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6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条件下深埋条带采空区TEM探测技术
1
作者 马炳镇 《煤炭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城市郊区的电磁环境较为复杂,为实现复杂条件下深埋煤矿条带采空区有效探查,采用施工装置灵活、对低阻积水采空区响应敏感的TEM(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先对勘探区地表探测条件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介绍,然后讨论了条带采空区覆岩三带发育... 城市郊区的电磁环境较为复杂,为实现复杂条件下深埋煤矿条带采空区有效探查,采用施工装置灵活、对低阻积水采空区响应敏感的TEM(瞬变电磁法)进行探测。先对勘探区地表探测条件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介绍,然后讨论了条带采空区覆岩三带发育规律与围岩介质电性特征,分析其探测目标体与围岩介质存在较明显的电阻率差异,使其具备了较好的地球物理勘探前提条件。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做好设计及施工阶段有效针对性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获取的一手数据资料质量可靠;其次,在资料处理阶段,采用电磁噪声干扰校正技术和约束反演技术,提高对地质异常体的探测分辨能力,实现对目标体的有效探测。经钻探验证探测成果可靠,为后期注浆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探测 条带采空区 电磁干扰校正 约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分带充填开采条带煤柱破坏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王敏 李海龙 郭智 《煤》 2025年第3期43-49,共7页
为准确掌握厚煤层条带充填开采过程中煤柱的破坏范围,有效进行掘进条带的支护,文章以高河煤矿E1309条带膏体充填工作面为背景,运用摩尔-库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条带充填开采煤柱受力破坏力学模型,研究煤柱变形破坏特征,对破坏特征... 为准确掌握厚煤层条带充填开采过程中煤柱的破坏范围,有效进行掘进条带的支护,文章以高河煤矿E1309条带膏体充填工作面为背景,运用摩尔-库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条带充填开采煤柱受力破坏力学模型,研究煤柱变形破坏特征,对破坏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支护措施。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条带煤柱的破坏程度与工作面开采高度、煤柱上的集中应力成正相关,与煤体的内聚力、内摩擦角成负相关;条带煤柱的破坏一般从煤柱表面的中间点开始,向垂直和水平方向蔓延,变形量呈现层状递减趋势。针对煤柱破坏影响因素提出掘进条带的支护措施,厚煤层可采用分层开采,将煤层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分层,降低每次开采高度进而减小条带煤柱的破坏程度,同时采用锚杆、锚索支护增加煤柱整体稳定性,最终达到支护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充填 厚煤层 力学模型 破坏特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煤柱工作面冲击地压与“分级压裂”卸压模式研究
3
作者 王兆义 王经论 +1 位作者 马梦想 焦仕学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针对梁宝寺煤矿3314工作面剩余条带煤柱在回收过程中,两侧已采工作面的侧向支承压力向条带煤柱转移,其应力水平达到或超过发生冲击地压的应力条件,冲击危险性较高等问题,划分工作面冲击地压形式,分析条带煤柱控制机理,并提出水力压裂技... 针对梁宝寺煤矿3314工作面剩余条带煤柱在回收过程中,两侧已采工作面的侧向支承压力向条带煤柱转移,其应力水平达到或超过发生冲击地压的应力条件,冲击危险性较高等问题,划分工作面冲击地压形式,分析条带煤柱控制机理,并提出水力压裂技术,形成“分级压裂”的卸压模式进行卸压。根据3314工作面现场情况,进行工程应用。现场应用后,3314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期间,矿压显现不明显,未出现冲击征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条带煤柱 应力转化 矿压显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煤柱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与应力转换防冲技术研究
4
