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秸秆与杏鲍菇菌糠混贮对肉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胴体性状的影响
1
作者 郭子强 陈东 +5 位作者 武伟成 陈一峰 董贤文 温涓 祝贺 李付强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水稻秸秆与杏鲍菇菌糠(PR)混合青贮对肉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30头月龄、体重接近且健康的肉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Ⅰ组粗饲料为干稻草,记为DS组;试验Ⅱ组粗饲料为15%... 试验旨在研究水稻秸秆与杏鲍菇菌糠(PR)混合青贮对肉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30头月龄、体重接近且健康的肉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Ⅰ组粗饲料为干稻草,记为DS组;试验Ⅱ组粗饲料为15%杏鲍菇菌糠与85%水稻秸秆混贮饲料(鲜重),记为15%PR组;试验Ⅲ组粗饲料为30%杏鲍菇菌糠与70%水稻秸秆混合青贮饲料(鲜重),记为30%PR组。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30%PR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DS组和15%PR组(P<0.01),15%PR组和30%PR组饲粮成本和增重成本极显著低于DS组(P<0.01)。30%PR组中性洗涤纤维(NDF)、有机物(OM)和总能(GE)摄入量极显著高于DS组和15%PR组(P<0.01),15%PR组和30%PR组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的摄入量极显著高于DS组(P<0.01)。DS组干物质(DM)、NDF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15%PR组和30%PR组(P<0.01),EE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15%PR组和30%PR组(P<0.01),DS组和15%PR组GE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30%PR组(P<0.01)。各组屠宰性能相关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15%PR组大腿围显著优于DS组和30%PR组(P<0.05),15%PR组胃重显著高于30%PR组(P<0.05)。研究表明,肉牛饲喂85%水稻秸秆与15%杏鲍菇菌糠混贮饲料可以降低饲粮成本和增重成本,改善胴体性状,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水稻秸秆 混合青贮 肉牛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
作者 王丽佳 赵镕煌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杏鲍菇菌糠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功能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48头,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肉牛。对照组(CK)饲喂...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的杏鲍菇菌糠替代全株玉米青贮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功能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48头,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肉牛。对照组(CK)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使用10%(A组)、20%(B组)和40%(C组)的杏鲍菇菌糠替代基础饲粮中全株玉米青贮。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B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的平均日增重增加了14.29%(P<0.05),料重比降低了9.91%(P<0.05);所有添加杏鲍菇菌糠组的肉牛瘤胃丙酸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B组和C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菌体蛋白浓度显著增加(P<0.05)。与CK组相比,B组和C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B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K组相比,A组、B组和C组肉牛的增重收入分别提高了6.09%、14.29%、7.13%,利润分别增加了20.44%、52.18%、40.62%。研究表明,西门塔尔杂交肉牛养殖中饲喂杏鲍菇菌糠可以改善其生长性能、促进瘤胃发酵、提高养殖利润,且对机体健康未产生负面影响。综合分析,杏鲍菇菌糠替代全株玉米青贮的适宜比例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肉牛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温度和时间对杏鲍菇菌糠发酵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博 林凌竹 +5 位作者 杜云龙 杨晓雪 刘禹彤 房士斌 耿春银 杨连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110-8125,共1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发酵温度和时间对杏鲍菇菌糠发酵质量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分析确定不同发酵温度下的最优发酵时间。本试验基于吉林省地区的全年气候温度条件(≥0℃时),设定5个发酵温度,即(4±1)℃(T1组)、(10±1)℃(T2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发酵温度和时间对杏鲍菇菌糠发酵质量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分析确定不同发酵温度下的最优发酵时间。本试验基于吉林省地区的全年气候温度条件(≥0℃时),设定5个发酵温度,即(4±1)℃(T1组)、(10±1)℃(T2组)、(16±1)℃(T3组)、(22±1)℃(T4组)、(28±1)℃(T5组),在上述设定温度下用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号、福邦活性酵母混合发酵杏鲍菇菌糠,于发酵0、5、15、30、45、60、75、90 d时采集发酵菌糠样品,进行感官评定以及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发酵品质指标的测定,同时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其发酵效果。