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彦 戴宗 邹小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44-1350,共7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近年来迅速发展为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无需标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小,可实现在线连续实时检测。目前SPR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蛋白质组学、药物筛选、细胞信号转导、受体/配体...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近年来迅速发展为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无需标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小,可实现在线连续实时检测。目前SPR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蛋白质组学、药物筛选、细胞信号转导、受体/配体垂钓等领域。该文阐述了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综述了SPR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研究、蛋白质突变和碎片分析、信号转导中的应用以及SPR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多项关键技术。指出SPR通过与光谱、电化学等多技术联用后,可以获得更加详实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激光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电子流聚束及其不稳定性的研究
2
作者 胡强林 马善钧 徐学翔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在线极化超强超短激光脉冲与低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激光有质动力的作用,纵向将形成强相对论性的电子流,电子流诱发的准静态磁场又将使电子流产生聚束;同时在横向,由于激光电场的作用,聚束后的电子流将发生扭曲,因而产生扭... 在线极化超强超短激光脉冲与低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由于激光有质动力的作用,纵向将形成强相对论性的电子流,电子流诱发的准静态磁场又将使电子流产生聚束;同时在横向,由于激光电场的作用,聚束后的电子流将发生扭曲,因而产生扭曲不稳定性.该文从分布函数出发,对其进行讨论,得到了这种情况下的稳定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激光脉冲 等离子体 相互作用 电子流聚 不稳定性 分布函数 自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阿尔文波的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及其在日地空间等离子体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金松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1-452,共2页
动力学阿尔文波是垂直波长接近离子回旋半径或电子惯性长度时的色散阿尔文波,在等离子体粒子加热、加速或反常输运等现象中能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各类天体和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动力学阿尔文波的特性也一直是引起人们广泛兴趣和倍受关... 动力学阿尔文波是垂直波长接近离子回旋半径或电子惯性长度时的色散阿尔文波,在等离子体粒子加热、加速或反常输运等现象中能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各类天体和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动力学阿尔文波的特性也一直是引起人们广泛兴趣和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不同等离子体环境下动力学阿尔文波的非线性波-波耦合相互作用过程,特别是对不同环境下波-波耦合导致的动力学阿尔文波非线性生长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空间等离子体 阿尔文波 非线性波 动力学 等离子体环境 应用 回旋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等离子体互作用产生的高功率微波辐射
4
作者 刘濮鲲 杨中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60-268,共9页
相对论性电子束-等离子体装置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新型高功率微波源。本文对电子束密度与等离子体密度之比n_b/n_p≈0.01时,束-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频率为ω_p的微波辐射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扎哈罗夫)色散关系,对存在... 相对论性电子束-等离子体装置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新型高功率微波源。本文对电子束密度与等离子体密度之比n_b/n_p≈0.01时,束-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频率为ω_p的微波辐射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扎哈罗夫)色散关系,对存在的主要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着重推导了不稳定静电波转变为电磁波的参量衰变色散关系,由此得到了束-等离子体系统的辐射率。最后,对能量由电子束动能转移到等离子体波,再转变为电磁辐射和加热等离子体的过程建立了数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不稳定性 微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等离子体实验系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玉玺 巫晓燕 李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101,共6页
