我国农业生产、... 刺果瓜是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一年生草质藤本攀援植物,最初因其观赏价值高而被广泛种植,现已扩散至欧洲、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给当地植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入侵性极强,刺果瓜已经演变成有害的入侵杂草,严重危害我国农业生产、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目前,对刺果瓜的入侵策略尚无系统的认识,本文通过综述刺果瓜的分布危害、营养和繁殖生长策略、竞争策略以及防治应用等研究现状,归纳其入侵策略和防治进展,以期为刺果瓜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结果发现:刺果瓜成功入侵的关键在于多样化的适应策略和较强的传播扩散能力;其对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在于攀援绞杀性和占据不同生态位;刺果瓜防治主要包括人工拔除、化学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刺果瓜在土壤修复、医药价值、农业利用等方面已有所应用。未来应加强刺果瓜在自然生境中的适应机制、应用开发和防治技术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入侵策略 防治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优质大果鲜食白肉枇杷新品种早白香的选育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朝军 蒋际谋 +6 位作者 许奇志 陈秀萍 胡文舜 苏文炳 张雅玲 陈永萍 郑少泉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3-1127,共5页
早白香是从早钟6号×新白2号杂交群体中选育的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枇杷新品种。树势中庸偏强,中心干较明显,枝梢较长壮,分枝力较强。单果质量57.1~66.1 g;果实倒卵形或近圆形,果基斜肩或钝圆,果顶平广;果皮黄白色-淡橙红色,果面茸毛密... 早白香是从早钟6号×新白2号杂交群体中选育的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枇杷新品种。树势中庸偏强,中心干较明显,枝梢较长壮,分枝力较强。单果质量57.1~66.1 g;果实倒卵形或近圆形,果基斜肩或钝圆,果顶平广;果皮黄白色-淡橙红色,果面茸毛密生,茸毛短,果粉薄,锈斑少,条斑明显,果点密度较密、大小中等;萼片姿态外凸,萼孔闭合;果肉白色-黄白色,厚8.9~10.8 m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2.3%~15.8%,可食率71.3%~76.4%,肉质细嫩、化渣、汁液多、浓甜、味鲜,风味佳;种子4~5个·果^(-1);在福建福州,果实3月下旬至4月中旬成熟。多枝组高接换种后第2年可少量开花,高接换种后第3~5个生长周期的株产分别为7.6、20.3、32.7 kg,早结、丰产、稳产。适宜福建、重庆、四川、广西、云南等枇杷产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新品种 早白香 早熟 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结合深度神经网络优化刺五加果多糖提取工艺 被引量:3
3
作者 苏适 董立强 +3 位作者 黎莉 王双侠 王喜庆 张金凤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4,共9页
为提高刺五加果多糖的提取率,提出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deep neural network,DNN)协同优化的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工艺。通过响应面设计,筛选微波功率、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等参数,并构建二次回归模型... 为提高刺五加果多糖的提取率,提出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deep neural network,DNN)协同优化的微波辅助离子液体提取工艺。通过响应面设计,筛选微波功率、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等参数,并构建二次回归模型;利用DNN模型解析多因素间非线性关系,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DNN模型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0 W、离子液体浓度0.6 mol/L、提取时间35 min、料液比1∶24(g/mL),多糖提取率为16.71%,高于响应面法优化的提取工艺结果。体外抗氧化试验显示,刺五加果多糖对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2.36,2.05,2.47 mg/mL。研究为刺五加果在功能性食品及抗衰老保健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多糖 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深度神经网络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温度对黑果枸杞多糖理化特性及抗氧化、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冰 马静钰 +6 位作者 李婷 竹军 朱美鹏 吴丽华 陈霞 张新国 赵萍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0,共11页
以提取温度(20、40、60、80、100℃)条件为变量,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黑果枸杞多糖(Lycium ruthenicum Murr.polysaccharides,LRPs);通过分析多糖得率、碳水化合物含量、糖醛酸含量、紫外光谱、特征性红外光谱、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 以提取温度(20、40、60、80、100℃)条件为变量,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黑果枸杞多糖(Lycium ruthenicum Murr.polysaccharides,LRPs);通过分析多糖得率、碳水化合物含量、糖醛酸含量、紫外光谱、特征性红外光谱、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研究提取温度对LRPs理化特性的影响;通过检测DPPH、ABTS+、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及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分析提取温度对LRPs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分析LRPs对RAW264.7细胞活力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研究提取温度对LRPs免疫调节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温度可以影响LRPs的理化特性及其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活性。