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内组胺、多巴胺能神经在吗啡诱导的条件位置偏爱实验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俞朝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49-1053,共5页
药物滥用和成瘾呈上升趋势,它既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疗问题。条件位置偏爱(CPP)实验是检测药物强化特性的实验方法之一,通过吗啡诱导的CPP实验模型,采用视频跟踪-计算机自动分析(采用M ice-Track分析软件),深入... 药物滥用和成瘾呈上升趋势,它既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疗问题。条件位置偏爱(CPP)实验是检测药物强化特性的实验方法之一,通过吗啡诱导的CPP实验模型,采用视频跟踪-计算机自动分析(采用M ice-Track分析软件),深入研究脑内组胺能神经、多巴胺能神经在吗啡诱导的CPP实验中的作用及其内在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和开发组胺类、多巴胺类新药,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组胺 吗啡诱导的条件位置偏爱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benpropit及组氨酸对大鼠吗啡诱导的条件位置偏爱重燃的作用
2
作者 王慧娟 吕敏 +1 位作者 龚应霞 陈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9-564,共6页
目的:研究组胺H3受体拮抗剂clobenpropit及组胺前体物质组氨酸对小剂量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重燃的作用。方法:在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表达、消退后,利用小剂量吗啡诱发复吸,然后评价clobenpropit及组氨酸对其的作用。clobe... 目的:研究组胺H3受体拮抗剂clobenpropit及组胺前体物质组氨酸对小剂量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重燃的作用。方法:在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表达、消退后,利用小剂量吗啡诱发复吸,然后评价clobenpropit及组氨酸对其的作用。clobenpropit干预组:在测试前15 min,大鼠腹腔内注射吗啡(1 mg/kg),合并脑室给予clobenpropit(2、5、10μg/rat);组氨酸干预组:在给予吗啡(1 mg/kg)前1 h,腹腔内注射组氨酸(100、200、500 mg/kg);分别观察15 min测试时间大鼠各个阶段,各个处理组在伴药盒停留的时间。结果:脑室内注射clobenpropit(5、10μg/rat)和腹腔内注射组氨酸(100、200、500 mg/kg),都可以显著抑制小剂量吗啡诱发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的重燃。结论:clobenpropit及组氨酸均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剂量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的重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的复吸过程,表明内源性组胺具有抑制吗啡复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条件位置偏爱 clobenpropit/药理学 组氨酸/药理学 重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通过CREB/BDNF通路调控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奔 涂婉玉 +8 位作者 张腾腾 姚志军 易善勇 赵营 雒国胜 贾文歌 李晨晨 赵斌 魏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3-1270,共8页
目的研究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内微量注射sirtuin1(SIRT1)抑制剂EX527对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并探讨CREB/BDNF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术在大鼠... 目的研究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内微量注射sirtuin1(SIRT1)抑制剂EX527对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并探讨CREB/BDNF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术在大鼠双侧VLO内留置导管,建立吗啡诱导大鼠CPP模型,d 1为适应,d 2~4为前测,d 5~14为条件性训练,隔日交替腹腔注射吗啡(1 mL·kg^(-1),5 mg·kg^(-1))或生理盐水(1 mL·kg^(-1)),提前30 min通过导管向双侧VLO内微量注射EX527(1μL,5 g·L^(-1))或DMSO(1%,1μL),d 15为测试。CPP测试后立即取脑分离VLO组织,Western blot检测VLO内SIRT1、PSD95、c-fos、p-ERK、CREB、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吗啡诱导大鼠CPP模型构建成功,吗啡诱导CPP形成组VLO内SIRT1、PSD95、c-fos、p-ERK、CREB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BDN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VLO内微量注射EX527抑制了吗啡诱导大鼠CPP形成,且明显降低了VLO内SIRT1、PSD95、c-fos、p-ERK、CREB、BDNF蛋白表达(P<0.05)。结论EX527通过抑制吗啡引起的VLO内SIRT1及其下游相关分子表达的增高,并进一步降低BDNF表达,从而有效阻断了大鼠吗啡成瘾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侧眶皮层 SIRT1 EX527 吗啡 成瘾 条件位置偏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2B/CREB在人参皂苷Rb1调节甲基苯丙胺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根梦 何翠华 +7 位作者 洪仕君 李娟 黄俭 沈宝玉 李媛媛 刘柳 曾晓锋 李利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4-608,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Rb1)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作用,并探讨NR2B/CREB在其中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METH(2 mg·kg^-1)建立METH诱导大鼠CPP...