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浦县山口杖头木偶戏的困境与发展
1
作者 石燕萍 张艳玲 唐锦媛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2期9-11,共3页
合浦县山口杖头木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几百年历史,近年来,山口杖头木偶戏的发展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山口杖头木偶戏在传承人、观众两方面的困境,并结合当地现... 合浦县山口杖头木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几百年历史,近年来,山口杖头木偶戏的发展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山口杖头木偶戏在传承人、观众两方面的困境,并结合当地现有资源,从传承人、学校两个主体出发,提出可行的发展建议,以推动山口杖头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口杖头木偶戏 发展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原始思维看傀儡戏——以广西桂平杖头木偶戏为例
2
作者 陈伟玲 黄毅 《歌海》 2024年第4期142-149,共8页
广西桂平民间对杖头木偶戏的文化信仰源于原始思维互渗影响下的偶像崇拜,由此演化为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于是出现木偶殉葬、木偶娱神、木偶求雨等巫术行为。但在思维表象与文化并行发展下,桂平杖头木偶戏承载更多的是颂扬传统美德的集... 广西桂平民间对杖头木偶戏的文化信仰源于原始思维互渗影响下的偶像崇拜,由此演化为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于是出现木偶殉葬、木偶娱神、木偶求雨等巫术行为。但在思维表象与文化并行发展下,桂平杖头木偶戏承载更多的是颂扬传统美德的集体价值诉求,这是分析民间小戏原始思维的动机所在及传承民间小戏的价值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平杖头木偶戏 原逻辑思维 互渗律 集体表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县杖头木偶戏的生存现状与传承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颜筱靖 张琦 +3 位作者 董岩 韩娇娇 周冰帅 吴燕伶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期32-35,共4页
洋县杖头木偶戏是流行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乡一带的原生态戏剧,它于2006年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省级保护项目。近十年来,洋县杖头木偶戏借助各大文化艺术节和文化旅游节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专业认可和群众关注。然而,洋县杖... 洋县杖头木偶戏是流行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乡一带的原生态戏剧,它于2006年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省级保护项目。近十年来,洋县杖头木偶戏借助各大文化艺术节和文化旅游节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专业认可和群众关注。然而,洋县杖头木偶戏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挑战。新媒体时代,观众选择的多样化与审美需求的提升对洋县杖头木偶戏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洋县杖头木偶戏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基础上,可以从内容、形式入手拓展创新空间,让互联网和新媒体成为戏曲艺术传承的新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杖头木偶戏 生存现状 传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艺术实践课程中融入杖头木偶戏的研究——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实践课建设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海峰 《艺术评鉴》 2021年第13期108-110,共3页
高校艺术课程与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有着紧密的耦合性,传承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是高校艺术实践课程的有效拓展,更是秉承传统、弘扬本土文化艺术的时代担当。针对当前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对非遗传承的缺责现状,本文提出课程优化设置、组建研学... 高校艺术课程与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有着紧密的耦合性,传承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是高校艺术实践课程的有效拓展,更是秉承传统、弘扬本土文化艺术的时代担当。针对当前高校艺术实践课程对非遗传承的缺责现状,本文提出课程优化设置、组建研学团队、邀请民间艺人指导、举办课程实践展演、实习就业促进艺术实践等五个关于杖头木偶戏融入高校艺术实践课程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 杖头木偶戏 艺术实践课程 融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如皋杖头木偶戏谈地方木偶戏剧的传承与发展
5
作者 杨严慧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5期12-14,80,共4页