在60℃(LRP60,2.38%±0.11%)和80℃(LRP80,2.30%±0.25%)时,多糖的提取得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LRP20、LRP40、LRP60、LRP80和LRP100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93.34、227.94、233.45、273.53和233.66 kDa。LRPs单糖组成主要为L-Ara、D-Gal、D-Glc、D-Man、L-Rha和D-GlcA,并含有少量D-Xyl,其中LRP80和LRP100含有D-GalA;在60和80℃温度下提取得到的黑果枸杞多糖LRP60和LRP80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调节活性,提取温度60℃时,黑果枸杞多糖单糖组成中D-Gal和L-Ara比例升高,抗氧化活性较好;提取温度80℃时,D-GlcA、D-Glc和D-GalA比例升高,黑果枸杞多糖免疫调节活性较好。黑果枸杞多糖LRP60和LRP80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剂或免疫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提取温度 理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免疫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花果多酚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娟 张晶蕾 +2 位作者 王雨悦 耿晓桐 陈琼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79,共7页
试验旨在优化桂花果多酚的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分析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桂花果多酚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大孔树脂法对桂花果多酚进行纯化,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羟基自由基法和总... 试验旨在优化桂花果多酚的提取工艺和纯化工艺,分析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桂花果多酚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大孔树脂法对桂花果多酚进行纯化,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法、羟基自由基法和总还原力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优化后桂花果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硫酸铵用量370 g/L、乙醇体积分数41%、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50 min,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为0.362%。大孔树脂纯化的最佳方案为:上样量2 BV (柱体积)、水洗体积4 BV、解吸剂(乙醇)体积分数60%、解吸剂体积4 BV。体外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桂花果多酚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8.45%和78.15%,表现出较好的还原能力。研究表明,响应面优化桂花果多酚的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切实可行,大孔树脂纯化桂花果多酚工艺简单高效,桂花果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为桂花果多酚的提取纯化生产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多酚 提取工艺 双水相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对果生刺盘孢的防御反应及防治药剂筛选
6
作者 李杨 欧阳晓芳 +5 位作者 华晨 莫正海 翟敏 卢多 胡龙娇 宣继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共9页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防御反应并筛选防治药剂,对安徽定远县的薄壳山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分析薄壳山核桃受此病原菌侵染后体内活性氧含量、抗氧...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p.)的防御反应并筛选防治药剂,对安徽定远县的薄壳山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分析薄壳山核桃受此病原菌侵染后体内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比较8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对该病原菌的抗性,并分析不同药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结果显示: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安徽定远县薄壳山核桃炭疽病病叶中分离出的CZ102菌株鉴定为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Z102侵染后,薄壳山核桃叶片H_(2)O_(2)和O_(2)^(-)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整体上显著(P<0.05)升高。防御相关基因RBOHD、LRR-RLK、PTI6、GPX的相对表达量在CZ102侵染后0~24 h持续显著升高,在侵染后36 h显著降低,PR-10的相对表达量在侵染后0~36 h持续显著升高。在CZ102侵染后,‘仪征10号’(‘Yizheng No.10’)和‘肖肖尼’(‘Shoshoni’)高度抗病,‘斯图尔特’(‘Stuart’)、‘肖尼’(‘Shawnee’)和‘马罕’(‘Mahan’)中度感病,‘波尼’(‘Pawnee’)、‘Nacono’和‘福克特’(‘Forkert’)高度感病。多菌灵对CZ102的抑制效果最好,咪鲜胺、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和吡唑醚菌酯的抑制效果较好。综上,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对果生刺盘孢的抗性不同,在果园栽培管理上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种植高度感病品种;并且,可选用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和吡唑醚菌酯防治果生刺盘孢引起的薄壳山核桃炭疽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炭疽病 生刺盘孢 抗氧化酶 防御相关基因 防治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脲和噻苯隆预保果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大伟 何莎莎 +4 位作者 仝向阳 李兰 顾红 郭西智 陈锦永 《中国果树》 2025年第3期47-52,共6页
