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技术扩散的全社会能源效率空间条件收敛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夕红 李长青 +2 位作者 籍卉林 白双柱 张国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3,共7页
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差距,如何缩小地区能源效率差距成为了能源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依据2000-2010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条件β收敛模型分析了技术扩散对全社会能源效率收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 我国各地区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差距,如何缩小地区能源效率差距成为了能源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依据2000-2010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条件β收敛模型分析了技术扩散对全社会能源效率收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间,全社会能源效率呈现2000-2002、2002-2005和2005-2010的三阶段特征,经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其中,2005-2010年提升速度最快,其经验值得借鉴;②全社会能源效率的绝对β收敛呈现由收敛至发散的三阶段变化过程;③全社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滞后现象,其增长率的空间相依性不显著,但空间因素对全社会能源效率β收敛的正面影响有加强的趋势;④技术扩散从总体上使全社会能源效率的收敛速度提高1.8倍以上,且影响程度逐渐增强;⑤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提升全社会能源效率及其收敛速度;⑥不同时段的技术扩散对全社会能源效率的影响不同,且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市场技术流入对收敛的作用不显著。因此,引进外资是缩小地区间全社会能源效率差距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社会能源效率 技术扩散 条件β收敛 空间相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与收敛特征——以三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吕鹏 郭杰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5,共6页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改进熵权法测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绝对β收敛模型、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改进熵权法测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绝对β收敛模型、空间条件β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升,京津冀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单核心特征,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多核心特征;(2)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差距“波动下降”;(3)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特征,京津冀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绝对β收敛特征不显著,珠三角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发散特征;(4)创新能力显著抑制了三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条件β收敛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经济差距的收敛性研究——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芳 龙志和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0-144,155,共6页
基于我国2000—2007年1994个县(及县级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条件β收敛性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县域经济存在条件β收敛,通过控制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财政支出和投资力度等方面的... 基于我国2000—2007年1994个县(及县级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条件β收敛性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县域经济存在条件β收敛,通过控制人口增长、产业结构、财政支出和投资力度等方面的地区差异,能有效缩小县域经济间的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条件β收敛 县域经济 动态面板数据 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基于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综合考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克非 李志翠 徐波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5,共7页
利用静态横截面数据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的时机选择非常恰当,实施10年来,部分缓解了区域经济增长发散的大趋势;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 利用静态横截面数据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的时机选择非常恰当,实施10年来,部分缓解了区域经济增长发散的大趋势;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但现阶段不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部地区的俱乐部收敛,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增长也呈现较明显的发散迹象。建议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强化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制度政策等软环境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 绝对β收敛 条件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制造业碳生产率变动差异与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如浓 吴玉鸣 邹小芃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8,共7页
文章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1-2016年浙江省28个制造业行业的碳生产率,并检验了其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浙江省制造业的碳生产率呈增长趋势,其增长主要归因于技术变化,而技术效... 文章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1-2016年浙江省28个制造业行业的碳生产率,并检验了其收敛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浙江省制造业的碳生产率呈增长趋势,其增长主要归因于技术变化,而技术效率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提升碳生产率水平的作用;浙江省制造业的碳生产率没有呈现出显著的σ收敛,但具有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相对污染类行业和相对清洁类行业呈现异质性的收敛特征;企业规模和资本深化对碳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而能源消费结构对其的影响显著为负。因此,推进技术创新、扩大企业规模、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资本深化是提高浙江省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碳生产率 Σ收敛 绝对β收敛 条件β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β收敛研究:基于西部地区1952—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爱君 贾善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3-130,共8页
以经济收敛的增长回归法基本分析框架为基础,对西部地区1952-2007年经济增长的敛散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变量和虚拟变量的引入,分析了影响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因素。结论显示:西部地区并不存在明显的经济增长β收敛特性。改革开放和... 以经济收敛的增长回归法基本分析框架为基础,对西部地区1952-2007年经济增长的敛散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变量和虚拟变量的引入,分析了影响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因素。结论显示:西部地区并不存在明显的经济增长β收敛特性。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实施后,经济的发散性增强。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到政策的侧重性和推行的同步性,推动西部地区形成合理经济增长速度下的收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β收敛 条件β收敛 增长回归法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β收敛性的区域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周四军 罗丹 WANG Jiaxing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3,共6页
