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供液弹性研抛工具的材料去除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明磊 金明生 +3 位作者 宋正江 曾晰 李燕 唐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9-1666,共8页
为提高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CCOS)成形技术的确定性加工能力,提出了一种中心供液弹性研抛工具(CEPT)。针对CEPT的结构特征及与工件接触的应力场模型,研究了贴附金刚石树脂砂纸前后CEPT的径向接触应力分布,发现贴附砂纸后的CEPT有更平稳... 为提高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CCOS)成形技术的确定性加工能力,提出了一种中心供液弹性研抛工具(CEPT)。针对CEPT的结构特征及与工件接触的应力场模型,研究了贴附金刚石树脂砂纸前后CEPT的径向接触应力分布,发现贴附砂纸后的CEPT有更平稳的径向接触应力分布和更大的接触应力幅值。构建了CEPT连续进给状态下的接触应力及速度分布函数,结合Preston方程建立了CEPT的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抛光试验及单因素对比试验,获得了CEPT的材料去除深度分布规律及关键工艺参数与材料去除深度之间的影响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材料去除模型与实际材料去除廓形之间的平均偏差小于10%,可较好地预测CEPT的实际材料去除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ton方程 弹性工具 中心供液 有限元法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材料去除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长河 蔡光起 原所先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2-135,共4页
根据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机理分析和参与加工的有效磨粒数建立了两体加工、三体加工以及磨粒喷射加工的材料去除模型。利用平面磨床进行了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依据机理所建立的材料去除模型,且实验结果和... 根据砂轮约束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机理分析和参与加工的有效磨粒数建立了两体加工、三体加工以及磨粒喷射加工的材料去除模型。利用平面磨床进行了磨粒喷射精密光整加工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依据机理所建立的材料去除模型,且实验结果和模型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轮约束 游离磨粒 光整加工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束磨料流体抛光材料去除模型研究
3
作者 闫如忠 赵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2,共4页
为了研究约束磨料流体抛光的材料去除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加工区流场进行压力和速度仿真。压力场仿真结果表明,最大压力峰值出现在限控轮与工件的最小间隙区域,并且该区域的压力梯度变化很大;速度场仿真表明,流体速度在x轴方向上占主... 为了研究约束磨料流体抛光的材料去除模型,使用Matlab软件对加工区流场进行压力和速度仿真。压力场仿真结果表明,最大压力峰值出现在限控轮与工件的最小间隙区域,并且该区域的压力梯度变化很大;速度场仿真表明,流体速度在x轴方向上占主导地位,在y轴方向上出现了侧泄,在z轴方向上速度很小。建立了冲击侵蚀去除模型,结合Finnie塑性剪切磨损去除模型建立了约束磨料流体抛光材料去除模型,模型表明,冲击角度为45°时材料去除量最高。对K9玻璃进行的约束磨料流体抛光实验表明,建立的材料去除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流体抛光 流场 流体速度 磨粒侵蚀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抛光技术的光学元件材料去除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涛 杨炜 王健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7-533,共7页
为精确控制抛光阶段材料去除,实现光学元件的确定性抛光加工,在分析快速抛光原理和快速抛光材料去除机制基础上,从单颗磨粒受力和抛光垫峰点捕获的磨粒数出发,获得量化的单颗磨粒瞬时切除体积和抛光接触区参与有效磨粒数,从而建立一种... 为精确控制抛光阶段材料去除,实现光学元件的确定性抛光加工,在分析快速抛光原理和快速抛光材料去除机制基础上,从单颗磨粒受力和抛光垫峰点捕获的磨粒数出发,获得量化的单颗磨粒瞬时切除体积和抛光接触区参与有效磨粒数,从而建立一种光学元件快速抛光材料去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材料去除量为实验对象,在不同抛光液、抛光垫和光学元件实验条件下,材料去除模型的理论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材料去除量误差可以控制在9%以内。验证了该模型对于光学元件快速抛光技术的适用性,从而可以确定性的控制快速抛光时间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光学元件 快速抛光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柔性抛光材料去除模型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天宝 金晓怡 +1 位作者 陈志鹏 奚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6-79,83,共5页
