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生物活性材料的软组织再生应用
1
作者 吴成铁 常江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7-848,共2页
人体软组织通常是指除骨骼、关节外的所有结缔组织总和,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是人体分布面最广、体内比重最大的组织。软组织柔软且富有弹性,紧密连接各组织器官,起到支撑、保护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然而,由意... 人体软组织通常是指除骨骼、关节外的所有结缔组织总和,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等,是人体分布面最广、体内比重最大的组织。软组织柔软且富有弹性,紧密连接各组织器官,起到支撑、保护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然而,由意外事故、疾病、外科手术等导致的大面积、大体积的软组织损伤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自体移植作为临床中的金标准尽管展现出较好的修复效果,但存在供体来源有限、二次创伤等缺点。因此,亟需开发具有组分结构稳定、性能优异的生物活性材料,以应对软组织再生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再生 无机生物活性材料 人体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TFE/TiH_(2)三元活性材料与RDX组合装药的爆炸释能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丹一 程扬帆 +3 位作者 李翔 王浩 赵长啸 沈兆武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为探究活性材料与炸药组合装药的爆轰特性,制备一种Al/PTFE/TiH_(2)三元活性材料与RDX炸药的组合装药。利用空中爆炸实验并结合比色测温技术,研究TiH_(2)粉末含量对组合装药爆轰性能及后燃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iH_(2)粉末含... 为探究活性材料与炸药组合装药的爆轰特性,制备一种Al/PTFE/TiH_(2)三元活性材料与RDX炸药的组合装药。利用空中爆炸实验并结合比色测温技术,研究TiH_(2)粉末含量对组合装药爆轰性能及后燃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iH_(2)粉末含量的增加,组合装药的冲击波参数、爆炸火球持续时间以及最高平均温度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TiH_(2)粉末含量为10%时达到最大值,相较于不含TiH_(2)粉末的组合装药,其冲击波峰值压力、爆炸火球持续时间以及最高平均温度分别提升了21.6%、105.9%和7.1%;通过对比TiH_(2)粉末和Ti粉末对组合装药爆炸释能特性的影响,发现由于游离氢参与后燃反应,使得TiH_(2)粉末对组合装药爆炸冲击波参数和爆炸火球温度场的增益效应优于Ti粉末;研究成果可为Al/PTFE/TiH_(2)三元活性材料在组合装药中的应用设计及武器毁伤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材料 组合装药 空中爆炸 后燃效应 比色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耦合跨尺度方法的氟聚物基活性材料冲击力-化学响应行为
3
作者 闫月光 葛超 +4 位作者 张勇 王晋 吕博宇 余庆波 王海福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2-312,共11页
为了研究PTFE/Al/W氟聚物基活性材料冲击加载下的力-化学响应行为,开展氟聚物基活性材料落重冲击试验,提出弱耦合跨尺度数值计算方法,基于此方法建立宏观-细观氟聚物基活性材料落重冲击加载反应过程的跨尺度数值仿真模型。结合跨尺度数... 为了研究PTFE/Al/W氟聚物基活性材料冲击加载下的力-化学响应行为,开展氟聚物基活性材料落重冲击试验,提出弱耦合跨尺度数值计算方法,基于此方法建立宏观-细观氟聚物基活性材料落重冲击加载反应过程的跨尺度数值仿真模型。结合跨尺度数值仿真对落重冲击试验的宏观、细观结构力化响应行为及冲击激活机理进行讨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W含量对氟聚物基活性材料冲击激活反应影响显著,随着W含量增加,材料体系冲击激活阈值降低;弱耦合跨尺度数值仿真分析模型有效模拟了氟聚物基活性材料的力-化学响应过程;X型剪切带是氟聚物基活性材料破碎、激活引发反应的主要机制,其形成、演化和分布受W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材料 落重冲击 弱耦合跨尺度 力-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材料与炸药环状复合内爆的准静态压力计算方法
4
作者 朱剑雷 韩磊 +1 位作者 方展翔 徐豫新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6,共10页