为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预保果的调控效果,以5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分别在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使用不同浓度配比的氯吡脲(CPPU)和噻苯隆(TDZ)进行预保果处理,分析评价不同预保果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预保果的调控效果,以5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分别在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使用不同浓度配比的氯吡脲(CPPU)和噻苯隆(TDZ)进行预保果处理,分析评价不同预保果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mg/L TDZ+0.5 mg/L CPPU处理可显著增加阳光玫瑰葡萄单粒重,减小果形指数,使果粒更大、更圆,其中在末花期使用该组合进行处理效果最显著,更加符合阳光玫瑰葡萄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阳光玫瑰 氯吡脲 噻苯隆 预保 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蒜头果种仁主要脂肪酸成分变异及评价
8
作者 李洪果 王瑞珍 +5 位作者 段润梅 谌红辉 劳庆祥 吕仆 周炳江 孙文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天然林中蒜头果种仁主要脂肪酸成分变异规律并筛选优良单株,为建立蒜头果基因库、育种群体和优良无性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检测97份野生蒜头果种仁含油率、神经酸含量、油酸含量和芥酸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 【目的】探究天然林中蒜头果种仁主要脂肪酸成分变异规律并筛选优良单株,为建立蒜头果基因库、育种群体和优良无性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检测97份野生蒜头果种仁含油率、神经酸含量、油酸含量和芥酸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4个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筛选出蒜头果优良单株。【结果】1)蒜头果主要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变异不丰富,97个样本4个经济性状的相对含量均值分别为53.85%、45.64%、30.18%和14.11%;平均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分别为1.43和10.20,含油率指标的选择潜力最大。2)蒜头果种仁含油率与神经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P<0.01),与芥酸含量呈极负显著相关(r=-0.44,P<0.01),表明可同时选育高含油率、高神经酸和低芥酸含量的蒜头果优良单株。3)从97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8份高含油率和高神经酸含量的蒜头果优良单株,分别为1、3、4、9、51、77、79和80号,双高单株4个经济性状的相对含量均值分别为62.71%、48.61%、29.45%和12.89%,1和9号同时为低芥酸含量单株。【结论】蒜头果种仁含油率是首选育种目标;可同时选育高含油率、高神经酸和低芥酸含量的蒜头果优良单株;筛选出的8份优良单株可作为建立蒜头果基因库、育种群体和良种选育的关键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 神经酸 经济性状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氮源对菠萝果醋品质及风味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王晓芳 何家媛 +5 位作者 龚霄 袁源 陈吴海 刘飞 张利 周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9-1460,共12页
针对菠萝果醋在液态发酵过程中底物利用率低,易失去典型风味,且滋味寡淡等不足之处,本研究拟探究添加不同碳源(蔗糖、菊粉)、氮源(富铬酵母、大豆蛋白)对菠萝果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总酸、还原糖、总多酚、总黄酮)、抗氧化性(DPPH自由... 针对菠萝果醋在液态发酵过程中底物利用率低,易失去典型风味,且滋味寡淡等不足之处,本研究拟探究添加不同碳源(蔗糖、菊粉)、氮源(富铬酵母、大豆蛋白)对菠萝果醋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总酸、还原糖、总多酚、总黄酮)、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ABTS+清除率)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期提高菠萝果醋发酵过程底物利用率和最终果醋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碳源、氮源均可显著提高醋酸菌的产酸量,并且添加氮源促进醋酸菌利用还原糖、产酸的能力优于碳源。氮源对菠萝果醋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能力均高于碳源。4组处理的菠萝果醋中共检出3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醇类、酸类、酚类、酮类等。添加氮源组的菠萝果醋挥发性成分总浓度高于碳源组,其中,添加富铬酵母的果醋中酯类、酸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最高,分别为3712.37、972.97μg/L,分别是蔗糖组的6.39倍、8.76倍;与蔗糖处理相比,其他处理组的菠萝果醋中各类挥发性成分总浓度增加了3.78~5.19倍。蔗糖处理组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有2种(癸酸乙酯、苯乙醇),菊粉处理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有4种(己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癸酸乙酯、苯乙醇),氮源处理组关键挥发性化合物有5种(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癸酸乙酯、芳樟醇、苯乙醇)。适量添加有机氮源可促进醋酸发酵过程,最大限度发挥醋酸杆菌的发酵潜力,增强菠萝果醋的抗氧化性,提升总酚、总黄酮含量和菠萝果醋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碳氮源 发酵 理化指标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绿江下游入侵植物刺果瓜叶茎花序功能性状的生境分异
