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礼堂与村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平湖市花园社区文化礼堂为例
1
作者 白洪湖 张诺一 毕洪东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文化礼堂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村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可以发现,村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存在机制不完善、对接不匹配、传播不深入、认同不广泛等问题,从支持保障,加强指导;运用资... 文化礼堂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村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可以发现,村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存在机制不完善、对接不匹配、传播不深入、认同不广泛等问题,从支持保障,加强指导;运用资源,助推发展;配齐队伍,磨砺精品;突出主体,深化认同入手,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礼堂 村落传统文化 传承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研究
2
作者 郭素莲 《江西农业》 202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乡村居民的价值共识和精神智慧。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部署,为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良好的生态空间和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乡村居民的价值共识和精神智慧。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部署,为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证、良好的生态空间和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着远离乡村居民主体、发展形式同质化、忽视居民实际需求、缺乏充足资金支持等问题。基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笔者从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保障机制;建设文化队伍,壮大传承力量;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内涵;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形式等方面,形成适合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文化 传承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启昌 时少华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3-612,共10页
以大运河沿线的546个传统村落和629项非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大运河沿线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二者的空间差异关系及影响因素。结... 以大运河沿线的546个传统村落和629项非遗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大运河沿线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二者的空间差异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大运河沿线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非均衡性特征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低程度的空间正相关。②传统村落重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心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离,内部空间差异显著。③大运河沿线传统村落与非遗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因素对二者的空间差异发挥着客观作用,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因素对二者空间差异的影响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自相关 空间错位 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理论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研究——以四川自贡三多寨传统村落为例
4
作者 陈冬玲 任笔墨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5期157-162,共6页
伴随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城镇化逐步蚕食传统村落空间,村落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威胁。传统村落中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作为统一体,彰显着传统村落独特的文化价值,从“三生”空间的视角下探讨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 伴随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城镇化逐步蚕食传统村落空间,村落文化的延续性受到威胁。传统村落中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作为统一体,彰显着传统村落独特的文化价值,从“三生”空间的视角下探讨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和探讨的焦点。本文在深入分析“三生”空间理论引入传统村落文化研究的可行性和实践路径的前提下,以“三生”空间作为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四川自贡三多寨传统村落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与生产对接,保护文化独特性,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的策略;同时在生活空间中,激活村落内外部动力,打造独特村落文化风貌;基于生产、生活空间的综合考虑,合理进行自然景观开发;并从生态产品、生态服务和生态保护等生态空间中发扬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内涵,以期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理论 传统村落文化 四川自贡三多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研究——以江西钓源古村建筑室内装饰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卢世主 高洁琼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4-188,共5页
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传统村落文化面临着当今各种流行文化的冲击。江西钓源古村建筑室内装饰其装饰图案丰富、装饰题材广泛、装饰工艺精湛,蕴含着祈福纳祥、忠孝传家、趋吉避邪等装饰文化,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村落文化 建筑装饰 文化传承 江西钓源古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背景下青海藏族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应对策略——基于同仁市江什加村的调查 被引量:7
6
作者 旦却加 封颖 任菊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4-179,共6页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青海涉藏地区传统村落中蕴涵着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江什加村是青海同仁地区藏文化鲜明且典型性的传统村落之一。其拥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藏靴、雕刻本身具有村落社会潜在的自我...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青海涉藏地区传统村落中蕴涵着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江什加村是青海同仁地区藏文化鲜明且典型性的传统村落之一。其拥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藏靴、雕刻本身具有村落社会潜在的自我适应功能,并在其文化传承模式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然而,在现代性背景下,藏族传统村落文化受到城镇化和商业化等影响,迫切需要找到一条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具体路径。综合诸因素考量,江什加村唯有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方式,优秀传统村落文化才能得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同仁市江什加村 村落传统文化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发展理念下传统村落文化发展探析——以埭美村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丁智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1-236,共6页