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Rb1)对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诱导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作用,并探讨NR2B/CREB在其中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METH(2 mg·kg^-1)建立METH诱导大鼠CPP模型,0~3 d为适应阶段,4~13 d为实验阶段,每隔1 d给予METH(2 mg·kg^-1,i.p)或生理盐水(10 mg·kg^-1,i.p),Rb1(10 mg·kg^-1)或生理盐水提前1 h注射。灌注取脑后,在冰上分离海马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组织中NR2B、CREB和p-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METH诱导大鼠CPP模型。提前注射Rb1后,与METH组相比,大鼠停留在伴药箱的时间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ETH可诱导大鼠海马组织中NR2B、p-CREB的表达水平和p-CREB/CREB比值明显升高,而CREB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Rb1(10 mg·kg^-1)干预后,与METH组相比,海马组织中NR2B,p-CREB的表达水平和p-CREB/CREB比值有所下降,而CREB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ETH可诱导大鼠CPP;Rb1通过调节NR2B和p-CREB对METH诱导大鼠CPP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人参皂苷RB1 条件位置偏爱 NR2B CREB 神经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和GDNF在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mPFC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莎 王颖 +2 位作者 朱再满 李晶 李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研究大鼠边缘前区(PrL)和下边缘皮层(IL)BDNF和GDNF在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戒断状态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海洛因诱导组,海洛因诱导组分为海洛因诱导CPP状态(heroin)和戒断状态(withdrawal... 目的:研究大鼠边缘前区(PrL)和下边缘皮层(IL)BDNF和GDNF在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戒断状态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海洛因诱导组,海洛因诱导组分为海洛因诱导CPP状态(heroin)和戒断状态(withdrawal)。小剂量递增法行海洛因诱导CPP建模,并自然戒断。取各组大鼠PrL区和IL区,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BDNF和GDNF的表达。结果:行为学数据确认海洛因CPP建模成功。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到对照组、CPP状态和戒断状态大鼠PrL区和IL区均有BDNF和GDNF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BDNF蛋白表达量在PrL区表现为从对照组、CPP状态到戒断状态梯度性升高,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IL区表现为CPP状态表达量最高,戒断状态低于CPP状态(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DNF蛋白表达量在PrL区表现趋势同BDNF;IL区呈现CPP状态表达量最低,戒断状态相对于CPP状态有所增高(P<0.05),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洛因CPP状态及戒断状态下,BDNF和GDNF在PrL区均具正性调节作用。海洛因CPP状态下,BDNF在IL区具正性调节作用,药物刺激停止后减弱;GDNF在IL区的震荡性表达,提示其随药物依赖进程作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条件位置偏爱 边缘前区 下边缘皮层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抑制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被引量:12
6
作者 史向党 罗非 +1 位作者 崔彩莲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刺激能否抑制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 ,CPP)的表达。方法 :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三室迷宫CPP系统 ,第 1天测试天然偏爱 ;第 2至 5天进行条件训练 (吗啡 4mg·kg-1,i.p ,对照组...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刺激能否抑制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 ,CPP)的表达。方法 :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三室迷宫CPP系统 ,第 1天测试天然偏爱 ;第 2至 5天进行条件训练 (吗啡 4mg·kg-1,i.p ,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 ;第 6天在无药状态下观察大鼠在伴药盒的停留时间。于CPP检测后2 4h ,分别给予大鼠 2Hz或 10 0Hz的电针刺激 ,每天 1次 ,连续 3天 ,最后一次电针结束后 2 4h测定大鼠在伴药盒停留时间。结果 :实验组大鼠在伴药盒的偏爱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2Hz及 10 0Hz电针均能明显降低CPP大鼠在原伴药盒的偏爱分数。结论 :多次 2Hz及 10 0Hz电针均能抑制大鼠吗啡CPP表达 ,两种频率的抑制效应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频率 吗啡 条件位置偏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燕波 任燕华 +1 位作者 郑继旺 曾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以及自身能否产生CPP效应。方法本实验采用倾向性实验程序,①对♂SD大鼠sc吗啡(5.00mg·kg-1)或生理盐水(NS)训练8d,d9测定大...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以及自身能否产生CPP效应。