为了预测密闭环境活性材料与炸药环状复合后内爆准静态压力,基于已有的考虑后燃效应的碳氢氧氮炸药内爆准静态压力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活性材料与炸药环状复合内爆的准静态压力计算模型;然后开展了活性材料与炸药复合装药和含铝... 为了预测密闭环境活性材料与炸药环状复合后内爆准静态压力,基于已有的考虑后燃效应的碳氢氧氮炸药内爆准静态压力计算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活性材料与炸药环状复合内爆的准静态压力计算模型;然后开展了活性材料与炸药复合装药和含铝炸药的内爆试验,利用试验获得的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最后对比分析两种炸药内爆准静态压力试验结果,将计算模型推广至一般含铝炸药,并利用文献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考虑后燃的复合炸药准静态压力修正模型结果与试验数据、文献数据吻合较好,平均误差为9.1%,最大误差为15.8%;对一般含铝炸药的计算结果平均误差为12.1%,最大误差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爆 准静态压力 后燃效应 活性材料 复合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在阴极发射活性材料中的掺杂及其对M型阴极发射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娜 张培先 +2 位作者 张珂 邵文生 冯进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4-611,共8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铬掺杂的覆膜阴极用发射活性材料,并对材料的成分、形貌及对应覆膜扩散阴极(M型阴极)的发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验成功将铬掺入发射活性材料中,发射活性材料由碱土金属碳酸盐、铬酸钡(BaCrO_(4))和铝...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铬掺杂的覆膜阴极用发射活性材料,并对材料的成分、形貌及对应覆膜扩散阴极(M型阴极)的发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验成功将铬掺入发射活性材料中,发射活性材料由碱土金属碳酸盐、铬酸钡(BaCrO_(4))和铝的氢氧化物构成;Cr的掺入量对材料的发射性能有明显影响,采用适量掺杂铬的发射活性材料,能制得发射性能优异的覆膜扩散阴极,阴极在1050℃_(B)时(℃_(B)表示亮度温度),发射电流密度可达44.59 A/cm^(2)。结合阴极发射机理分析认为,铬在阴极发射体系中能分别与活性元素Ba和基体W发生作用,适量Cr通过影响阴极中Ba的生成、迁移和分布,对阴极的发射性能产生有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Cr) 发射活性材料 覆膜扩散阴极(M型阴极) 发射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活性材料在类器官研究领域的应用
6
作者 马文平 韩雅卉 +1 位作者 吴成铁 吕宏旭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8-900,共13页
类器官作为模拟相应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体外三维(3D)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类器官的构建需要对干细胞行为以及多细胞相互作用进行调控,而无机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调节细胞行为、细胞-... 类器官作为模拟相应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体外三维(3D)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类器官的构建需要对干细胞行为以及多细胞相互作用进行调控,而无机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调节细胞行为、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疾病诊疗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有望用于调控类器官的构建、生长和发育。本文综述了无机活性材料在类器官研究中的作用,强调了其在类器官培养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类器官构建策略的基本步骤,介绍了代表性无机活性材料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与类器官构建关键步骤相适配的功能;重点阐释了无机活性材料促进类器官生长和发育的关键作用机制,包括调控关键信号通路、基质材料以及细胞能量代谢等。此外,还探讨了类器官作为辅助工具在促进无机活性材料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作用;最后展望了利用无机活性材料提供多种物理和生化调控信号的特性进一步推进类器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无机活性材料 类器官发育 生物活性离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碎片尺寸分布的活性材料冲击释能计算
7
作者 周捷 赵旭峰 皮爱国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1-305,共15页
针对活性材料的动态破碎特性及其对冲击释能行为的影响,以Al/Ti与Al/Ti/W两种活性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活性材料的动态破碎软回收试验,获得不同撞击速度下材料的碎片尺寸分布特征,同时开展活性材料的冲击引发释能测试。对两种材料的冲击... 针对活性材料的动态破碎特性及其对冲击释能行为的影响,以Al/Ti与Al/Ti/W两种活性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活性材料的动态破碎软回收试验,获得不同撞击速度下材料的碎片尺寸分布特征,同时开展活性材料的冲击引发释能测试。