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诗研究的新成果——评介《诗圣的游踪与创作》和《诗圣的写作艺术》
1
作者 张晶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59-160,共2页
这两年,古代文学研究似乎有点“背时”。看看“左邻右舍”热闹得如火如荼,相比之下自家有些“门前冷落”。在这种情形下,新近由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诗圣的游踪与创作》(范文质、文自成合著)、《诗圣的写作艺术》(文自成、范文质... 这两年,古代文学研究似乎有点“背时”。看看“左邻右舍”热闹得如火如荼,相比之下自家有些“门前冷落”。在这种情形下,新近由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诗圣的游踪与创作》(范文质、文自成合著)、《诗圣的写作艺术》(文自成、范文质合著)这两部杜诗研究新著,就显得别具一番意味与风韵了。 说起杜诗研究来,真叫人很有“望杜兴叹”之感。千余年来,杜诗研究成果真可说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仅是新时期以来发表的论文就有数百篇、专著几十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圣 杜诗研究 游踪 写作艺术 杜诗 新成果 写作技法 杜甫研究 色彩美 古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作品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彩花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5期75-81,共7页
21世纪以来的杜诗研究有新进展:"杜诗学"作为专门之学的建设进一步开展;杜诗人物及文化地理研究深入细致;杜诗的思想、题材、文化意义及"李杜"比较研究颇见功力;杜诗语言、修辞、风格等艺术成就的研究成果颇多。同... 21世纪以来的杜诗研究有新进展:"杜诗学"作为专门之学的建设进一步开展;杜诗人物及文化地理研究深入细致;杜诗的思想、题材、文化意义及"李杜"比较研究颇见功力;杜诗语言、修辞、风格等艺术成就的研究成果颇多。同时,在杜诗学研究、文化意义、语言研究、通俗化立场等方面,还需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杜诗研究 杜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评《杜诗详注》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永璋 《社会科学研究》 1984年第1期94-99,共6页
本文对仇兆鳌的《杜诗详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评介。作者指出《详注》的优点:<一>博采诸家注释;<二>广集历代名家评论;<三>分类示以诗法。同时也指出《详著》的缺点:<一>儒家思想之牢笼;<二>忠君... 本文对仇兆鳌的《杜诗详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评介。作者指出《详注》的优点:<一>博采诸家注释;<二>广集历代名家评论;<三>分类示以诗法。同时也指出《详著》的缺点:<一>儒家思想之牢笼;<二>忠君思想之强制;<三>诗史美称之拘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采 朱凤 历史真实 司马迁 朱鸟 杜诗研究 衡山 唐史 儒家思想 忠君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研究的思考
4
作者 冯建国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4期15-21,共7页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杜甫,不仅没有在漫长的岁月流水中磨消湮没,反而被后人推为诗国里的圣哲。一千四百余首杜诗,为后世广为传诵、研究,号称“千家注”,可知研究者为数之多;“一卷杜诗揉欲烂”(杨万里《与长孺共读杜诗》),更见研究者...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杜甫,不仅没有在漫长的岁月流水中磨消湮没,反而被后人推为诗国里的圣哲。一千四百余首杜诗,为后世广为传诵、研究,号称“千家注”,可知研究者为数之多;“一卷杜诗揉欲烂”(杨万里《与长孺共读杜诗》),更见研究者所下的功夫之深。杜甫及其诗令后人如此醉心地崇奉和研究,且长盛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研究 杜诗研究 杜甫诗 研究 杨万里 庸俗社会学 艺术成就 诗国 共读 四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杜甫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惊春 《河南社会科学》 1995年第2期50-53,共4页
中国杜甫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惊春中国杜甫研究会成立大会及首届学术讨论会,已于近日降下帷幕。大会收到了代表们所提交的数十篇论文。学术研讨会在会长霍松林和副会长邓绍基、廖仲安、张忠纲等先生的主持下进行。与会的代表针对... 中国杜甫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惊春中国杜甫研究会成立大会及首届学术讨论会,已于近日降下帷幕。大会收到了代表们所提交的数十篇论文。学术研讨会在会长霍松林和副会长邓绍基、廖仲安、张忠纲等先生的主持下进行。与会的代表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杜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杜甫研究 杜诗 研讨会综述 爱国主义精神 杜诗研究 儒家思想 精神文明建设 山水诗 学术 社会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寒士” 被引量:2
6