结果表明:1)在90 d结束发酵时,各组发酵菌糠均无腐败变质情况。2)与未发酵菌糠相比,不同发酵温度下发酵菌糠的pH均在发酵30 d时下降至4.2以下,随后开始趋于稳定。发酵菌糠的乳酸含量在各发酵温度下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均有显著变化(P<0.05);发酵菌糠的乙酸含量在不同发酵温度下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3)发酵菌糠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均显著升高(P<0.05);在各发酵温度下,发酵菌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线性下降(P<0.05);在同一发酵时间下,发酵温度对发酵菌糠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隶属函数分析表明,T1组于发酵30 d后开始趋于稳定,T2组在发酵30~60 d时处于发酵稳定阶段,T3组在发酵30 d时处于合适发酵期,T4和T5均在发酵5 d时发酵效果较好。综上可知,杏鲍菇菌糠可在吉林省全年气温≥0℃时进行发酵,其在(4±1)℃下发酵30 d时、(10±1)℃下发酵超过15 d后、(16±1)℃下发酵超过5 d后、(22±1)℃和(28±1)℃下发酵5 d时可达到较高发酵水平,且其在完全密封状态下至少可以发酵保存90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发酵时间 发酵温度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对全株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和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武伟成 肖定福 +7 位作者 陈一峰 陈东 温娟 黄纯勇 陈艳 徐志雄 魏仲珊 刘一然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653,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对全株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和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康农玉999’为青贮材料,添加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混合青贮。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对青贮前后发酵各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有氧稳定... 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对全株玉米青贮有氧稳定性和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以玉米品种‘康农玉999’为青贮材料,添加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混合青贮。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对青贮前后发酵各组营养品质、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体外消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贮后,混合青贮发酵营养品质、乙酸含量和有氧稳定性时间优于全株玉米单独青贮;体外发酵试验中,添加10%杏鲍菇菌糠+植物乳杆菌0.02 g·kg^(-1)组CP降解率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在全株玉米青贮中添加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提高了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改善了体外发酵特性,提高了CP降解率。综合考虑,以90%全株玉米+10%杏鲍菇菌糠+植物乳杆菌0.02 g·kg^(-1)混合青贮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植物乳杆 全株玉米 体外发酵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与植物乳杆菌对全株水稻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蒋润瑶 武伟成 +5 位作者 陈东 陈一峰 曹翔 李付强 钱占宇 祝贺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9-114,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对全株水稻青贮品质和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全株水稻为青贮原料,共设置7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CON组)不添加任何青贮添加剂,PⅠ组、PⅡ组、PⅢ组分别添加100、200、300 g/kg菌糠进...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杏鲍菇菌糠和植物乳杆菌对全株水稻青贮品质和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全株水稻为青贮原料,共设置7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CON组)不添加任何青贮添加剂,PⅠ组、PⅡ组、PⅢ组分别添加100、200、300 g/kg菌糠进行青贮,PLⅠ组、PLⅡ组、PLⅢ组分别添加100 g/kg菌糠+0.02 g/kg植物乳杆菌、200 g/kg菌糠+0.02 g/kg植物乳杆菌、300 g/kg菌糠+0.02 g/kg植物乳杆菌进行青贮,青贮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显示,PLⅡ组、PLⅢ组青贮气味及总分显著优于CON组(P<0.05),综合评价得分为优。PLⅠ组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有氧暴露第2 d,所有组pH值均低于4.5,有氧暴露第4 d,PⅡ组和PLⅡ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PLⅡ组的体外发酵p H值高于其他组。CON组的干物质(DM)降解率高于其他组。各处理组粗蛋白(CP)降解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PⅡ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全株水稻青贮中添加杏鲍菇菌糠+植物乳杆菌可有效改善全株水稻青贮品质和体外发酵特性,推荐全株水稻(鲜重基础)中添加300 g/kg杏鲍菇菌糠+0.02 g/kg植物乳杆菌进行青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水稻 杏鲍菇菌糠 植物乳杆 发酵特性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循环利用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芙蓉 韩宇 +3 位作者 尹娇 王小艳 王小蓉 邓毅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1,共8页
