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条件复句划分种类的多与少
1
作者 迟文敬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2期57-58,共2页
语言学界将条件复句按“条件性质差别”和“没有条件”两个标准划分出充分条件复句、必要条件复句、无条件句3个并行小类,结果造成条件复句体系多出无条件句一类,但缺少充要条件复句一类,多出的无条件句导致系统混乱,缺少的充要条件复... 语言学界将条件复句按“条件性质差别”和“没有条件”两个标准划分出充分条件复句、必要条件复句、无条件句3个并行小类,结果造成条件复句体系多出无条件句一类,但缺少充要条件复句一类,多出的无条件句导致系统混乱,缺少的充要条件复句致使体系残缺。为避免混乱和残缺,该体系须撤掉无条件句,增补充要条件复句,重构一个符合客观实际和逻辑事理的充分条件复句、必要条件复句、充要条件复句三足鼎立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复句 种类划分 条件 充要条件复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复句的日汉对比(10) 表示动作连续的「ト」条件句和“一P,就Q”句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光赫 张建伟 《日语知识》 2012年第10期8-8,14,共2页
日语中使用“卜”条件句表示同一主语(或同一动作主体)的连续动作,这里所说的“连续动作”是指同一主语(或同一动作主体)接连进行的动作。
关键词 条件 动作 条件复句 对比 同一 主语 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复句的日汉对比(11) 表示“发现、出现某种状况”的「ト·タラ」条件句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光赫 张建伟 《日语知识》 2012年第11期8-8,10,共2页
本文介绍表示"以P(动作)为契机,发现了Q(状态)"之意的"发现某种状况"和表示"正在P的时候,出现了Q"之意的"出现某种状况"的两种用法。
关键词 条件 条件复句 对比 动作 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复句的日汉对比(12) 表示“契机”的「ト·タラ」条件句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光赫 张建伟 《日语知识》 2012年第12期8-8,14,共2页
表示"契机"的用法与前文提及的"动作的连续"、"发现"非常相似,但实际上是有本质区别的。表示"契机"时,偏句是正句的契机或原因,因此可以把トタラ替换为カラノデ(1b),但表示"动作的连续"、"发现"时,是不能替换的(2b、3b)。
关键词 条件复句 日汉对比 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条件复句语序表达的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春光 昔秀颖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60,共8页
现代汉语条件复句的语序表达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是句法、语义和语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句法和语义的限制是其客观条件,“图形—背景”的可转换性为其提供认知理据。另外,条件复句语序选择性表达的形式和事理、认识、心理等三种语... 现代汉语条件复句的语序表达是有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是句法、语义和语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句法和语义的限制是其客观条件,“图形—背景”的可转换性为其提供认知理据。另外,条件复句语序选择性表达的形式和事理、认识、心理等三种语义关系相对应,其对应关系具有跨语言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复句 语序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复句的日汉对比(6) 表示“反事实假设”的「バ·タラ」条件句的语法标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伟 李光赫 《日语知识》 2012年第6期7-8,共2页
汉语中有"要不是P,就Q"这种专门用来表示"反事实假设"的条件句(1)。此外,当"如果不是P,就Q"是"求因假设"时,它也可以表示"反事实假设"(2)。而日语中不存在这种专门表示"反事实假设"的条件句,基本上用「バ」条件句或「... 汉语中有"要不是P,就Q"这种专门用来表示"反事实假设"的条件句(1)。此外,当"如果不是P,就Q"是"求因假设"时,它也可以表示"反事实假设"(2)。而日语中不存在这种专门表示"反事实假设"的条件句,基本上用「バ」条件句或「タラ」条件句来表示。不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 条件复句 语法标记 对比 汉语 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复句的日汉对比(9) 切合实际的趋向性表达方式「ト」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伟 李光赫 《日语知识》 2012年第9期7-8,共2页
一、具有现实性的假设条件句 "ト条件句"可以将尚未成立的事情P和Q联系起来,表示假设的条件关系。但这种假设条件关系仅限于"现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确定的或可以预测的事情"。
关键词 条件复句 趋向性 对比 条件关系 条件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复句的日汉对比(3) 「タラ」条件句的“假定状况”和“单纯状况”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建伟 李光赫 《日语知识》 2012年第3期5-6,共2页