方法本实验采用倾向性实验程序,①对♂SD大鼠sc吗啡(5.00mg·kg-1)或生理盐水(NS)训练8d,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或测试前40minipNS或不同剂量的lTHP(1.25~5.00mg·kg-1),观察这些预处理对该效应的影响;②测量不同剂量的lTHP(1.25~5.00mg·kg-1)慢性用药(每天1次,ip)对CPP效应消退的影响;③测试ipNS或lTHP(1.25~5.00mg·kg-1)能否诱导大鼠对伴药侧产生偏爱(方法同吗啡)。结果5.00mg·kg-1吗啡诱导大鼠对伴药盒产生明显的CPP;测试前ip2.50mg·kg-1或5.00mg·kg-1的lTHP明显降低吗啡诱导的CPP效应的表达(P<0.05),其慢性给药明显加速吗啡CPP效应的消退;3个剂量的lTHP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CPP。结论lTHP能抑制吗啡的奖赏效应,可在吗啡成瘾的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四氢巴马汀 吗啡 条件位置偏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屏 马志鹏 +3 位作者 郭晓冰 陈孟莉 蒋春明 陈世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 建立计算机控制的位置偏爱实验系统。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吗啡依赖模型空白对照法及吗啡依赖动物自身对照方法 ,评价作者建立的计算机控制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结果 从给药d 3天开始 ,受试动物表现出与用药相关的一侧实验... 目的 建立计算机控制的位置偏爱实验系统。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吗啡依赖模型空白对照法及吗啡依赖动物自身对照方法 ,评价作者建立的计算机控制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结果 从给药d 3天开始 ,受试动物表现出与用药相关的一侧实验箱 (伴药盒 )的偏好 ,停留时间比在另一侧箱 (非伴药盒 )的长 (P <0 0 1) ,停用吗啡后 ,对伴药盒仍有偏好。结论 在位置偏爱实验系统中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引入是成功的 ,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位置偏爱 计算机自动控制 吗啡 药物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IP5对小鼠吗啡行为敏化和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许月芳 苏瑞斌 +3 位作者 杨日芳 吴宁 路新强 李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78-1583,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化合物Y-IP5对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和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的自发活动,观察Y-IP5对小鼠自发活动及急性给予吗啡所诱导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慢性吗啡处理小鼠,建立小鼠吗... 目的探讨新型化合物Y-IP5对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和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方法测定小鼠的自发活动,观察Y-IP5对小鼠自发活动及急性给予吗啡所诱导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慢性吗啡处理小鼠,建立小鼠吗啡行为敏化和CPP模型,观察Y-IP5对行为敏化形成、转化、表达及CPP形成的影响。结果单次或多次给予Y-IP5都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但能抑制急性给予吗啡所致的小鼠高活动性(P<0.05);Y-IP5本身不诱导小鼠形成行为敏化和CPP,但能抑制吗啡诱导小鼠形成行为敏化和CPP(P<0.05),但Y-IP5对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转化和表达无抑制作用。结论Y-IP5对阿片类药物的精神依赖可能具有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P5 NMDA NR2B 吗啡 行为敏化 条件位置偏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额叶联络皮层脑电的无线遥测及其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群皖 黄磊 +3 位作者 朱再满 李敏 李晶 周鸿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89-1596,共8页
目的: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无线遥测技术,记录海洛因诱导的CPP大鼠额叶联络皮层(FrA)区的脑电变化,分析其与觅药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大鼠FrA区进行脑立体定位电极埋藏,并分成对照组和海洛因诱导CPP组,后者制作... 目的: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无线遥测技术,记录海洛因诱导的CPP大鼠额叶联络皮层(FrA)区的脑电变化,分析其与觅药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大鼠FrA区进行脑立体定位电极埋藏,并分成对照组和海洛因诱导CPP组,后者制作海洛因依赖模型。利用无线遥测技术,分别记录2组大鼠黑白箱停留、黑-白穿梭和白-黑穿梭时大鼠FrA区脑电变化,分析其各波相对功率和百分比的差异。结果:海洛因诱导的CPP组大鼠黑白箱停留时遥测脑电各波相对功率和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海洛因诱导的CPP大鼠穿梭时左侧FrA脑电波呈现δ波减少、β波和β2波增加的改变(P<0.05,P<0.01),尤以黑-白箱穿梭明显,而对照组大鼠穿梭时则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脑电变化。结论:大鼠左侧FrA区慢波减少、快波增加的特异性改变,可能与海洛因诱导的CPP大鼠戒断状态下穿梭觅药行为及其动机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条件位置偏爱 额叶联络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毁损双侧伏隔核对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复燃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楠 王学廉 +1 位作者 高国栋 陈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毁损双侧伏隔核对小剂量吗啡诱导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复燃的影响。