建立了束-等离子体系统的物理模型,推导出电子束在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聚焦传输条件,根据聚焦传输理论确定一组工作参数,并运用Vsim等软件对该模型进行粒子模拟分析,分别得出此时电子束在等离子体通道中的聚焦传输轨迹、电磁场分布以... 建立了束-等离子体系统的物理模型,推导出电子束在均匀非磁化等离子体中的聚焦传输条件,根据聚焦传输理论确定一组工作参数,并运用Vsim等软件对该模型进行粒子模拟分析,分别得出此时电子束在等离子体通道中的聚焦传输轨迹、电磁场分布以及THz辐射情况,此时电子束几乎完全排开等离子体电子并形成离子通道。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模拟相符合,初步论证了电子束密度可达10^(12)/cm^3,输出等离子体密度可达约10^(12)/cm^3,等离子体温度可达10 eV的束-等离子体实验系统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首次开展新型综合性等离子体实验课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系统 实验系统 粒子模拟 包络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等离子体湍流中的参量衰变过程
6
作者 刘濮鲲 杨中海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研究束-等离子体系统中不稳定静电波转变成频率为ω_p的电磁辐射的参量衰变过程。利用Zakharov方程导出了参量衰变色散关系,并由此得到了束-等离子体系统的辐射率。利用该辐射率计算出的辐射功率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湍流 参量衰变 微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束在等离子体中传输的粒子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东方 马燕云 +5 位作者 田成林 邵福球 陈湛 银燕 卓红斌 欧阳建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9-1043,共5页
用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长脉冲质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可以明显改善质子束的空间传输特性,大尺度的等离子体相对于等离子体层可以实现较长距离的稳定传输。研究发现,在实现长距离传输时,等离子体波会对质子... 用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长脉冲质子束在等离子体中的传输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可以明显改善质子束的空间传输特性,大尺度的等离子体相对于等离子体层可以实现较长距离的稳定传输。研究发现,在实现长距离传输时,等离子体波会对质子束密度有较大的调制作用,严重影响质子束的传输性质,同时通过优化束密度分布可以有效减弱等离子体波的激发,实现束较稳定的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 粒子模拟 束-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等离子体 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离子与离子声波准线性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华正和 李晓卿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5-48,共4页
给出了束离子与离子声波准线性相互作用的数值解 ,由解出的波谱进一步给出湍动加速中的系统加速系数、脉动加速系数、粒子与湍动场间的等效碰撞频率 ,通过粒子与湍动场间的等效碰撞频率和粒子间有效碰撞频率的比较 。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离子声波 准线性相互作用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纵向磁场中等离子体-腔漂移通道电磁波的解析解
9
作者 谢文楷 王彬 吴蕾蕾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27-1331,共5页
从麦克斯韦方程和双成分等离子体粒子在外部轴向磁场的线性化运动方程出发,推导出了任意纵向磁场中等离子体介电张量和等离子体-腔漂移通道的电磁波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形下,在位于外部均匀纵向磁场的等离子体波导中,不存在分离... 从麦克斯韦方程和双成分等离子体粒子在外部轴向磁场的线性化运动方程出发,推导出了任意纵向磁场中等离子体介电张量和等离子体-腔漂移通道的电磁波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形下,在位于外部均匀纵向磁场的等离子体波导中,不存在分离的轴对称E波和H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到轴对称波的具体解析式。单波近似下的结果和俄罗斯全俄电技术研究所M.A.Zavjalov等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放大器 行波管 耦合腔 电磁波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形波导中束-等离子体系统的微波激发
10
作者 王敏 周光镒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用冷流体模型推导了轴对称条件下,多成份、多界面、小横向束速度、束密度依赖于轴半径的束-等离子体系统中纵向电磁场所满足的一般方程、横向电磁场及其边界条件的一般表达式以及柱形金属波导中均匀束一等离子体系统的色散关系,分析... 用冷流体模型推导了轴对称条件下,多成份、多界面、小横向束速度、束密度依赖于轴半径的束-等离子体系统中纵向电磁场所满足的一般方程、横向电磁场及其边界条件的一般表达式以及柱形金属波导中均匀束一等离子体系统的色散关系,分析了均匀单电子束、双电子束-等离子体系统中存在的电磁波模式以及单电子束系统的Cerenkov微波辐射的增长率和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形波导 -等离子体 系统 微波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物质相互作用产生K_α X射线(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文忠 蔡娟娟 +4 位作者 温贤伦 洪伟 谷渝秋 郑志坚 何颖龄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9-692,共4页
