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村前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物质来源:流体包裹体及硫铅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强 沈利军 肖倩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7-806,共10页
为揭示村前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物质来源,为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对铁铜硫化物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和金属硫化物进行硫、铅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铁铜硫化物石英脉中存在纯液相、气液两相、气液固三相和纯(极富)气相... 为揭示村前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与物质来源,为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对铁铜硫化物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和金属硫化物进行硫、铅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铁铜硫化物石英脉中存在纯液相、气液两相、气液固三相和纯(极富)气相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56~417℃,流体盐度则分为明显的两个族群,一为低盐度(7.15%~13.88%NaCl_(eqv))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另一为高盐度(31.93%~43.79%NaCl_(eqv))的气液固三相包裹体,且二者在空间上具有共存关系,代表了流体的沸腾作用,成矿流体属中高温、高盐度岩浆热液流体。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为接近1的正值,属深源硫;铅同位素指示矿石中铅主要为上部地壳来源,有少量幔源铅或壳幔混源的造山带铅,表明上部地壳对矿质来源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硫、铅同位素 钦杭成矿带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成矿带东段村前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与成矿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郝哲敏 肖渊甫 +4 位作者 杜慧富 王强 常静 沈利军 林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69-2085,共17页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为一具有矽卡岩型矿化和斑岩型矿化的铜多金属矿床,含矿岩体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具有富硅、富铝、富碱的特点,属于偏铝-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岩体具有从深部向浅部蚀变增强,大部分组分活...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为一具有矽卡岩型矿化和斑岩型矿化的铜多金属矿床,含矿岩体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具有富硅、富铝、富碱的特点,属于偏铝-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岩体具有从深部向浅部蚀变增强,大部分组分活动性不明显,而成矿元素Cu-Mo-Fe-Pb-Zn-Au-Ag含量明显增加,Na2O、Sr含量降低,REE元素除Eu少量丢失外,其余均呈一致的迁入特征。岩体属Ⅰ型花岗质岩石,由具角闪石+石榴子石残留相的火成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浆,混合或混染了地壳重熔型岩浆上侵就位而成。钦杭结合带东段,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具有从176-150Ma的埃达克岩或具岛弧花岗岩特征的Ⅰ型花岗岩,至150-140Ma的S型花岗岩,向140-110Ma的A型花岗岩演化趋势,显示了地壳由厚减薄的过程,暗示其大地构造背景为岩石圈的伸展减薄环境,而形成于169.3±1.1Ma的村前斑岩体正处于伸展阶段早期。综合岩体成矿特征表明,钦杭成矿带东段及邻近地区,176-160Ma主要形成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Cu为主的多金属矿床;160-150Ma主要形成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Cu-Mo矿床与W-Sn矿床;150-140Ma主要形成与S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W-Sn-Mo为主的多金属矿床,以及以Ag-Pb-Zn为主的多金属矿床;140-110Ma主要形成与A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以W-Sn-Mo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少量与Ⅰ型花岗质岩石有关的Pb-Zn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前铜多金属矿床 花岗闪长斑岩 Ⅰ型花岗岩 燕山早期 钦-杭成矿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