针对杏鲍菇菌糠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循环利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该研究从化感效应和重金属含量2个方面开展研究,评价杏鲍菇菌糠作为培养基质循环利用的可行性。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杏鲍菇、平菇、金针菇萌发及... 针对杏鲍菇菌糠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循环利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该研究从化感效应和重金属含量2个方面开展研究,评价杏鲍菇菌糠作为培养基质循环利用的可行性。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杏鲍菇、平菇、金针菇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检测重金属。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糠水提取液对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的菌丝萌发无影响,对平菇和杏鲍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无抑制,且水提液浓度7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菇菌丝生长速度为11.01 mm/d,化感效应指数达到最高为9.55%。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为10.12 mm/d,化感效应指数达59.62%;杏鲍菇菌糠醇提液对平菇、杏鲍菇、金针菇的菌丝萌发和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对金针菇的抑制作用弱于平菇和杏鲍菇。杏鲍菇菌糠及子实体中的As、Hg、Pb、Cd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不会对食品、环境造成风险。菌糠替代量为30%时,栽培平菇经济效益最高。菌糠回收用于二次栽培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的双重优势,兼顾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菌糠替代量为50%时,综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 杏鲍菇菌糠 化感效应 循环利用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饲料化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启民 帖余 +5 位作者 张鑫 左志琼 宋洪宁 王风青 李仲玄 刘超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4,共6页
杏鲍菇菌糠是用于栽培杏鲍菇,子实体采收之后残留的栽培基质,含有蛋白质、畜禽必需氨基酸、脂肪、纤维、钙、磷等多种营养因子,多糖、黄铜、低聚糖、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等多种活性功能成分,同时其中的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残留浓度及... 杏鲍菇菌糠是用于栽培杏鲍菇,子实体采收之后残留的栽培基质,含有蛋白质、畜禽必需氨基酸、脂肪、纤维、钙、磷等多种营养因子,多糖、黄铜、低聚糖、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等多种活性功能成分,同时其中的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残留浓度及有害微生物数量均低于标准限定值。因此杏鲍菇菌糠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用于饲料的研究与开发,代替部分或全部的日粮组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饲料短缺问题,并降低了养殖成本,提升了养殖效益。为此本文就杏鲍菇菌糠营养成分、饲用安全性以及在牛、羊、猪、禽等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杏鲍菇菌糠在饲料化资源利用研究及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营养 安全性 动物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杏鲍菇菌糠饲喂肉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柳跃辉 王立志 +3 位作者 袁敏 梅绍锋 张峻豪 张蕊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20-22,共3页
为探讨发酵杏鲍菇菌糠替代部分精补料饲喂对肉牛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将40头肉牛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发酵杏鲍菇菌糠替换对照组16%的精补料。预饲... 为探讨发酵杏鲍菇菌糠替代部分精补料饲喂对肉牛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根据体重相近原则,将40头肉牛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用发酵杏鲍菇菌糠替换对照组16%的精补料。预饲7 d后开展30 d的生长试验,检测动物的生产性能指标,并使用内源指示剂法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用发酵杏鲍菇菌糠替代部分精补料饲喂肉牛对其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肉牛对饲粮中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酶协同 肉牛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对幼兔生长性能、消化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邵乐 秦枫 +4 位作者 潘孝青 杨杰 翟频 张霞 李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4,共7页
