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村民委员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适用路径——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第64条的解释为中心
1
作者 夏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6,共15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第64条下,未设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代为行使的定位不明确,由此导致了代行主体、代行性质、代行内容、代行责任等方面出现不同的适用路径。事实上,从“政经合一”到“政经分立”,村民委员会与集体经济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第64条下,未设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委员会代为行使的定位不明确,由此导致了代行主体、代行性质、代行内容、代行责任等方面出现不同的适用路径。事实上,从“政经合一”到“政经分立”,村民委员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已从混同状态演变为相互分离、相互配合的状态。如此,村民委员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具备相应的规范基础、权利基础和适用基础。其规范基础在于村民委员会并不具备经济职能,而是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行使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职能;权利基础为依据集体所有权并作为集体所有权代表主体代为行使;适用基础则是界分村民委员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内容,以此构建内部融洽的乡村治理结构。相应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第64条的参照适用可解读为基于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定位特殊性、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以及组织责任的特殊性对集体经济组织法规范予以修正适用,并结合村民委员会的特殊性以及民法的一般规则确定代行产生的法律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第64条 代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被引量:1
2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7期I0003-I0005,共3页
第四章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第二十一条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召集村民会议,应当提前十天通知村民。第二十二条... 第四章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第二十一条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召集村民会议,应当提前十天通知村民。第二十二条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法律对召开村民会议及作出决定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会议 村民委员会 村民代表会议 三分之一 另有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通知 召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农村建制调整法律制度的构建——兼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的修改
3
作者 吴庚祐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7,共12页
民政部提出的“调整村级建制”其实是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中“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背后所隐藏农村建制调整现象的尊重和承认。农村建制调整与村民委员会调整、村庄撤并之间的关键差异主要在于农村建制调整的对... 民政部提出的“调整村级建制”其实是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中“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背后所隐藏农村建制调整现象的尊重和承认。农村建制调整与村民委员会调整、村庄撤并之间的关键差异主要在于农村建制调整的对象只能是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行政村或村民小组等农村建制实体。构建中国农村建制调整法律制度,应当以农村建制要素为支点确定农村建制调整类型认定标准、以农村建制层级为标准配置终局性农村建制调整决定权、以尊重村民意愿为主线构建农村建制调整基本程序,并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作出配套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制 农村建制要素 农村建制调整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4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6期I0003-I0005,共3页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决定》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 第七次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实情境的村民委员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行为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吴林海 吕煜昕 +1 位作者 山丽杰 林闽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91,共10页
有效治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为了探究村委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河南省等四个省份1 242个村委会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实证测度了... 有效治理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为了探究村委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现状,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河南省等四个省份1 242个村委会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实证测度了现实情境下村委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的治理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受访村干部以年龄段在46—60岁间、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任职时间为3—4年的男性为主;被调查的村委会成员以3—5人为主,所辖人口主要在5 000人以下,绝大多数村委会每年对村干部的补贴在5 000元以下;受调查的村委会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治理具有相对较好的表现,在食品流通消费环节的治理表现相对较差,在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职能建设方面则分别表现出了较好和较差的两极化倾向。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村委会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行为内含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流通消费、宣传职能建设和基础治理职能建设等四个因子,分别对应不同的治理重点和方式: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与源头治理型,流通消费环节与效果追求型,宣传职能建设与信息公开型,基础治理职能建设与职能推动型。根据上述四个因子最终将现阶段不同治理行为的村委会划分为参与传统型、参与起步型、参与断点型和参与全面型等四种类型。这些结论对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村委会的职能建设,引导村委会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尤其防范农村食品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村委会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行为路径,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食品安全 社会共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规范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 被引量:5
6
作者 唐建平 张国祥 杜鹃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29,共4页