一、P表示"假定状况"设定的「タラ」条件句在假定状况P下,有可能出现结果Q。此种情况汉语使用"P,就(会/能)Q"来表达。(1)受付の人に聞いたら、親切に教えてくれるよ。/向问讯处打听的话。
关键词 条件 条件复句 对比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中条件复句的结构形式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春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2-23,共2页
本文系统考察了《孟子》中条件复句的结构形式 ,首先着眼于条件复句的直接构成成分 ,即分句 ,对主谓结构、非主谓结构充当某分句的情形分别作了分析、归纳。接着 ,文章以对分句的结构形式的探讨为基础 。
关键词 《孟子》 条件复句 结构形式 主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要条件复句的结构类 被引量:1
10
作者 迟文敬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1期219-220,共2页
充要条件复句跟充分条件复句、必要条件复句一样都是语言应用中实际使用着的条件复句,可语言学界却并不认可它与生俱来的的合法身份和应有地位,在条件复句体系建构中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和论著都不承认它的实际存在。文章通过对一A一B式、... 充要条件复句跟充分条件复句、必要条件复句一样都是语言应用中实际使用着的条件复句,可语言学界却并不认可它与生俱来的的合法身份和应有地位,在条件复句体系建构中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和论著都不承认它的实际存在。文章通过对一A一B式、多A一B式、多A多B式等不同充要条件复句结构类型的考察证明,该条件复句的客观存在毋庸置疑,因此,学界没有理由将充要条件复句排除在条件复句体系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要条件复句 一A一B式 多A一B式 多A多B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复句的日汉对比(1) 表示预测的“バ”条件句
11
作者 张建伟 李光赫 《日语知识》 2012年第1期9-10,共2页
日语条件复句主要有·バ·ト·タラ·ナラ·等几种句式,首先来看"バ条件句"的含义和用法。"バ条件句"的用法较多,本文仅谈表示预测的"バ条件句"。一、"バ条件句"中,P(偏句)表示假定的条件,而Q(正句)... 日语条件复句主要有·バ·ト·タラ·ナラ·等几种句式,首先来看"バ条件句"的含义和用法。"バ条件句"的用法较多,本文仅谈表示预测的"バ条件句"。一、"バ条件句"中,P(偏句)表示假定的条件,而Q(正句)表示预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复句 条件 预测 对比 用法 日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复句的日汉对比(5) 偏句是既定事实的「タラ」「バ」「テハ」条件句的“期待性”问题
12
作者 张建伟 李光赫 《日语知识》 2012年第5期8-9,共2页
一、偏句(P)是“既定事实”,正句(Q)是“基于偏句的判断”偏句表示在谈话的那一时点已经成立的事件(既定事实)。
关键词 条件复句 条件 对比 期待 正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复句的日汉对比(4) 表示条件成立状况设置的「タラ」条件句
13
作者 张建伟 李光赫 《日语知识》 2012年第4期6-7,共2页
[PタラQ]中P表示条件成立的状况设置,Q表示状况P成立时的结果(结论),当表示这种条件关系时常使用[タラ]条件句。[タラ]条件句具体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关键词 条件 条件复句 设置 对比 条件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复句辨类根据
14
作者 迟文敬 《艺术科技》 2021年第6期19-20,27,共3页
条件复句广泛分布于反映客观事物间固有条件关系和主观构造内容两个不同语用层面。对于反映客观事物间固有条件关系层面的条件复句,因条件性质差别具有质的规定性,故需将条件性质差别作为辨类根据;对于主观构造内容层面的条件复句,因凝... 条件复句广泛分布于反映客观事物间固有条件关系和主观构造内容两个不同语用层面。对于反映客观事物间固有条件关系层面的条件复句,因条件性质差别具有质的规定性,故需将条件性质差别作为辨类根据;对于主观构造内容层面的条件复句,因凝结不同逻辑语义的典型连接词具有质的规定性,故需将连接词作为辨类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复句 性质差别 连接词 质的规定性 辨类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要条件复句的构句特征
15
作者 迟文敬 《戏剧之家》 2019年第8期218-218,220,共2页
跟别的条件复句比,充要条件复句有两大构句特征:第一,在反应客观事物间固有的充要条件关系时,它对连接词有宽容性特点,允许用四种连接词参与构句,且不管用那种连接词构句都不会改变充要条件复句的逻辑性质;第二,在反映主观构造对象时,... 跟别的条件复句比,充要条件复句有两大构句特征:第一,在反应客观事物间固有的充要条件关系时,它对连接词有宽容性特点,允许用四种连接词参与构句,且不管用那种连接词构句都不会改变充要条件复句的逻辑性质;第二,在反映主观构造对象时,它必须且只能用典型承载充要思想的"只要且只有"这套组合式连接词构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要条件复句 客观事物间关系 主观构造对象 构句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条件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16
