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基因第4外显子Msp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各基因型母猪的第2、3胎次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的窝...本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基因第4外显子Msp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各基因型母猪的第2、3胎次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的窝重及断奶成活率进行测定,进而分析RBP4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RBP4基因在3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位点;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大白猪在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中,大白猪中优势基因型为BB基因型,而长白猪和杜洛克猪中优势基因型为AA基因型。在繁殖性能上,长白猪BB基因型群体第2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高于AA基因型0.97头、1.28头、0.92头、1.74kg和4.42kg,高于AB基因型0.92头、1.02头、0.98头、1.43kg和4.98kg;第3胎次中总体上BB基因型也为有利基因型。展开更多
试验对 HMGA1基因的两个 SNPs 位点进行分析,研究了 HMG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利用大白猪和民猪重测序结果比较发现了 HMGA1基因的两个 SNPs 位点(g.-543 T 〉 C 和g.1356 C〉T),利用 Sequenom 质谱测序...试验对 HMGA1基因的两个 SNPs 位点进行分析,研究了 HMG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利用大白猪和民猪重测序结果比较发现了 HMGA1基因的两个 SNPs 位点(g.-543 T 〉 C 和g.1356 C〉T),利用 Sequenom 质谱测序平台对杜洛克猪 g.-543 T〉C 和 g.1356 C〉T 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杜洛克猪群体 g.-543 T〉C 位点,CT 与 CC 基因型相比,90日龄体重升高了2.15 kg (P 〈0.05),30 kg 体重日龄降低了3.21 d (P 〈0.05),断奶重升高,剩余采食量降低,100 kg 体重日龄减少,30-100 kg 平均日增重、40-90 kg 平均日采食量、40-90 kg 平均日增重均降低。杜洛克猪群体 g.1356 C〉T 位点,CC 与 TT 基因型相比,90日龄体重升高了0.37 kg (P 〈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0.13 kg/d (P 〈0.05),100 kg 背膘厚降低0.43 mm (P 〈0.05),剩余采食量降低了70.42 g (P 〈0.05),30 kg 体重日龄降低了0.56 d (P 〈0.05);40-90 kg 平均日采食量降低了0.17 kg (P 〈0.05),断奶重升高,100 kg 体重日龄增大,30-100、40-90 kg 平均日增重均降低;CT 与 TT 基因型结果与上结果类似。结果初步表明 HMGA1基因两个 SNPs 位点的突变有利于杜洛克猪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的提高。展开更多
【目的】揭示基于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animal model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AM-BLUP)的选择指数对杜洛克猪生长及繁殖性状的选育效果。【方法】在采用AM-BLUP方法估计个体目标性状育种值基础上,以达100 kg体质量日龄(...【目的】揭示基于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animal model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AM-BLUP)的选择指数对杜洛克猪生长及繁殖性状的选育效果。【方法】在采用AM-BLUP方法估计个体目标性状育种值基础上,以达100 kg体质量日龄(相对权重0.7)和100 kg活体背膘厚(相对权重0.3)为主选性状构建选择指数,对1个闭锁的杜洛克猪群开展持续7年(2013—2019年)的选育,系统分析选育期间猪群6个生长及繁殖性状表型值、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EBV)、选择指数及近交系数的变化。【结果】相较于2013年,2019年猪群达100 kg体质量日龄、100 kg活体背膘厚和30~100 kg料重比分别极显著缩短4.45 d、降低0.52 mm和降低0.05(P<0.01);初产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分别提高0.99头(P<0.05)和1.02头(P>0.05),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72头和0.49头(P>0.05),21日龄窝重分别降低0.39 kg和提高6.20 kg(P>0.05);主选性状达100 kg体质量日龄和100 kg活体背膘厚的EBV分别极显著降低3.447和0.533(P<0.01),选择指数极显著提高23.62(P<0.01),除30~100 kg料重比外,其余辅选性状的EBV均获得了不同程度改进。选育结束时,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为3.1973%,年均增量为0.4904%。【结论】基于AM-BLUP的指数选择可有效改良猪的生产性状,但不同性状的具体选择进展会因其遗传特性的不同而异。展开更多
文摘本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基因第4外显子Msp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各基因型母猪的第2、3胎次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的窝重及断奶成活率进行测定,进而分析RBP4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RBP4基因在3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位点;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大白猪在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中,大白猪中优势基因型为BB基因型,而长白猪和杜洛克猪中优势基因型为AA基因型。在繁殖性能上,长白猪BB基因型群体第2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高于AA基因型0.97头、1.28头、0.92头、1.74kg和4.42kg,高于AB基因型0.92头、1.02头、0.98头、1.43kg和4.98kg;第3胎次中总体上BB基因型也为有利基因型。
文摘试验对 HMGA1基因的两个 SNPs 位点进行分析,研究了 HMG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利用大白猪和民猪重测序结果比较发现了 HMGA1基因的两个 SNPs 位点(g.-543 T 〉 C 和g.1356 C〉T),利用 Sequenom 质谱测序平台对杜洛克猪 g.-543 T〉C 和 g.1356 C〉T 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生长、饲料利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杜洛克猪群体 g.-543 T〉C 位点,CT 与 CC 基因型相比,90日龄体重升高了2.15 kg (P 〈0.05),30 kg 体重日龄降低了3.21 d (P 〈0.05),断奶重升高,剩余采食量降低,100 kg 体重日龄减少,30-100 kg 平均日增重、40-90 kg 平均日采食量、40-90 kg 平均日增重均降低。杜洛克猪群体 g.1356 C〉T 位点,CC 与 TT 基因型相比,90日龄体重升高了0.37 kg (P 〈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0.13 kg/d (P 〈0.05),100 kg 背膘厚降低0.43 mm (P 〈0.05),剩余采食量降低了70.42 g (P 〈0.05),30 kg 体重日龄降低了0.56 d (P 〈0.05);40-90 kg 平均日采食量降低了0.17 kg (P 〈0.05),断奶重升高,100 kg 体重日龄增大,30-100、40-90 kg 平均日增重均降低;CT 与 TT 基因型结果与上结果类似。结果初步表明 HMGA1基因两个 SNPs 位点的突变有利于杜洛克猪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