针对目前复杂曲面产品的需求,首先,通过采用Preston方程与Hertz接触理论建立复杂曲面柔性抛光的材料去除模型,采用A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经理论计算得到的表壳工件的接触区域压强与接触面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 针对目前复杂曲面产品的需求,首先,通过采用Preston方程与Hertz接触理论建立复杂曲面柔性抛光的材料去除模型,采用ANSYS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经理论计算得到的表壳工件的接触区域压强与接触面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相对偏差约为20%;其次,引入修正后的Preston方程,建立了最终的材料去除模型且更加符合抛光的实际过程。研究表明:材料的去除量与法向抛光力、抛光轮线速度、进给速度、接触面几何性质、抛光工具与工件的材料性质均有关;最后,通过对进给速度的修正,在恒定不变的法向抛光力下,工件材料去除量不受抛光轮磨损的影响而改变。为了合理控制接触压强和抛光轮的磨损,随着抛光的进行,进给速度逐渐减慢,可加工的工件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曲面 柔性抛光 材料去除模型 仿真分析 进给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面零件磨抛的材料去除模型及参数标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鼎威 陈霖 杨吉祥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2-387,共6页
影响磨抛质量的工艺参数较多使得叶片的材料去除量难以控制。针对圆柱形磨头,在已有材料去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材料去除模型。其中接触力的二分之一次幂、切触速度的倒数以及主轴转速与单位面积材料去除量成正比,并将其他不可控... 影响磨抛质量的工艺参数较多使得叶片的材料去除量难以控制。针对圆柱形磨头,在已有材料去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材料去除模型。其中接触力的二分之一次幂、切触速度的倒数以及主轴转速与单位面积材料去除量成正比,并将其他不可控因素建模为材料去除系数;以棒料作为实验对象,考虑工艺参数对单位面积材料去除量的影响,进行多组单因素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再通过多组多因素实验对材料去除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材料去除模型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标定 曲面类零件 材料去除模型 多因素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抛光过程的材料去除三维模型 被引量:12
7
作者 石峰 戴一帆 +1 位作者 彭小强 宋辞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4-648,共5页
充分考虑磁流变液的Bingham流体特性,对抛光区域磁流变液在梯度磁场作用下的成核状态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在此基础上,根据磁流变抛光过程以剪切力为主、压力为辅的材料去除机理,计算出抛光区域剪切力与压力的数值分布,拟合出剪... 充分考虑磁流变液的Bingham流体特性,对抛光区域磁流变液在梯度磁场作用下的成核状态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在此基础上,根据磁流变抛光过程以剪切力为主、压力为辅的材料去除机理,计算出抛光区域剪切力与压力的数值分布,拟合出剪切力与压力对材料去除的影响因子曲面,建立了磁流变抛光的材料去除三维数学模型。在自制的磁流变抛光机床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和数学模型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Bingham流体 磁流变液 材料去除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粘弹性流体磨料光整加工的材料去除率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志国 轧刚 李元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55-1561,共7页
基于磨料流加工介质的高粘弹性,在分析磨粒所受法向力和参与切削的磨粒数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粘弹性流体磨料光整加工的材料去除率模型。定义了材料去除率模型的切削深度系数,提出了一种用圆管工件测定切削深度系数的方法;并用圆管试件测... 基于磨料流加工介质的高粘弹性,在分析磨粒所受法向力和参与切削的磨粒数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粘弹性流体磨料光整加工的材料去除率模型。定义了材料去除率模型的切削深度系数,提出了一种用圆管工件测定切削深度系数的方法;并用圆管试件测定了Ⅰ号流体磨料加工45#钢、T8钢和Q235-A材料时的切削深度系数。结果表明:材料去除率与流体磨料对工件的壁面压力、壁滑速度和切削深度系数成正比关系;决定切削深度系数的因素主要有磨粒的粒度、磨粒与载体的混合比和流体磨料的弹性及工件的硬度和表面粗糙度;在流体磨料粘性较高、加工流量较大条件下,可用流体磨料的过流长度和压力来测定切削深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高粘弹性流体磨料 材料去除模型 切削深度系数 磨料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轴承毛坯表面分析的磨削材料去除率模型与应用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迟玉伦 俞鑫 +1 位作者 刘斌 武子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8-353,373,共17页
