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复合材料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榛 顾幸生 +1 位作者 梁晓怿 凌立成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论述了复合材料设计及优化的基本方法,介绍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方法,并对复合材料设计及优化中的两种智能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总结了两种方法在复合材料优化设计中的分类、建模、预测和应用。举例说明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方... 论述了复合材料设计及优化的基本方法,介绍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方法,并对复合材料设计及优化中的两种智能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总结了两种方法在复合材料优化设计中的分类、建模、预测和应用。举例说明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方法在复合材料优化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优化设计 神经网络 专家系统 智能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识别和神经网络在复合材料优化设计中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榛 顾幸生 +1 位作者 梁晓怿 凌立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8-72,共5页
综述了模式识别和神经网络两种智能理论用于复合材料设计及优化方法,举例说明两种智能方法在复合材料优化设计中性能预测、仿真建模、工艺优化等多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研究进展,分析讨论了两智能理论应用于材料设计研究时的主要问题及其解... 综述了模式识别和神经网络两种智能理论用于复合材料设计及优化方法,举例说明两种智能方法在复合材料优化设计中性能预测、仿真建模、工艺优化等多领域的应用价值和研究进展,分析讨论了两智能理论应用于材料设计研究时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优化设计 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致火灾作用下桥梁拉索防火隔热层的材料与结构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3
作者 周小燚 钱盛域 +2 位作者 缪宇晨 阮欣 王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3-789,共7页
拉索是斜拉桥中重要的承载构件,日益增多的桥梁火灾使拉索遭受威胁,但缺乏有效的拉索外包复合材料防火隔热层设计方法。针对具有多尺度特征的复合材料防火隔热层,提出了一种车致火灾作用下拉索防火隔热层的材料与结构协同设计方法。构... 拉索是斜拉桥中重要的承载构件,日益增多的桥梁火灾使拉索遭受威胁,但缺乏有效的拉索外包复合材料防火隔热层设计方法。针对具有多尺度特征的复合材料防火隔热层,提出了一种车致火灾作用下拉索防火隔热层的材料与结构协同设计方法。构建了材料与结构协同设计的优化方程,提出了将耦合优化问题分解为基于有限元传热分析的结构尺度设计和基于逆均匀化方法的材料尺度设计的解耦策略,并利用MATLAB、PyroSim与ANSYS等进行CFD-FEM耦合分析的数值实现。以典型的50 m^(3)罐车火灾为例,开展了最不利工况分析,以拉索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400℃为防护目标,采用提出的方法对由玄武岩织物复合材料与高硅氧复合材料构成的防护层进行优化设计,获得满足防护需求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缆索承重桥梁 斜拉索 防火隔热层 油罐车火灾 材料与结构协同优化设计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进化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民铀 张聪誉 罗辞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7061-7065,共5页
提出一种自适应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AEPSO),以提高多目标优化PSO算法的性能。AEPSO算法把非支配排序技术、自适应惯性权重和特殊的变异操作引入到PSO算法中,来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粒子的多样性。与常用的整体加权方法来处理多目标... 提出一种自适应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AEPSO),以提高多目标优化PSO算法的性能。AEPSO算法把非支配排序技术、自适应惯性权重和特殊的变异操作引入到PSO算法中,来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粒子的多样性。与常用的整体加权方法来处理多目标优化问题不同,AEPSO算法采用非劣解排序来引导粒子的飞行,以改进算法的收敛性,同时采用特殊的变异操作防止早熟收敛并增加优化解的多样性。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经过四种代表性benchmark函数进行验证,并与几种典型同类型算法进行比较。该算法已成功地用于合金材料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AEPSO算法能够较好地兼顾收敛精度与优化解的多样性,满足多目标优化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群体智能 非支配排序 合金材料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BO_4(B:B位元素)系列混合导体掺杂成份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任玉梅 陈宁 +2 位作者 赵海雷 王丽君 李福燊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41-846,共6页
基于材料基因组计划(MGI)研究方式,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的总能量计算方法,以K2NiF4型La2BO4(B:B位元素)相关的几种相结构为计算模型,针对4~6周期48种B位金属元素替换,进行几何优化的总能量计算,得到这些相关虚拟... 基于材料基因组计划(MGI)研究方式,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的总能量计算方法,以K2NiF4型La2BO4(B:B位元素)相关的几种相结构为计算模型,针对4~6周期48种B位金属元素替换,进行几何优化的总能量计算,得到这些相关虚拟相结构的结合能随元素的变化规律。通过层状相La2BO4与立方相LaBO3的比较,着重讨论了一些重要B位元素(Fe、Co、Ni、Cu、Zn、Se)对稳定La2BO4复合氧化物相稳定性的影响作用和趋势。结合相关的实验数据,进一步讨论了掺杂B位元素的优化稳定区域。本定量分析方法为此类材料的合成和成份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结合能 材料优化设计 材料基因组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弧粉末堆焊熔覆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魏仕勇 彭文屹 +3 位作者 陈斌 赵文超 周颖钰 邓晓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3-151,共9页