10
作者 张梅 丛培东 +4 位作者 段思阳 赵秀婷 李富祥 刘利 李海燕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5-1264,共10页
探究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叶茎花序功能性状特征在不同生境下的差异及相互关系,可为揭示其入侵机制和防控治理提供参考。以林缘(LY)、河边(HB)、菜地(CD)、水沟(SG)、荒地(LH)和废弃铁路(FT)等6个生境盛花期刺果瓜为研究对象,采用... 探究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叶茎花序功能性状特征在不同生境下的差异及相互关系,可为揭示其入侵机制和防控治理提供参考。以林缘(LY)、河边(HB)、菜地(CD)、水沟(SG)、荒地(LH)和废弃铁路(FT)等6个生境盛花期刺果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刺果瓜叶茎花序形态、生理和生物量等21个功能性状的生境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刺果瓜叶茎花序功能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LY生境叶面积、比叶面积、茎节长和雌花序轴长显著大于其他生境,叶厚、叶绿素量、叶氮素量及茎节生物量则相反,雌雄花数量无显著生境差异。LY生境倾向于资源获取型策略,FT生境偏向于资源保守型策略,其他生境种群为中性适应策略。2)叶长宽比和叶柄长、叶柄粗呈显著负相关;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叶柄长、叶柄粗、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比叶面积和叶厚、叶绿素含量、叶氮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花序轴长与花序生物量显著正相关,雌雄花序生物量不相关。3)叶茎花序性状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9.5%,21.3%和30.3%。各生境中FT叶变异系数最大,LY最小;CD茎变异系数最大,HB最小;SG花序变异系数最大,LY最小。其中,FT雌雄花序生物量变异程度最高,可塑性最强,遗传稳定性最差,雌花序轴长与之相反;叶生物量、叶柄长性状变异系数最大,可塑性最强,遗传稳定性最差,叶绿素、叶氮素含量与之相反。4)叶柄长、叶柄粗、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厚、茎节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氮素量、雄花序轴长、雄花数量及花序生物量等是影响其性状变异程度的主要指标。刺果瓜叶茎花序功能性状存在较高差异和变异水平反映了其对异质生境的高度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功能性状 鸭绿江下游 异质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温贮藏对啤特果后熟品质影响及综合评价
11
作者 张锋 张霁红 +4 位作者 于倩 李祯 李明泽 宋雅芸 谢亚琼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2-290,共9页
【目的】为啤特果鲜果贮藏及货架期延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八成熟啤特果为试材,利用数显温度记录仪记录果肉0℃以下温度动态变化,确定冰点温度。测定冰温(-2.0℃)、4.0℃、常温(20.0℃)贮藏过程中,啤特果果实失重率、腐烂率、石... 【目的】为啤特果鲜果贮藏及货架期延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八成熟啤特果为试材,利用数显温度记录仪记录果肉0℃以下温度动态变化,确定冰点温度。测定冰温(-2.0℃)、4.0℃、常温(20.0℃)贮藏过程中,啤特果果实失重率、腐烂率、石细胞含量、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贮藏后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贮藏过程中,啤特果果实失重率、腐烂率、褐变度呈上升趋势,硬度、石细胞含量、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3种贮藏条件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贮藏16 d时,与4.0℃组、20.0℃组相比,-2.0℃组贮藏果实的失重率分别降低了33.49%、77.58%,腐烂率降低了5%、18%,褐变度分别从41.75、33.94降低至33.28,硬度保持延长了2、4 d,石细胞含量减少了28.92%、52.94%;与贮藏0 d相比,-2.0℃组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38.08%,4.0℃组和20.0℃组分别降低了52.87%、57.81%。贮藏后期,各处理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保持稳定,2.0℃组、4.0℃组、20℃组的固酸比分别为14.81、15.24、11.84。3种温度条件下,贮藏16 d啤特果果实品质的评价结果显示,-2.0℃贮藏啤特果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优。【结论】冰温贮藏可降低啤特果果实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延迟果实褐变和硬度下降,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减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的变化,保持较高的固酸比及良好的果实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温贮藏 啤特 后熟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中仙人掌X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12
作者 柏自琴 罗会 +2 位作者 解璞 郑伟 刘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5-289,共5页