作者 王兆义 温林朋 +1 位作者 李广汉 曹晨 《煤炭技术》 2025年第2期21-26,共6页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向深部延伸,条带煤柱工作面因复杂应力环境面临严峻的冲击地压风险,以梁宝寺煤矿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条带煤柱工作面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冲击地压机理,并提出了基于应力与围岩结构关系的分类方法...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向深部延伸,条带煤柱工作面因复杂应力环境面临严峻的冲击地压风险,以梁宝寺煤矿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深入研究了条带煤柱工作面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冲击地压机理,并提出了基于应力与围岩结构关系的分类方法。针对冲击地压问题,创新性地应用了应力转换防冲技术,通过“双层钻孔”和“水利压裂”等卸压措施,在梁宝寺煤矿3314工作面有效降低了应力水平,确保了矿压平稳,未发生冲击征兆,验证了技术的显著效果。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理论体系,还为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煤柱工作面 冲击地压机理 应力转换防冲技术 数值模拟 矿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平板边界层中定常条带的前缘感受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洋 赵磊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6,I0001,共14页
来流湍流度较高时,自由流涡波可在边界层内激发流向条带结构,并引起边界层的旁路(bypass)转捩。本文采用调和线性化Navier-Stokes方程(harmonic linearized Navier-Stokes,HLNS)方法模拟平板边界层条带对自由流涡波的前缘感受性,并通过... 来流湍流度较高时,自由流涡波可在边界层内激发流向条带结构,并引起边界层的旁路(bypass)转捩。本文采用调和线性化Navier-Stokes方程(harmonic linearized Navier-Stokes,HLNS)方法模拟平板边界层条带对自由流涡波的前缘感受性,并通过直接数值模拟验证了HLNS方法的可靠性。针对马赫数4.8的高速平板边界层,分析了零频涡波激发定常条带的前缘感受性过程及定常条带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外的自由流涡扰动对边界层条带的发展存在持续的激励作用;对于固定展向波数的自由流涡波,法向波数为0时激发的条带幅值最大;自由流涡波的法向波数在小于临界角度时仅影响条带的幅值,而不影响条带扰动的形函数剖面。随着当地雷诺数的增加,条带的幅值演化和形函数剖面呈现出很好的相似性;当地无量纲展向波数β=0.18时,归一化幅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常条带 前缘感受性 自由流涡波 HLNS方法 高速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裂缝形态信息的电阻率测井成像图空白条带填充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夏文鹤 韩玉娇 +3 位作者 郭全兴 官文婷 杨燚恺 陈向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2,共10页
电阻率测井成像图中存在宽度和位置不定的空白条带,而目前常用的空白条带反距离加权插值填充法仅依靠像素点距离参数计算插值,往往导致填充后区域与实测区域纹理不连贯,纹理易呈现直线状,与实际状况不符。为此,将裂缝区域形态与分布信... 电阻率测井成像图中存在宽度和位置不定的空白条带,而目前常用的空白条带反距离加权插值填充法仅依靠像素点距离参数计算插值,往往导致填充后区域与实测区域纹理不连贯,纹理易呈现直线状,与实际状况不符。为此,将裂缝区域形态与分布信息作为参量,构建插值计算模型,形成融合裂缝形态分布信息的空白条带填充法。该填充算法能根据插值点与裂缝形态拟合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动态调整参考点对插值点插值的权重系数,填充后的裂缝区域纹理连贯平滑,更符合裂缝实际形态和分布的规律。实际测井数据应用表明,相较于传统填充方法,采用该方法填充后的裂缝分布拟合线与霍夫变换后曲线相似度提升25%以上,不连贯填充点数量下降88%以上,性能提升明显。该方法的应用成果可为后续测井图像中各种裂缝的智能识别和精确分割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测井成像图 空白条带填充 井壁裂缝 反距离迭代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薄煤层条带消突下斜定向钻孔成孔护孔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建忠 王建强 +3 位作者 李延辉 管强盛 张宇昊 王锋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104,共7页
针对松软薄煤层煤巷条带消突长距离下斜钻孔,存在成孔难、易钻遇煤层顶底板、积水堵塞瓦斯抽采通道的难题,提出了氮气排渣下斜定向钻进成孔与护孔技术,采用高压氮气排渣、大功率气动螺杆钻具定向、“波浪式”轨迹控制和三层管护孔排水技... 针对松软薄煤层煤巷条带消突长距离下斜钻孔,存在成孔难、易钻遇煤层顶底板、积水堵塞瓦斯抽采通道的难题,提出了氮气排渣下斜定向钻进成孔与护孔技术,采用高压氮气排渣、大功率气动螺杆钻具定向、“波浪式”轨迹控制和三层管护孔排水技术,在河南省平煤股份一矿开展现场试验,完成8个孔深超300 m下斜定向长钻孔,煤层钻遇率90%以上,全孔段下三层护排水管,平均下入深度302 m,支管平均抽采纯量1.66 m^(3)/min,平均瓦斯浓度17.5%。