目的 在轴承套圈磨削加工中,传统基于动力学模型建立的磨削材料去除率模型仅考虑了磨削工件-砂轮-机床三者的弹性变形,未考虑毛坯零件表面不规则变形对模型的影响,导致传统理论模型在实际磨削应用中的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基于轴承套... 目的 在轴承套圈磨削加工中,传统基于动力学模型建立的磨削材料去除率模型仅考虑了磨削工件-砂轮-机床三者的弹性变形,未考虑毛坯零件表面不规则变形对模型的影响,导致传统理论模型在实际磨削应用中的效果不佳。针对此问题,基于轴承套圈毛坯表面形状分析建立了新的磨削材料去除率模型,并进行了应用实验。方法 基于轴承套圈毛坯零件表面形状的工艺研究,针对粗磨阶段毛坯零件表面不规则形状和弹性变形对磨削加工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建立不同偏心圆数量的轴承套圈结构分析方法,并提出一种以分段函数形式的磨削材料去除率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轴承套圈毛坯零件表面不规则变形和偏心圆形状对磨削材料去除的影响,可有效反映轴承套圈实际材料磨削去除过程。最后,通过大量实验对所建的分段函数形式的磨削材料去除率模型进行应用实验研究。结果 与传统磨削材料去除率模型GPSM相比,所建的以分段函数形式的磨削材料去除率模型MMRG的准确率提高了96%以上,该模型可有效在线量化分析毛坯表面不规则大小及偏心圆结构。结论 该模型对指导毛坯零件制造,保证磨削加工质量和磨削加工效率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套圈 毛坯表面分析 磨削材料去除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主轴式滚磨光整加工中铝合金试件的材料去除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程伟 李秀红 +2 位作者 李文辉 王娜 曹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07-314,共8页
目的针对湿式主轴式滚磨光整加工工艺,提出适用于铝合金试件光整加工的材料去除模型。方法通过FLUENT两相流模块模拟不同参数下p·v值,用响应曲面法拟合4个主要参数和p·v的多元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Preston方程建立修正的... 目的针对湿式主轴式滚磨光整加工工艺,提出适用于铝合金试件光整加工的材料去除模型。方法通过FLUENT两相流模块模拟不同参数下p·v值,用响应曲面法拟合4个主要参数和p·v的多元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Preston方程建立修正的材料去除模型,进行加工实验,探究工件的MRR、加工后Ra和表面形貌之间的关系。结果方差分析中,工件轴心距筒壁距离和滚筒转速项的P<0.05,两者对MRR影响显著,且前者与MRR负相关,后者与MRR正相关。对模型进行加工实验验证,工件MRRth和MRRex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32%,证明模型的有效性。随工件MRR的递增,加工后Ra值先减后增,MRR值为21mg/h时,Ra为0.816μm,工件刀纹仍很明显;MRR值为59mg/h时,Ra达到最低值0.472μm,工件刀纹完全去除,表面纹理细致平整,加工效果最佳;当MRR达极值时,Ra为0.693μm,表面纹理变得粗糙不平,由于滚抛磨块的加工能力过强,导致加工效果较差。结论建立了以工艺参数为自变量的材料去除模型,为选择参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且实验研究得出,加工能力与加工效果之间不存在正向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磨光整加工 湿式 主轴式 铝合金 材料去除模型 数值模拟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变角度顺逆磨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立峰 王梓旭 +3 位作者 张旺通 邓云飞 隋翯 郭志永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3,共9页
通过正十二边形磨削轨迹测试方法研究了单向C/SiC的磨削力和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顺磨,逆磨的切向磨削力减小10%~25%,法向磨削力减小30%~50%,表面粗糙度减小25%~65%;纤维磨削角对磨削特性具有显著影响,顺纤维磨削时... 通过正十二边形磨削轨迹测试方法研究了单向C/SiC的磨削力和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顺磨,逆磨的切向磨削力减小10%~25%,法向磨削力减小30%~50%,表面粗糙度减小25%~65%;纤维磨削角对磨削特性具有显著影响,顺纤维磨削时,磨削力由大到小的纤维磨削角排序为60°、30°、90°、0°,逆纤维磨削时的排序为120°、90°、150°、180°;加工表面粗糙度Sa由大到小的纤维磨削角排序为0°、150°、120°、30°、60°、90°;C/SiC磨削加工时,材料的变形回弹效应较明显。对比了不同纤维磨削角下的表面微观形貌,提出了磨削材料去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磨削角度 顺/逆磨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恒力磨抛材料去除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晓炜 饶巍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6,共6页
针对传统机器人-砂带磨抛工件时材料去除量难以定量控制的问题,结合Preston磨削经验公式与赫兹弹性接触理论,将法向磨抛力、砂带速度、工件进给速度3个工艺参数作为变量,建立机器人恒力磨抛的材料去除深度模型;然后进行硬件选型,搭建机... 针对传统机器人-砂带磨抛工件时材料去除量难以定量控制的问题,结合Preston磨削经验公式与赫兹弹性接触理论,将法向磨抛力、砂带速度、工件进给速度3个工艺参数作为变量,建立机器人恒力磨抛的材料去除深度模型;然后进行硬件选型,搭建机器人恒力磨抛实验平台;最后以上述3个工艺参数为变量设计了机器人恒力磨抛单因素实验,实验结果较好验证了该材料去除深度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Preston方程 恒力控制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抛光中材料去除原理与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应恒 刘润爱 郭文亮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883,共5页
根据超声振动抛光原理分析了弹塑性材料抛光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方式;建立了弹塑性材料的材料去除模型,给出了磨粒速度、冲击载荷和工件表面受力变形的数学表达式;分析讨论了抛光过程和抛光参数的影响并用已有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 超声振动抛光 弹塑性材料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润滑变角度高速铣削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与材料去除机理
14
作者 张立峰 张晓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622-2628,共7页