仙人掌X病毒(cactuSviruSX,CVX)严重威胁世界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对该病毒的定量检测,本研究根据CVX外壳蛋白(CP)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VX-F/-R,建立了引物浓度150 nmol/L,退火温度62℃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仙人掌X病毒(cactuSviruSX,CVX)严重威胁世界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对该病毒的定量检测,本研究根据CVX外壳蛋白(CP)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VX-F/-R,建立了引物浓度150 nmol/L,退火温度62℃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引物扩增效率为97.38%,R^(2)为0.9965,对标准品的检测极限浓度为8×10^(2)拷贝/μL,其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0倍。对火龙果不同组织中CVX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病毒在花丝中的含量最高,之后依次为花萼、花瓣、嫩枝、老枝和根。对采自贵州黔南州的40份火龙果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出32份阳性样品。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今后CVX的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X病毒 火龙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大果双季型红树莓新品种沈琳娜的选育
13
作者 刘镇东 代汉萍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2-1924,共3页
沈琳娜树莓是以Tulameen为母本、秋萍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优质大果双季型红树莓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锥形,红色,整齐度好,果肉糯质细腻,风味酸甜,具香气;平均单果质量6.0 g,最大单果质量13.0 g,果形指数1.3;果实含小核果130个。可溶性固... 沈琳娜树莓是以Tulameen为母本、秋萍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优质大果双季型红树莓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锥形,红色,整齐度好,果肉糯质细腻,风味酸甜,具香气;平均单果质量6.0 g,最大单果质量13.0 g,果形指数1.3;果实含小核果130个。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9.5%,总酸含量0.77%,维生素C含量1.2 mg·g^(-1);品质上,优质鲜果率超过75%。1年生茎和2年生茎均能开花结果,果实生育期28~32 d,在沈阳地区(123.4°E,41.8°N)夏果成熟期6月20日至7月30日,秋果成熟期8月10日至10月15日;每个伞房花序有花3~7朵。适宜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栽培,定植当年可开花结果,第2年可实现80%以上的经济产量,第3年即可丰产,每666.7 m^(2)产量达105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新品种 沈琳娜 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番荔枝果腐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14
作者 崔一平 王晓宇 +3 位作者 宋晓兵 程保平 黄峰 凌金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3-151,共9页
为明确采自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地区番荔枝果实果腐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室内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LSU、GAPDH和Alt α14个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病原菌确定为交链孢霉(Alternaria jac... 为明确采自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地区番荔枝果实果腐病的病原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室内接种法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LSU、GAPDH和Alt α14个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病原菌确定为交链孢霉(Alternaria jacinthicola)和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本研究分别对上述分离菌的代表菌株FLZ-6、FLZ-7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FLZ-6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5℃,而FLZ-7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FLZ-6在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培养更有利于菌丝生长,FLZ-7在24 h黑暗条件下培养更有利于菌丝生长。选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SC)、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WG)、400 g/L氟菌·戊唑醇悬浮剂(SC)、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G)、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SC)5种常见杀菌剂,分别对FLZ-6、FLZ-7进行室内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FLZ-6、FLZ-7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325 g/L苯甲·嘧菌酯SC对FLZ-6、42.4%唑醚·氟酰胺WG对FLZ-7的抑菌效果最佳,EC50值分别为0.080 2、0.000 9μg/mL。因此,325 g/L苯甲·嘧菌酯SC、42.4%唑醚·氟酰胺WG可作为防控番荔枝果腐病的田间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腐病 链格孢属 生物学特性 防治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助剂对乙基多杀菌素药液在杧果叶片润湿铺展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潘波 王冰洁 +2 位作者 杜长远 林勇 姜蕾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8,共9页