作者 阮世辉 《文史哲》 1984年第3期74-75,共2页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寒士”究竟指什么人?自郭老解释为专指穷读书人以后(《李白与杜甫》)215页),近年来不少杜诗研究者的看法颇有分歧。我觉得,诗中的“寒士”本来就是泛指一切受冷挨冻的人,不必专指穷书生。下面谈谈理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寒士”究竟指什么人?自郭老解释为专指穷读书人以后(《李白与杜甫》)215页),近年来不少杜诗研究者的看法颇有分歧。我觉得,诗中的“寒士”本来就是泛指一切受冷挨冻的人,不必专指穷书生。下面谈谈理由。不少杜诗研究者和杜诗选本,一般都把诗中的“寒”字释为“贫穷”的意义,这就很容易得出诗中“寒士”是专指穷读书人的结论。但我认为诗中的“寒”字并非表示“贫穷”,而是表示“寒冷”。“寒”的本义就是“寒冷”。这里是用本义;“贫穷”是其引伸义,但在这里与老杜措词的初衷无涉。这可以从诗的本身得到证明。由于茅屋为秋风所破,继而猛雨骤至,诗人长夜沾湿,冻不成眠,这在诗里面是说得够清楚的。“寒”字的前面已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研究 李白与杜甫 引伸义 寒冷 专指 本义 贫穷 男子 受冷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次昭陵》诗注 被引量:1
7
作者 吉川幸次郎 武晋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28-36,51,共10页
这篇“《行次昭陵》的注释”,就是从他的《杜甫诗注》上全文摘译的。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首杜诗的编年,和某些重要诗句的注释,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可供我国杜诗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 杜诗研究 杜甫诗 《文选》 《文苑英华》 唐帝国 太宗 太清宫 历史观 《草堂诗笺》 《五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备精审 沾溉学人——《杜集书目提要》评介
8
作者 王启兴 唐典伟 《文史哲》 1988年第1期51-53,共3页
自中唐以来,就不断有人搜集、整理、注释、研究杜甫的诗歌,因而各种有关杜诗的著述,不仅数量多,而且不乏有发明、有创见、有较高学术水平之作。前人这些丰硕的成果,固然给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杜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因其卷帙浩繁,加之... 自中唐以来,就不断有人搜集、整理、注释、研究杜甫的诗歌,因而各种有关杜诗的著述,不仅数量多,而且不乏有发明、有创见、有较高学术水平之作。前人这些丰硕的成果,固然给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杜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因其卷帙浩繁,加之分散各地,一般人很难了解其究竟,这又不能不影响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与利用。长期以来,学术界一方面希望有一部较完备的《杜甫资料汇编》,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有一部杜甫诗歌研究的书目提要和索引问世,为新时期杜诗研究的拓展提供条件。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组的郑庆笃、焦裕银、张忠纲、冯建国四同志,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编成《杜集书目提要》一书,由齐鲁书社出版,这真是急学术界之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成果 学术界 书目提要 研究 源流关系 杜诗编年 杜甫研究 新时期 杜诗研究 港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讯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86-86,共1页
由本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丛刊《古典文学论丛》,自发行以来,读者反映良好。该丛刊以李白、杜甫研究为中心,发表了杜诗研究论文四篇,李白作品及其生平研究论文三篇,都各有特色及一定的学术价值。蒋志同志写的《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补正》... 由本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丛刊《古典文学论丛》,自发行以来,读者反映良好。该丛刊以李白、杜甫研究为中心,发表了杜诗研究论文四篇,李白作品及其生平研究论文三篇,都各有特色及一定的学术价值。蒋志同志写的《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补正》,从李白自己的诗作、李白在江油的遗迹、同时代人的记述、后代人的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价值 李白 学报编辑部 地方志 编辑出版 古典文学 丛刊 杜诗研究 杜甫研究 生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两酸嘶”辨析
10
作者 李云逸 《人文杂志》 1982年第3期120-120,共1页
长期以来,杜诗研究者对《无家别》中“终身两酸嘶”的解释,意见不一。前代注杜名家仇兆鳌以为“两”字指从军者母子二人,说:“‘两酸嘶’,谓母子饮恨。”杨伦以为“酸嘶”的是从军者自已,他在此句下引黄生注曰:“诗言‘内顾’,无妻也,... 长期以来,杜诗研究者对《无家别》中“终身两酸嘶”的解释,意见不一。前代注杜名家仇兆鳌以为“两”字指从军者母子二人,说:“‘两酸嘶’,谓母子饮恨。”杨伦以为“酸嘶”的是从军者自已,他在此句下引黄生注曰:“诗言‘内顾’,无妻也,‘永痛’,无母也。母亡妻去,曲尽无家之惨”,显然是释“两”字为无妻、无母这两件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酸 从军者 “两” 无母 主语 杜诗研究 注杜 并列复句 承前省略 诗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