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杜诗评点:被有意搁置了的杜诗学文献——从杜诗学与文学批评史的视阈出发
被引量:
9
1
作者
曾绍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120,共5页
本文从杜诗学视阈审视杜诗评点的历史定位,突破了传统杜诗研究不将杜诗评点纳入杜诗学著作范畴的偏颇,指出杜诗评点是杜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那些未经整理刻印的杜诗评点本还具有与稿本同等重要的文献价值,进而阐释了杜诗未刊评点所具...
本文从杜诗学视阈审视杜诗评点的历史定位,突破了传统杜诗研究不将杜诗评点纳入杜诗学著作范畴的偏颇,指出杜诗评点是杜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那些未经整理刻印的杜诗评点本还具有与稿本同等重要的文献价值,进而阐释了杜诗未刊评点所具备的杜诗学意义和承担的文学批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学
杜诗评点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古文解诗”的内在逻辑——以清初徽州士人杜诗评点中的“古文之法”为例
2
作者
杨亿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47,共7页
清初的徽州士人及清中后期的方东树都以"古文"的视角解析杜诗并从中发现了多种"古文之法"。事实上,徽州士人所谓"古文之法"的基本内涵是:局部性地打断句子内部、句与句、章与章之间平顺晓畅的意义关联,...
清初的徽州士人及清中后期的方东树都以"古文"的视角解析杜诗并从中发现了多种"古文之法"。事实上,徽州士人所谓"古文之法"的基本内涵是:局部性地打断句子内部、句与句、章与章之间平顺晓畅的意义关联,从而避免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意脉理论是"以古文解诗"的理论基础:"古文之法"之所以能被引入诗歌,是因为它适应了构建网络型意脉的需要。通过与方东树的对比可知,从"古文之法"中发现"言外之意"是徽州士人"以古文解诗"的特色,而清初杜诗学"赋兼比兴"的学术观念是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古文解诗”
内在逻辑
徽州士人
杜诗评点
“古文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
2
3
作者
曾绍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4,共10页
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是稀见的杜诗学文献,蕴含丰富的诗学理论。杜注论方面,反思"千家注杜"所存在的过度阐释与注释讹误,认为"诗有待注而豁然者,有不须注而渊然、一落注而反索然者"。编年论方面,肯定编年乃"...
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是稀见的杜诗学文献,蕴含丰富的诗学理论。杜注论方面,反思"千家注杜"所存在的过度阐释与注释讹误,认为"诗有待注而豁然者,有不须注而渊然、一落注而反索然者"。编年论方面,肯定编年乃"知人论世之要诀",又认为编年"不可泥信者亦多"。渊源论方面,切论杜诗"导源风雅"、"兼收博采",又详析杜甫诗论俱本《文赋》的诗学渊源。创作论方面,强调作诗以"学"始,以"悟"终,认为"选诗与看诗异,看诗与作诗异"。鉴赏论方面,视诗歌为"灵物"、"高物"、"深物",强调"惟癖则所研入深,所领略独"。这些理论真实再现了杜诗经典化、理论化进程的原始面貌,也凸显了清代学者杜诗批阅的实践感悟与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未刊
评点
序跋
杜诗
注释
杜诗
编年
创作论
鉴赏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诗评点:被有意搁置了的杜诗学文献——从杜诗学与文学批评史的视阈出发
被引量:
9
1
作者
曾绍皇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清时期未刊文学评点的整理与研究"(06JJD75011-44005)子项目
湖南省社科评审委课题"杜诗未刊评点的整理与研究"(1011244B)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文学批评视阈中的杜诗评点研究"(2010BQ3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本文从杜诗学视阈审视杜诗评点的历史定位,突破了传统杜诗研究不将杜诗评点纳入杜诗学著作范畴的偏颇,指出杜诗评点是杜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那些未经整理刻印的杜诗评点本还具有与稿本同等重要的文献价值,进而阐释了杜诗未刊评点所具备的杜诗学意义和承担的文学批评功能。
关键词
杜诗
学
杜诗评点
文学批评
Keywords
the study of Du Fu's poems
the comments on Du Fu's poems
literature criticism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古文解诗”的内在逻辑——以清初徽州士人杜诗评点中的“古文之法”为例
2
作者
杨亿力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47,共7页
基金
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3CW06)
文摘
清初的徽州士人及清中后期的方东树都以"古文"的视角解析杜诗并从中发现了多种"古文之法"。事实上,徽州士人所谓"古文之法"的基本内涵是:局部性地打断句子内部、句与句、章与章之间平顺晓畅的意义关联,从而避免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意脉理论是"以古文解诗"的理论基础:"古文之法"之所以能被引入诗歌,是因为它适应了构建网络型意脉的需要。通过与方东树的对比可知,从"古文之法"中发现"言外之意"是徽州士人"以古文解诗"的特色,而清初杜诗学"赋兼比兴"的学术观念是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以古文解诗”
内在逻辑
徽州士人
杜诗评点
“古文之法”
Keywords
poetry analysis base on Guwen
inner logic
scholars from Huizhou
comments on Du Fu's poems
creative skills of Guwe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
2
3
作者
曾绍皇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清杜诗手批本研究"(16BZW08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是稀见的杜诗学文献,蕴含丰富的诗学理论。杜注论方面,反思"千家注杜"所存在的过度阐释与注释讹误,认为"诗有待注而豁然者,有不须注而渊然、一落注而反索然者"。编年论方面,肯定编年乃"知人论世之要诀",又认为编年"不可泥信者亦多"。渊源论方面,切论杜诗"导源风雅"、"兼收博采",又详析杜甫诗论俱本《文赋》的诗学渊源。创作论方面,强调作诗以"学"始,以"悟"终,认为"选诗与看诗异,看诗与作诗异"。鉴赏论方面,视诗歌为"灵物"、"高物"、"深物",强调"惟癖则所研入深,所领略独"。这些理论真实再现了杜诗经典化、理论化进程的原始面貌,也凸显了清代学者杜诗批阅的实践感悟与理论思考。
关键词
杜诗
未刊
评点
序跋
杜诗
注释
杜诗
编年
创作论
鉴赏论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杜诗评点:被有意搁置了的杜诗学文献——从杜诗学与文学批评史的视阈出发
曾绍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以古文解诗”的内在逻辑——以清初徽州士人杜诗评点中的“古文之法”为例
杨亿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的理论价值
曾绍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