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解决松软薄煤层下斜钻孔长距离定向成孔、全孔段筛管护孔和排水的技术难题,提高了钻孔成孔深度和煤层钻遇率,实现了下斜孔全孔段护孔和排水,保障了瓦斯抽采效果,为松软薄煤层煤巷条带长距离消突提供技术保障,在类似地层条件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软薄煤层 定向钻进 煤巷条带 下斜定向钻孔 氮气排渣 消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谷地形下非均匀条带开采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其虎 刘一航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沟谷地形下的缓倾斜矿层原岩应力场受地形影响较大,同一采区甚至盘区的采场所处的地应力环境有较大差异,采用与此种特殊地应力环境相匹配的采场结构参数对矿区的高效开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宜昌晒旗河矿区为工程背景,提出非均匀条带开... 沟谷地形下的缓倾斜矿层原岩应力场受地形影响较大,同一采区甚至盘区的采场所处的地应力环境有较大差异,采用与此种特殊地应力环境相匹配的采场结构参数对矿区的高效开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宜昌晒旗河矿区为工程背景,提出非均匀条带开采方案,运用简支梁理论、弹塑性理论计算条带采留宽度,采用FLAC3D软件分别对采用均匀条带开采和非均匀条带开采的采场进行数值模拟,从应力、位移变化及塑性区分布规律等方面分析了采场稳定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全部采场结构参数按矿体最大埋深计算的均匀条带开采方案,不同埋深采用不同采留宽度的非均匀条带开采方案使采场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在保证采场稳定的前提下,提升了生产能力,对沟谷地形下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地形 非均匀条带开采 采宽 留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绳-聚合物砂浆面层竖向-交叉条带加固砌体墙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秦增超 蒋济同 +2 位作者 傅与天 高之皓 周献祥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4年第3期46-56,共11页
课题组前期试验结果表明,钢丝绳-聚合物砂浆面层交叉条带加固可以提高砌体墙的抗剪承载力,但对于抑制砌体墙尤其是高宽比大于1.5的砌体墙受弯破坏和弯剪破坏的效果不够理想。为进一步研究条带法对加固砌体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1... 课题组前期试验结果表明,钢丝绳-聚合物砂浆面层交叉条带加固可以提高砌体墙的抗剪承载力,但对于抑制砌体墙尤其是高宽比大于1.5的砌体墙受弯破坏和弯剪破坏的效果不够理想。为进一步研究条带法对加固砌体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1面未加固墙、2面交叉条带加固墙和2面竖向-交叉条带加固墙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交叉条带可提高墙体各阶段荷载,但对高窄墙试件受弯破坏和弯剪破坏的抑制效果不明显;竖向条带可显著降低宏观弯矩对墙体的影响,对高窄墙试件的作用尤为明显,与没有竖向条带的高窄墙试件相比,经竖向条带加固后的高窄墙试件各阶段荷载均有显著提高,滞回曲线更加饱满,耗能能力和延性性能更好。分析了组合墙体的破坏机理,推导了组合墙体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了组合墙体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条带 交叉条带 砌体墙加固 拟静力试验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带池化与血管增强的眼底图像动静脉分类方法
10
作者 肖志涛 彭新文 +3 位作者 刘彦北 耿磊 张芳 王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8-446,共9页
视网膜血管动静脉管径比是定量分析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先决条件,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指标。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许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凭借其捕获高级语义的能力,在眼底图像动静脉分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 视网膜血管动静脉管径比是定量分析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先决条件,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指标。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许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凭借其捕获高级语义的能力,在眼底图像动静脉分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这些方法大多是采用叠加局部卷积和池化操作方式,难以很好地应用于条带形状的眼底视网膜血管。