江苏如皋是著名的木偶之乡,其杖头木偶有着悠久的历史。杖头木偶人物造型丰富多变,多源自优秀的传统故事,同时广泛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民族特色,博采众长,不仅有利于展现本民族的民族风情,也对传播异域文化和研究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具有重... 江苏如皋是著名的木偶之乡,其杖头木偶有着悠久的历史。杖头木偶人物造型丰富多变,多源自优秀的传统故事,同时广泛吸收不同地域的优秀民族特色,博采众长,不仅有利于展现本民族的民族风情,也对传播异域文化和研究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具有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新鲜感的快速消散,杖头木偶戏的发展面临严重阻碍。因此,我们应团结一致,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木偶戏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偶艺术 如皋杖头木偶戏 特色 传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杖头木偶戏的发展与特征
6
作者 苏扬 《剧影月报》 2023年第1期84-85,共2页
木偶艺术“源于汉,兴于唐”,是中国传统曲艺瑰宝中一朵绚烂的奇葩,在中国戏剧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被史学界称为“百戏之祖”的布袋戏,发展历史已有2500多年。杂技戏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隋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用偶戏来演绎故事了。纵观... 木偶艺术“源于汉,兴于唐”,是中国传统曲艺瑰宝中一朵绚烂的奇葩,在中国戏剧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被史学界称为“百戏之祖”的布袋戏,发展历史已有2500多年。杂技戏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隋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用偶戏来演绎故事了。纵观傀儡发展史,最早可追溯至商代,当时主要是殉葬用的傀儡,而以殉葬品的形式出现的傀儡则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到了隋唐时代,从贵族殉葬品逐渐演变为寻常百姓家的消遣方式,也逐渐流行于寻常百姓之间。特别是到了唐朝,更明显地表现出木偶作为一种娱乐形式的价值。而盛行于宋代的各种表演形式,也经常在街头搞巡游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头木偶戏 中国剧史 春秋战国时期 木偶艺术 布袋 娱乐形式 隋唐时代 三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杖头木偶戏表演赏析两则
7
作者 邓小惠 《剧影月报》 2020年第4期38-39,共2页
扬州杖头木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江苏省木偶剧团(扬州市木偶研究所)自上世纪1957年建团以来,以高超的木偶表演艺术和极具特色的木偶造型艺术,闻名中外、驰誉国际。在60余年的剧团发展历史上,众多的木偶艺术家为事业的... 扬州杖头木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江苏省木偶剧团(扬州市木偶研究所)自上世纪1957年建团以来,以高超的木偶表演艺术和极具特色的木偶造型艺术,闻名中外、驰誉国际。在60余年的剧团发展历史上,众多的木偶艺术家为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介绍两位优秀的木偶剧演员。(一)王芸,国家一级演员,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头木偶戏 国家一级演员 木偶表演 木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偶造型艺术 传承发展 木偶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杖头木偶戏剧本初探——以廉江市李世木偶班剧本为例
8
作者 林玮 庞晶晶 《艺术评鉴》 2022年第4期152-154,共3页
杖头木偶戏是中华民间戏剧中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粤西杖头木偶戏极具传统韵味,多演历史剧目、风俗民生、人情悲欢离合等故事。廉江市石城镇飞鼠田村李世木偶班作为粤西杖头木偶戏戏班一员,其剧本类型主要有... 杖头木偶戏是中华民间戏剧中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粤西杖头木偶戏极具传统韵味,多演历史剧目、风俗民生、人情悲欢离合等故事。廉江市石城镇飞鼠田村李世木偶班作为粤西杖头木偶戏戏班一员,其剧本类型主要有历史传说剧、爱情婚姻剧。剧本在内容上贴近百姓生活,在形制、人物、语言等方面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征,体现出粤西杖头木偶戏剧本的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杖头木偶戏 廉江 李世木偶 剧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木偶戏、皮影戏杂谈 被引量:4
9
作者 董天泽 《文化艺术研究》 1996年第3期26-30,共5页
关键词 提线木偶 杖头木偶戏 布袋木偶 木偶剧团 皮影艺术 童话剧 木偶造型 神话剧 民间 职业剧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木偶戏的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骥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9-53,共5页
扬州木偶戏的探索郑平(执笔)常骥良(一)引言中国木偶源远流长,它的雏形,可以上溯到奴隶社会的俑。到了周代,奴隶主用俑代替人殉,已经很普遍了。所以后来孔丘就有“始作诵者其无后乎!?”的浩叹,由于用俑代替人殉,它的花式品... 扬州木偶戏的探索郑平(执笔)常骥良(一)引言中国木偶源远流长,它的雏形,可以上溯到奴隶社会的俑。到了周代,奴隶主用俑代替人殉,已经很普遍了。所以后来孔丘就有“始作诵者其无后乎!?”的浩叹,由于用俑代替人殉,它的花式品种也就多了起来。《周礼·檀弓》篇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头木偶戏 提线木偶 清代扬州 布袋木偶 嫦娥奔月 里下河地区 徽剧 剧目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皋杖头木偶艺术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金显 《剧影月报》 2023年第2期79-80,共2页
