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华北村落发展与近代基层制度变迁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忠怀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明清华北村落得到了迅速发展,以乾隆前后为分界,到乾隆初期,村落已经完成大致空间布局,乾隆以后,村庄由数量的增长转变为规模的发展。与村落发展相对应,明清村落地位也得到相应提高,到晚清民国时期,村落已经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研... 明清华北村落得到了迅速发展,以乾隆前后为分界,到乾隆初期,村落已经完成大致空间布局,乾隆以后,村庄由数量的增长转变为规模的发展。与村落发展相对应,明清村落地位也得到相应提高,到晚清民国时期,村落已经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研究显示,明清村落的发展推动了基层制度的变迁,村落发展是基层制度改革的内生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发展 基层制度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古村落文化旅游的思考
2
作者 代莉 曹倩倩 +2 位作者 郭昌明 邱莹 秦素玲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7期120-123,共4页
发展古村落文化旅游不但能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使得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延续,而且能够更好促进城乡深度交融,助力乡村振兴。古村落大多都具有良好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却面临着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传统产业模式单一、村民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为... 发展古村落文化旅游不但能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使得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延续,而且能够更好促进城乡深度交融,助力乡村振兴。古村落大多都具有良好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却面临着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传统产业模式单一、村民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应深挖文化内涵以提升古村落价值,融合文旅资源打造生态乡村,美化环境服务促进文旅协同发展,以期为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助力古村落重焕生机与活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村落发展 空心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下环洱海区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研究——以大理市城北村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汪琦 陈娟 +1 位作者 郭雪婷 史思杰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5期77-82,共6页
为全方位打造环洱海生态廊道,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以及系统分析法,基于共生理论运用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3要素,从环境、经济、空间、社会4方面构建传统村落旅... 为全方位打造环洱海生态廊道,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以及系统分析法,基于共生理论运用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3要素,从环境、经济、空间、社会4方面构建传统村落旅游共生系统进行研究,遵循环洱海区域传统村落现状调查,以城北村为例从3要素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村落保护发展路径。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协调村落共生单元,调整村内自然人文景观和街巷空间,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并打造村落特色旅游体验项目;综合共生环境,由社会群体为主导,自然人文环境、三大产业、三生空间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调节共生模式,通过优化传统村落共生界面、寻找共生系统平衡点、依靠不同群体间的关系与交流引导物质单元间的互动,帮助村落形成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为环洱海区域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传统村落 旅游共生模式 村落保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信任与利益网络效应研究——以北京市爨底下村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时少华 李享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0-45,共16页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利益相关者间的信任和利益关系结构效应有关。文章以北京市爨底下村为例,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通过对3个网络(信任关系网络、利益关系网络、信任利益关系交互网络)的纯网络结构效应和行动者关系效...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利益相关者间的信任和利益关系结构效应有关。文章以北京市爨底下村为例,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方法,通过对3个网络(信任关系网络、利益关系网络、信任利益关系交互网络)的纯网络结构效应和行动者关系效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网络紧密度效应看,爨底下村信任和利益两个网络紧密度效应均比较高,但信任与利益交互网络的紧密度效应则比较低;(2)从网络传递性效应看,爨底下村信任网络的传递性效应较高,利益网络的传递性效应则不高,信任与利益交互网络传递性效应中突出信任关系特性;(3)从网络核心边缘效应看,信任网络的核心边缘效应特征显著,导致以利益关系为主的交互网络核心边缘效应结构特征明显;(4)从网络的中间人控制效应看,整体上网络中间人控制效应特征不明显,但3个网络中仍存在着一些结构洞和桥优势位置的中间控制人;(5)从行动者关系效应看,整体上3个网络各个集团内部和之间紧密度效应均比较高,且组内和组间紧密趋势大体相同。文章在上述结论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数随机图模型 传统村落旅游发展 信任关系网络 利益关系网络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区边缘的皖南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以安徽省永丰乡岭下苏村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胡慧 李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73-177,共5页