对两种材料的冲击释能压力特征与反应过程进行分析,结合以上研究工作,提出一种基于材料破碎特性和反应尺寸阈值的冲击释能压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材料的破碎特性是影响其冲击释能行为的关键,Al/Ti与Al/Ti/W两种材料在冲击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碎片尺寸累积分布可用Logistic分布函数描述,材料在反应室内的冲击反应过程可分为一次反应与二次反应阶段;所提出的释能压力计算方法在计算一次反应阶段释能压力峰时,计算误差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基活性材料 冲击破碎 碎片分布 释能计算 二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生物活性材料调控心肌再生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晓民 乔志龙 +2 位作者 刘颍 杨晨 常江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1-887,共17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更为严重。但目前可用的药物和手术干预治疗几乎均为姑息性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细胞死亡问题。而近年来的再生医...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更为严重。但目前可用的药物和手术干预治疗几乎均为姑息性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心肌梗死造成的心肌细胞死亡问题。而近年来的再生医学生物材料研究有望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无机生物活性材料可在体内与细胞和组织相互作用并激活细胞,从而有效调控组织再生和损伤修复,因此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以硅酸盐为代表的硅基生物材料(如生物陶瓷、生物玻璃等)、碳基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等在促进心肌修复和再生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了无机生物活性材料在心肌再生和修复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其材料类型和作用机制,最后探讨了无机生物活性材料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生物活性材料 心肌再生 金属氧化物 碳基材料 硅酸盐生物材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材料药型罩侵彻试验
9
作者 卫夏 赵成文 +5 位作者 冯雄波 郑丽荣 郝飞 雷文星 谢彦章 张建仁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8,共4页
为提高药型罩侵彻性能,设计球缺形药型罩的装药结构,研究其高效毁伤特性。针对混凝土靶标,对多种活性材料和结构的药型罩进行侵彻对比试验研究,分析活性材料药型罩的毁伤效果。通过试验结果及分析,优选药型罩材料及优化结构设计。结果表... 为提高药型罩侵彻性能,设计球缺形药型罩的装药结构,研究其高效毁伤特性。针对混凝土靶标,对多种活性材料和结构的药型罩进行侵彻对比试验研究,分析活性材料药型罩的毁伤效果。通过试验结果及分析,优选药型罩材料及优化结构设计。结果表明,该研究为活性材料药型罩的工程化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材料 药型罩结构 侵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复合双模战斗部对钢靶毁伤行为研究
10
作者 张博 王海福 +1 位作者 郑元枫 郭焕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55-865,共11页
设计了一种通过改变起爆方式可在聚能射流(shaped charge jet,JET)与杆式射流(rod-shapedcharge jet,JPC)模式间转换的活性双模战斗部.利用Autodyn仿真软件,分析了两种模式侵彻体成型过程,并通过对惰性侵彻过程和类爆轰反应过程的定量... 设计了一种通过改变起爆方式可在聚能射流(shaped charge jet,JET)与杆式射流(rod-shapedcharge jet,JPC)模式间转换的活性双模战斗部.利用Autodyn仿真软件,分析了两种模式侵彻体成型过程,并通过对惰性侵彻过程和类爆轰反应过程的定量分析对比两种侵彻体对钢靶毁伤效果.结果表明,当炸高为2倍装药口径时,JET侵彻体在侵彻深度上有明显优势,而JPC侵彻体对钢靶产生的开孔效果更显著.开展了药型罩结构参数及炸高对活性复合双模战斗部毁伤效果影响的规律性研究,获得了药型罩壁厚、锥角和炸高变化对活性复合双模战斗部侵彻深度、平均侵孔直径及活性材料在侵孔内反应位置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材料 双模战斗部 复合药型罩 侵爆耦合 钢靶侵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过载下活性侵彻体中应力波演化研究
11
作者 谭波 谭晟 +2 位作者 芦永进 杨世玺 邓达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7,共7页
在活性材料PTFE/Al质量配比73.5%/26.5%,受到持续时间10 ms、峰值33000 g的加速度载荷条件下,构建了一维侵彻体应力波传播模型,分析了应力波在活性材料侵彻体内传播过程,基于LS-DNYA软件对不带外壳和带外壳的冲击波载荷作用、矩形载荷... 在活性材料PTFE/Al质量配比73.5%/26.5%,受到持续时间10 ms、峰值33000 g的加速度载荷条件下,构建了一维侵彻体应力波传播模型,分析了应力波在活性材料侵彻体内传播过程,基于LS-DNYA软件对不带外壳和带外壳的冲击波载荷作用、矩形载荷作用以及超高速发射载荷作用4种情况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冲击波载荷作用下,内芯的应力峰值随距离指数衰减,衰减系数为-0.38122 cm^(-1);在矩形载荷作用下,活性材料侵彻体外壳和内芯发生二次碰撞,内芯应力突增至78 MPa后指数衰减。由于超高速发射过载的作用时间10 ms远大于应力波在侵彻体中传播所需的时间62.497μs,整体过载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材料 高过载 LS-DNYA 应力波 侵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纤维增强铝/聚四氟乙烯活性材料力学性能及反应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涵 任会兰 宁建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3-1581,共9页
