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域与回归:流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30
1
作者 贺芒 范飞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3,共11页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吸引村民回归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村民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形成了乡村“脱域”。经历“脱域”酝酿期、萌芽期、发展期以及稳定期四个阶段,导致中国乡村主体缺位现象严重。剖析...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吸引村民回归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村民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形成了乡村“脱域”。经历“脱域”酝酿期、萌芽期、发展期以及稳定期四个阶段,导致中国乡村主体缺位现象严重。剖析深层次原因,主要受到乡村生活环境的推力、城市经济驱动的拉力、制度安排的动态调节力的影响,造成了村民缺位乡村发展的生成性困境。为突破这一困境,可从市场驱动、文化培育、制度支撑以及技术赋能,即建立乡村主体回流的产业基础、唤醒乡村主体情感联结的乡愁记忆、构建乡村主体回归的政策保障体系和搭建乡村主体“线上回归”的数字乡村平台等四条路径来推动在外村民回归参与乡村振兴。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还要政府和其他社会参与者的引导和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主体性 村民流动 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置与重构:村民自治的主体缺失与制度干预——以苏北黄江县为例 被引量:32
2
作者 田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2,122,共10页
文章在以县域为分析单元的基础上认为,在城乡差距现状尚未根本扭转的现实下,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出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虚置"状态。村干部权力来源合法性缺失,权力日常运作缺乏农民的有效监督,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缺乏农民有... 文章在以县域为分析单元的基础上认为,在城乡差距现状尚未根本扭转的现实下,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出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虚置"状态。村干部权力来源合法性缺失,权力日常运作缺乏农民的有效监督,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缺乏农民有效参与。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支撑的农村治理体制与变动的农村社会不相适应,村民自治制度文本与日常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张力。在村民自治研究热潮冷却之后,重新回顾和反思这一制度,犹未过时。文章提出,国家制度设置应与转型期农村社会基础相适应,以政党下乡和干部下乡为主要途径,实现村干部专职化,强化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力度和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有着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流动 村民自治 制度虚置 国家干预 政党下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