村民监督委员会(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已在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县(市、区)建立或试行。它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趋势、有效载体和重要创新。这项制度在运作过程中,存在设计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有必要从立法和执行层面建... 村民监督委员会(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已在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县(市、区)建立或试行。它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趋势、有效载体和重要创新。这项制度在运作过程中,存在设计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有必要从立法和执行层面建立统一的制度规范。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视,认真指导、总结、规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监督委员会 规范 运作要求 监督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背景下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大兵 张文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3-16,共4页
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问题是村民自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探讨村民自治背景下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的实际情况、产生乡(镇)村关系不协调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两者关系达到理想状态的措施。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乡镇政府 村民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一种交换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文吉 丁煌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有关法律规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工作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层次,国家基层政权是乡镇政府,具有依法行使的职能;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组织,符合法律自身的特点。政策上,乡镇与村委之间不再是政权上的上下级和直接的&qu... 有关法律规定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工作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层次,国家基层政权是乡镇政府,具有依法行使的职能;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组织,符合法律自身的特点。政策上,乡镇与村委之间不再是政权上的上下级和直接的"领导关系",是"指导关系"。然而,从眼前来看,乡、村关系的调处在实践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与制度所规范的相远离。其原因在于,乡镇政府这一政府组织与村委会这一群众自治性社会组织是建立在各自不平衡的资源占有之上的交换关系。文章试图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组织性质和能力方面,借助交换理论的解析框架来分析乡、村之间的交换互动以及从中产生的权力控制,从而对当前乡、村关系的性质予以定位,通过对交换中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影响因素的考察,对乡、村关系的协调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理论 乡镇政府 村民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价值和困境——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 被引量:82
9
作者 于建嵘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自实施以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村民自治却不得不面对"两委"矛盾凸显、选举"乱象"、村民代表会议难以召开、村务公开存在盲点、自治权与行政权冲突... 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自实施以来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村民自治却不得不面对"两委"矛盾凸显、选举"乱象"、村民代表会议难以召开、村务公开存在盲点、自治权与行政权冲突等诸多困境。在《村组法》修改之际,笔者重提其应具有的民主启蒙和权利觉醒的价值,并提出了要重视"家庭"的作用、把村代会与村委会的任期错开、做实村民监督机构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国基层民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立法的定位:现实检讨及未来走向——以2010年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对象 被引量:8
10
作者 秦小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为村民自治的基本法律,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相应的时代诉求。在当下村民自治制度走向纵深发展、制度体系已突破传统村委会框架的情景下,2010年10月颁布实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村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为村民自治的基本法律,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相应的时代诉求。在当下村民自治制度走向纵深发展、制度体系已突破传统村委会框架的情景下,2010年10月颁布实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村民自治法的理念,但其制度设计上仍存在差距。未来立法有必要遵循村民自治权作为村民自治制度逻辑起点的立场,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结构予以必要的完善,使之符合村民自治法的立法定位和实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立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自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辨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任自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8-72,共5页
《宪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村民委员会性质与法律地位规定的疏漏,是实践中人们对村民委员会性质与法律地位认识存在混乱及实践中村民委员会诉讼地位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重新设置《宪法》中的村民自治条款、完善《村组法》... 《宪法》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村民委员会性质与法律地位规定的疏漏,是实践中人们对村民委员会性质与法律地位认识存在混乱及实践中村民委员会诉讼地位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重新设置《宪法》中的村民自治条款、完善《村组法》的规定,单一化村民委员会的含义,并赋予村民自治体以独立法人资格,是明晰村民委员会法律地位、纠正相关错误认识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村民自治 法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出路——兼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梦熊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85,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实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农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一个有别干中国传统治理方式的现代乡村治理机制正在发育形成。但实践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和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实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农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一个有别干中国传统治理方式的现代乡村治理机制正在发育形成。但实践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和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的地方。目前公布的《村组法》修订草案应当进一步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以期推出一部反映我国农村实际的、切合基层民主要求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农村基层自治法律,有力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法律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村民委员会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社会与法律基础 被引量:11
13