作者 蒋遐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1期43-44,共2页
本文从逻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现代汉语中条件复句“只要……就……”和“只有……才……”在逻辑假言判断中所表示的关系,并对汉语工具书中“只要”与“只有”的释义和用例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 条件复句 只要……就 只有……才 汉语工具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语条件复句中谓语形式的对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淑洁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9-34,共6页
0.1长期以来,在俄语复句理论研究中,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分句的数量、分句间句法联系的性质和手段(连接词、关联词、指示词、句序)是构筑复句的基本要素”(5),从而忽视复句中两分句谓语形式对应规律所起的作用。到了70年代,才明确指出... 0.1长期以来,在俄语复句理论研究中,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分句的数量、分句间句法联系的性质和手段(连接词、关联词、指示词、句序)是构筑复句的基本要素”(5),从而忽视复句中两分句谓语形式对应规律所起的作用。到了70年代,才明确指出:“在复句的结构中,两述谓单位组成的其它一些特点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述谓单位谓语形式(体、时间——情态形式)的对应关系便是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复句 间句 对应规律 指示词 连接词 完成体 陈述式 情态意义 句法范畴 制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无条件复句的格式及表达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淑端 《汉语学习》 1982年第5期13-17,共5页
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有一种“无论A,都B”,“不管A,都B”的格式。这种格式的复句或称无条件复句。这种复句前边分句“先排除一切条件”,后边分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形”。这类复句要表达得正确,必须首先掌握前边分句... 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有一种“无论A,都B”,“不管A,都B”的格式。这种格式的复句或称无条件复句。这种复句前边分句“先排除一切条件”,后边分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发生这样的情形”。这类复句要表达得正确,必须首先掌握前边分句的“先排除一切条件”的涵义,并正确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复句 分句 条件 表达方法 疑问代词 逻辑意义 关联词 上大学 格式表 条件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无条件复句的关联词语说起——教材中的论断要留有余地
19
作者 陈淑梅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2,共1页
教学中,我们采用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在讨论复句问题时,教材里把无条件复句的格式描述为:“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A,都(总,总是、也、还)B。”并且指出:“无条件关... 教学中,我们采用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在讨论复句问题时,教材里把无条件复句的格式描述为:“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A,都(总,总是、也、还)B。”并且指出:“无条件关联词语要成对使用。”所举的例子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词语 条件复句 教材中 句法结构 “都”字 条件 群众观点 《现代汉语》 提高教学质量 语言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一致关系假设复句”与日语“假定条件复句”的对比分析
20
作者 王健宇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5年第5期130-134,共5页
汉语"一致关系假设复句"与日语"假定条件复句"都是表示假设意义的句式,二者都是先提出假设并由假设推理出相应的结果。二者在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具体体现在关联词的意义、句子的意义、关联词与其... 汉语"一致关系假设复句"与日语"假定条件复句"都是表示假设意义的句式,二者都是先提出假设并由假设推理出相应的结果。二者在语义、语法和语用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具体体现在关联词的意义、句子的意义、关联词与其前后成分的关系,分句之间的位置关系、关联词和句子在特定语境下的运用等方面,而发现这些不同,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就显得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日语 一致关系假设复句 假定条件复句 语义 语法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