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北方温室杏鲍菇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 1
-
-
作者
裴悦珩
郭淑娟
张季军
丛洪春
郭春堂
王继利
-
机构
大连市金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李家农业服务站
大连市金州区向应镇林水站
-
出处
《蔬菜》
2008年第6期20-21,共2页
-
文摘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栽培较多的珍稀品种。其独特的风味,厚实的菌肉,脆嫩的质地,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是平菇的3~4倍,发展前景看好。近年来杏鲍菇在北方地区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但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现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
-
关键词
杏鲍菇生产
北方地区
技术
温室
栽培规模
生产过程
刺芹侧耳
珍稀品种
-
分类号
S646.1
[农业科学—蔬菜学]
S626
[农业科学—园艺学]
-
-
题名华北地区杏鲍菇生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
-
-
作者
王世东
张传明
王勤
于纪聪
-
机构
山东省农业厅食用菌工作站
日照市农校
-
出处
《食用菌》
2004年第1期31-32,共2页
-
-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杏鲍菇生产
栽培季节
菌棒生产
人工催菇
覆土栽培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杏鲍菇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 3
-
-
作者
程淑梅
-
机构
河北省滦县农业畜牧水产局
-
出处
《河北农业科技》
2007年第11期42-42,共1页
-
文摘
1调节好栽培料的含水量
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0%-65%,高于65%,菌丝内氧气疏通受阻,抑制菌丝的生长速度,装袋时,培养料装紧且压实均匀,以能通气为好,若松紧不一,则发菌不匀,出菇不齐。以手指压袋中间时,袋与料下陷后能立即复原为宜。
-
关键词
杏鲍菇生产
生长速度
含水量
栽培料
培养料
菌丝
装袋
发菌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关键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维瑞
-
机构
福建省屏南县食用菌办公室
-
出处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50,共1页
-
文摘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口感好,并有杏仁香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县从1997年开始推广,目前已成为当家品种,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其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在杏鲍菇生产中存在着出菇时间短,污染率高、出菇期虫害重、菇房利用率低等问题,影响了杏鲍菇的生产效益。为解决这些问题,2000年以来我们在延长栽培季节、降低制袋污染率、
-
关键词
杏鲍菇生产
高效栽培
制袋污染率
技术
出口创汇
市场前景
生产效益
栽培季节
-
分类号
S646.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对策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穆春凤
-
机构
山东利农菌业
-
出处
《广东蚕业》
2021年第2期122-123,共2页
-
文摘
市场上杏鲍菇的供大于求,造成了杏鲍菇市场的饱和。文章就近些年来我国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
关键词
杏鲍菇工程化生产
问题
应对措施
-
Keywords
engineering production of Pleurotus eryngii
problem
countermeasure
-
分类号
S646.19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高山绿色杏鲍菇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陈素云
杨廉伟
-
机构
浙江省天台县农业局蔬经站
浙江天台县农业局植保站
-
出处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37,共1页
-
文摘
为了提高高山绿色杏鲍菇产品的质量,满足人们对绿色杏鲍菇的需求,实现高山杏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天台县高山杏鲍菇生产实际,总结出高山绿色杏鲍菇栽培技术,供参考。
-
关键词
杏鲍菇生产
栽培技术
高山
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
天台县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杏鲍菇快速转化高产栽培
- 7
-
-
作者
孙振国
-
机构
定西市安定区园艺工作站
-
出处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5年第12期37-37,共1页
-
文摘
杏鲍菇是一种大型肉质伞菌,菌柄肥厚,质地脆嫩,味道纯正,极具推广价值.采用15厘米×55厘米的塑料袋进行规模化杏鲍菇生产,转化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90%以上.采用此项新技术有很多优点:一是菌龄缩短10天左右;二是有利于实现半机械化操作,省工高效;三是杏鲍菇商品性好,易管理.
-
关键词
杏鲍菇生产
转化率
高产栽培
机械操作
规模化
塑料袋
商品性
肉质
菌柄
省工
-
分类号
S646.14
[农业科学—蔬菜学]
TS54
[轻工技术与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
-