用无色散X射线谱仪分别在靶前后测量了飞秒激光辐照铜箔产生的KαX射线,获得了能量转换效率。入射激光脉冲宽度33 fs,能量在50 mJ^5 J,强度1017~1019W/cm2。靶后发射的KαX射线强度随入射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单色性较靶前好。采用10... 用无色散X射线谱仪分别在靶前后测量了飞秒激光辐照铜箔产生的KαX射线,获得了能量转换效率。入射激光脉冲宽度33 fs,能量在50 mJ^5 J,强度1017~1019W/cm2。靶后发射的KαX射线强度随入射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单色性较靶前好。采用100μm厚靶,其能量转换率为2.2×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物理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飞秒激光 X射线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等离子体射流对不同性质发射药的烧蚀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杭玉桦 李兴文 +1 位作者 原帅 贾申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93-2099,共7页
为深入研究等离子体与不同性质发射药的相互作用,一个综合了热传导模型和动力学烧蚀模型的等离子体对发射药作用模型被用来评估不同性质的发射药的烧蚀特性。预估-校正算法被用来快速精确地求解模型,结合实验获得不同充电电压下不同类... 为深入研究等离子体与不同性质发射药的相互作用,一个综合了热传导模型和动力学烧蚀模型的等离子体对发射药作用模型被用来评估不同性质的发射药的烧蚀特性。预估-校正算法被用来快速精确地求解模型,结合实验获得不同充电电压下不同类型发射药的烧蚀质量,最终获得不同性质发射药的平均输入能流、烧蚀率和发射药表面温度。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热传导系数的大小决定了发射药的烧蚀量,因而含硝化棉(NC)发射药中,烧蚀量的大小正比于NC的含量;发射药的烧蚀焓增加,则平均输入能流变大,烧蚀率降低和发射药表面温度减少;在输入相同的电源能量下,传统双基发射药的烧蚀质量最大,高能量密度低敏感发射药次之,硝铵发射药最低;然而随着充电电压的提升,硝铵发射药的烧蚀效率提升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化学发射 等离子体与发射药相互作用 预估-校正算法 物性参数 输入能流 烧蚀率 表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偏振涡旋激光脉冲驱动等离子体产生飞秒磁脉冲的研究
13
作者 温寒 徐鹏 +1 位作者 皮良文 付玉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5-81,共7页
飞秒磁场脉冲对研究超快磁化、超快退磁、超快磁存储和自旋超快动力学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脉冲磁场受限于脉冲电源性能无法获得毫秒量级以下的超短脉冲磁场,无法研究飞秒尺度的磁动力学过程。利用超短脉冲激光驱动等离子体产生... 飞秒磁场脉冲对研究超快磁化、超快退磁、超快磁存储和自旋超快动力学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脉冲磁场受限于脉冲电源性能无法获得毫秒量级以下的超短脉冲磁场,无法研究飞秒尺度的磁动力学过程。利用超短脉冲激光驱动等离子体产生旋转电流是目前产生飞秒磁场脉冲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质点网格法模拟圆偏振拉盖尔高斯光束驱动等离子体中的电子运动从而产生光电流以及飞秒磁脉冲的过程,模拟产生了特斯拉量级的飞秒超短磁脉冲,并系统讨论了驱动激光强度与等离子体密度对磁脉冲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磁场的脉宽与驱动光一致,其强度随着激光场强度、等离子体密度增加而增加。通过本文研究寻找产生飞秒磁脉冲的优化实验参数,有望将超快磁动力学研究推进到飞秒时间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磁场脉冲 拉盖尔高斯光 圆偏振涡旋激光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Particle-In-Cell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波相互作用非线性效应的模型研究
14
作者 舒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4-37,共4页
波波耦合模型是从复杂的非线性物理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本文主要是对这一模型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机图形模拟,观察波波耦合的图象随各个控制参量变化而具体演化的过程,可以发现在控制参量满足一定条件时,会出现定向... 波波耦合模型是从复杂的非线性物理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本文主要是对这一模型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机图形模拟,观察波波耦合的图象随各个控制参量变化而具体演化的过程,可以发现在控制参量满足一定条件时,会出现定向、稳定的尖峰.这一规律有很实际的物理意义,特别是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信号的研究中会预示新的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 非线性效应 波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存环束流Robinson不稳定性的分析和测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初晨 黄贵荣 +3 位作者 金凯 王雪涛 王金祥 贾大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2-2736,共5页
探讨了储存环束流的Robinson不稳定性问题,提出用"等效失谐角大于零"取代"失谐角大于零"作为束流稳定的基本条件。在合肥光源电子储存环200MeV注入状态下,对束流不稳定性与高频腔失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测量。结... 探讨了储存环束流的Robinson不稳定性问题,提出用"等效失谐角大于零"取代"失谐角大于零"作为束流稳定的基本条件。在合肥光源电子储存环200MeV注入状态下,对束流不稳定性与高频腔失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当束流稳定条件不满足时,如果高频腔大失谐,束流将全部丢失;小失谐时束流容易部分丢失;当高频腔处于负失谐状态,束流流强将限制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环 高频系统 流负载效应 -相互作用 Robinson不稳定性 失谐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生物诱变若干问题研究
16