乙基多杀菌素是防治杧果蓟马的常用药剂之一,农药喷雾助剂的添加可以提高农药的药效。合理选择和使用助剂产品,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测定添加5种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农药助剂产品后乙基多杀菌素药液... 乙基多杀菌素是防治杧果蓟马的常用药剂之一,农药喷雾助剂的添加可以提高农药的药效。合理选择和使用助剂产品,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测定添加5种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农药助剂产品后乙基多杀菌素药液的静态、动态表面张力,以及药液在杧果叶片正面、背面的接触角、铺展面积和蒸发时间,探究不同类型农药助剂产品在杧果叶片表面的润湿铺展行为。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助剂产品均能有效降低乙基多杀菌素药液的静态、动态表面张力,同时降低药液在叶片表面的接触角,提高药液在杧果叶片表面的铺展面积。除高分子类助剂(诺普信天盾)在叶片背面表现出抗蒸发性外,其他助剂产品均缩短了蒸发时间。不同类型的助剂产品在杧果叶片上的润湿性表现并不一致,有机硅类助剂(极润)润湿性最好,其余依次为硅酸金属复合盐类助剂(迈道)、改性植物油(迈飞)、橙皮精油(丹罗丰)、高分子类助剂(诺普信天盾)。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组药液在杧果叶片正面、背面的润湿铺展行为,得出叶片背面比正面更难以被农药药液润湿。药液的理化性质和叶片的表面结构是影响喷雾液滴在叶片上润湿行为的重要因素。杧果蓟马常常在叶片背面活动取食,因此在防治杧果蓟马时,应根据助剂的类型、蓟马的为害特点选择合适的浓度,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类型助剂在杧果叶片上的润湿铺展行为,为合理选择使用农药喷雾助剂产品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助剂 表面张力 接触角 润湿面积 干燥时间 杧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黑果花楸果脯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6
作者 张锐 崔里刚 +2 位作者 李潇 辛彬 王琛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5,共8页
为筛选出有效保留黑果花楸果脯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干燥加工方法,分别采用热风干燥、微波-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种干燥加工方式处理黑果花楸,测定其干燥后酚类物质含量、单体酚类物质的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黑果花楸果脯酚... 为筛选出有效保留黑果花楸果脯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干燥加工方法,分别采用热风干燥、微波-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种干燥加工方式处理黑果花楸,测定其干燥后酚类物质含量、单体酚类物质的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黑果花楸果脯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经过干燥加工处理后黑果花楸果脯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显著下降,采用真空冷冻干燥二者保留率最高(总酚保留率为85.35%,总黄酮保留率为85.37%);抗氧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真空冷冻干燥组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1.06%,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82.19%,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为798μmol Trolox/100 g m_(d),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69.68%)。经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黑果花楸果脯中白藜芦醇、阿魏酸、芥子酸、表儿茶素含量无显著变化,肉桂酸含量显著增加,其他各单体酚含量均显著降低。黑果花楸果脯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相关性不显著,黑果花楸果脯中主要起抗氧化作用的单体酚类物质为槲皮素、芦丁、咖啡酸、白藜芦醇。综上,真空冷冻干燥是一种有效保留黑果花楸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加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楸 干燥方式 酚类物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果型西瓜新品种宁农科8号的选育
17
作者 于蓉 田梅 +4 位作者 杨万邦 郭松 徐叶 杜慧莹 刘声锋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8,F0003,共6页
宁农科8号是以自交系X110为母本、自交系WG85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早熟中果型西瓜新品种。该品种在宁夏银北地区春茬育苗移栽模式下全生育期107 d,果实发育期30 d。果实椭圆形,果皮绿色覆墨绿色整齐条带,果皮厚度1.0 cm,果皮硬度9.95 kg&#... 宁农科8号是以自交系X110为母本、自交系WG85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早熟中果型西瓜新品种。该品种在宁夏银北地区春茬育苗移栽模式下全生育期107 d,果实发育期30 d。果实椭圆形,果皮绿色覆墨绿色整齐条带,果皮厚度1.0 cm,果皮硬度9.95 kg·cm^(-2),瓜瓤红色,瓤质脆爽,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分别为11.0%和7.5%。单瓜质量4.7 kg,667 m^(2)产量4300 kg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坐果能力强,中抗枯萎病。适合西北地区保护地和春季露地栽培。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新品种 宁农科8号 杂交1代 早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粉果草莓新品种浙粉莓2号的选育