在生产理论框架下,构建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市(不含西藏)2000—2014年数据测度出我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建立收敛回归模型对八大区域能源利用效率进行β收敛检验。分析发现:我国能源利... 在生产理论框架下,构建投入导向、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DEA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市(不含西藏)2000—2014年数据测度出我国八大经济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建立收敛回归模型对八大区域能源利用效率进行β收敛检验。分析发现: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呈现出"一降两波动一稳、总体上升"的态势,且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分地区来看,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西南地区通过绝对β收敛检验,且收敛速度高出全国水平;北部沿海地区各省市能源利用效率差异在增加。对条件β收敛而言,除南部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作用下和西北地区在技术进步作用下条件β收敛系数不显著,其他各区域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下均存在条件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收敛回归方程 绝对β收敛 条件β收敛 区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乔宁宁 王新雅 《西部论坛》 2010年第6期19-26,共8页
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而西部大开发后,区域经济增长由原来沿着均衡路径向稳态发展... 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而西部大开发后,区域经济增长由原来沿着均衡路径向稳态发展转变为发散性的增长;同时,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增长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发散迹象。可见,西部开发战略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态势,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收敛 条件β收敛 绝对β收敛 发散性经济增长 系统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及其成因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葛扬 钱晨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8期3-5,共3页
文章采用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敛性理论,对广东省2000年~2008年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对广东省内部经济收敛性、经济差异现状以及造成经济差异的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状分析表明,广东省内部经济总体呈现发散趋势,两俱乐部差... 文章采用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敛性理论,对广东省2000年~2008年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对广东省内部经济收敛性、经济差异现状以及造成经济差异的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状分析表明,广东省内部经济总体呈现发散趋势,两俱乐部差异呈现扩大。珠三角俱乐部内部经济部呈现发散,珠三角外围经济呈现收敛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β收敛 条件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经济发展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剑平 龚兆鋆 程时雄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5,共11页
本文利用中国不同省份1995~2013年的数据,通过Malmqusit-Luenberger指数将环境因素(CO2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测度了中国不同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测度及分析结果显示,考虑环境因素后中国全... 本文利用中国不同省份1995~2013年的数据,通过Malmqusit-Luenberger指数将环境因素(CO2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测度了中国不同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测度及分析结果显示,考虑环境因素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仍处于增长趋势,但远小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国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的贡献,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从环境技术效率来看,东部地区最高,其次为中部地区,最后为西部地区,各地区差异明显。中国东中西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最终都会趋同,除东部地区外,其余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均会向自身稳态发展,存在俱乐部收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条件β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6-128,共3页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区域物流 条件β收敛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能源强度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良虎 王钊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43,共9页
能源强度收敛性问题是基于经济增长收敛逻辑而产生的,且目前能源强度收敛性日趋明显,而长江经济带作为经济战略重地,其亟需完成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目标。基于此,本文采用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 能源强度收敛性问题是基于经济增长收敛逻辑而产生的,且目前能源强度收敛性日趋明显,而长江经济带作为经济战略重地,其亟需完成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目标。基于此,本文采用2003~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长江经济带能源强度收敛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能源强度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内各个地区之间能源强度存在差距逐渐缩小;在未考虑空间因素时,长江经济带整体层面不仅存在能源强度绝对β收敛且存在条件β收敛,上、中、下游各地区收敛速度存在一定差异;而将空间因素纳入模型中则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层面、中、下游地区条件β收敛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上游地区收敛速度并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能源强度收敛 绝对β收敛 条件β收敛 空间计量模型 能源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吕岩威 谢雁翔 楼贤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7-42,共6页
将环境污染、创新失败因素列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SBM—DEA模型对中国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进行测算,进而采用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 将环境污染、创新失败因素列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SBM—DEA模型对中国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进行测算,进而采用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影响收敛的显著性因素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绿色创新效率 Σ收敛 绝对β收敛 条件β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兰梓睿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8-98,共11页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区(西藏、港澳台除外)工业面板数据,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CO2)的Shephard距离函数和Malmquist指数测算地区工业全要素碳生产率,分析其区域差异性,并采用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中国...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市区(西藏、港澳台除外)工业面板数据,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CO2)的Shephard距离函数和Malmquist指数测算地区工业全要素碳生产率,分析其区域差异性,并采用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考察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碳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中国工业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全国工业碳生产率不存在σ收敛,东、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存在σ收敛,西部地区存在σ发散,全国及东、中、东北、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以及城镇化对工业碳生产率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和工业能源结构对工业碳生产率提升起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碳生产率 Σ收敛 绝对β收敛 条件β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流动、空间溢出与经济收敛——基于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的检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永明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53,共12页