在本研究中,为了更有效地提取条带形状的视网膜血管特征,引入条带池化来捕获空间像素远距离依赖关系,同时考虑到动静脉交错复杂的特性,结合空间金字塔池化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混合池化技术以扩大神经网络的感受野和学习上下文信息。另一方面,考虑到眼底图像中血管与非血管分布的比例极不平衡,引入了血管增强模块,利用血管分布信息和高斯核函数约束的血管边缘的信息作为权重校正动静脉特征抑制背景特征,进而解决血管与背景分布比例不平衡问题。在分别包含40、22、45张彩色眼底图像的3种国际公开数据集DRIVE、LES和HRF上的实验表明,所提算法的平衡精度(BACC)分别为0.955、0.946、0.967,表明本研究结合条带池化与血管增强的方法能够较好解决眼底图像中动静脉交错复杂和类别不平衡问题,实现对眼底视网膜动静脉的精确分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图像 动静脉分类 条带池化 混合池化 血管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条带老采空区覆岩破坏多参量监测研究
11
作者 李学良 李宏艳 +2 位作者 白国良 李大猛 余洋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1,167,共7页
针对深部条带老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问题,确定了裂隙发育、拉压应变、岩层物性等主要参量指标,采用钻孔电视法、分布式光纤感测法、井间电法CT、微震法构建了采空区覆岩“点-线-面-体”多参量监测模式;运用该监测模式对工程实例进行实测... 针对深部条带老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问题,确定了裂隙发育、拉压应变、岩层物性等主要参量指标,采用钻孔电视法、分布式光纤感测法、井间电法CT、微震法构建了采空区覆岩“点-线-面-体”多参量监测模式;运用该监测模式对工程实例进行实测分析,获取了采空区覆岩全方位、多层次的移动破坏特征,得出覆岩裂隙多集中在465 m以下,少量空洞位于垮落带及煤柱上方靠近采空区侧,煤柱塑性区范围约8 m的结论,综合判定采空区覆岩结构可在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结果表明:“点-线-面-体”多参量监测模式在内容上能够有效涵盖条带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的各参量指标,时空上可实现点(静态)、线(动态)、面(静态)、体(动态)相互结合的全过程监测,监测结果间能相互验证,可满足深部条带采空区覆岩移动变形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采空区 覆岩破坏 全空间 多参量 监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变分法的遥感影像条带噪声去除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昶 王旭 纪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3-149,共7页
为了避免去除遥感影像条带噪声时丢失影像细节,构建了综合两种单向变分模型的组合去噪方法。首先,构建一种条带去除单向变分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有效去除遥感影像条带噪声,从而初步获得近似遥感影像及条带噪声影像,同时避免近似遥感影... 为了避免去除遥感影像条带噪声时丢失影像细节,构建了综合两种单向变分模型的组合去噪方法。首先,构建一种条带去除单向变分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有效去除遥感影像条带噪声,从而初步获得近似遥感影像及条带噪声影像,同时避免近似遥感影像出现阶梯效应;其次,为了避免条带噪声影像中包含的少量细节信息丢失,构建一种条带保留单向变分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去除条带噪声影像中的细节信息而只保留条带噪声,从而有效分离出细节信息;最后,把分离出的细节信息与近似遥感影像进行累加得到去噪影像。通过实验分析发现,本文方法不仅能完全去除条带噪声,而且基本没有破坏影像细节,去噪后的影像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噪声影像 条带去除单向变分模型 条带保留单向变分模型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充填控制地表沉陷的布置参数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鹏 翟英达 +2 位作者 韦钊 任帅 董恩远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335,共3页
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以西山煤业公司某矿实际资料为依据,对开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不同充填条带宽度和条带间隔对地表沉陷量的控制效果,根据模拟结果选择合理的条带宽度和条带间隔,从而指导实际生产活动。
关键词 地表沉陷 条带充填 FLAC3D 条带宽度 条带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充填绿色开采回收压覆煤炭资源支巷宽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全秋 项瀚 赵宝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共7页
