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体经济资源输入与村庄主体性重建:制度比较与实践机制
1
作者 于桐月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71,共9页
基于四川省成都市D县古城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案例,采用案例分析与制度比较方法,实证探讨资源下乡供给村庄公共品过程中农民客体化困境的解决路径,并对比不同资源输入方式的制度差异及其在激活村庄主体性方面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 基于四川省成都市D县古城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案例,采用案例分析与制度比较方法,实证探讨资源下乡供给村庄公共品过程中农民客体化困境的解决路径,并对比不同资源输入方式的制度差异及其在激活村庄主体性方面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种资源输入的间接利用方式,通过制度设计在资源获取和分配环节有效拓展村庄的自主空间,提升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主体能动性。相较于项目制和公服资金模式,集体经济模式在资金使用效率和治理效能上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激活村庄主体性,破解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难题和解决基层组织悬浮问题。据此,建议进一步明确集体经济在村庄公共事业建设和提高公共事务社会参与方面的发展导向,在经验借鉴基础上探索更多灵活有效的资源输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济 资源下乡 资源输入方式 村庄主体性 制度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实现阶段的村庄主体性 被引量:20
2
作者 毛一敬 刘建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发挥村庄主体性是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机制保障。基于一个中西部亮点村的个案考察,发现激活村庄主体性需要乡村建设实现从行政本位向村庄本位的逻辑转换。行政本位下,政府以呈现政绩为目标...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发挥村庄主体性是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机制保障。基于一个中西部亮点村的个案考察,发现激活村庄主体性需要乡村建设实现从行政本位向村庄本位的逻辑转换。行政本位下,政府以呈现政绩为目标主导乡村建设,通过制度内激励、利益让渡、利益交换等策略整合村级组织、市场和社会资源打造政绩亮点,乡村建设因村庄参与形式化和回应农民需求能力弱化陷入供需错位、村际差距扩大化困境。村庄本位的发展逻辑则从“过程-结果”双重维度确立了村庄社会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村庄、政府和市场主体基于优势互补结成“治理共同体”,通过需求表达机制、资源供给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实现协同参与和共建共治共享,既保障了村庄主体的参与权和受益权,也提高了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回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行动 行政本位 村庄主体性 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