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可折叠热塑性复合材料接头的力学性能
- 1
-
-
作者
刘羽熙
陈玉
刘少柱
荆祥海
-
机构
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连云港经纬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国家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9,共9页
-
基金
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6142905213114)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S202104b11020018)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一般项目(gxyq2022099)。
-
文摘
开发了一种芳纶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接头,用于海洋管道非开挖穿插修复内衬管的连接。静液压爆破测试结果表明内压作用下的失效模式是管体本身纤维发生断裂,接头处保持完好;拉伸测试结果表明接头拉伸强度高于内衬管本体强度,满足穿插施工要求。分别建立复合材料接头的内压、拉伸和折叠展开分析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预测了内衬管及接头的极限强度、应力应变分布和变化趋势。有限元结果显示内压作用下主要承载结构为环向纤维,最大应变发生在接头与内衬管本体交接的位置。拉伸作用下主要承载结构为轴向纤维,外层热塑性聚氨酯边缘位置由于应力集中导致应变较大,但仍在材料极限弹性应变范围内。折叠展开大变形过程中,最大应变发生在折叠阶段,接头应变与内衬管本体应变相近。研发的管体中间接头制造方便,尺寸与内衬管匹配性好,可以进行连续盘卷、折叠,满足海底管道一次性长距离修复的要求。
-
关键词
可折叠复合材料接头
非开挖穿插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折叠和展开
-
Keywords
foldable composite connector
trenchless penetration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lding and unfolding
-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超长可折叠复合材料豆荚杆轴向压缩屈曲性能测定方法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林秋红
白江波
从强
-
机构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4期51-55,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5026
51875021)"
十三五"民用航天预研项目(D020205)
-
文摘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测定具有超长尺度的可折叠薄壁复合材料豆荚杆的轴向压缩屈曲性能的试验方法,该方法突破了通用试验平台的制约,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适用于超长尺寸可折叠复合材料豆荚杆轴向压缩试验的测试系统,利用该系统测定了6m长复合材料豆荚杆轴向压缩屈曲失稳载荷。为了进一步验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建立了复合材料豆荚杆特征值屈曲有限元分析模型,将测得的轴向压缩屈曲失稳载荷与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二者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测试系统可有效测定超长尺寸复合材料豆荚杆的轴向压缩屈曲性能。
-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超长
可折叠复合材料豆荚杆
屈曲
-
Keywords
Composites
Ultra-length
Foldable lenticular composite tube
Buckling
-
分类号
TB3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
-
题名Miura折叠超材料在简谐激励下的振动响应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大鹏
周翔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
出处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1期230-234,共5页
-
文摘
折叠超材料基于折叠结构发展而来,具有超常的物理性能。应用ADAMS分析典型的三种结构模型,在力和位移两种简谐激励下,不同折痕刚度对Miura折叠超材料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自由度结构的Miura模型在两种激励下频率响应类似,通过改变折痕刚度可以改变其共振频率,达到很好的低频隔振效果。多自由度模型可以通过增加堆叠数量降低共振频率。为Miura折叠结构的隔振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折叠超材料
简谐激励
动力响应
-
Keywords
vibration and wave
folded metamaterials
harmonic excitation
dynamic response
-
分类号
O321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
题名基于有限元的法兰轴结构件塑性成形工艺分析
被引量:8
- 4
-
-
作者
于玲
刘清文
-
机构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23,共6页
-
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9412018y1618)。
-
文摘
目的针对法兰轴结构件塑性成形过程复杂、工序繁琐、成形效率低、材料易折叠等问题,基于塑性成形理论,对汽车法兰轴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提出2种冷镦成形方案,对法兰轴结构件进行塑性成形工艺研究。方法分析汽车法兰轴的几何特征,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2种冷镦成形方案的成形载荷进行模拟比较,确定较为合理的工艺方案,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一步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选取预成形角度A、摩擦因数B、冷镦速度C、终成形圆角直径R作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对应3个水平,并以成形载荷大小作为考核指标。结果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得到工艺1各工序载荷分别为403、521 kN,工艺2各工序载荷分别为226、518 kN。可知工艺2比工艺1效率高,模具使用寿命更长。最后通过正交试验法获得各因素对成形载荷影响大小的排序为:摩擦因数>冷镦速度>终成形圆角直径>预成形角度,最优工艺组合为:预成形角度19°,摩擦因数0.2,冷镦速度15 mm/s,终成形圆角直径3 mm。结论工艺2的冷镦成形方案缩短了锻件生产试验过程和修模时间,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为实际生产金属零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法兰轴结构件
塑性成形
材料折叠
几何特征
摩擦因数
冷镦速度
预成形角度
终成形圆
-
Keywords
flange shaft structure
plastic forming
material folding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friction coefficient
cold heading speed
preforming angle
final forming fillet diameter
-
分类号
TP39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工艺参数对双筒形件冲锻成形质量的影响
- 5
-
-
作者
毛胜辉
郝如江
-
机构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石家庄铁道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76,81,共4页
-
文摘
在双筒形件的冲锻成形过程中,由于板料壁厚较薄,在镦粗增厚过程中容易产生折叠和回弹缺陷。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弹性模量、初始屈服应力、应变硬化指数等材料参数对回弹角度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壁厚对冲锻成形过程中材料折叠的影响。结果表明,冲锻过程中双筒形件的侧面处容易产生材料回弹缺陷。增大材料的弹性模量可以减小侧壁的回弹角度;增大材料的初始屈服应力,侧壁的回弹角度相应增大;增大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侧壁的回弹角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
关键词
筒形件
冲锻
材料折叠
回弹角度
Dynaform软件
-
Keywords
cylinder workpiece
stamping and forging
material folding
springback angle
Dynaform software
-
分类号
TG30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