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给药时间间隔对吗啡诱导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的影响
1
作者 熊剑 油珅 +2 位作者 长孙东亭 李晓丹 罗素兰 《热带生物学报》 2021年第3期363-368,共6页
为比较不同给药时间间隔下,同等剂量的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的差异,为后续抗吗啡依赖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本研究建立了不同时间间隔的吗啡诱导CPP模型,(1)吗啡组(24 h):连续4 d皮下注射,上午注射吗啡(5 mg·kg^(−1)),下... 为比较不同给药时间间隔下,同等剂量的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的差异,为后续抗吗啡依赖药物的筛选奠定基础,本研究建立了不同时间间隔的吗啡诱导CPP模型,(1)吗啡组(24 h):连续4 d皮下注射,上午注射吗啡(5 mg·kg^(−1)),下午注射生理盐水,吗啡给药间隔24 h,建立CPP模型;(2)吗啡组(48 h):连续8 d皮下注射,1、3、5、7 d注射吗啡(5 mg·kg^(−1)),2、4、6、8 d注射生理盐水,吗啡给药间隔48 h,建立CPP模型。测定造模前后小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造模后CPP得分及CPP模型维持时间。结果表明,吗啡给药时间间隔24 h和48 h均能显著增加小鼠在伴药箱内的停留时间,造模后CPP得分明显增加,吗啡组(24 h)小鼠CPP模型能持续5 d,而吗啡组(48 h)小鼠CPP模型能持续15 d。短期内给药时间间隔不影响CPP模型的形成,与吗啡组(24 h)进行长期对比,给药时间间隔为48 h时,CPP模型维持时间更长、不易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药时间间隔 吗啡 小鼠条件位置偏爱模型 维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作用不同时程诱导大鼠CPP及海洛因依赖大鼠VTA区CREB磷酸化研究
2
作者 牛晨 陈远寿 潘贵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注射海洛因对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行为的影响及其海洛因依赖后大鼠VTA区CREB磷酸化的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四组:海洛因依赖8 d组及其对照组,海洛...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注射海洛因对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行为的影响及其海洛因依赖后大鼠VTA区CREB磷酸化的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四组:海洛因依赖8 d组及其对照组,海洛因依赖10 d组及其对照组,每组8只。海洛因依赖组连续腹膜腔注射海洛因每日10 mg/kg,8 d和10 d,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训练结束的次日进行CPP检测。模型建立成功后,8 d组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VTA区CREB磷酸化的表达。结果:(1)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每日10mg/kg海洛因8、10 d组在伴药箱停留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而两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8 d组更为省药、省时且大鼠无死亡。(2)与对照组比较,海洛因依赖8 d组大鼠VTA区CREB蛋白磷酸化增多(P<0.05)。结论:(1)两种时程均可成功建立大鼠CPP模型,但每日10 mg/kg海洛因8 d组建立的模型更为合适。(2)慢性海洛因给药大鼠VTA区CREB蛋白磷酸化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位置偏爱模型 海洛因 CREB磷酸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