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对幼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60只5周龄的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用杏鲍菇菌糠代替日粮中0,50%,100%的菊叶粉,预试期7d,正饲期28d.结果表明:1... 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对幼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60只5周龄的新西兰幼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用杏鲍菇菌糠代替日粮中0,50%,100%的菊叶粉,预试期7d,正饲期28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8%和12.1%,腹泻率有升高趋势.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粗纤维、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显著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同时提高了总抗氧化能力(p>0.05);降低了血清丙二醛质量分数(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显著提高了血糖质量分数(p<0.05),其他血清指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料肉比分别降低了13.5%和5.4%(p>0.05),每千克增质量的成本比对照组节约了17.3%和11.1%.由此可见,杏鲍菇菌糠可以提高幼兔生长性能、降低料肉比、提高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且有降低饲喂成本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幼兔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促进畜禽粪便发酵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杨 桓明辉 +4 位作者 高晓梅 刘晓辉 敖静 朱巍巍 邓春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研究了鸡粪、猪粪以及添加杏鲍菇菌糠的鸡粪、猪粪共4种堆料的温度、pH值、含水率、氮磷钾含量和有机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畜禽粪便堆腐发酵过程相比,添加15%杏鲍菇菌糠可以有效缩短发酵时间4-5 d,且含水率降低、有机碳含量下降,p... 研究了鸡粪、猪粪以及添加杏鲍菇菌糠的鸡粪、猪粪共4种堆料的温度、pH值、含水率、氮磷钾含量和有机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畜禽粪便堆腐发酵过程相比,添加15%杏鲍菇菌糠可以有效缩短发酵时间4-5 d,且含水率降低、有机碳含量下降,pH值上升速度和全氮含量下降速度明显高于未添加组;全磷、全钾都由于浓缩效应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组间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杏鲍菇菌糠 堆腐发酵 有机肥 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的营养价值评价及其在羊日粮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陆亚珍 王恒昌 +3 位作者 申远航 朱刚 王锋 王子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17-118,166,共3页
[目的]研究杏鲍菇菌糠的营养价值及羊日粮饲喂效果。[方法]对杏鲍菇菌糠和发酵杏鲍菇菌糠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与几种非常规饲料进行了比较,设计了不同添加比例菌糠或发酵菌糠的全混合日粮(TMR),分别在波尔杂交公羊育肥期和湖羊母羊... [目的]研究杏鲍菇菌糠的营养价值及羊日粮饲喂效果。[方法]对杏鲍菇菌糠和发酵杏鲍菇菌糠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与几种非常规饲料进行了比较,设计了不同添加比例菌糠或发酵菌糠的全混合日粮(TMR),分别在波尔杂交公羊育肥期和湖羊母羊育成期进行了饲喂试验。[结果]杏鲍菇菌糠的粗蛋白含量为12.06%,发酵后杏鲍菇菌糠的粗蛋白含量达13.41%,均高于油菜秸秆(3.28%)和金针菇菌糠(9.92%)。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波杂公羊育肥期的日增重(ADG)分别为188.70和186.79 g/d,高于对照组。育成期湖羊母羊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干杏鲍菇菌糠(45%)组湖羊的日增重为118.11 g/d,低于中药渣组。[结论]杏鲍菇菌糠在羊日粮中可替代部分常规饲料,能显著降低羊的饲料成本,且发酵后的营养价值及饲喂效果较好,在波杂山羊育肥期发酵菌糠的适宜添加比例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发酵 营养成分 生长性能 湖羊 波杂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4种食用菌菌丝生长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国广 王丽霞 +2 位作者 占凌云 张颖 邹金美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0,23,共3页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用不同浓度的杏鲍菇菌糠取代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的马铃薯后,对灵芝、真姬菇、秀珍菇和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糠培养基对4种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菌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用不同浓度的杏鲍菇菌糠取代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的马铃薯后,对灵芝、真姬菇、秀珍菇和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糠培养基对4种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着菌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率和生长势影响最小,对秀珍菇和平菇菌丝生长率和生长势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食用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对奶牛、肉牛、肉羊饲喂效果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刘志芳 王建武 +4 位作者 杨瑞基 杨建春 甘辉林 黄克全 魏生龙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37,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对奶牛、肉牛和肉羊饲喂效果的影响。分别选择中国荷斯坦奶牛32头、西门达尔杂交公牛32头和杂种肉羊3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组,用不同比例杏鲍菇菌糠的配方饲料饲喂,分别测定不同的指标进行考察。经测定杏鲍菇... 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对奶牛、肉牛和肉羊饲喂效果的影响。