为研究纤维含量对铝(Al)/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力学性能及反应特性的影响,针对模压烧结法制备的铝纤维增强型活性材料,采用材料试验机和冲击加载实验技术开展静态、动态力学响应和冲击反应研究,并结合细观结构特征... 为研究纤维含量对铝(Al)/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力学性能及反应特性的影响,针对模压烧结法制备的铝纤维增强型活性材料,采用材料试验机和冲击加载实验技术开展静态、动态力学响应和冲击反应研究,并结合细观结构特征揭示纤维增强活性材料的变形失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l纤维含量(质量比)为1%~4%时,随机分布的Al纤维抑制了基体内裂纹扩展,提高了Al/PTFE的静态屈服强度和动态抗压强度;Al纤维含量1%的动态力学性能最优,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Al纤维穿出基体的破坏是限制材料动力学性能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在保证Al/PTFE理论释能不变的前提下,Al纤维的加入提高了Al/PTFE的冲击反应阈值,无纤维时最小反应比入射能为50.7 J/cm^(2),纤维含量增加至4%时提高到61.3 J/cm^(2),活性材料的冲击不敏感性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纤维 铝/聚四氟乙烯 活性材料 力学特性 反应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材料侵彻体高过载条件下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波 谭晟 +1 位作者 芦永进 杨世玺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7,共6页
为研究超高速发射条件下力学过载环境对活性侵彻体的作用特性,构建了侵彻体一维应力波传播模型,在活性材料PTFE和Al的质量分数比为73.5%∶26.5%、施加加速度过载33000g、持续时间10 ms的条件下,得到了活性内芯所受最大应力为62.56 MPa... 为研究超高速发射条件下力学过载环境对活性侵彻体的作用特性,构建了侵彻体一维应力波传播模型,在活性材料PTFE和Al的质量分数比为73.5%∶26.5%、施加加速度过载33000g、持续时间10 ms的条件下,得到了活性内芯所受最大应力为62.56 MPa。基于LS-DNYA仿真软件,构建了侵彻体模型,并对其进行验模,仿真结果显示,出口速度达到2474.5 m/s,活性内芯在发射中的最大应力为59.35 MPa,理论和仿真误差为5.12%,未达到活性材料反应阈值压力。结果表明:在超高速过载环境下,该活性材料的配比方案满足超高速条件下的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材料 高过载 安全性 LS-DNYA 力学过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废源高活性粉体材料的3D打印混凝土
14
作者 曹虎 宋作宝 +4 位作者 毛岩鹏 王健 王敢 李海燕 白清三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79,共6页
选用固废源高活性粉体材料和P·O 42.5级水泥,辅助石英砂骨料和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纤维素醚、可分散乳胶粉等辅料制备混凝土3D打印材料并进行性能研究。以3D打印材料凝结时间、胶砂流动度和抗压强度作为评价依据,分析各组分对... 选用固废源高活性粉体材料和P·O 42.5级水泥,辅助石英砂骨料和缓凝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纤维素醚、可分散乳胶粉等辅料制备混凝土3D打印材料并进行性能研究。以3D打印材料凝结时间、胶砂流动度和抗压强度作为评价依据,分析各组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合极差分析确定最优配合比,采用SEM对3D打印材料1 d水化产物进行表征。优化后制备的3D打印材料凝结时间85 min,初始胶砂流动度190 mm,30 min胶砂流动度180 mm,材料1 d抗压强度28.8 MPa,3 d抗压强度49.6 MPa,28 d抗压强度70.2 MPa。所制备的材料其性能满足混凝土3D打印系统施工需求并能保证打印材料30 min左右仍具有较好的可打印性,该3D打印材料成本约为363.6~437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3D打印 固废源高活性粉体材料 正交试验 材料性能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酸盐对Al/PTFE活性材料热反应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周丹 李如江 +1 位作者 周鹏 王梦飞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0-157,共8页