文章通过对处于旅游区边缘的安徽省永丰乡岭下苏村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对每个古建筑、古树木及各类历史要素进行测绘,并制定详细的保护和修缮方案,对其中重要的古建筑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功能定位,通过古建筑的"... 文章通过对处于旅游区边缘的安徽省永丰乡岭下苏村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对每个古建筑、古树木及各类历史要素进行测绘,并制定详细的保护和修缮方案,对其中重要的古建筑在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功能定位,通过古建筑的"利用"促进"发展"和保护,以此推动类似地区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工作,并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以期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边缘区 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 皖南古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角下黔东南传统村落实践特色发展研究
6
作者 潘续丹 田祥 李高勇 《农村实用技术》 2018年第12期56-57,共2页
传统村落作为黔东南地区社会与历史发展的沉淀缩影,拥有高度浓缩的民俗文化情结,更是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相伴与共的生存资源,如何借力特色民居建设与保护,成为惠民政策的关键。因此,结合精准扶贫政策,着力强化传统村落建设工作成为重中... 传统村落作为黔东南地区社会与历史发展的沉淀缩影,拥有高度浓缩的民俗文化情结,更是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相伴与共的生存资源,如何借力特色民居建设与保护,成为惠民政策的关键。因此,结合精准扶贫政策,着力强化传统村落建设工作成为重中之重的焦点。基此,文章以黔东南地区发展传统特色经济、实践精准扶贫为例,展开系统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传统村落发展 实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初级阶段弱权利意识型古村落社区增权研究——以浙江省楠溪江芙蓉村为例 被引量:47
7
作者 翁时秀 彭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3-59,共7页
近年来,社区增权引起国内旅游研究者关注,从当前的理论和实践情况看,需要探寻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本土化增权理论和建议。文章以浙江省永嘉县境内的楠溪江古村落群为例,对旅游发展初级阶段弱权利意识型古村落社区展开了研究。基于田野... 近年来,社区增权引起国内旅游研究者关注,从当前的理论和实践情况看,需要探寻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本土化增权理论和建议。文章以浙江省永嘉县境内的楠溪江古村落群为例,对旅游发展初级阶段弱权利意识型古村落社区展开了研究。基于田野调查,文章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去权考察方法,指出了此类旅游地的去权根源及增权途径,其中,增权途径的探讨是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适度延伸,它为实践提供了可试错但试错成本又较小的方案。文章还澄清了心理权力激发型增权和制度供给型增权的前提,对于当前不讨论前提的心理增权优先与制度增权优先之争,这种澄清前提、划定界限的学术活动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增权 旅游发展初级阶段弱权利意识型古村落 去权根源 增权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村发展”:乡村振兴推进的新趋向 被引量:13
8
作者 田毅鹏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2-38,共7页
在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学术谱系中,存在着一种以村落为基础发展单元的强势传统。进入新世纪后,在快速城镇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城乡关系、农业经营形态和村庄空间结构都发生了重要变动,农村劳动力也开始大量向城... 在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学术谱系中,存在着一种以村落为基础发展单元的强势传统。进入新世纪后,在快速城镇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城乡关系、农业经营形态和村庄空间结构都发生了重要变动,农村劳动力也开始大量向城市转移。一些村落面临着过疏化的突出问题,使得村落的生产和治理活动面临新的考验。在此背景下出现的联村发展实践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新探索。联村发展主要包括强村带弱村、联村党建模式、以乡镇为导引的多村联建模式、易地搬迁和农民集中居住背景下的联村行动模式等。联村发展将村落置于新发展阶段复杂的县域、市域发展体系之中,打破了单一村庄的发展模式,既保持村集体经济产权的独立性和连续性,又注重建立起村庄间产业、社会、文化发展的密切关联,在联村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村落发展的主体性,从而实现新的历史条件下村落发展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村发展 乡村振兴 村落发展 联村党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造村”视域下城乡融合的行动路径——以日本“一村一品”运动为中心
9
作者 田毅鹏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7,共11页