18
作者 杨肖芳 周晓肖 +2 位作者 孙晨栋 蒋桂华 张豫超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9-692,共4页
浙粉莓2号是由香野×越心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粉果草莓新品种。植株长势中庸,株高21.3 cm,冠径32.8 cm。果实圆锥形,果面粉红色,果肉白色,髓部空洞小或无,果肉质地细腻,香甜多汁。一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30.0 g,全株平均单果质量16.9 g... 浙粉莓2号是由香野×越心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粉果草莓新品种。植株长势中庸,株高21.3 cm,冠径32.8 cm。果实圆锥形,果面粉红色,果肉白色,髓部空洞小或无,果肉质地细腻,香甜多汁。一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30.0 g,全株平均单果质量16.9 g,果形指数1.29,硬度417.5 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20%,总糖含量74.19 mg·g^(-1),总有机酸含量0.80%,维生素C含量645.66μg·g^(-1),氨基酸含量2.03 mg·g^(-1),花青素含量6.30μg·g^(-1)。在浙江省设施促成栽培,9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下旬现蕾,11月上旬盛花,12月中旬果实成熟,连续开花能力强,丰产性好。该品种适合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设施促成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新品种 浙粉莓2号 早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技术优化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优选
19
作者 陈华蕊 何书强 +1 位作者 陈业渊 杨子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为筛选火龙果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类型、消毒方法及不定芽诱导方法,为火龙果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持。设置近成熟茎段、幼嫩茎段、种子3种外植体类型,2%次氯酸钠和0.1%升汞单独或组合灭菌处理,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测... 为筛选火龙果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类型、消毒方法及不定芽诱导方法,为火龙果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支持。设置近成熟茎段、幼嫩茎段、种子3种外植体类型,2%次氯酸钠和0.1%升汞单独或组合灭菌处理,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测定比较不同处理的消毒效果、发芽率、不定芽诱导率等。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中种子最容易消毒。0.1%升汞对3种外植体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2%次氯酸钠。最适宜的消毒方法分别为:种子0.1%升汞浸泡3 min,近成熟茎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7 min+无菌水冲洗5次,幼嫩茎段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5次+0.1%升汞浸泡3 min+无菌水冲洗5次,其存活率分别为94.44%,83.3%,75.0%。近成熟茎段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的培养基为MS+5.0 mg/L 6-苄基腺嘌呤(6-BA)+0.1 mg/L萘乙酸(NAA),诱导率77.78%;幼嫩茎段不定芽诱导效果最好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2 mg/L NAA,诱导率83.33%;最适合种子幼茎增殖的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2 mg/L吲哚乙酸(I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 外植体 茎段 种子 消毒 不定芽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和广西火龙果溃疡病菌新暗色柱节孢遗传多样性分析
20
作者 林珊宇 黄金玲 +1 位作者 陆秀红 覃丽萍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73-2180,共8页
广东和广西是我国火龙果主要产区,也是火龙果溃疡病的常发区,明确这些地区火龙果溃疡病菌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的遗传多样性对溃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主要来源于广西、广东的4个火龙果溃疡病菌地理群体... 广东和广西是我国火龙果主要产区,也是火龙果溃疡病的常发区,明确这些地区火龙果溃疡病菌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的遗传多样性对溃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主要来源于广西、广东的4个火龙果溃疡病菌地理群体为试验对象,利用ISSR分子标记扩增以获得其指纹图谱,并进一步分析溃疡病菌的遗传分化情况。供试的火龙果溃疡病菌经过8条ISSR引物扩增,得到203条条带,多态性位点为31.7%,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7619~1.0000之间。在UPGMA聚类树上遗传相似系数为0.90时可分为3个类群,但遗传类群与地理分布上并无紧密联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4个地理群体重叠性较高,不存在相对独立的地理种群。本研究证明我国火龙果溃疡病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各地之间存在频繁的菌源交流,该结果可为新暗色柱节孢的种群遗传结构和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监测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溃疡病 新暗色柱节孢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