如皋木偶戏,兴于元明,盛于清朝和民国时期。有杖头、提线、布袋、大灯彩木偶、扇子木偶多种。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如皋出现了高约3米的灯彩木偶,与杖头木偶同台表演;道光年间,出现了扇子木偶。至清末民初,如皋杖头木偶戏班有100多个。... 如皋木偶戏,兴于元明,盛于清朝和民国时期。有杖头、提线、布袋、大灯彩木偶、扇子木偶多种。史料记载,清乾隆年间如皋出现了高约3米的灯彩木偶,与杖头木偶同台表演;道光年间,出现了扇子木偶。至清末民初,如皋杖头木偶戏班有100多个。木偶艺人半农而息,农闲而出,游走于集镇乡村,其队伍规模和木偶表演曾极一时之盛。20世纪50年代初,政府以娄加班为主体,整合其他班子组建了如皋木偶京剧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头木偶戏 京剧团 艺术传承 如皋 木偶表演 史料记载 扇子 灯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木偶戏传统服装
12
作者 贺玲 《剧影月报》 2022年第1期58-58,共1页
杖头木偶戏的服饰样式在早期演出的传统剧目中,与真人扮演的传统戏曲脚色一样,有蟒、靠、褶、帔等,古称“行头”。主要有:一、蟒:传统木偶服装的名称,亦称蟒袍,为帝王将相的官服。蟒袍分男蟒和女蟒,男蟒长及足,女蟒仅及膝。其种类有红... 杖头木偶戏的服饰样式在早期演出的传统剧目中,与真人扮演的传统戏曲脚色一样,有蟒、靠、褶、帔等,古称“行头”。主要有:一、蟒:传统木偶服装的名称,亦称蟒袍,为帝王将相的官服。蟒袍分男蟒和女蟒,男蟒长及足,女蟒仅及膝。其种类有红、绿、黄、白、黑团龙蟒,有戏珠、福字行龙蟒,有箭蟒、旗蟒等多达十余种样式。蟒的图纹有团龙和独龙两种,在传统木偶戏中,同样根据人物的性格、地位和脸谱穿用,如黄帝身份穿黄色团龙蟒,包拯、张飞穿黑色独龙蟒等等。1、团龙蟒。团龙蟒在传统木偶戏舞台上应用的范围很广,样式也非常丰富,设计要求相当严谨规范,剧中人物显得十分沉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头木偶戏 图纹 剧中人物 传统服装 团龙 蟒袍 女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提线木偶戏源流考述
13
作者 顾颖如 《剧影月报》 2019年第6期50-51,共2页
江苏是木偶戏大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省曾有十余个杖头木偶剧团、提线木偶剧团。其中杖头木偶在泰兴、镇江一带流行,而提线木偶则在兴化一带立足,所到之处均受到观众欢迎。沧海桑田,而今以扬州木偶剧团为代表的杖头木偶戏与时俱进,发... 江苏是木偶戏大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省曾有十余个杖头木偶剧团、提线木偶剧团。其中杖头木偶在泰兴、镇江一带流行,而提线木偶则在兴化一带立足,所到之处均受到观众欢迎。沧海桑田,而今以扬州木偶剧团为代表的杖头木偶戏与时俱进,发展风头正盛,而江苏提线木偶早已绝迹舞台,难见踪影。所幸的是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木偶剧团(扬州市木偶剧团前身)已退休多年的资深导演焦锋先生是江苏兴化提线木偶戏的第三代传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线木偶 杖头木偶戏 江苏兴化 木偶剧团 第三代 源流考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木偶剧《哪吒传奇》的艺术特色
14
作者 陈月 《剧影月报》 2024年第2期30-31,共2页
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艺术样式,历史上还被称作“傀戏”“傀儡戏”等,普遍认为“源于汉,兴于唐”,直到现在仍然焕发着艺术魅力和时代光彩,是新时代中国舞台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素有“木偶之乡”的称誉,其杖头木偶据说“兴于... 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艺术样式,历史上还被称作“傀戏”“傀儡戏”等,普遍认为“源于汉,兴于唐”,直到现在仍然焕发着艺术魅力和时代光彩,是新时代中国舞台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素有“木偶之乡”的称誉,其杖头木偶据说“兴于唐、行于宋、盛于明清”,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2008年,扬州木偶戏(杖头木偶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传统戏剧类项目中。扬州木偶戏最具有代表性的剧团是扬州市木偶研究所。作为扬州木偶戏的保护传承单位,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堪称国内规模最大、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国有木偶艺术表演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头木偶戏 传统 艺术表演团体 提线木偶 木偶 傀儡 艺术样式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布袋木偶表演与角色塑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文坚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7期43-43,共1页
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中国的布袋木偶戏汉朝时期就在民间出现,到了唐宋时代,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如今,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尤其是逢... 木偶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中国的布袋木偶戏汉朝时期就在民间出现,到了唐宋时代,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如今,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尤其是逢年过节时,木偶戏仍然是主要的观赏娱乐项目之一。而此文则通过对各个角色的分析来体现漳州布袋木偶戏的表演技巧与角色塑造之间的关系。现代木偶戏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塑造 布袋木偶 杖头木偶戏 提线木偶 全盛时期 唐宋时代 民族风格 文则 乡土艺术 贴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木偶剧创新与本体魅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骆燕 《剧影月报》 2014年第6期107-108,共2页