长期以来,学界多将“一村一品”运动看作一种典型的乡村发展产业政策及行动,这实际上窄化了其实质性内涵。从表面上看,“一村一品”是一种以“物”的生产为目标的乡村产业振兴运动,而从城乡融合的视角看,其真正目的并不止于产业运动层面... 长期以来,学界多将“一村一品”运动看作一种典型的乡村发展产业政策及行动,这实际上窄化了其实质性内涵。从表面上看,“一村一品”是一种以“物”的生产为目标的乡村产业振兴运动,而从城乡融合的视角看,其真正目的并不止于产业运动层面,而在于激发出村庄内在的发展力,是一种以“造村”为目标的带有极强社会政策蕴涵的改革运动。该运动将其发展单位选择确定在“村落”层面,充分发挥村组织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将分散的小农户整合到以村落为单元的发展进程中。同时为以老人、妇女为主体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稳定了村落的人口规模,避免了乡村的快速衰落。通过生产赋能、人才赋能、生活赋能、组织赋能等方面的综合行动,在城乡间搭建起“物的交流”“技术交流”“特色文化交流”“组织互动”的平台,形成了足以与城市对等交流互动的一极,为城乡融合提供了实体性的基础条件,体现出东亚城乡融合的特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村一品” 城乡融合 地域活性化 造村 村落内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元变量数据挖掘的村落电力消费潜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晓辉 韩建振 +3 位作者 李国翊 刘艳 刘世超 马艺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3-144,共2页
城镇化进程中村落电力消费潜力的差异性变化为电网投资精益化管理提出了现实课题。本文提出负荷预测元变量的概念,深入挖掘影响村落电力消费潜力的深层次因素。通过提取村落发展特征,建立村落发展度评价模型,实现对村落电力消费潜力的... 城镇化进程中村落电力消费潜力的差异性变化为电网投资精益化管理提出了现实课题。本文提出负荷预测元变量的概念,深入挖掘影响村落电力消费潜力的深层次因素。通过提取村落发展特征,建立村落发展度评价模型,实现对村落电力消费潜力的定性划分和定量评价,有助于提升后续投资及管理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网 村落发展 电力消费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 被引量:19
11
作者 莫莉秋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202-203,共2页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发端于欧洲,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能够促进传统乡土文化和文明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户收入。故此,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农村社会持续发展和农耕文明传承...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发端于欧洲,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能够促进传统乡土文化和文明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户收入。故此,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农村社会持续发展和农耕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困境的一个基本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模式 村落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再思考 被引量:38
12
作者 朱良文 《南方建筑》 2020年第2期62-67,共6页
从亲身参与实践的元阳县阿者科村近年来的变化、近几年接触的十多个不同类型村落的分析以及二十多年间对223个村落考察的统计分析等三个方面的现实情况提出问题,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思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从亲身参与实践的元阳县阿者科村近年来的变化、近几年接触的十多个不同类型村落的分析以及二十多年间对223个村落考察的统计分析等三个方面的现实情况提出问题,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思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艰巨性、可持续性、振兴动力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分析保护发展难点、贫困型村落、空心村、传统村落及其民居、非遗的未来走向、外界介入、人才振兴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艰巨性 可持续性 振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乡贤角色研究——基于大理鹤庆SDD村的田野调查
13
作者 岳林翠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22期50-53,共4页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城乡资源的差异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是导致农村人口外流的两大主要因素,而人口的大量外流则是造成乡村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新乡贤或身处异地,但其时刻心怀故土,凭借自身优势以及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在乡村振兴中扮...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城乡资源的差异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是导致农村人口外流的两大主要因素,而人口的大量外流则是造成乡村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新乡贤或身处异地,但其时刻心怀故土,凭借自身优势以及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力量。通过分析大理鹤庆SDD村新乡贤工作的实践路径、实践成效,该文认为新乡贤是地方政府与村社互动的桥梁,是乡村振兴与村落发展的驱动,是乡风文明与乡村发展的使者。通过优化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工作实践,以及与全面乡村振兴的相互耦合关系,有利于全面促进乡村基层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乡贤 乡风文明 乡愁 村落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