采用正十二边形切削轨迹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高速切削性能,重点研究了冷却润滑条件、纤维切削角、切削速度和顺/逆铣对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典型纤维切削角下的材料去除机理。研究表明:使用聚晶金刚石铣刀沿等差... 采用正十二边形切削轨迹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的高速切削性能,重点研究了冷却润滑条件、纤维切削角、切削速度和顺/逆铣对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典型纤维切削角下的材料去除机理。研究表明:使用聚晶金刚石铣刀沿等差为30°的切削角侧铣单向CFRP时,法向切削力F_(n)和切向切削力F_(t)均遵循一个特定的规律。相较于顺铣,逆铣时的F_(n)最大减小25%,F t最大减小40%,表面粗糙度Sa减小10%~35%。相较于干切削,纳米流体微量润滑切削下的F t减小约20%,切削温度降低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微量润滑 顺/逆铣 高速铣削 材料去除模型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孔内表面磁力研磨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博 李富柱 +3 位作者 郭玉琴 王匀 申坤伦 狄智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4,共17页
磁力研磨加工是提高小孔内表面质量的一种重要光整技术,利用该技术能高效提升小孔类零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使役性能。针对小孔内表面的磁力研磨光整加工,按其发展历程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了磁性磨粒研磨、磁针磁力研磨、液... 磁力研磨加工是提高小孔内表面质量的一种重要光整技术,利用该技术能高效提升小孔类零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使役性能。针对小孔内表面的磁力研磨光整加工,按其发展历程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了磁性磨粒研磨、磁针磁力研磨、液体磁性磨具研磨、超声辅助磁力研磨和电解磁力复合研磨等加工方法的技术特点,并分析评述了其局限性。对磁力研磨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材料主要以微量切削与挤压、塑性变形磨损、腐蚀磨损、电化学磨损等方式去除,材料种类不同,去除机理也不同。其中,硬脆性材料主要以脆性断裂、塑性变形和粉末化的形式去除;塑性材料在经历滑擦阶段、耕犁阶段和材料去除阶段后主要以切屑的形式去除。此外,还对磁力研磨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研究,对单颗磁性磨粒材料去除模型和“磁力刷”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今后的研究发展给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内表面 磁力研磨加工 材料去除机理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抛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立达 张争艳 乔国朝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60,共7页
表面质量是精密零部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零件的表面质量主要是由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工艺参数和方法决定的。传统的磨抛工艺由于作用在工件上的力很大、嵌入的磨料颗粒、对工艺的控制有限等原因很难使表面粗糙度降低到精密零部件的要求精... 表面质量是精密零部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零件的表面质量主要是由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工艺参数和方法决定的。传统的磨抛工艺由于作用在工件上的力很大、嵌入的磨料颗粒、对工艺的控制有限等原因很难使表面粗糙度降低到精密零部件的要求精度。磁流变抛光(MRF)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方法使工件加工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水平。MRF对工艺控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且可以在不破坏表面形貌的情况下完成加工。综述了磁流变抛光液组分对加工效果的影响、材料去除模型的建立和发展、不同的MRF加工方式和未来磁流变抛光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最后总结了目前MRF技术存在的问题总结,并提出了MRF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磁流变抛光液 材料去除模型 磁流变抛光方法 磁流变复合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磁流变效应微磨头平面研抛加工参数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阎秋生 汤爱军 +1 位作者 路家斌 高伟强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70,共5页