以山西三元煤业3号煤条带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固支梁理论模型,分析了条带充填开采支巷顶板的变形与受力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循环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支巷间的相互作用及支巷围岩的塑性区分布特征,综合理论解析研究结果并... 以山西三元煤业3号煤条带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固支梁理论模型,分析了条带充填开采支巷顶板的变形与受力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循环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支巷间的相互作用及支巷围岩的塑性区分布特征,综合理论解析研究结果并结合三元煤业充填工作面实际条件,确定多轮循环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支巷的合理宽度为5 m;最后,通过工程实践验证了支巷宽度的合理性,实现了压覆煤炭资源的安全采出,促进了三元煤业的绿色可持续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覆煤炭资源 条带充填 绿色开采 固支梁 支巷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纠删码条带化数据的一致性检查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亮业 石连星 单蓉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9-584,共6页
纠删码冗余策略常用于分布式存储系统.在纠删码数据中,条带是一致性检查的基本单元,每个条带包含多份原始数据单元和校验数据单元.为了减少纠删码条带化数据一致性检查的读取开销,提高纠删码数据一致性检查和读后写的效率,在执行纠删码... 纠删码冗余策略常用于分布式存储系统.在纠删码数据中,条带是一致性检查的基本单元,每个条带包含多份原始数据单元和校验数据单元.为了减少纠删码条带化数据一致性检查的读取开销,提高纠删码数据一致性检查和读后写的效率,在执行纠删码条带化数据写入时,为每个条带单元加入自修正数据标签(SCDT),后续对每个条带的一致性检查基于SCDT完成.该方法不需要读取每个条带中所有数据单元即可完成该条带的一致性检查,将一致性检查效率提升了1.7~2.6倍,并且当写入数据更新的条带单元数小于临界值时,可以有效减少写入的输入输出(IO)交互次数.本文方法可以更好地应对条带化数据组的部分更新,同时提高一致性检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存储系统 条带化数据 一致性检查 数据标签 纠删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柱式和条带式采煤工艺悬顶灾害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
16
作者 曹京龙 韩刚 +4 位作者 王宏伟 刘虎 解嘉豪 郝晓琪 张翔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62-65,共4页
为解决榆林市榆阳区三台界煤矿采空区悬顶灾害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房柱式和条带式采煤工艺悬顶灾害评价方法,然后基于该评价方法对三台界煤矿采空区悬顶进行危险性区域划分,最后根据危险性区域划分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监测... 为解决榆林市榆阳区三台界煤矿采空区悬顶灾害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房柱式和条带式采煤工艺悬顶灾害评价方法,然后基于该评价方法对三台界煤矿采空区悬顶进行危险性区域划分,最后根据危险性区域划分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监测和充填防治措施,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采煤工艺矿井大面积悬顶灾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悬顶 房柱式 条带 评价方法 监测 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工作面采动应力分布规律及分级承载卸压研究
17
作者 王经论 成云海 +1 位作者 孙鹏宫 高阳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9-15,共7页
为实现冲击地压矿井安全有序生产,开展采动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梁宝寺煤矿3314条带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3314工作面不同回采距离时上覆岩层沿倾向的位移场及应力场分布云图;采用应力监测,分析条带煤柱面覆岩空间结构... 为实现冲击地压矿井安全有序生产,开展采动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梁宝寺煤矿3314条带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分析3314工作面不同回采距离时上覆岩层沿倾向的位移场及应力场分布云图;采用应力监测,分析条带煤柱面覆岩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垂直应力和覆岩垂直位移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条带煤柱面动态应力集中程度与覆岩空间岩层运动高度呈正相关关系,覆岩空间岩层运动高度低,动态应力集中程度低,反之,则大,当覆岩空间岩层运动高度稳定后,动态应力峰值也达到了最大值。针对工作面剩余条带煤柱的回收过程中,两侧已采工作面的侧向支承压力向条带煤柱转移,其应力水平达到或超过发生冲击地压的应力条件,冲击危险性较高等问题,提出“双层钻孔”技术,形成“分级承载”和“分次转移”的卸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应力 条带煤柱 钻孔卸压 应力转移 覆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庄煤矿条带工作面充填开采工艺设计