人口流动究竟是缩小还是扩大区域发展差距尚且存在争议,既有关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收敛关系的实证检验有不一致的结论。考虑到区域经济增长与人口流动均具有典型的空间属性,纳入空间效应后研究了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人口流动与经济收... 人口流动究竟是缩小还是扩大区域发展差距尚且存在争议,既有关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收敛关系的实证检验有不一致的结论。考虑到区域经济增长与人口流动均具有典型的空间属性,纳入空间效应后研究了长江经济带104个城市人口流动与经济收敛关系。主要结论是:(1)长江经济带及其上游、中游和下游城市的经济增长皆收敛。(2)人口流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阻尼效应,但这限于直接效应,而间接效应、邻近效应及综合效应均为促进作用;实证表明考虑到空间效应后,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变得复杂,需要改变对两者关系的单维度分析而转向多维度判别。(3)基于区域流动人口规模与人均产出水平的高度相关性,有理由认为人口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缩小区域差异有双重作用。(4)城市福利与流动人口切割的管理制度对地方政府是有利可图的,但对流动人口本身是权益与福祉的破坏,需要正视人口流动的重大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加快流动人口治理与福利制度深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经济增长 空间依赖性 条件β收敛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格局的重塑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城市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5
16
作者 温璐迪 郭淑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56,共11页
数字化驱动新一轮创新提速的同时,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在刻画中国区域创新格局演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纳入数字化调节机制的区域创新收敛模型,利用2013—2021年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格局的重塑效应。研究发... 数字化驱动新一轮创新提速的同时,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在刻画中国区域创新格局演化趋势的基础上,构建纳入数字化调节机制的区域创新收敛模型,利用2013—2021年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考察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格局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区数字化建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呈收敛趋势,数字化提升有助于加速区域创新格局收敛进程,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中国南北方地区创新水平增长存在俱乐部收敛,南方地区内部创新收敛进程快于北方地区,而数字化对北方地区创新收敛进程的影响效果更明显;(4)数字化对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存在显著双门槛效应,只有当数字化水平达到0.154的门槛值时,其对区域创新收敛进程才具有显著加速效应。科学研判数字化对中国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可为促进数字红利共享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区域创新格局 条件β收敛 门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区域差异——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桂元 王莉莉 《技术经济》 2008年第1期110-115,共6页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29个省的制造业在1999—2005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了测算,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成分,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省际制造业TFP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我国29个省的制造业在1999—2005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化进行了测算,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成分,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省际制造业TFP进行了趋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当技术进步促进TFP提升时,总会受到生产效率下降对TFP增长的抑制影响;区域间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省级制造业TFP存在条件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条件β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顾海 孙嘉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89-92,共4页
文章构建了包含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在内的生产函数,采用传统面板数据分析的固定效应模型和考虑空间相关性的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杜宾模型,利用我国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该... 文章构建了包含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在内的生产函数,采用传统面板数据分析的固定效应模型和考虑空间相关性的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杜宾模型,利用我国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该时期的经济增长特点。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并且我国在该考察期间的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条件β收敛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力资本 教育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条件β收敛 空间面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强度差异及其敛散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石蕾 李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34-38,共5页
依据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选取省际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扩展Barro和Sala-i-Martin的β收敛模型,考察中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的敛散性,并提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的收敛路径。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际区域样本的... 依据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选取省际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扩展Barro和Sala-i-Martin的β收敛模型,考察中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碳排放强度的敛散性,并提出中国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的收敛路径。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际区域样本的实证检验,证实中国省际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强度呈现条件β收敛态势。在对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子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再次证实三个子样本的地区间呈现条件β收敛,并且中部区域收敛速度最快,西部区域收敛速度次之,东部区域收敛速度最慢。鉴于区域间经济环境禀赋差异及其敛散性,提出加速区域间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收敛速度的路径选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经济增长 碳强度 条件β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聚集经济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霍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4,共4页
文章基于2001—2012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和聚集经济的外部性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条件β收敛;外商直接投资和聚集经济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起到非常重... 文章基于2001—2012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和聚集经济的外部性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条件β收敛;外商直接投资和聚集经济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聚集经济外部性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制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β收敛 空间经济计量模型 外商直接投资 聚集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