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着力点,以此观照现阶段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有较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创新发展是传统村落文化发展的理念基点,协调发展... 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着力点,以此观照现阶段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有较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创新发展是传统村落文化发展的理念基点,协调发展是传统村落文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传统村落文化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发展是传统村落面向时代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是传统村落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传统村落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全空间,可以破解当前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难题。埭美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文化资源丰富,处于保护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遇到瓶颈,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可以更好地促进埭美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传统村落文化 埭美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落文化的选择与重构: 论泛传统文化形象的再生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昕然 罗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1-185,共5页
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的坳上古村为例,通过当地“赶年会”活动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保护利用和开发的过程,对“地方”这一具有独立文化意识的主体的文化取舍偏好现象进行分析,继而考察当地的传统村落文化如何经历“地方”主体的选择... 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的坳上古村为例,通过当地“赶年会”活动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保护利用和开发的过程,对“地方”这一具有独立文化意识的主体的文化取舍偏好现象进行分析,继而考察当地的传统村落文化如何经历“地方”主体的选择而再生,由此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泛化现象,以及传统村落文化形象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 文化选择 文化重构 传统文化 坳上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疆走廊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多样性及融合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效梅 戴志中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46,共11页
揭示民族走廊传统村落文化谱系多样性及融合性特征,对该类型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华民族文化谱系“多元一体”格局的走廊缩影认识,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以苗疆走廊为例,基于民... 揭示民族走廊传统村落文化谱系多样性及融合性特征,对该类型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华民族文化谱系“多元一体”格局的走廊缩影认识,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以苗疆走廊为例,基于民族族别背景对廊域内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进行识别,利用增加研究样地、多样性指数、杰卡德相似系数等方法来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苗疆走廊传统村落有12类单民族及2类多民族融合文化谱系,走廊可划分为II区段及V区段;②汉少融合、苗是全廊域特征谱系;旱驿路区段的多样性最为脆弱;③全廊域有6类稀少/濒危谱系;④水驿路、旱驿路区段的特有谱系分别有3类、6类;V区段之间汉少融合、苗、汉为共有谱系;⑤全廊域、旱驿路、福泉-普安区段之间的谱系构成相似度较高;水驿路、洪江-镇远区段之间相似度最高。整体而言,苗疆走廊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中以汉文化为纽带的融合谱系特征明显,各谱系在走廊中“多元共生”“多元一体”格局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走廊 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 多样性及融合性 多元一体 文化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湖州荻港村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黍心 伽红凯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6期1-3,10,共4页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湖州荻港村落文化积淀深厚,从早期的渔猎文化发展到农耕文化及所带来的名人文化在村落中仍清晰可辨。该文选取荻港村这一案例村,通...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湖州荻港村落文化积淀深厚,从早期的渔猎文化发展到农耕文化及所带来的名人文化在村落中仍清晰可辨。该文选取荻港村这一案例村,通过探析其传统村落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的现状,分析其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尝试从协调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恢复文化生态3个方面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思路,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传统村落文化 传承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地区传统村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1
作者 刘广哲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12X期110-110,114,共2页
在新时期城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传统村落因其丰富、多元的价值意蕴构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黑河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机构成,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与传承下来的,并因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差异... 在新时期城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传统村落因其丰富、多元的价值意蕴构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黑河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机构成,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与传承下来的,并因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差异以及若干历史的演变,展现出了独特魅力,其继承与保护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文化 价值意蕴 继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经济背景下大运河镇江段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12
作者 经宽蓉 蒋晓燕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7期111-114,共4页
京杭大运河镇江段穿越多个传统村落,这些村落不仅承载着农耕社会的文化遗产,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开发时应考虑村落的实际情况,包括村情、村貌、村俗等,选择合适的旅游开发模式,避免单一化。在镇江大运河段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过程中... 京杭大运河镇江段穿越多个传统村落,这些村落不仅承载着农耕社会的文化遗产,更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开发时应考虑村落的实际情况,包括村情、村貌、村俗等,选择合适的旅游开发模式,避免单一化。在镇江大运河段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旅游开发应以规划为先导;市场运作需政府引导;开发与保护应并重;应遵循绿色低碳、生态先行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双碳”经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经济 大运河镇江段 传统村落文化 文旅产业 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