方法设置毁损组、假毁损组及空白对照组(n=10),建立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消退后采用立体定向下直流电(10mA,30s)毁损双侧伏隔核,分别在术后3d、10d、30d... 目的探讨毁损双侧伏隔核对小剂量吗啡诱导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复燃的影响。方法设置毁损组、假毁损组及空白对照组(n=10),建立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消退后采用立体定向下直流电(10mA,30s)毁损双侧伏隔核,分别在术后3d、10d、30d给予小剂量吗啡(2.5mg/kg)诱导复燃,观察记录各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得分,采用方差分析及均数间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建立成功后,经消退各组位置偏爱得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毁损术后各时间点吗啡诱导复燃时,毁损组均较假毁损组的位置偏爱得分低(P<0.05),而毁损组各时间点间位置偏爱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毁损双侧伏隔核可以抑制小剂量吗啡诱导的复燃,且此作用至少可维持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隔核 吗啡依赖 条件位置偏爱 复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 Hz电刺激伏隔核对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行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文进 周晓平 +2 位作者 胡小吾 姜秀峰 曹依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探讨80Hz电刺激伏隔核对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吗啡-刺激组、吗啡-假刺激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3组大鼠分别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其中吗啡-刺激组、吗啡-假刺... 目的探讨80Hz电刺激伏隔核对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吗啡-刺激组、吗啡-假刺激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3组大鼠分别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其中吗啡-刺激组、吗啡-假刺激组分别进行预测试、手术、训练、刺激、测试5个阶段实验,正常对照组进行预测试、手术、训练、测试4个阶段实验;在训练阶段,吗啡-刺激组和吗啡-假刺激组每天交替注射吗啡和生理盐水各1次,正常对照组每天注射2次生理盐水;在刺激阶段,吗啡-刺激组采用80Hz电刺激伏隔核,吗啡-假刺激组不刺激伏隔核。分别记录预测试和测试阶段3组大鼠在白箱内平均停留时间,并给予比较。结果吗啡-假刺激组训练后,在白箱内平均停留时间明显长于训练前和同期的正常对照组(P<0.01),吗啡诱导的心理依赖模型建立成功。吗啡-刺激组在伏隔核刺激条件下完成条件性位置偏爱训练后,在白箱停留时间长于吗啡-假刺激组(P<0.01),表明电刺激伏隔核显著强化了大鼠的觅药行为。结论80Hz电刺激大鼠双侧伏隔核可明显地促进吗啡诱导的位置偏爱行为的形成,表明该频率电刺激可强化吗啡诱导的心理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核 条件位置偏爱 吗啡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3受体对安非他明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小鼠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俊艳 陈利萍 +2 位作者 李林 郑海波 陈腾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安非他明条件性位置偏爱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系统,观察腹腔注射安非他明前后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L/6)的位置偏爱效应,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安非他明条件性位置偏爱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系统,观察腹腔注射安非他明前后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L/6)的位置偏爱效应,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结果安非他明(5mg/kg)能使D3RKO小鼠产生明显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给药前、后以及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C57BL/6小鼠没有形成明显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P>0.05)。结论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后可以使小鼠对安非他明产生明显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提示多巴胺D3受体基因可能对安非他明依赖性形成具有抑制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非他明 条件位置偏爱 基因敲除 多巴胺D3受体 药物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诱导的斑马鱼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菊 刘伟 +3 位作者 罗超华 陈小辉 张文清 莫志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14-1617,共4页
