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长趋同理论简述 被引量:6
1
作者 郭熙保 张克中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8-443,共6页
新古典模型认为 ,由于没有技术的持续改善 ,人均产出增长最终将会停止 ,国与国之间具有趋同趋势。而内生增长模型却得出了由于知识等要素的递增收益的作用将导致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结论。经验研究表明 ,世界上只有局部趋同而没有... 新古典模型认为 ,由于没有技术的持续改善 ,人均产出增长最终将会停止 ,国与国之间具有趋同趋势。而内生增长模型却得出了由于知识等要素的递增收益的作用将导致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结论。经验研究表明 ,世界上只有局部趋同而没有全球范围内的趋同 ,一旦对不同的要素变量加以控制 ,将出现条件趋同。根据趋同理论 ,我们应注重导致趋同的政策研究 ,结合本国实际制定赶超战略以达到趋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趋同理论 绝对趋同 经济增长 条件趋同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区域趋同检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申丹虹 刘锦叶 崔张鑫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2,共6页
文章选用2003—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中国六大区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值和数值进行了测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分析,同时,运用趋同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σ趋同、β... 文章选用2003—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中国六大区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值和数值进行了测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行分析,同时,运用趋同理论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σ趋同、β趋同和条件趋同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六大区域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区域间趋同,东北地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南部沿海四个地区存在区域内σ趋同和β趋同,黄河流域存在区域内β趋同,京津冀并没有趋同趋势。对外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科学研究、房地产投资对区域趋同具有负向影响,经济增长和政府购买则会产生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Σ趋同 Β趋同 条件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经济区域趋同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赵新伟 唐清辅 刘国霞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08-108,共1页
本文根据区域趋同的基本理论,采用Barro和Sala-I-Martin趋同模型分析了陕西省的经济趋同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陕西经济出现了条件趋同,本文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条件趋同 绝对趋同 结构变量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谷国锋 解瑯卓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07-1312,共6页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一直是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运用罗伯特.J.巴罗和萨拉-伊-马丁的经典趋同检验模型,选取1990~2009年的经济数据,分析探讨了东北三省以及其36个城市是否存在趋同现象。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σ...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一直是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运用罗伯特.J.巴罗和萨拉-伊-马丁的经典趋同检验模型,选取1990~2009年的经济数据,分析探讨了东北三省以及其36个城市是否存在趋同现象。结果表明:①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的σ趋同与趋异交替出现。②1990~2009年间东北三省并不存在长期绝对β趋同;在引入固定资产投资率、人口迁移率和地区虚拟变量等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表明,在1990~2009年间东北三省存在着条件β趋同,但是由于条件β趋同意味着各个经济体是向着各自的稳态收敛,而每个经济体的稳态位置又有所差异,从长期来看各经济体间的不平等现象会仍然存在,经济差异也不会很快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Σ趋同 绝对β趋同 条件β趋同 东北三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视角的我国东北三省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兴法 朱天星 李锦玲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6,共8页
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因此深入研究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对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2001~2014年的工业总产值... 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因此深入研究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对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2001~2014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熵以及β趋同系数多角度分析东北三省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从发展方向看,我国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相似系数最高的是辽宁和黑龙江省,最低的是吉林和黑龙江省,从专业化水平及总量和发展速度关系看,东北三省工业产业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形成了区域优势,但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低端的开采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还存在不同程度趋同,并提出东北三省工业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应当重点发展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等产业,避免产业间的低端雷同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趋同 相似系数 区位熵 绝对β趋同 条件β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县经济增长趋同的综合评价
6
作者 罗狄欧 吴家琴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84-185,共2页
本文采用我国592个贫困县2008~2015年的统计数据,提出了贫困县经济增长趋同的计量分析框架,分别对其经济增长是否存在σ趋同、β绝对趋同和β条件趋同进行了检验,并深入剖析了影响贫困县σ趋同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贫困县实现经... 本文采用我国592个贫困县2008~2015年的统计数据,提出了贫困县经济增长趋同的计量分析框架,分别对其经济增长是否存在σ趋同、β绝对趋同和β条件趋同进行了检验,并深入剖析了影响贫困县σ趋同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贫困县实现经济趋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县经济 σ 趋同 β 绝对趋同 β 条件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β趋同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文余源 于俊雅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第2期18-25,共8页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区域政策的主要内容,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也因此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Barro和Sala-I-Martin(1992)经济增长趋同理论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区域政策的主要内容,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也因此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Barro和Sala-I-Martin(1992)经济增长趋同理论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省域和城市的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趋同,而是存在增长趋异,但在控制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开放化等变量条件下,却表现为条件β趋同。由此表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做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与承接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细化区域政策至城市单元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绝对β趋同 条件β趋同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被引量:14
8
作者 肖静华 谢康 +1 位作者 周先波 乌家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8-104,共7页
该文借助谢康(2005)提出的条件趋同与无条件趋同模型,建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规范研究模型。分析发现,相对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阶段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相持阶段是极其短暂的、不稳定的。虽然在形式... 该文借助谢康(2005)提出的条件趋同与无条件趋同模型,建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规范研究模型。分析发现,相对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阶段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相持阶段是极其短暂的、不稳定的。虽然在形式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趋同过程的重复,但这两个阶段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信息化跳跃”是这种区别的突出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化 发展模式 条件趋同 条件趋同 “信息化跳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劳动力迁移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1995-200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严超 常志霄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9,共11页
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实证研究,本文检验发现中国1995年至2005年间大规模的省际劳动力迁移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和各省区实际人均收入的趋同都有正向的影响,其中移民汇款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平衡作用。因此,迁入地和迁出... 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实证研究,本文检验发现中国1995年至2005年间大规模的省际劳动力迁移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和各省区实际人均收入的趋同都有正向的影响,其中移民汇款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平衡作用。因此,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政府都应当充分认识劳动力迁移的经济意义,积极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劳动力迁移 经济增长 条件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詹新宇 王贤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79-81,共3页
文章通过方差分解和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发现,技术进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引入控制变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研发能力、经济开放度、市场化程度是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文章通过方差分解和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发现,技术进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基于引入控制变量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研发能力、经济开放度、市场化程度是技术进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也应减少地方政府干预,打破地区条块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 条件趋同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教育投资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生滨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利用中国各区域的1998—2004年的各相关数据构建区域教育投资模型发现,区域教育投资增长率与初始教育投资的对数成负相关,而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财政教育经费增长率正相关。这说明1998年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国各地教育投资的差... 利用中国各区域的1998—2004年的各相关数据构建区域教育投资模型发现,区域教育投资增长率与初始教育投资的对数成负相关,而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财政教育经费增长率正相关。这说明1998年以后,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国各地教育投资的差距正在缩小,开始出现β条件趋同现象,而这主要是西部大开发等政策驱动和投资体制变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教育投资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β条件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