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子美集开诗世界——试论《成都文类》中杜甫草堂诗的词体特质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晓兰
《杜甫研究学刊》
2006年第1期63-68,共6页
《成都文类》收录的杜甫草堂诗多为实写,长于精美的感觉表现,清丽深婉,其咏物诗则寄托遥深。草堂诗具词体特质,给后世词坛及南宋咏物词以深刻影响。
关键词
成都文类
杜甫草堂诗
词体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评介
2
作者
陈燕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3期120-122,共3页
以杜诗为书法内容始于唐人,怀素书杜甫《秋兴八首》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宋代则出现了以杜诗为题材的绘画,赵葵写有《杜甫诗意图》。明清时期,以杜诗为题材的书画创作渐趋繁荣,当代亦兴盛不衰,可见杜诗对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影响...
以杜诗为书法内容始于唐人,怀素书杜甫《秋兴八首》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宋代则出现了以杜诗为题材的绘画,赵葵写有《杜甫诗意图》。明清时期,以杜诗为题材的书画创作渐趋繁荣,当代亦兴盛不衰,可见杜诗对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影响深远。《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选录杜甫草堂诗209题,草堂诗意图46幅,明清及当代书法家所书杜甫草堂诗45幅,收录以杜诗为题材的印章75枚。详细观之,该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兴八首》
杜甫草堂诗
篆刻艺术
中国书画
书画创作
杜
诗
艺文
诗
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刘氏家族文学中有关“杜甫草堂诗”的创作
3
作者
马旭
《杜甫研究学刊》
2017年第3期86-90,共5页
清中叶至民初时期,成都刘沅家族成员创作了十首有关杜甫草堂的诗。这些诗歌或描写清代杜甫草堂风貌的变化,或表达对杜甫的敬爱,赞扬杜甫的人格、个性和思想,对其不幸表示同情。通过对这类诗歌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杜甫草堂在清代的变化、...
清中叶至民初时期,成都刘沅家族成员创作了十首有关杜甫草堂的诗。这些诗歌或描写清代杜甫草堂风貌的变化,或表达对杜甫的敬爱,赞扬杜甫的人格、个性和思想,对其不幸表示同情。通过对这类诗歌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杜甫草堂在清代的变化、清代蜀人对杜甫的崇拜以及刘氏家族文学的传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家族文学
杜甫草堂诗
崇杜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孟伉咏杜甫草堂诗词若干首
4
作者
刘一甫
《杜甫研究学刊》
1989年第3期69-70,68,共3页
绕屋巡廊百本梅,朱朱白白向人日。乱插繁花归去晚,放歌愁绝杜陵诗。注①向来我作诗照例是不甚按韵部,尤其是这一首,连韵部的平庆也不依。我以为诗之用韵是在于调。如不调,虽不出韵何意?如其调也,虽所有韵脚不在一部何害?况且“部”是谁...
绕屋巡廊百本梅,朱朱白白向人日。乱插繁花归去晚,放歌愁绝杜陵诗。注①向来我作诗照例是不甚按韵部,尤其是这一首,连韵部的平庆也不依。我以为诗之用韵是在于调。如不调,虽不出韵何意?如其调也,虽所有韵脚不在一部何害?况且“部”是谁分的?唐有唐韵,明有明韵,清有清韵,今天作诗,不有我们自己的韵?今天四声既已打破,“四质”的“日”字,独不可押“四支”的“诗”字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孟伉
出韵
韵部
韵脚
杜甫草堂诗
作
诗
归去
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甫草堂诗色调审美断想
5
作者
林弘
《杜甫研究学刊》
1991年第2期67-70,共4页
沈约以为“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宋书·谢灵运传论》)钟嵘也说过:“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千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
沈约以为“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宋书·谢灵运传论》)钟嵘也说过:“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千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品·总论》)看来,色彩之美作为诗歌的特质,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和运用。“诗圣”杜甫在色彩的运用上,色调的调配上,匠心独具,使他的作品显示出极高的魅力,臻于完美的艺术境界。这一点,近年来却少有人论及。本文拟就杜甫的草堂诗所表现的这一特色,作一些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色相宣
杜甫草堂诗
诗
品
沈约
色调
丹采
三义
钟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蜀中诗人赵熙、向楚咏杜甫草堂诗
6
作者
庸禺
《杜甫研究学刊》
1990年第1期73-74,共2页
蜀中近代诗人咏成都杜甫草堂的很多赵熙、向楚各写七律一首,颇为脍炙人口,已经陈逸先生于《杜甫研究学刊》一九八九年第三期发表之《晚清以来诗人咏杜举隅》文中录出,今加以解说,供读者参考。赵熙,四川荣县人。一八六七年生。前清进士...