2014年9月26日,中国木偶皮影艺术的最高奖项"金狮奖"第五届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圆满落幕。这次大赛,参赛团队和中青年演员众多。经过一周的激烈角逐,我作为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原扬州市木偶剧团)一名青年演员... 2014年9月26日,中国木偶皮影艺术的最高奖项"金狮奖"第五届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圆满落幕。这次大赛,参赛团队和中青年演员众多。经过一周的激烈角逐,我作为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原扬州市木偶剧团)一名青年演员,所表演的木偶黄梅戏《女驸马》中"为救李郎离家园"一折,获得评委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一举夺得此次大赛的最佳表演金奖。面对金灿灿的奖杯和沉甸甸的证书,我不禁浮想联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影艺术 木偶剧团 女驸马 杖头木偶戏 金狮奖 音乐唱腔 花仙子 绞步 抖袖 经典剧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嫦娥奔月》木偶化妆刍议
17
作者 邓小惠 《剧影月报》 2015年第6期115-117,共3页
以杖头木偶为道具、由演员通过托举操纵木偶、抒发情感、描述情节或体现特殊技艺的传统戏剧艺术形式,称"杖头木偶戏"。杖头木偶戏的主要特征为运用"命棍"、"手扦"操纵木偶表演。木偶戏区别于其他艺术剧种的最大特点是以木偶形象... 以杖头木偶为道具、由演员通过托举操纵木偶、抒发情感、描述情节或体现特殊技艺的传统戏剧艺术形式,称"杖头木偶戏"。杖头木偶戏的主要特征为运用"命棍"、"手扦"操纵木偶表演。木偶戏区别于其他艺术剧种的最大特点是以木偶形象的展示直接与观众见面,木偶戏的操纵演员一般位于帷幕或挡片之内,以突出和加强木偶或木偶戏舞台的可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头木偶戏 木偶舞台 嫦娥奔月 化妆造型 艺术形式 传统 艺术要素 木偶制作 粉底霜 后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木偶剧《嫦娥奔月》的造型艺术
18
作者 戴荣华 《剧影月报》 2016年第2期34-36,共3页
新版木偶剧《嫦娥奔月》作为扬州市木偶研究所2016年重金打造的项目,一经上演获得赞誉无数。这部剧在艺术形式、思想格局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成功发掘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于创新中坚守本体艺术,使这部木偶剧兼具古老木偶艺术的魅力... 新版木偶剧《嫦娥奔月》作为扬州市木偶研究所2016年重金打造的项目,一经上演获得赞誉无数。这部剧在艺术形式、思想格局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成功发掘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于创新中坚守本体艺术,使这部木偶剧兼具古老木偶艺术的魅力韵味和现代艺术的新意时尚,它创造性地大胆运用全新投影,与木偶表演碰撞出璀璨火花。在木偶的造型上更是精益求精,力求在外形上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奔月 艺术形式 性格特征 木偶造型 现代艺术 后羿 杖头木偶戏 面部表情 盘起 额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木偶在国外
19
作者 陈岑 《剧影月报》 2021年第1期86-87,共2页
扬州杖头木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历史悠久,饮誉中外。自上世纪扬州木偶剧团(现为扬州市木偶研究所)1984年开始,迄今曾出访4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精美的造型艺术,深受各国观众热捧和赞誉。笔者近访国家... 扬州杖头木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历史悠久,饮誉中外。自上世纪扬州木偶剧团(现为扬州市木偶研究所)1984年开始,迄今曾出访4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和精美的造型艺术,深受各国观众热捧和赞誉。笔者近访国家一级导演(文化部文华导演奖得主)焦锋先生,谈及中国木偶专家受文化部派遣,赴巴基斯坦排演大型木偶剧《闹龙宫》和赴澳大利亚参加"中国艺术节"活动盛况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杖头木偶戏 一级导演 中国艺术节 木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艺术 巴基斯坦 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木偶表演
20
作者 胡文馨 胡晓燕(指导)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 2022年第5期62-63,共2页
Hello,everyone.Let me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the puppet show and how I learn the puppet show.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puppetry(木偶表演)rooted in Han Dynasty,has become very popular now.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Hello,everyone.Let me introduce something about the puppet show and how I learn the puppet show.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puppetry(木偶表演)rooted in Han Dynasty,has become very popular now.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puppet shows and Rugao wooden-rod puppets(杖头木偶戏)are the most common.Rod puppets are controlled by a stick or wire attached to the puppet’s main body parts.It is the role of the puppeteer(木偶表演者)to make these forms come al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偶表演 杖头木偶戏 EVERY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