为了研究高氯酸盐对Al/PTFE二元活性材料热反应行为的影响,选用高氯酸钾(KClO_(4))和高氯酸钠(NaClO_(4))作为填充材料,采用湿混法分别制备了KClO_(4)/Al/PTFE和Na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 为了研究高氯酸盐对Al/PTFE二元活性材料热反应行为的影响,选用高氯酸钾(KClO_(4))和高氯酸钠(NaClO_(4))作为填充材料,采用湿混法分别制备了KClO_(4)/Al/PTFE和Na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微观形貌;采用同步热分析技术(TGA-DSC)、 X射线衍射技术(XRD)以及自建的燃烧测试装置,对高氯酸盐/Al/PTFE三元活性材料体系的热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氯酸盐粉末和Al粉均匀分布在PTFE基底上。通过TG-DSC同步热分析实验发现高氯酸盐/Al/PTFE活性材料体系分解反应的开始温度均低于Al/PTFE活性材料。其中,K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的分解放热量略低于Na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KClO_(4)的分解温度在PTFE的催化作用下降低,且K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的放热峰值温度也降低了29.1℃;而NaClO_(4)/Al/PTFE三元活性材料的放热峰值温度提高了7.5℃。相比NaClO_(4),KClO_(4)的加入有助于C的利用。在点火实验中,高氯酸盐的引入可有效增加Al/PTFE活性材料体系的燃烧持续时间、爆燃持续时间,并提高了最高压力,但也降低了体系的升压速率、增加了达到最大压力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Al/PTFE 活性材料 TGA:DSC XRD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功能化设计与血管化皮肤再生
16
作者 艾敏慧 雷波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1-932,共12页
生物活性玻璃(BG)材料是一类重要的非晶态无机医用材料,在硬组织修复领域临床应用多年,表现出独特的组织修复活性。近年研究发现,BG在促进软组织修复方面也表现出有效的修复活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传统BG相比,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M... 生物活性玻璃(BG)材料是一类重要的非晶态无机医用材料,在硬组织修复领域临床应用多年,表现出独特的组织修复活性。近年研究发现,BG在促进软组织修复方面也表现出有效的修复活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传统BG相比,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MNBG)具有独特的微纳米结构,不仅保留了传统BG优良的化学组成,而且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高的反应活性,在促进血管化皮肤修复再生方面表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讨论了MNBG在调控血管化及皮肤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MNBG促进血管化的能力,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抗氧化、抗炎和抗菌性能,这些特性使得MNBG能够有效刺激血管形成,同时降低炎症反应,抑制细菌感染,从而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进一步总结了MNBG在皮肤创面血管化和修复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对MNBG目前皮肤创面修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推动MNBG在皮肤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 血管化 皮肤再生 生物活性材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生物材料调控神经细胞功能及神经化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洪健 赵梓壹 吴成铁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9-859,共11页
基于神经在组织再生中的关键作用,开发具有神经诱导活性的组织工程支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无机生物材料因具有高度可控的化学组成、微/纳拓扑结构及优异的理化性能,在调控神经细胞功能及神经化组织再生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神经在组织再生中的关键作用,开发具有神经诱导活性的组织工程支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无机生物材料因具有高度可控的化学组成、微/纳拓扑结构及优异的理化性能,在调控神经细胞功能及神经化组织再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常用于神经调控的无机生物材料,主要包括生物陶瓷材料和电活性材料,接着阐述了无机生物材料通过调控细胞行为、调节免疫微环境和构建电活性微环境等途径对神经细胞活性及生物学功能的增强作用,重点阐述了无机生物材料在脊髓、周围神经、皮肤、骨骼肌、海绵体等组织神经化再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无机生物材料在调控神经细胞活性及神经化组织再生中存在的难题及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生物材料 生物陶瓷 活性材料 组织再生 神经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外科手术植骨材料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亚仑 董钊 +1 位作者 浦飞飞 夏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7,共8页