目的建立吗啡诱导的斑马鱼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探讨诱导斑马鱼形成位置偏爱的最佳条件。方法根据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原理和斑马鱼的生物学特性,对斑马鱼的天然偏爱进行测定后,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吗啡,并与非偏爱箱(伴药箱)进行搭配;随... 目的建立吗啡诱导的斑马鱼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探讨诱导斑马鱼形成位置偏爱的最佳条件。方法根据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原理和斑马鱼的生物学特性,对斑马鱼的天然偏爱进行测定后,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吗啡,并与非偏爱箱(伴药箱)进行搭配;随之,斑马鱼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与偏爱箱进行搭配。经过连续3次的训练,观察吗啡诱导的斑马鱼CPP效应。结果斑马鱼注射40~50μg·g-1吗啡并进行连续3次CPP训练,能诱导其在伴药箱中的活动时间增加,与训练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斑马鱼进行腹腔注射给药40~50μg·g-1吗啡,并进行连续3次训练,能形成明显的C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吗啡 条件位置偏爱 药物依赖 注射 精神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易感性差异的内侧前额皮质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谌红献 叶敏捷 +3 位作者 王瑛 张瑞岭 郝伟 李昌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4-789,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大... 目的: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30)和对照组(n=30)。建立大鼠吗啡CPP动物模型,根据吗啡处理后CPP值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偏爱组。其中高、低偏爱组大鼠进入以下研究。分别于末次注射后3 h,72 h和第14天处死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各8只大鼠,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PFC脑区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er,D2R)mRNA和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mRNA的表达。结果: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的CPP预测试值无统计学差异(P=0.470);CPP训练后,末次注射后3 h、末次注射后72 h和第14天,高偏爱组的CPP值与预测试值的差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00)。mPFC的D2RmRNA灰度值:末次用药后3 h,72 h和第14天,高偏爱组(125.43±2.90-142.92±3.32)均高于低偏爱组(122.25±2.20-136.67±5.39)(P=0.000)。DATmRNA灰度值:末次注射后3 h,高偏爱组(157.00±3.55)高于低偏爱组(150.69±3.12)(P=0.000);在末次注射后72 h,高偏爱组(145.15±3.69)高于低偏爱组(138.84±3.99)(P=0.000);在末次注射后第14天,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及对照组的mPFC区DATmRNA灰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458)。结论:mPFC的D2RmRNA和DATmRNA低表达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精神依赖 条件位置偏爱 易感性 多巴胺D2受体 多巴胺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多巴胺损毁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抑制药物点燃诱导的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消退后重建(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玢 罗非 +2 位作者 葛学彩 付爱华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 :考察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在小剂量吗啡点燃诱导吗啡觅药行为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剂量儿茶酚胺能神经毒素 6 羟多巴胺微量注射到双侧伏核 (1g·L-1)或腹侧背盖区 (5g·L-1) ,观察其对已消退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之... 目的 :考察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在小剂量吗啡点燃诱导吗啡觅药行为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剂量儿茶酚胺能神经毒素 6 羟多巴胺微量注射到双侧伏核 (1g·L-1)或腹侧背盖区 (5g·L-1) ,观察其对已消退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之点燃重建的作用。结果 :6 羟多巴胺微量注射到腹侧背盖区选择性地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胞体 ,或注射到伏核以损毁多巴胺能纤维的末梢 ,均可完全消除小剂量吗啡 (0 .2 5mg·kg-1,s.c.)的点燃效应。结论 :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功能的完整性是药物点燃导致条件位置偏爱重建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 吗啡 条件位置偏爱 点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跟踪-计算机自动分析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龙再浩 朱永平 +1 位作者 陈惠红 周连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24-528,共5页
目的 :建立视频跟踪 -计算机自动分析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方法 :位置偏爱系统主要由电脑、摄像头、活动盒、隔音箱以及相应的分析软件组成。用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评价建立的位置偏爱实验系统 ,同时研究条件化... 目的 :建立视频跟踪 -计算机自动分析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方法 :位置偏爱系统主要由电脑、摄像头、活动盒、隔音箱以及相应的分析软件组成。用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评价建立的位置偏爱实验系统 ,同时研究条件化训练过程中 ,吗啡对小鼠在伴药盒的运动活性的影响。结果 :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腹腔注射低 (1mg/ kg)、中 (3mg/ kg,5 mg/ kg)、高 (10 mg/ kg)剂量的吗啡都能显著延长小鼠在伴药盒的停留时间 ,但无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并且中、高剂量的吗啡显著增强小鼠在伴药盒内运动活性 ,其中 5 mg/ kg、10 mg/ kg吗啡诱导运动敏感化形成。