本文实验研究了磁感应强度、研抛压力、加工速度及加工时间等几个加工参数对集群磁流变效应微磨头平面研抛加工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强,材料去除率增大,而表面粗糙度略有提高;研抛压力及加工速度与材料去除率成... 本文实验研究了磁感应强度、研抛压力、加工速度及加工时间等几个加工参数对集群磁流变效应微磨头平面研抛加工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强,材料去除率增大,而表面粗糙度略有提高;研抛压力及加工速度与材料去除率成正比,表面粗糙度随加工速度的提高逐渐变大,而随着研抛压力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加,当压力为6898 Pa时到达最小;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材料去除量线性增大,而粗糙度先迅速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群磁流变效应微磨头平面研抛加工的材料去除模型,其加工特征介于游离磨料研磨抛光和固着磨料研磨抛光之间,是一种全新的平面研抛加工技术,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微磨头 磁流变效应 平面研抛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变磨损的机器人磨抛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超 郑乾健 +3 位作者 肖聚亮 周宇 刘海涛 黄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针对自动化磨抛过程中存在的磨抛工具磨损现象,使得难以建立精准的磨抛去除模型进而达到稳定一致的磨抛效果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时变磨损的机器人磨抛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将物理建模方法中的丰富信息和回归建模方法的跟踪学习特性相... 针对自动化磨抛过程中存在的磨抛工具磨损现象,使得难以建立精准的磨抛去除模型进而达到稳定一致的磨抛效果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时变磨损的机器人磨抛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将物理建模方法中的丰富信息和回归建模方法的跟踪学习特性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融合先验知识的磨抛材料去除回归模型,极大地减少了原本回归模型所需的大量实验数据,使得提出的模型能够跟踪砂纸的磨损变化;其次,将所使用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其他文献所提出的理论模型以及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使用所得的预测模型对机器人磨抛参数进行优化,在混联机器人抛光实验台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融合先验知识的磨抛材料去除模型相比于常用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少的实验数据,所提出的机器人磨抛参数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地补偿磨抛工具的磨损,保证磨抛过程中材料去除的一致性,同时提高了磨抛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磨损 支持向量回归 材料去除模型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连杆模具的混联机器人柔性抛光系统开发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超 肖聚亮 +2 位作者 郑乾健 刘海涛 黄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30-2039,共10页
为了解决连杆模具抛光过程中人工抛光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建立了一套混联机器人柔性抛光系统。在该系统上对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考虑抛光工具磨损的材料去除模型,能够良好预测一定抛光参数下的材料去除量;在此基础上,... 为了解决连杆模具抛光过程中人工抛光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建立了一套混联机器人柔性抛光系统。在该系统上对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考虑抛光工具磨损的材料去除模型,能够良好预测一定抛光参数下的材料去除量;在此基础上,对模具型腔表面自动分片,并使用UG和示教相结合的方法生成加工轨迹;根据模具抛光力的控制需要,建立了一套气动控制系统,使用自主设计的浮动恒力抛光主轴结合PID控制算法实现了恒力抛光。最后在该柔性抛光系统上进行了汽车连杆模具抛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柔性抛光系统能够较好地完成连杆模具抛光任务,得到较好的抛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杆模具 混联机器人 抛光 材料去除模型 轨迹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一致曲率表面下的气压砂轮磨粒剪胀及加工试验研究
20
作者 石梦 李卓 +3 位作者 曾晰 计时鸣 黄鹏程 郑倩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91-1199,共9页
针对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在加工异形曲面时,工件所受的切削力以及接触区内磨粒速度因工件曲率发生变化,导致工件不同曲率处材料去除量不均匀的问题,基于修正的Rowe剪胀理论建立砂轮切削力模型,提出了非一致曲率表面下修正的气压砂轮材料... 针对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在加工异形曲面时,工件所受的切削力以及接触区内磨粒速度因工件曲率发生变化,导致工件不同曲率处材料去除量不均匀的问题,基于修正的Rowe剪胀理论建立砂轮切削力模型,提出了非一致曲率表面下修正的气压砂轮材料去除模型。通过EDEM软件建立了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模型,分析了砂轮下压量为1.5 mm时工件曲率对接触力以及接触区内磨粒速度的影响。搭建气压砂轮加工试验平台,通过光整加工试验验证修正的材料去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修正的材料去除模型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095,而原始的材料去除模型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291,说明修正的材料去除模型可以用于气压砂轮抛光过程中的定量分析,且工件加工表面划痕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固结磨粒群 非一致曲率 剪胀效应 材料去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