自工业化应用以来,等离子弧粉末堆焊技术便受到机械工程领域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在机械零部件修复与再制造、零部件表面强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离子弧粉末堆焊设备被不断优化与改进,其自动化和数控... 自工业化应用以来,等离子弧粉末堆焊技术便受到机械工程领域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在机械零部件修复与再制造、零部件表面强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离子弧粉末堆焊设备被不断优化与改进,其自动化和数控系统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应用也更加便捷和高效,但当前等离子熔覆材料还是以自熔性合金粉末为主,高性能的新型熔覆材料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如何挖掘等离子弧粉末堆焊新型设备的技术优点,开发出满足当前对高强度、高真空、高温、耐磨、耐蚀等特殊性能需要的熔覆材料,是堆焊熔覆材料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近1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自熔性合金粉末及其增强粉末的复合化设计,尽管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拓宽新的熔覆材料研究领域。最近几年,部分研究者开始将金属陶瓷基、纳米颗粒、自润滑、高熵合金等新型粉末作为熔覆材料,应用于等离子弧粉末堆焊的表面强化或修复中,但复合粉末选择原则、成分优化以及制备工艺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除此之外,等离子粉末堆焊熔覆材料的研究尚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基础理论。目前,国内外等离子熔覆材料体系主要有:(1)合金化自熔性复合材料,利用一些功能性元素的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弥散强化和细晶强化等作用,改善熔覆层的组织和性能;(2)增强化自熔性复合材料,利用金属陶瓷基颗粒增强效应,提高熔覆层的性能;(3)稀土掺杂自熔性复合材料,发挥稀土特有的化学活性,净化熔覆层组织;(4)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以金属或合金作为基相,固体润滑剂作为分散相,形成金属基自润滑堆焊熔覆材料;(5)高熵合金复合材料,将五种或五种以上的金属粉末混合组成复合粉末,形成高熵合金堆焊熔覆材料体系。除此之外,还有铜基、钛基、铝基、锆基和纳米等堆焊熔覆材料,借助这些材料的某些特性,使堆焊层实现耐磨、耐腐蚀、减摩、抗高温、抗热氧化和生物相容性等功能。本文介绍了等离子弧堆焊熔覆粉末材料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成分优化的基本方法,归纳了堆焊熔覆层材料现有体系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等离子弧堆焊熔覆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弧粉末堆焊 材料设计优化 正交分析 熔覆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of functionally graded Pm PV/CNT nanocomposite cylindrical tube for purpose of torque transmission 被引量:1
7
作者 Abolfazl Khalkhali Sharif Khakshournia Parvaneh Sabe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62-369,共8页
Carbon nanotube(CNT)/polymer nanocomposites have vast application in industry because of their light mass and high strength. In this work, a cylindrical tube which is made up of functionally graded(FG) PmP V/CNT nanoc... Carbon nanotube(CNT)/polymer nanocomposites have vast application in industry because of their light mass and high strength. In this work, a cylindrical tube which is made up of functionally graded(FG) PmP V/CNT nanocomposite, is optim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of torque transmission. The main confining parameters of a rotating shaft in torque transmission process are mass of the shaft, critical speed of rotation and critical buckling torque. It is required to solve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MOP) to consider these three targets simultaneously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The three-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for this case is defined and solved using a hybrid method of FEM and modified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II), by coupling two softwares, MATLAB and ABAQUS. Optimization process provides a set of non-dominated optimal design vectors. Then, two methods, nearest to ideal point(NIP) and technique for ordering preferences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 are employed to choose trade-off optimum design vectors. Optimum parameters that are obtained from this work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for similar cylindrical tubes made from composite or a hybrid of aluminum and composite that more than 20% improvement is observed in all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 carbon nanotube (CNT) fim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FGM) cylindrical tube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modified NSGA-II technique for ordering preferences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 nearest to ideal point (N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