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否必然导致家庭农业经营收益下降?——基于村公共品供给的视角 被引量:8
1
作者 何凌霄 南永清 张忠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6,155,共12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数据,考察了老龄化、村公共品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家庭农业经营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均显示:老龄化对家庭农业经营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村公共品对农业经营呈正向影响,并且村公共品能够有效缓解...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数据,考察了老龄化、村公共品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家庭农业经营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均显示:老龄化对家庭农业经营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村公共品对农业经营呈正向影响,并且村公共品能够有效缓解老龄化对家庭农业经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的扩展研究表明,不同特质的村庄在公共品投入以及拥有公共品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导致公共品对老龄劳动力农业经营的缓冲作用而有所不同。村公共品的这一缓冲作用会随着村庄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资本的丰富而得到强化。建议加大对农村老龄人口的帮扶力度,大力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老龄劳动力的农业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老龄化 农业经营 村公共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进村与乡村公共品供给不平衡——基于村干部能动性的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京蓉 申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71,共10页
项目进村作为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CRDGS)数据,实证检验了村干部能动性和干群信任质量在项目进村过程中对乡村公共品供给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资源禀赋优势... 项目进村作为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乡镇民主与治理调查(CRDGS)数据,实证检验了村干部能动性和干群信任质量在项目进村过程中对乡村公共品供给不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村庄资源禀赋优势越明显,村干部能动性越强,越能吸引项目进村落地;反之,村庄前期资源禀赋劣势越明显,村干部能动性越弱,项目进村落地的成功率也越低,项目进村的差异性间接导致乡村公共品供给不平衡。此外,干群信任质量越高,越能激发村干部“跑项目”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项目进村“最后一公里”成功落地的概率,减轻乡村项目供给上的不平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能动性 干群信任质量 项目进 村公共品 供给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要素流动在乡村PPP项目中的实现方式:新机制下的新要求
3
作者 吴昺兵 贾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2,共20页
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乡村发展,旨在推动城镇资源向乡村流动,实现城乡要素的优化融合和要素生产力的提升,这与以城乡要素流动为内在动力的城乡融合发展相契合。乡村PPP项目中的城乡要素流动方式,受政策导向、项目的盈利... 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动乡村发展,旨在推动城镇资源向乡村流动,实现城乡要素的优化融合和要素生产力的提升,这与以城乡要素流动为内在动力的城乡融合发展相契合。乡村PPP项目中的城乡要素流动方式,受政策导向、项目的盈利能力与规模经济、行业属性、毗邻城乡的公共需求的同质性和要素的互补度等因素综合影响,可分为产出完全服务于“三农”、城乡产出一体、城乡打包和城镇产出辐射乡村四类,其表现存在行业和区域异质性。在新机制出台背景下,因乡村PPP项目盈利能力天然弱于城镇PPP项目,政府旨在实现公共品供给提质增效的公益性与社会资本旨在逐利的商业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乡村PPP项目中更突出。因此,以提高投资回报率为指向的规模经济是融合城乡资源、平衡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杠杆。城乡产出一体和城乡打包方式,可成为新机制下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公共品供给的主流方式。下一步,应加强乡村要素市场培育、完善相关制度、以城乡要素流动为纽带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新机制在乡村公共品供给上发挥更积极、更可持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项目 城乡要素流动 村公共品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额村级债务的主要原因与主体责任——对村均债务25万元以上72个地市数据的解析报告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东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17,共11页
本研究以包括 72个地级市的 1998年乡村债务数据样本为研究对象 ,借助EXCEL程序 ,筛选出主要影响 (相关 )因素。借助SPSS程序 ,检测了各主要因素的作用方向、影响强度 ,作为本文“解释”的数量基础 ;研究依托“公共品”理论框架 ,在“... 本研究以包括 72个地级市的 1998年乡村债务数据样本为研究对象 ,借助EXCEL程序 ,筛选出主要影响 (相关 )因素。借助SPSS程序 ,检测了各主要因素的作用方向、影响强度 ,作为本文“解释”的数量基础 ;研究依托“公共品”理论框架 ,在“要因”与“三大主体 (政府、农民、村干部 )”之间 ,建立一组“说法”———由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各地区乡村负债与各时期、各主体的应尽责任、已尽责任、未尽责任存在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最后将政策建议建立在 :各主体对乡村公共品供给存在什么关系、就应落实什么关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债务 村公共品 供给责任 财政支出 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