分别选择中国荷斯坦奶牛32头、西门达尔杂交公牛32头和杂种肉羊30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组,用不同比例杏鲍菇菌糠的配方饲料饲喂,分别测定不同的指标进行考察。经测定杏鲍菇菌糠中含有粗纤维20.2gnOOg、粗蛋白3.26g/100g、粗脂肪0.2g/100g、氨基酸总量2.25g/100g、并含有维生素B1 0.016mgnOOg、维生素B2 0.050mg/100g、维生素E5.55mg/100g,不合黄曲霉毒素以及重金属汞和镉。通过对奶牛、肉牛和肉羊的饲喂试验表明:添加杏鲍菇菌糠不超过22%,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比重差异不显著;杏鲍菇菌糠替代育肥牛精饲料中的10%。20%玉米,不会降低肉牛的平均日增重;但替代饲料中30%的玉米,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杏鲍菇菌糠替代30%~50%的小麦秸秆饲喂的肉羊健康状况、生长发育、产肉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无显著下降。结果提示,杏鲍菇菌糠无毒且有营养,可以分别取代育肥肉牛精饲料中10%~20%的玉米,肉羊饲喂中30%~50%的小麦秸秆,奶牛日粮中11%~22%的精饲料,对拓宽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奶牛 肉牛 肉羊 饲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在乌鬃鹅饲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学振 熊莹 +2 位作者 邹知明 黎容基 董江威 《饲料研究》 CAS 2016年第18期1-3,6,共4页
试验选取90只乌鬃鹅,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只,用精饲料饲养2周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不同杏鲍菇菌糠比例日粮,预饲期7 d。杏鲍菇菌糠添加量试验I组12.70%、试验II组17.20%、试验III组21.70%和试验IV组35.00%,从22日龄起连... 试验选取90只乌鬃鹅,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只,用精饲料饲养2周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不同杏鲍菇菌糠比例日粮,预饲期7 d。杏鲍菇菌糠添加量试验I组12.70%、试验II组17.20%、试验III组21.70%和试验IV组35.00%,从22日龄起连续喂养至70日龄。常规检测杏鲍菇菌糠营养成分,分别于4个时间点,即4、6、8和10周龄时记录试验鹅体质量变化,计算不同杏鲍菇菌糠饲料配方成本及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在杏鲍菇菌糠营养成分检测结果中,杏鲍菇菌糠中含粗蛋白10.30%、粗纤维26.50%、粗灰分9.75%、粗脂肪1.35%、钙3.82%和磷0.32%,未检出黄曲霉毒素、铅、汞及镉等重金属元素;测定试验鹅4、6、8及10周体质量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6周龄时各试验组鹅平均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10周龄时试验I组和试验II组平均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间比较,试验IV组平均体质量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全期日增质量试验I组和试验II组日增质量显著降低(P〈0.05);经济效益方面,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II组、试验III组和试验IV组的利润分别为22.68、15.73、15.69、19.16和21.03元/只。结果表明:用12.70%~35.00%杏鲍菇菌糠替代基础日粮饲喂乌鬃鹅,饲养早期(28~42日龄)替代用12.70%为宜,但12.70%和17.20%替代基础日粮在饲养后期乌鬃鹅生长性能较差,21.70%和35.00%替代基础日粮在生长后期乌鬃鹅未受到影响;饲养后期杏鲍菇菌糠替代比例越高(35.00%),饲料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鬃鹅 杏鲍菇菌糠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发酵床对断奶仔猪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彤 马建民 +2 位作者 吴艳 陈亚军 郭秀山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80,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作为发酵床垫料对发酵床温度、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120头体重8.0±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50%锯末+50%稻壳;试验组Ⅰ:100%菌糠;试... 本试验旨在研究杏鲍菇菌糠作为发酵床垫料对发酵床温度、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120头体重8.0±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50%锯末+50%稻壳;试验组Ⅰ:100%菌糠;试验组Ⅱ:15%锯末+15%稻壳+70%菌糠;试验组Ⅲ:25%锯末+25%稻壳+50%菌糠;试验组Ⅳ:35%锯末+35%稻壳+30%菌糠。结果表明,试验组发酵床表面温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Ⅰ、Ⅱ和Ⅲ发酵床下20cm处温度明显升高(P<0.05);除试验组Ⅳ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Ⅰ平均日采食量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Ⅱ、Ⅲ和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和死亡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试验组Ⅳ外,试验组Ⅰ、Ⅱ和Ⅲ均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内容物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P<0.05)。提示菌糠可作为发酵床垫料,促进仔猪生长,降低养殖成本,试验组Ⅲ是最佳的垫料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 垫料 杏鲍菇菌糠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腹泻率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养殖蚯蚓的杏鲍菇菌糠饲料配方的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腾飞 刘阳 +2 位作者 杨月 刘月芹 任桂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106-107,109,共3页