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STB)是一种以溶骨性破坏为特点的感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当出现严重骨质破坏导致脊柱不稳,进而出现严重神经功能损害时,手术植骨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植骨材料的选择与手术效果息息相关,... 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STB)是一种以溶骨性破坏为特点的感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因此,当出现严重骨质破坏导致脊柱不稳,进而出现严重神经功能损害时,手术植骨成为必要的治疗手段。植骨材料的选择与手术效果息息相关,不同植骨材料各有其优缺点,直接决定了术后疗效和临床预后。随着植骨材料的产品迭代,复合型植骨材料的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并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预后。综合患者临床背景,个体化选择植骨材料对于STB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植骨材料的分类(骨性材料、金属材料和生物活性材料等)、优缺点及目前发展情况,以期为临床植骨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植骨材料 骨性材料 金属材料 生物活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内芯侵爆结构侵彻多层间隔靶自分布释能机理与模型研究
19
作者 向镜安 王海福 +2 位作者 闫月光 曲利峰 葛超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169,共13页
活性内芯侵爆结构作用多层目标展现独特的自分布爆燃释能、力化耦合时空穿爆特性,在靶后空间形成多峰值、长持续爆燃反应超压,爆燃反应演化行为与靶后超压形成机理复杂。针对这种独特的释能行为,开展不同速度侵爆结构侵彻间隔结构靶试验... 活性内芯侵爆结构作用多层目标展现独特的自分布爆燃释能、力化耦合时空穿爆特性,在靶后空间形成多峰值、长持续爆燃反应超压,爆燃反应演化行为与靶后超压形成机理复杂。针对这种独特的释能行为,开展不同速度侵爆结构侵彻间隔结构靶试验,建立描述活性内芯靶后空间爆燃行为的等效爆燃点模型与活性材料爆燃超压模型,揭示侵爆结构侵彻多层间隔靶后自由场超压特性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侵爆结构以594~819 m/s碰撞结构靶,产生对应范围为2.54~3.92 GPa的碰撞应力,均在第3层靶板出现最大超压峰值,超压峰值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从0.0607 MPa增加至0.246 MPa;依据等效爆燃点模型,侵爆结构在靶后20.73 mm距离内发生剧烈爆燃反应;侵爆结构头部厚度、碰撞速度、靶板厚度等参数通过影响有效激活芯体质量耦合影响爆燃超压峰值。通过对比试验数据与拟合模型,验证了活性材料爆燃超压模型的准确性,可为侵爆结构后效毁伤研究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内芯侵爆结构 靶后超压 活性材料 多层结构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丝网印刷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最新进展
20
作者 杨美清 王路 +2 位作者 卢浩滋 杨耀成 刘松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7,共16页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中,光活性纳米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不仅可用作光电转换平台,还可用作生物识别元件的装载平台。然而,单纯的光活性材料通常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固有的毒性、宽带隙、高的电子空穴对重组率等,因此,通过各种设计策略来改善光活性材料的光电特性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获得高灵敏度的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通常还需要将高性能光电极与各种信号放大策略相结合。鉴于此,我们在本文中首次对用于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光活性材料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将其归为四大类:金属氧化物、金属硫族化合物、碳纳米材料和铋基纳米材料。同时,我们重点关注了光活性材料的设计策略,例如形态调控、元素掺杂、异质结构建等。此外,我们还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丝网印刷PEC免疫传感器和丝网印刷PEC适体传感器介绍了一些信号放大策略,如酶标记放大(ELA)策略、聚合酶链反应(PCR)策略、滚环扩增(RCA)策略和杂交链式反应(HCR)策略。最后,我们还讨论了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前景。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让读者全面了解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并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行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分析 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活性材料 信号放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