18
作者 白卓阳 陆银龙 +2 位作者 杨峻同 崔晟赫 朱龙 《能源科技》 2024年第3期24-26,31,共4页
为缓解采掘衔接紧张、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郭庄煤矿计划利用膏体充填采煤法对“三下”压煤进行开采。在郭庄煤矿CT1101工作面现有地质条件和采区巷道布置的前提下,设计了条带工作面充填开采工艺流程,包括开采顺序设计、开采阶段设计和充... 为缓解采掘衔接紧张、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郭庄煤矿计划利用膏体充填采煤法对“三下”压煤进行开采。在郭庄煤矿CT1101工作面现有地质条件和采区巷道布置的前提下,设计了条带工作面充填开采工艺流程,包括开采顺序设计、开采阶段设计和充填阶段设计,为充填工艺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工作面 充填采煤法 巷道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窄条带分带充填开采条带宽度研究
19
作者 郑帅亮 胡磊 冉德旺 《煤》 2024年第3期59-64,共6页
以高河矿E13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对厚煤层分带充填开采条带宽度进行了研究。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了窄条带膏体充填开采顶板移动力学模型,推导出了采空条带顶板岩梁挠曲微分方程并掌握了窄条带膏体充填开采覆... 以高河矿E13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对厚煤层分带充填开采条带宽度进行了研究。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了窄条带膏体充填开采顶板移动力学模型,推导出了采空条带顶板岩梁挠曲微分方程并掌握了窄条带膏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破坏规律,通过理论计算发现,条带宽度在4~6 m时顶板下沉量较小;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了条带宽度为4 m、5 m、6 m时条带围岩的塑性区、位移及应力分布,对比分析最优条带宽度为5 m.通过现场实践,条带在回采及充填期间工作面围岩稳定,条带宽度合理,该研究可为潞安矿区“三下”压煤边角煤柱回采提供合理思路及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分带充填开采 条带宽度 矿压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条带和混凝土帆布联合加固混凝土短柱声发射性能研究
20
作者 王俊 相泽辉 +1 位作者 牛建刚 许文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5-112,共8页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条带与混凝土帆布联合加固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对联合加固试件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分析了CFRP条带宽度、CFRP层数、截面形式等因素对联合加固试件的加载损伤破坏声发射过程。结果表明:...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条带与混凝土帆布联合加固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对联合加固试件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分析了CFRP条带宽度、CFRP层数、截面形式等因素对联合加固试件的加载损伤破坏声发射过程。结果表明:配置钢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对联合加固试件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增加CFRP条带的宽度和CFRP条带层数可以提高联合加固试件的强度和变形能力,试件在加载过程中释放的声发射(AE)信号强度就会越大;根据声发射特征参数与时间应力曲线的相关性,将联合加固试件内部的破坏分为三个阶段:混凝土内部微裂纹的萌生阶段、内部裂纹稳定发展阶段和内部宏观裂纹形成破坏阶段;通过b值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反映联合加固试件内部损伤的衍化,随着荷载的增加b值总体上减小,表明试件内部的开裂程度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条带 混凝土帆布 声发射 振铃计数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