蜀中近代诗人咏成都杜甫草堂的很多赵熙、向楚各写七律一首,颇为脍炙人口,已经陈逸先生于《杜甫研究学刊》一九八九年第三期发表之《晚清以来诗人咏杜举隅》文中录出,今加以解说,供读者参考。赵熙,四川荣县人。一八六七年生。前清进士。一九四八年卒。年八十二岁。他在一九二○年在成都时有七律《草堂》,写道:诗人身后人知敬,谁省严家节度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杜甫
草堂
《
杜甫
研究学刊》
赵熙
蜀中
诗
杜甫草堂诗
向楚
七律
晚清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甫草堂诗选注》出版
7
《杜甫研究学刊》
198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杜甫草堂诗选注》一书,杜甫草堂博物馆编辑,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杜甫于公元七五九年避乱入蜀,至七六五年去蜀,其间除一度流亡梓、闻(今四川三台、闻中一带)外,前后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在此期间,诗人生活相对...
《杜甫草堂诗选注》一书,杜甫草堂博物馆编辑,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杜甫于公元七五九年避乱入蜀,至七六五年去蜀,其间除一度流亡梓、闻(今四川三台、闻中一带)外,前后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在此期间,诗人生活相对安定,心绪也较为恬静,因而其创作的相当一部分带有田园风味,大量描写郊野之景和抒发恬淡之情的作品,构成这一时期创作的特点,如《卜居》、《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便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风味
四川人民出版社
杜甫草堂诗
《春夜喜雨》
出版发行
《卜居》
成都
草堂
选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子美集开诗世界——试论《成都文类》中杜甫草堂诗的词体特质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晓兰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06年第1期63-68,共6页
文摘
《成都文类》收录的杜甫草堂诗多为实写,长于精美的感觉表现,清丽深婉,其咏物诗则寄托遥深。草堂诗具词体特质,给后世词坛及南宋咏物词以深刻影响。
关键词
成都文类
杜甫草堂诗
词体特质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评介
2
作者
陈燕
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20年第3期120-122,共3页
文摘
以杜诗为书法内容始于唐人,怀素书杜甫《秋兴八首》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宋代则出现了以杜诗为题材的绘画,赵葵写有《杜甫诗意图》。明清时期,以杜诗为题材的书画创作渐趋繁荣,当代亦兴盛不衰,可见杜诗对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影响深远。《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选录杜甫草堂诗209题,草堂诗意图46幅,明清及当代书法家所书杜甫草堂诗45幅,收录以杜诗为题材的印章75枚。详细观之,该书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
《秋兴八首》
杜甫草堂诗
篆刻艺术
中国书画
书画创作
杜
诗
艺文
诗
意图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刘氏家族文学中有关“杜甫草堂诗”的创作
3
作者
马旭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17年第3期86-90,共5页
文摘
清中叶至民初时期,成都刘沅家族成员创作了十首有关杜甫草堂的诗。这些诗歌或描写清代杜甫草堂风貌的变化,或表达对杜甫的敬爱,赞扬杜甫的人格、个性和思想,对其不幸表示同情。通过对这类诗歌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杜甫草堂在清代的变化、清代蜀人对杜甫的崇拜以及刘氏家族文学的传承情况。
关键词
刘氏家族文学
杜甫草堂诗
崇杜情结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孟伉咏杜甫草堂诗词若干首
4
作者
刘一甫
机构
不详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1989年第3期69-70,68,共3页
文摘
绕屋巡廊百本梅,朱朱白白向人日。乱插繁花归去晚,放歌愁绝杜陵诗。注①向来我作诗照例是不甚按韵部,尤其是这一首,连韵部的平庆也不依。我以为诗之用韵是在于调。如不调,虽不出韵何意?如其调也,虽所有韵脚不在一部何害?况且“部”是谁分的?唐有唐韵,明有明韵,清有清韵,今天作诗,不有我们自己的韵?今天四声既已打破,“四质”的“日”字,独不可押“四支”的“诗”字乎?