《现代农业科技》 1996年第7期9-9,共1页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生物诱变育种 若干问题 转基因植株 基因转移 等离子体 离子介导 能量沉积 质量沉积 相互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学的太赫兹辐射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宫玉彬 周庆 +5 位作者 田瀚文 唐靖超 王凯程 张雅鑫 张波 刘頔威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27,共17页
随着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太赫兹辐射源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常见的基于电子学的太赫兹辐射源进行综述,包括基于新型慢波结构真空电子器件的仿真设计与实验结果、基于电子回旋谐振脉塞的太赫兹辐射源和基于史密斯-... 随着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太赫兹辐射源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对近年来常见的基于电子学的太赫兹辐射源进行综述,包括基于新型慢波结构真空电子器件的仿真设计与实验结果、基于电子回旋谐振脉塞的太赫兹辐射源和基于史密斯-帕塞尔效应的太赫兹辐射源的国内外研究近况,以及基于类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的太赫兹辐射源和固态太赫兹辐射源.对太赫兹辐射源在无线通信、成像探测、光谱探测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辐射源 切伦科夫辐射器件 电子回旋谐振脉塞 -等离子体系统 史密斯-帕塞尔辐射 固态太赫兹辐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F点火靶定标关系与稳定性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欣 戴振生 郑无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9,共6页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LPI)和瑞利-泰勒流体不稳定性(RTI)是影响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成功的两个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点火黑腔内环激光通道在靠近黑腔壁的区域是内环激光SRS背反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内环通道在该区域满足通道内外压力...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LPI)和瑞利-泰勒流体不稳定性(RTI)是影响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成功的两个主要不确定性因素。点火黑腔内环激光通道在靠近黑腔壁的区域是内环激光SRS背反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内环通道在该区域满足通道内外压力平衡和能量平衡条件。据此提出了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点火黑腔等离子体定标关系。结合描述靶丸内爆飞行阶段物理以及内爆性能的两个定标关系,提出了描述稳定性相对性能的指标。该指标可以指导点火靶设计,为LPI和RTI提供需要的裕量空间,是点火阈值因子(ITF)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聚变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瑞利-泰勒不稳定性 等离子体定标关系 点火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穴脏腑相关的现代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吕国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经穴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理论的核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躯体内脏相互作用,受到国内外中西医学界广泛的关注。祖国医学认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对于祖国医学的该论述,现代科学虽有“体表内脏相关”报告,但却有... 经穴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理论的核心,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躯体内脏相互作用,受到国内外中西医学界广泛的关注。祖国医学认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对于祖国医学的该论述,现代科学虽有“体表内脏相关”报告,但却有悖现代神经科学知识。现代神经科学已知,体表与内脏组织的感觉体验分别通过躯体感觉传导束和内脏感觉传导束传向中枢神经系统,并且强调这两种已知的经典传导束泾渭分明、互不相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脏腑相关/体表内脏相关 躯体内脏相互作用 汇聚性躯体-内脏觉脊髓神经元/传导 汇聚性躯体-内脏觉脊神经节神经元 NMDAR—PKC-NO膜信号转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袋靶制备技术
20
作者 尹强 张林 +4 位作者 周兰 张淑洋 肖江 张伟 朱方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为了研究柱腔内气体对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及内爆对称性的影响,详细给出了气袋靶制备及其在神光-Ⅱ靶场的应用情况。对气袋靶的靶型设计、靶材料选择及薄膜制备和充气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制备的气袋靶主要由厚度为400 nm的聚酰亚... 为了研究柱腔内气体对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及内爆对称性的影响,详细给出了气袋靶制备及其在神光-Ⅱ靶场的应用情况。对气袋靶的靶型设计、靶材料选择及薄膜制备和充气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制备的气袋靶主要由厚度为400 nm的聚酰亚胺薄膜和厚度为400μm的铝支撑环构成,利用装配在支撑环上的充气管实现对气袋靶的充气,当充气完成后,整个气袋靶膨胀为球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袋靶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惯性约聚变 聚酰亚胺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