作者 冯汝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71-75,共5页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原告主体资格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环保组织、公民个人等主体上,对于村民委员会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资格的研究较少。面对我...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原告主体资格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环保组织、公民个人等主体上,对于村民委员会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资格的研究较少。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赋予村民委员会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应通过具体的程序设计将村民委员会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委员会行政诉讼被告资格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金龙 朱松泉 《学习论坛》 2008年第8期78-80,共3页
探讨村民委员会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问题,首先,应从实证和规范的视角来分析;其次,应从村民委员会管理行为分类的视角来分析。在现行的行政诉讼法体系下,当村民委员会履行法律、法规授权的职责时具有行政诉讼被告资格;当村民委员会行使行... 探讨村民委员会的行政诉讼被告资格问题,首先,应从实证和规范的视角来分析;其次,应从村民委员会管理行为分类的视角来分析。在现行的行政诉讼法体系下,当村民委员会履行法律、法规授权的职责时具有行政诉讼被告资格;当村民委员会行使行政机关委托的职权和履行其自治职能时不具有行政诉讼被告资格。在未来的行政诉讼法体系下,行政诉讼被告主体应从国家行政被告主体走向公共行政被告主体,村民委员会在履行自治职能时可成为行政诉讼被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行政诉讼 被告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价值取向及其理论依据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1-57,共7页
自治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规定了村民自治的内容 ,强调的是自治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规定了村民自治的方式。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自治为价值取向的理论依据 :人民自治是... 自治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规定了村民自治的内容 ,强调的是自治 ;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规定了村民自治的方式。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自治为价值取向的理论依据 :人民自治是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民自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 ,将村民自治纳入了依法治国的宏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自治 价值取向 村民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法律抑或宪法性法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宪法考量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5,共5页
从宪法的角度考量,《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法律地位应该认定为基本法律。基本法律的认定应该有新的标准。从宪法渊源的角度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属于宪法性法律。但是宪法性法律的提法存在问题。综合多种因素,宪法性法律的概念可以... 从宪法的角度考量,《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法律地位应该认定为基本法律。基本法律的认定应该有新的标准。从宪法渊源的角度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属于宪法性法律。但是宪法性法律的提法存在问题。综合多种因素,宪法性法律的概念可以被基本法律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基本法律 宪法性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我国农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静 王贵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86,共5页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两委"的乡村治理机制逐渐呈现出制度疲劳和制度缺陷。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构建村民监督委员会,使"村两委"变"村三委",形成权力相互制衡的新型乡村治理机制,是当前可行...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两委"的乡村治理机制逐渐呈现出制度疲劳和制度缺陷。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构建村民监督委员会,使"村两委"变"村三委",形成权力相互制衡的新型乡村治理机制,是当前可行的制度选择,并有利于激发村民自治活力,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监督委员会 “村两委” “村三委” 村级治理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举观察制度在广东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实施——一项地方制度创新的背景、动力与实际绩效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金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2,共7页
选举观察制度是当代国际社会在民主选举中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在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中,选举观察制度尚未全面实施。介绍了2005年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实施选举观察制度的背景、过程以及实施绩效,分析了选举观察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 选举观察制度是当代国际社会在民主选举中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在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中,选举观察制度尚未全面实施。介绍了2005年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实施选举观察制度的背景、过程以及实施绩效,分析了选举观察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探讨了这一经验对于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一般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选举 选举观察制度 制度创新 绩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兴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6,共4页
在我国农村村民自治背景下,有相当数量的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仍处于勉强维持合作、不协调的状况。要正确解决两委之间关系不协调的状况,就必须注重任职培训,统一思想认识;理顺党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介入方式;健全法律制度,界定两委职责... 在我国农村村民自治背景下,有相当数量的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仍处于勉强维持合作、不协调的状况。要正确解决两委之间关系不协调的状况,就必须注重任职培训,统一思想认识;理顺党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介入方式;健全法律制度,界定两委职责;推广选举创新,提倡交叉任职;创新运行机制,强化监督制约;加强支部建设,提高领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村党支部 村民委员会 正确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善治视角下“村民委员会”重构之路径分解——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重构 被引量:12
20
作者 崔雪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74-180,共7页
从法律规范而言,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关系厘定不清、功能混同,不符合《宪法》结构确定的属性分配。传统村社合一具有难以避免的体制弊端,各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证明两者具有联合之必要性。从乡村善治视角出发,必须充分发挥基层... 从法律规范而言,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关系厘定不清、功能混同,不符合《宪法》结构确定的属性分配。传统村社合一具有难以避免的体制弊端,各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证明两者具有联合之必要性。从乡村善治视角出发,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之改革主导作用,利用村委会干部"能人效应"推动农村制度变革。同时维持乡村"三驾马车"治理结构之体制合理性,在保证村、社职能分离基础上实现人员交叉任职乃村民委员会重构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乡村善治 能人效应 主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