关键词
刘孟伉
出韵
韵部
韵脚
杜甫草堂诗
作
诗
归去
杜陵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甫草堂诗色调审美断想
5
作者
林弘
机构
不详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1991年第2期67-70,共4页
文摘
沈约以为“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宋书·谢灵运传论》)钟嵘也说过:“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千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品·总论》)看来,色彩之美作为诗歌的特质,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和运用。“诗圣”杜甫在色彩的运用上,色调的调配上,匠心独具,使他的作品显示出极高的魅力,臻于完美的艺术境界。这一点,近年来却少有人论及。本文拟就杜甫的草堂诗所表现的这一特色,作一些分析比较。
关键词
五色相宣
杜甫草堂诗
诗
品
沈约
色调
丹采
三义
钟嵘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中诗人赵熙、向楚咏杜甫草堂诗
6
作者
庸禺
机构
不详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1990年第1期73-74,共2页
文摘
蜀中近代诗人咏成都杜甫草堂的很多赵熙、向楚各写七律一首,颇为脍炙人口,已经陈逸先生于《杜甫研究学刊》一九八九年第三期发表之《晚清以来诗人咏杜举隅》文中录出,今加以解说,供读者参考。赵熙,四川荣县人。一八六七年生。前清进士。一九四八年卒。年八十二岁。他在一九二○年在成都时有七律《草堂》,写道:诗人身后人知敬,谁省严家节度尊?
关键词
成都
杜甫
草堂
《
杜甫
研究学刊》
赵熙
蜀中
诗
杜甫草堂诗
向楚
七律
晚清以来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甫草堂诗选注》出版
7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198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杜甫草堂诗选注》一书,杜甫草堂博物馆编辑,最近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杜甫于公元七五九年避乱入蜀,至七六五年去蜀,其间除一度流亡梓、闻(今四川三台、闻中一带)外,前后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在此期间,诗人生活相对安定,心绪也较为恬静,因而其创作的相当一部分带有田园风味,大量描写郊野之景和抒发恬淡之情的作品,构成这一时期创作的特点,如《卜居》、《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便是如此。
关键词
田园风味
四川人民出版社
杜甫草堂诗
《春夜喜雨》
出版发行
《卜居》
成都
草堂
选注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子美集开诗世界——试论《成都文类》中杜甫草堂诗的词体特质
赵晓兰
《杜甫研究学刊》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杜甫草堂诗艺文研究》评介
陈燕
《杜甫研究学刊》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刘氏家族文学中有关“杜甫草堂诗”的创作
马旭
《杜甫研究学刊》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刘孟伉咏杜甫草堂诗词若干首
刘一甫
《杜甫研究学刊》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杜甫草堂诗色调审美断想
林弘
《杜甫研究学刊》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蜀中诗人赵熙、向楚咏杜甫草堂诗
庸禺
《杜甫研究学刊》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杜甫草堂诗选注》出版
《杜甫研究学刊》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