结论 :成功建立视频跟踪 -计算机自动分析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系统 ,该系统可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位置偏爱 视频跟踪 运动活性 敏感化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酮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相关脑区中枢多巴胺D2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动震 侯艳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D2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加吗啡组,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伏隔核、腹侧被盖区和纹状体D2受体的水...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D2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加吗啡组,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伏隔核、腹侧被盖区和纹状体D2受体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mg·kg-1孕酮虽自身不能产生CPP效应,但与吗啡合用时能抑制吗啡CPP效应的获得。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大鼠伏隔核、腹侧被盖区和纹状体中D2受体的平均光密度值降低(均为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mg·kg-1孕酮可使伏隔核和纹状体中D2受体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1和P<0.05),而在腹侧被盖区中未见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伏隔核和纹状体中D2受体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吗啡 条件位置偏爱 D2受体 大鼠 奖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颞叶联络皮层遥测脑电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敏 朱再满 +1 位作者 李晶 潘群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4-900,共7页
目的:分析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颞叶联络皮层(temporal association cortex,TeA)脑电变化与觅药行为产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大鼠脑立体定位技术对TeA区进行电极埋藏,通过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 目的:分析海洛因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颞叶联络皮层(temporal association cortex,TeA)脑电变化与觅药行为产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大鼠脑立体定位技术对TeA区进行电极埋藏,通过CPP视频系统结合脑电无线遥测技术,分别实时记录手术对照组(n=10)、海洛因诱导CPP组(n=20)大鼠TeA区黑、白箱停留状态、黑-白箱穿梭和白-黑箱穿梭时脑电变化,分析其各脑电波百分比差异。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海洛因诱导CPP组大鼠在黑、白箱停留状态,左、右侧TeA区θ波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P<0.01);大鼠黑-白箱、白-黑箱穿梭时,海洛因诱导CPP组左、右侧TeA区δ波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β波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尤其表现为β2波显著增加(P<0.05,P<0.01)。与海洛因诱导CPP组大鼠黑箱停留状态比较,黑-白箱穿梭时右侧TeA区θ波百分比显著减少,β波百分比显著增加,尤其以β2波增加明显(P<0.01);与海洛因诱导CPP组大鼠白箱停留状态比较,白-黑箱穿梭时右侧TeA区θ波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但β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洛因诱导CPP大鼠右侧TeA区快波(β,β2)频率增加,伴有θ波频率的相应减少,可能与海洛因诱导CPP大鼠觅药行为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海洛因诱导 条件位置偏爱 脑电无线遥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电刺激抑制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复发及海洛因成瘾者的心瘾(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玢 张本国 +2 位作者 葛学采 罗非 韩济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 :探讨外周电刺激 (PES)是否能频率依赖性地抑制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的复发和抑制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的心瘾。方法 :用二室自动CPP箱记录大鼠条件性CPP ,用视觉模拟尺测量海洛因成瘾者的“心瘾(渴求 )”。结果 :(1)低频PES能... 目的 :探讨外周电刺激 (PES)是否能频率依赖性地抑制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的复发和抑制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的心瘾。方法 :用二室自动CPP箱记录大鼠条件性CPP ,用视觉模拟尺测量海洛因成瘾者的“心瘾(渴求 )”。结果 :(1)低频PES能抑制大鼠小剂量吗啡点燃、或脚底电刺激诱发的吗啡CPP ;(2 )上述效应可被小剂量吗啡受体拮抗剂纳洛酮 (1mg·kg-1)翻转 ,提示有内源性阿片机制参与 ;(3)低频PES还能使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对毒品“心瘾”的自然消退过程加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条件位置偏爱 海洛因成瘾 心瘾 外周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