[目的]探究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养殖蚯蚓的最佳饲料配方。[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研究在杏鲍菇菌糠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粉、豆粕、尿素对蚯蚓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蚯蚓繁殖和增重适宜的最佳饲料配方为玉米粉6.0%,豆粕5.0%,尿... [目的]探究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养殖蚯蚓的最佳饲料配方。[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研究在杏鲍菇菌糠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粉、豆粕、尿素对蚯蚓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蚯蚓繁殖和增重适宜的最佳饲料配方为玉米粉6.0%,豆粕5.0%,尿素0.2%。此条件下,单盆繁殖数为19条,单盆增重为17.35 g。[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杏鲍菇菌糠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蚯蚓 配方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勇 王敏 李培习 《长江蔬菜》 2016年第10期75-77,共3页
把杏鲍菇菌糠、杂木屑、麸皮、糖、石膏和石灰按不同比例组合,用于秀珍菇栽培,研究适合堆料发酵和提高产量的最优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中添加杏鲍菇菌糠,秀珍菇长势均良好,菌糠废料得到充分利用,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 把杏鲍菇菌糠、杂木屑、麸皮、糖、石膏和石灰按不同比例组合,用于秀珍菇栽培,研究适合堆料发酵和提高产量的最优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中添加杏鲍菇菌糠,秀珍菇长势均良好,菌糠废料得到充分利用,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其中,在栽培料中加入30%杏鲍菇菌糠的效果较好,效益较不添加菌糠增加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秀珍 栽培 配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菌株在杏鲍菇菌糠中的发菌情况及适宜菌种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逯昀 王家才 郭蓓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15,共3页
以4个双孢蘑菇菌株As2796、W192、W136、W20为材料,观察其在杏鲍菇菌糠栽培基质上的发菌状况及产量。结果表明,4个供试菌株在杏鲍菇菌糠基质上均可发菌,表现最好的为W192菌株,其菌丝发菌速度快、长势强、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短(19 d),发... 以4个双孢蘑菇菌株As2796、W192、W136、W20为材料,观察其在杏鲍菇菌糠栽培基质上的发菌状况及产量。结果表明,4个供试菌株在杏鲍菇菌糠基质上均可发菌,表现最好的为W192菌株,其菌丝发菌速度快、长势强、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短(19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5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丝发菌速度较快,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0 d,发菌至出菇时间分别为46 d和47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较差的为W20,菌丝发菌速度慢、长势弱,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1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9 d。子实体表现最好的为W192,其菌盖大小适中且厚,直径为3.85 cm,厚度为2.16 cm,菌柄粗短,不易开伞,菇质最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盖厚度分别为2.13 cm和2.14 cm,直径为3.89 cm和3.25 cm,菌柄略细微长,菇质中等;较差的为W20,菌盖薄且小,厚度为2.10 cm,直径为3.13 cm,菌柄细长,菇质较差。W192产量最高,达到53.44 kg/m^2;其次为As2796和W136,分别达到46.73 kg/m2和44.43 kg/m^2;产量较差的为W20,仅42.53 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 杏鲍菇菌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生产双孢菇适宜品种的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国宇 侯俊 《辽宁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共3页
以10个双孢菇品种为供试菌株,以杏鲍菇菌糠、干牛粪和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阶段,双20生长速度最快,菌丝长势最好,菌丝洁白且边缘整齐。原基形成的的时间为48 d。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双20菌盖最厚... 以10个双孢菇品种为供试菌株,以杏鲍菇菌糠、干牛粪和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阶段,双20生长速度最快,菌丝长势最好,菌丝洁白且边缘整齐。原基形成的的时间为48 d。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双20菌盖最厚,子实体直径最大,子实体平均产量最高。综合分析比较,双孢菇品种"双20"为杏鲍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菇最适宜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菌糠 双孢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菌糠栽培鸡腿菇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庆国 《食用菌》 2020年第2期60-61,共2页
鸡腿菇,又称鸡腿蘑、毛头鬼伞等,因其形如鸡腿、肉似鸡丝而得名。笔者利用杏鲍菇菌糠代替部分新料,并按常规方法拌料,采用窝口机装袋,液体菌种接种,进行常规鸡腿菇栽培。现将具体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关键词 鸡腿 杏鲍菇菌糠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